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407部分

汉皇刘备-第407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想个法子,一举而破邓县,否则拖延日久,曹军来援,那就晚了。”

    一定要夺下襄阳,切断南阳与荆南数郡的联系。只要夺了南阳在手,那么就进可攻、退可守,荆南那边的曹军,就真的拿南阳没办法了。因为南阳落入了汉军的手,就彻底与司隶、豫州连成一片了。

    可要是襄阳攻不下来,那么荆南的曹军,就会源源不断的自襄阳进入南阳境内,支援南阳曹军的作战。到了那时,快速夺取荆州的战略目标就会宣告破产,闪电战也就会打成胶着战。这样的后果,不是张飞想要的。

    徐庶自然明白张飞的顾虑。他紧皱着眉头,围着地图转来转去。转了半天,徐庶便抬头道“将军,此时别无他法,只有先攻邓县,方为上途。然后我等可如此这般。”

    徐庶便把刚才所思所想,全部对张飞说了出来。张飞听了,一击掌道“便是如此!元直果真奇材也!”

    大军歇息了一日,第二日埋锅造饭之后,鼓号声便呜咽着响了起来。城头之上的曹军看见汉军动静,一个个的都行动起来,开始准备守城了。邓县的官员们,也忙登上了城头,开始指挥士卒们。

    看着城下汉军威武整齐的队列,邓县令的嘴巴不禁有些发干。他之前不过是个普通的读书人,在刘表时期,也只是当过郡县中的小吏罢了。后来刘表被逼出走,他随着家族一起降了曹操。论功行赏,他的堂兄、一个军中的颇有勇名的校尉,被擢升为襄阳副将;而他也水涨船高,成为了邓县县令。但说句内心话,让他在太平岁月当个普通的县令,勉强合格。但在这金戈铁马的年代,这种大阵仗,他就有些捉襟见肘、力有不逮了。

    邓县令也很有自知之明,在得知境内有汉军入境之时,便第一时间去通知了襄阳、新野。然后打算据城坚守,一直守到援军的到来。

    两军交战,先礼后兵那是正常的程序。大战之前,进行喊话劝降,也是一种心理战术。双方都会尽可能的抹黑敌手,抬高自己。以期望军心士气的再度提升。

    很显然,在这方面,汉军是占了优势的。徐庶策马而出,一身儒服,衣襟飘飘,风姿过人。行至城下,便昂首朗声道“吾等奉中山王命,来巡视荆州。尔等俱为汉臣,为何还不开城相迎,莫非是皆欲为汉贼乎?”

    一个非常致命的、谁也逃避不了的、非常尴尬的问题就是,现在“奉天子以讨不臣”的人是汉室宗亲刘备。原本历史上,曹操迎汉天子东归,然后一步步从丞相到相国,再到魏公、魏王。每小心翼翼的前行一步,伴随的就是拥汉派们的鲜血。

    不说历史上的孔融、崔琰、耿纪等人。只说汉末三国历史中与诸葛亮并肩的超一流人物,魏国的第一谋臣荀彧,就是个铁杆拥汉派。最后因为反对曹操为魏公而死得不明不白。

    历史记载是曹操征孙权,表请荀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

    荀彧是奉天子的诏书来劳军,曹操顺手就把荀彧给留在军营不让走了。以忧薨,忧啥史书没写,但后面接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史家的春秋笔法非常有趣,前文写荀彧反对曹操为魏公,然后曹操心不能平。随着曹操留荀彧于军中,荀彧忧死,接着就说曹操遂为魏公。后来的司马光在史书中写得很明白,曹操隐诛荀彧。

    隐诛就是悄悄把荀彧给杀了或者是逼他自杀了。为什么要隐,而不能告之天下光明正大的干?一是荀彧道德品行毫无缺点、也根本没有适合的罪名。二是荀彧劳苦功高,没有他就没有曹魏的大好局面。三是荀彧是曹操麾下文臣之首,士人团体的领袖。荀攸是他侄子,郭嘉等一大票人都是他推荐的。要是曹操敢这么干,他的内部就绝对要出大问题。所以他只能悄悄的耍手段。

    然而这样做的恶果也很明显。从史书可以看出,荀彧死后,曹魏从此就再也没有获得过领土的有效扩张了。几场战争也都是防御为主。曹魏从此就从军事扩张变成了稳固内部去与士大夫们妥协。

    士大夫们一看是这结果,兔死狐悲的同时从此就产生了对军权的渴望。后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兼录尚书事就是文人兼领军政的开始。司马氏有样学样,最后篡夺了曹氏的政权,也可以看做是荀彧事件的后续影响之一了。

    闲话少说,徐庶在城下这么大声一喊,你还别说,城头之上,就真的是鸦雀无声了。

    。

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阳态度() 
    邓县县令也是个读书人,在徐庶出声之后,心中就是一沉,暗叫不好。皇权是怎么一回事,他们读书人心如明镜,但底层百姓,对天子,对朝廷,仍然是敬畏有加。只因汉家享国数百年,延绵至今,这赫赫之威,煌煌之权,早就悄无声息的渗入到了社会各方各面。曹氏和孙氏在不扯旗造反的情况下,刻意模糊、回避这个问题。但现在徐庶把话一挑明,撕开这层轻薄的遮羞布,压力就回到了邓县县令身上了。

    这会在城头,很多仅仅只是为了当兵吃粮的人,仅仅只是为了服从官府命令而应征应募的人,仅仅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的人,忽然就反应了过来。按理来说,自己也是汉军,也是汉吏,怎么突然就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了,外面来的可是正儿八经不折不扣的王师啊!

    当然,这个念头只是在他们的脑海里打转。千百年来,人们的心中只有小家,家族,乡党,何曾又有过国家的概念了。习惯了服从的他们,并没有出声,而只是安静的把目光投向了邓县县令。

    邓县县令这会就觉得头痛死了,千百道目光注视,他只觉得如芒在背。邓县县令心中念头盘旋,最终却未去理会城下的徐庶,而是转回头对城头上的军民诚恳的道:“自古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尔等受邓县之供养,理当护卫邓县一地平安。家国大事,那是朝中君侯们该考虑的事情。眼下大军压境,若邓县城破,尔等妻儿子女皆在城中,可能忍心?我已快马通知襄阳,如今我等且先守城,至于是战是和,莫如等襄阳兵马到此再说其他,如何?”

    不得不说,邓县县令还是颇有几分口才的。态度诚恳,条理清晰,众人听了,只觉得好有道理。对啊,县君没说错,咱们拿了钱粮,就得干活。别的不管,先把邓县守住别让外来兵将入了城。城破了会有什么后果,这几十年来天下乱成一团,他们道听途说过,也亲身经历过。可不想再来这么一糟了。是非公道,自有公卿将相们去管,咱们平民百姓,先护好自己的小家再说吧。

    捍卫亲人,保卫家庭财产,这是人的本性。邓县令把话头往这上面一引,顿时刚才有些低落的士气,忽然之间又有些回涨。

    城下徐庶见了,微微一笑,也不再等,转身拨马便走。他也知道,不可能就凭他卖弄口舌就把邓县城门给说开,战争,终究还是要用暴力来说话的。他只需要在邓县官民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就好了。

    徐庶回营之后,张飞就指挥将士们发动了攻击。汉军一路飞驰而来,攻城器械与辎重这种傻大笨粗的东西,带得非常少。幸好经过多少的经营,青州书院的讲武堂,以及青州工曹总算是可以流水线的批量生产工匠了。如今的汉军中,每个营头都有不少工匠随军。为的就是在需要的时候,为大军提供后勤支撑。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保障。这一点,不止是刘备,但凡有点见识的人,心中都一清二楚。

    邓县战争打响后不久,张飞就派了数骑疾奔襄阳而去。襄阳城,邓县令在汉军出现时,就及时派了骑士前来报信求援。襄阳城这边,接到邓县消息之后,也是大吃一惊。然后争执就开始了。

    襄阳守将老成持重,在不知邓县虚实的情况下,决定先加固襄阳城防,然后派哨探去邓县摸清情况再说。副将心忧族人。邓县令是他的从弟,所以一力主张出兵援助邓县。两人在议事堂中闹了个不欢而散。

    各有各的理。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贸然派兵,在守将看来,是极度的不负责任,搞不好连襄阳都有失守的风险。在副将看来,邓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若见死不救,必然襄阳震动,到时若坐视邓县失陷,襄阳才是真的岌岌可危了。且又有从弟一家老小在邓县,岂有坐视之理?

    两人都是实力派,一个是曹魏的老人,一个是荆州地方势力的代表,这一闹起意见来,底下的人除了劝和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苦了邓县来的两个报信的骑士,援军没请到,反惹了一身骚,看看又等了一日,骑士心道这样不是事,莫如先回去看看家里情况如何再说。

    于是便辞了襄阳,径往邓县。方行数十里,经一僻静路口时,忽然道中就弹起两道绊马索,猝不及防之下,马匹一声嘶鸣,就被放翻在地。两个骑士刚叫声不好,在地方只滚得一滚,就被一涌而上的汉军给按住了。

    为首那个黑脸军汉在俘虏身上一阵乱摸,摸出了邓县的印信来,不禁笑道:“行,押下去分开审上一审。”

    审讯一翻之后,黑脸军汉就指派了两人,持着伪造的书信,盖上大印,前往襄阳继续求援。襄阳城中,邓县的人刚走,忽然又有两骑来,持了书信往见守将。

    见了之后,便说如是。

    副将听了,脾气火爆的他顿时就拍案而起,对守将道:“邓县如此危急,若再不救,我等皆是罪人矣。”

    守将这几日被副将的态度弄得心中很不舒服。他本是一片公心。也未曾说过不去救,只是说要先探查一番而后再决定,谁曾想这副将为了私心,却是不顾襄阳实际情况,要一意孤行。这他却是不允许的了。

    于是便把眉头一皱,道:“我才是襄阳镇将,出不出兵,由我决定!若邓县果陷,追究下来,自然由我一力担之!”

    尼玛,副将要的根本不是这个结果好不好。邓县失陷了,真把板子打在守将身上,又有什么用?他要的是去救他叔父和堂弟一家老小。

    到了傍晚,又有两骑飞驰而来,一身狼狈,满面风尘,急急投往官衙去了。城中人都看得真切,不由议论纷纷。

    这个说汉军打到邓县了,那个说中山王刘备大驾已经到了宛城。有些人心中狂喜,有些人摇头感慨,有些人想着要不要搬家以避战乱,有些人想着要不要早作准备以迎王师。城中骚动襄阳守将已经没法管了。这会亲兵来报,说副将自领兵马往大营去了。

    守将一听,那还了得,于是忙道:“备马,去大营!”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达() 
    守将带了亲信飞奔至大营,刚好遇见副将率了人马欲出营,守将不禁大怒:“无我之令,擅动兵马便是死罪,尔欲何为?”

    副将毫不相让:“邓县危在旦夕,汝为襄阳守将,却坐视不救,我心忧邓县,自引本部兵马出援,有何不可?”

    副将是荆州土著,大营中的兵马,一半是他招募过来的。这会当兵吃粮的,没啥家国概念,自然是乡党亲友来抱团。其实哪怕是到了后世20世纪初期,这种军队私人化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守将自然不肯干,要是依了副将,让他把兵马给拉走,那他这个守将哪里还有什么威信可言?再说了,襄阳城比起邓县来,更为重要,城中少了一半兵马,要是万一出点什么意外,他百死莫赎。

    两边互不相让,眼看着气氛越来越不对,火药味越来越浓。就在此时,忽然一骑飞奔而来:“报!将军,城外有南郡军队叩门!”

    闻言,守将与副将互望一眼,各自啍了一声,便命部曲还营,自骑马往城楼去了。上了城楼一看,只见城下一支大军,曹字旗号正在高高飘扬,再一看,领先的将领他们认识,南郡都尉黄雄。

    当下心中一松,于是开城,放了黄雄进来,两边迎住,守将便道:“黄将军别来无恙,今日怎的到了襄阳?”

    黄雄笑道:“闻南阳有汉军入侵,吾奉曹将军将令,特来相助。”

    守将与副将闻言,心中皆是大喜,遂引了黄雄入府歇息。方入座,副将就开始告状了,把邓县的情况向黄雄细说分明。言语中,对守将的见死不救大加抨击。

    守将一脸铁青,心道,襄阳之事,何必说与外人听?你这厮好不晓事,待黄雄走后,某定要你的好看。

    耳闻着副将的喋喋不休,守将却并未与之争吵分辨。佐贰官与他意见不同,分岐甚大,已经在黄雄面前失了分了,再要是与副将吵得上窜下跳的,没得惹人笑话。何必如此?

    黄雄听了,心忧邓县之时,也暗暗对襄阳守将有些不满。你为一地镇将,连个副手都按不住摆不平,如何统率军队镇守一方?他对襄阳副将的跋扈更是厌恶。以下犯上,尤其是在军队中,最为人不容。黄雄心道,待见了夏侯将军,必与其分说。

    黄雄一脸淡漠的听完,然后毫无感情的哦了一声,便道:“传邓县求援的人来,先见上一见再说。”

    副将见黄雄不理会他的滔滔不绝,心中顿时就是一寒,他也不是傻子,脑袋里一转,立马就清醒了过来。知道自己有些越位了。只是邓县有他的至亲,所以他之前才如此这般失态。现在见了黄雄态度,于是立马便闭嘴不语,安静的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不吭声了。

    守将心中暗暗好笑,瞥了副将一眼,你也有今天?于是便命人传邓县士卒前来。黄雄见了邓县前来报信的,仔细一问。便道:“吾料汉军必分两路而来,一路虚攻鲁阳,一路实攻邓县、兵指襄阳。而后再袭夏侯将军之后。如此,邓县便不容有失。传我将令,集结大军,兵发邓县。”

    不管襄阳方面守将与副将的恩怨情仇,黄雄觉得,邓县真的不能失。打下了邓县,汉军下一个攻击目标,必定是襄阳。而邓县一失,襄阳城便如人去一臂。要真的攻下了襄阳,汉军就会掉转头来攻打南阳的其他城池了。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