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412部分

汉皇刘备-第412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来,这汉军定是先偷袭了襄阳,好隔断自己的援军,而南阳肯定还在妙才手中。还有救。

    于是曹纯就下令三军,猛攻襄阳。他想你汉军远道而来,又能带多少兵马,只要城中还有效忠我曹氏的人,里应外合,攻入襄阳不难。只要破了襄阳,南阳就一定还会在我曹氏手中。到时与妙才一起,把这些汉军通通逐出境内。

    曹纯想得没错,他来的时候,夏侯渊还没败,宛城也还在曹军手里。只可惜他遇到了徐庶。论冲锋陷阵,十个徐庶也不够一个曹纯打的。但安安稳稳的守住襄阳城,对徐庶来说,却是不费吹灰之力。

    曹纯率部没日没夜的猛攻猛打,襄阳城却是巍然不动,任凭你杀声震天,箭矢如雨。徐庶指挥调度,应对自如,接连击退曹军的进攻,并让曹军在襄阳城下丢下了无数具尸体。

    到了最后,曹纯都杀红了眼,自己撸起袖子提着刀子带头就上了。这一次,曹军士气大振,曹纯带着人马再一次杀上了城头,徐庶也拼尽了全力,这才堪堪击退曹纯。

    曹军的顽固与坚持,让徐庶也有些头痛。张飞留给他的兵马并不多,其中大多数还是降卒。降卒不经过整编,是没有办法发挥出战斗力的。这些天苦战下来,降卒们没有哗变,已经是徐庶手段高超了。但再打下去,打得自己身边的嫡系兵马越来越少了,会发生什么事?徐庶也不知道。

    徐庶只能寄希望于宛城。但现在宛城又还没有消息传来。所以他只能够在这里苦撑。城头的徐庶见曹军又在蠢蠢欲动,不禁眉头一动,心生一计,便唤来一小校,道:“你安排人去北门,诈作信使,入城露布报捷,言夏侯渊大败,宛城已为我军所有。速去,声势越大越好!”

    小校听了,拱手道:“可是若无曹军旗帜,恐无人信。”

    徐庶听了,眼睛一瞪道:“此事还用我教你不成?速去,若有怠慢,军法从事!”

    小校听了,匆匆而去。

    襄阳北城,这是曹军唯一没有攻打的地方。围三阙一可以让城中的兵马不至于死战到底。而且曹纯也担心围住了北门,北边突然出现一支汉军,那就是腹背受敌了。谁知道其余的汉军是攻打妙才去了还是在这里围点打援,设伏引诱自己?

    北门这里,每日都会有信使飞马而来,向襄阳城传达北方的信息与军令。这次,又有数骑纵马而来,还未至城门,就高声大呼:“大捷!大捷!”

    手中的帛布高高举起,一路风驰电掣而来。数骑纵马入城,沿途高呼:“夏侯渊兵败身死,宛城已破!”

    什么?听到这个消息的吏民们不禁纷纷掩口惊呼。宛城破了,夏侯渊这元勋大将就这么死了?于是纷纷开始打探消息起来。

    至于城中的兵马,听到这个消息,都不禁欢呼起来。宛城破了,他们在这里的坚持就有了意义。而且,宛城都破了,援军还会远吗?

    一时之间,自北门到城中徐庶的底邸,都是欢呼喝彩之声。然后这些声音又渐渐扩散到了其他城区。襄阳城的上空,欢声雷动。甚至惊动了城外的曹纯。

    曹纯正在聚将,忽闻襄阳城欢声大作,沉默半晌,便道:“速探,襄阳城发生何事?”

    到得傍晚,便有一黑衣人潜入营中,向曹纯汇报道:“禀将军,襄阳今日报到战报,言宛城已破,夏侯将军兵败身死,因之满城欢呼。”

    曹纯之前听到襄阳城动静时,心中隐隐约约便有了猜测,如今事实一旦证实,他反而不敢相信了。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什么!定是假的,妙才怎么会兵败身死?一定是假的!再探!”

    斥候退下之后,曹纯浑身没了骨头似的跌坐了下来。要是真如汉军所言,妙才兵败身死,自己还在这襄阳城下消耗兵力又有何意义?汉军得了南阳,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自己的南郡。要真是如此,自己该回去守江陵了。

    陆陆续续的消息不断传来。让曹纯心焦得不得了。等到汉军真正的捷报传来的时候,曹纯就决定退兵了。

    因为这次,汉军带来了夏侯渊的大旗、印绶和兜鍪。知道夏侯渊真的败了,宛城真的破了。徐庶的腰杆子也就硬了。于是便命人把这些信物送至城头,向曹军展示。之前的假货,糊弄城中吏民可以,却骗不过曹纯这样的行家。

    曹纯一看,长叹一声,紧闭双眼,两行清泪涔涔而下:“退兵!”

第七百九十八章() 
刘备接到张飞、太史慈发来的战报,大喜。曹孟德在荆州压根还没有站稳脚跟,这荆州在景升治下多年,一直是汉土,也是这几年,景升被迫弃了荆州,才让孙、曹两家在此相争不下。现在自己派人去占据那里,无论是从大义名份上还是从感情上从实际利益上,相信荆州百姓站在他这一边的还是会占多数。南阳是荆州重镇,南阳收复后,己军顺水而下,即可攻打南郡,又可攻打江夏。这下着急的该是孟德了。哈哈哈。

    成都那边,曹操闻信,双目大睁,满脸不可置信。书籍从手中跌落尤不自知,愣了半晌,方才哭道:“妙才,妙才,痛煞我也!”却是曹纯急信,言夏侯渊兵败身死,南阳尽为汉军所得。

    南阳连番大战,汉军先夺了襄阳,控制住了南下的通道。就算曹军有漏网之鱼,也难以翻山越岭从南阳跑到江陵去。死忠的、悍勇的已经战死了,其余的大多数都投降了。剩下的这些,惶惶然只想着逃命,哪里想得到去找曹纯。所以曹纯以为夏侯渊真的战死了。作为敌人,镇守在襄阳的徐庶最近累得半死,好不容易曹纯大军退却,难道他还有心思派个人去通知下说夏侯渊没死,只是被俘了?

    所以一来二去,到了曹操这里时,曹操就以为夏侯渊真的死了。这眼泪忍不住的一下就出来了。他和夏侯兄弟那真的是患难之交,情同手足。这么多年风风雨雨,一路行来,想不到大业未成,先失臂膀。让他如何不痛心疾首。

    曹操缓过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去寻汉军,赎回夏侯渊尸首,带回谯县老家厚葬。旁边有人劝道:“张飞与夏侯将军有亲,想必不至于亵渎夏侯将军遗躯!”言下之意这兵荒马乱的就不要这么麻烦了,还是想想这焦头烂额的局面吧。毕竟人死不能复生。难道张飞还不能把夏侯渊给厚葬了?

    曹操勃然大怒,道:“张益德但凡念一点旧情,妙才何至如此?休得多言!”腰中剑簧一按,利刃已然弹出半截来。

    不过,成都的使者还是没有成功。因为曹纯退回南郡之后,就已经在做这件事了。他一边整顿防务,存恤兵士。一边就派人去寻张飞,讨还夏侯渊的尸首。在曹纯想来,张飞应该不会刁难。

    结果人去了很快又回来了。带来一个非常尴尬的消息。曹纯听了也是一愣:“你说甚?妙才没死,兵败被俘,被张飞遣送去长安了?”

    使者也是一脸无奈,汉军就是这么说的啊。曹纯知道这么大的事汉军不可能开玩笑。于是又匆匆上报曹操。

    曹操知道后,把曹纯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生性浮躁,磨砺多年怎还不见改云云。只把曹纯郁闷得要死。

    汉军大破夏侯渊,收复南阳后,兵锋直指南郡与江夏。太史慈的兵马已经挪到了随县。随县是古随国的地盘,这里西南与北方都有山。只有中间狭长一块平原,正是用兵之地。太史慈背靠桐柏山,死死扼守住随枣平原,这兵马往这里一摆,江夏和南郡瞬间就感觉到了压力。

    消息瞬间传遍南北,南方孙策接到这个消息,心中便如压了块石头般的不舒服。曹仁闻信,剑眉紧蹙,他率军来助战,要是这边战事还在胶着,荆州却先丢了,自己岂不是断了后路无处可去了?

    隔着一条江,北岸的汉军欢声动天,南岸的盟军却是一片沉寂。这也太让人失望了,汉军好像一直都在打胜仗,而自己这边却迟迟看不到希望。未来该如何是好?

    刘备早就要动手了,麾下的战将们一个个都磨拳擦掌,急不可待的要立功受赏。但麾下的谋臣们却意见一致的要求刘备暂缓攻击。

    “自桓、灵以来,大汉基业风雨飘摇,天子威信丧尽,士民不再畏惧朝廷。是以诸侯并立,群盗并起。主公起事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以连番胜利而竖天下人望。今王师南征,南方吏民引颈相望久矣。主公广施仁德之下,何须动用大军?”

    这话是贾诩说的,怕刘备没听明白,庞统说得更直接。就是让刘备驻大军在这里,就像一把利剑一相悬在江东的头上,这把剑什么时候斩下去,全凭刘备心意。只不过这样一来,南方在这巨大的压力下,肯定就会出乱子。

    若是一来就发动进攻,江东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会选择对抗,等一仗打完了再来决定该怎么做。要是这样的话,损失可就大了。

    但要是引而不发,那就不一样了。江东并不是铁板一块,有人要战,肯定有人就想要降。把剑先悬在这里,让江东那边先闹一闹内讧。自己到旁边冷眼旁观,有机会就插手,没机会就先等一等。

    如果江东那边真的是万众一心,都想着要抱团在一起对抗朝廷,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再打吧。

    刘备听完,对这两个家伙的腹黑表示满意。两边硬碰硬,到时死的人何止万数?死的可都是他的臣民,虽然有话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刘备也不是什么心软到见血就晕的人。但能有更多选择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试试不流血的法子呢?

    他给了江东选择的机会。他有足够的耐心等。但要是江东还不识趣,那他也只能选择做那铁血无情的人了。

    效果很明显,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这样子的。大江南岸随时都有操舟北渡的人,江东怎么管都管不住。在听到孙策与孙权发生争执的情报后,汉军大营的将帅们,眼睛刷的一下就都亮了。

    这一世,孙坚死得晚,孙策到现在也还没有死。所以孙权压根就没有任何上位的机会,他还没有被残酷的现实磨砺成为历史上冷酷无情的东吴大帝。

    他在父兄的羽翼下成长,虽然有志向有抱负,但却没有那想也不敢想的野心了。他自幼聪慧过人,对天下大势看得清楚明白。刘备都横扫北方了,大家还有什么资本翻盘呢?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哪怕是刘备突然死掉,北方也会安然无恙。最多刘、曹、孙三家维持现状,三足鼎立。

    但这种现状又能维持多少年呢?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未来的江东与益州只有被北方压着打的份。因为对于北方来言,南方的才是叛逆。

    既然几乎看不到成功的希望,那他又有什么理由坚持下去呢?成功了没啥好处,当然也基本上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失败了砍脑袋的时候倒是有他的一份。他可不想这么早就死。

第七百九十九章() 
刘备派兵攻打荆州,夏侯渊兵败被俘,南阳尽为汉军所有的消息传到了江东之后。更新最快江东表面上若无其事,暗底里却不知道涌起了多少激流。

    所有江东的大臣,都有人持贴暗底里上门拜访。张紘,顾雍,周瑜,鲁肃等等。北方总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桥梁来让他们无法拒绝,张紘与张昭、王朗、陈登等人交好;顾雍是蔡邕的弟子;周瑜还有本家亲戚在朝为官,周忠官拜三公,周晖出为郡守;鲁肃则由陆家出面。一时之间,江东人心浮动,孙策心知肚明却又偏偏不敢问还发作不得。

    周瑜连夜入宫,往见孙策,诉说衷肠,信誓旦旦:“主公若降,瑜愿降;主公若战,瑜死战!”

    孙策抚其背而慨叹:“吾有公谨,有何忧哉。”

    周瑜方走,鲁肃又来了。周瑜和鲁肃是真没有主动投降的心思。这二人,气度恢弘雅信,只要孙策决定坚持到最后一刻,他们是万死也不会回头的。

    鲁肃来了,叹道:“主公,人心已经乱了,再对峙下去,我等将未战先败。刘备好厉害的手段。”

    孙策心中烦闷,他知道这事不能怪自己的谋臣,实力相差太大了。看看刘备那边的人才储备库,再看看自己这边的。于是便道:“以子敬之见,吾当如何?”

    鲁肃便道:“与其让刘备笼络人心,莫如与曹军联合起来,奋起一战。刘备此时正在行那见不得人的手段,必然料想不到我军敢先行反击。如此一来,其军必自乱手脚。彼时,我等再三军齐出,撼其大营。”

    孙策一听,眼中精光一闪。这计划很大胆,貌似行险,实际上却又有操作的空间。当然,他并没有表态,而是想了一会,道:“我再考虑下,子敬先下去吧。”

    孙策很想让自己去相信周瑜和鲁肃,但现在这个环境下,他开始变得敏感起来。事关江东基业的存续,压力全在他一个人身上。自己的亲弟弟都与自己意见相反,何况这些不是血肉之亲的臣子乎?

    孙策让自己的亲卫去把曹仁请了来。要说在江东,孙策现在最信任的是谁,那就是非曹仁莫属了。毕竟在江东的地盘上,谁都可能会投降,唯有曹仁不会。曹仁一定是坚定站在自己这边的铁杆盟友。

    曹仁应约而来,夏侯惇听闻夏侯渊兵败的消息,先是听说身死,后来才知道是被俘。这让他先惊后喜,最近心情还没缓过来,于是便留在营中驻守大营。

    孙策请了曹仁过来,也没多客套,直接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刘备手段不停,我等被动防御,莫如主动出击,曹将军意下如何?”

    曹仁和夏侯惇最近也是在嘀咕,江东暗底里的激流他们又不是瞎子,自然也是有所察觉。孙策此言正中曹仁下怀。因为要是再不动,等到刘备那边把江东这里都策反得差不多了,那还打个屁的仗啊。鬼知道北边一渡江,江东这里会出现多少带路党。

    曹仁都和夏侯惇商量着实在不行就先回去不管江东的死活了。不能因为江东而把自己五万精锐葬送在这里。因为再拖下去,搞不好江东的仗还没开始打,荆州就先丢了。

    荆州没了,他们还有退路吗?与其在这里坐等,还不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