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422部分

汉皇刘备-第422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哇的一声,吐出一口血来。然后不顾众亲卫的劝阻,大声喝道:“回府!”

    回府之后的孙策,双眼血红,状若疯虎,冲入后院,问众人道:“仲谋何在?”

    有人便道:“回主公,二将军出去了。”

    孙策遏制住胸中的怒气和震惊,一挥手道:“速去寻他回来,我找他有急事!”

    不一会儿,孙权回来了,他见兄长仪态尽失,不禁讶然,便道:“兄长,寻我何事?”

    话音方落,孙策一个虎跃就跳了过来,左手探出揪住孙权胸襟,右手劈头劈脸就是几巴掌,把孙权双脸打得通红。

    孙权脸颊吃痛,立马红肿起来,他大叫道:“何故打我,你要再打,我去寻娘亲去了!”

    孙策见孙权还想着去告状,气得浑身发抖,孙权趁机挣脱,又不敢走,站在那里一脸惊慌。他也明白,孙策今天如此失态,只怕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孙策这时,连看都懒得看一眼孙权了,他心灰意冷的道:“你可知道,老三和老四在回去途中遇刺了。老四已经没了,老三重伤,还不知道能不能救得回来。”

    孙权听了,也是傻了。愣了半晌,这才大叫道:“不是我!这是谁干的,大哥,你一定要查出来,为老三、老四报仇!”

    孙策闭上双眼,泪水涔涔而下,几天前,孙翊和孙匡还和他在一起言笑晏晏,想不到竟然就发生了这样的事。

    他自然知道这事不是孙权干的。孙权再与他对着干,手足相残的事,他还干不出来。但这事,却与孙权脱离不了关系。

    要不是孙权一直与他对着来,孙翊和孙匡也不会特意赶来为他这个大哥撑腰。他们要是不来,这刺客又怎么会有机会在途中行刺。

    孙策转身回来,看着孙权,双目中似欲喷火:“我自然会寻到刺客,为三弟、四弟报仇!你这个混帐东西,要不是你一直在兴风作雨,三弟,四弟怎么会遭此劫难?看你有什么脸面去见母亲!”

    孙权忽然就哀求道:“大哥,此事能不能先不要告诉母亲?”

    兄弟两个再闹腾,对吴夫人的孝心却都是一样的。老太太死了丈夫,死了兄弟,这会再听到死了儿子,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撑得住。

    孙策听了,点了点头,又道:“你滚去老三那里,好生照看着,无论如何,也要把老三给救回来。若是老三有个什么差错,你也别回来了。我这里不想再看到你。”

    孙权失魂落魄的走了出去,孙策目送孙权离开之后,又召来心腹大将,部署行动。顿时,江东各郡县,就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以往但凡有过前科的,作风、乡评不好的,都被抓起来提审。可杀可不杀的,孙策一声令下,通通砍头。荡清社会的同时,孙策也在杀鸡敬猴。亮一亮屠刀让你们看看,江东,还是我孙某人说了算。孙策还没作决定,你们就千万不要急不可待的跳出来作妖了,否则,休怪孙某人刀下无情!

    孙策这么一弄,许多人不禁就是胆颤心惊。再仔细一打听,顿时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孙翊和孙匡竟然同时遇刺了,这是谁干的?

    大家又都互相怀疑起来。这么大的事,想完全瞒住又怎么可能。总会有风声传出来的。孙策在江东掀了个底朝天,放在往日,肯定有人站出来劝阻。这会,谁也不敢吱声了。这种事,现在谁站出来,谁就倒霉。

    查来查去,总算把人给揪出来了。竟然是当年严白虎的残部,他们潜伏在江东,见此时江东人心动荡,风雨飘摇,于是决定出来,为故主报仇。

    孙策听了,哪里肯信,只认为这背后,还有其他人在,要对付他孙氏。于是仍然不依不饶,江东地面上,一时之间风声鹤唳,只杀得人头滚滚。牢狱之中,人满为患。

第八百二十章 吴母教子() 
纸,终究包不住火。不管孙策如何隐瞒。最后,吴夫人还是得知了这个噩耗。初闻此信,吴夫人呃了一声,就昏迷了过去。顿时府中就是一阵手忙脚乱。

    幸好经过医生的诊断,吴夫人迅速醒了过来。她并无大碍,只不过是太过于伤心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所以身体自动开始保护模式进入昏迷罢了。

    吴夫人醒过来后,泪如雨下。她是个典型的传统妇人,相夫教子,打理内宅就是她的一生。自从嫁给孙坚之后,她就每日每夜的担忧。男人们的大事她不懂,她只希望满天神佛能够保佑她的男人平安无事。

    结果她的丈夫、她的兄弟,数年之内先后离她而去。在丧兄、丧夫之后,如今她又惊闻噩耗,她最小的儿子,没了。这种打击,她如何能够受得住。但她除了痛哭,又能做什么呢?

    孙策在江东发了疯似的掘地三尺,江北也收到了情报。刘备听到这个消息,也只能叹息一声。汉朝崇尚以德报德,以怨报怨。为亲报仇、为友报仇、为故主报仇等事件,屡见不鲜,并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潮。

    从官方到民间,一直在鼓励着这种事情的发生。甚至有很多例子,就是复仇的人杀了人之后去官府投案自首,官府却不愿意抓捕人犯,甚至想办法为人犯来脱罪。

    这种事情,太多了,史书中不胜枚举。造成汉代尤其是东汉复仇之风盛行的最根本原因,是儒家意识形态的问题。自从董仲舒为汉武帝所用之后,儒家公羊派就占据了意识形态的潮流。公羊派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推崇大复仇。“君弑,臣不讨贼,非臣也。不复仇,非子也。”反正他们把孔子的名言十世之仇犹可报也奉为圭臬。结果就是仇杀成风,怨怨相报,祸及子孙。

    以直报怨非常好,但往往很多事情不能矫枉过正。太过于追求复仇,那么又置律法于何地呢?

    刘备对这种事,比较反感。因为从道德上从情感上来讲,报仇没错。但从法律上讲,却是不行。因为你报私仇却不通过官府,很容易让事情失控。像阳球报仇,只因为郡吏侮辱了他的母亲,他就纠集一群人去灭人满门。然后他不但屁事没有,还因此名声大振最后被举荐为孝廉当了官。

    这事在刘备看来,简直是太不能理解了。阳球你要给你母亲报仇,可以,冤有头债有主,你杀郡吏一人行不行?可你屠了人家满门老少,这算是什么事?

    怪不得韩非子曾经说过儒以文乱法。发生了这样的事还不追究,刘备真的不知道汉律还有什么用。

    类似于阳球这样的事,这天下还不知道有多少。刘备碰到过不止一次两次了。现在在北方,刘备的领地,他就开始严格限制,禁止私斗,有事找官府。但想要移风易俗,又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大复仇的思想,会一直根植于汉人的血脉当中,代代传承,直到汉人的尚武精神逐渐没落,自宋以后,大复仇就渐渐不见踪影了。失去了它生存的环境。

    像江东现在发生的悲剧,就是典型的一起复仇事件。这起事件会引发什么样的连锁反应,刘备也不知道。所以他在第一时间就把贾诩等人一起召集了起来开始商议。

    听完事情经过之后,贾诩开始发言了:“主公,臣以为,是该向江东用兵的时候了。孙策很有可能借此之机,与江东之众共生同仇敌忾之心,整顿兵马,激昂士气,再与我军交战。”

    徐庶等人也表示赞同。大军引而未发,给江东带来的压力已经非常巨大了。前段时间孙策的反扑也让他们心中警惕。这个时候,不能再给江东任何机会了。

    若是被孙策抓住机会,将江东四分五裂的人心再度捏合起来,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做么?

    刘备从善如流,于是便命关羽统率水师,准备渡江。

    江东,孙策在把幕后凶手全都挖了出来又借题挥发弄死不少自己看着碍眼的家伙后,终于冷静了下来。

    孙匡已经死了,孙翊命大,已经抢救了过来。孙策收拾心情,强抑悲痛,开始了造势。他召集诸将校,打算告诉他们,孙匡和孙翊之事,是江北汉军指使的。他的弟弟不能白死,这个仇他一定要报。想来将士们一定会理解他、支持他。

    但是,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去做,就有急报传来,汉军渡江了。而且已经突破了江防,开始在南岸登陆了。

    孙策听了,忙忙起身,冲到了地图前。询问起汉军的位置来。没过数天,又有消息传来,江乘和丹徒两城,已经为汉军所得。城中的守军,未作抵抗,在汉军刚出现的时候,就开城投降了。

    听到这里,孙策心中的那股劲,顿时就消失了一半。他双拳紧握,把牙齿咬得嘎吱直响。他知道,只怕他是已经无法回天了。他就算掌握着军队又怎样。军队还有一战之力又怎样。地方上的豪强们,已经不与他孙氏一条心了。

    当军队得不到地方的支持时,军队也就成为了无根之木,无水之萍。没有了地方的支持,哪里来的粮食和军饷?哪里来的兵源补充和武器?

    孙策在府中默然的时候,吴夫人派人来把他喊了进去。

    这段时间,吴夫人苍老不少,头上白发明显增加许多。她见孙策来了,叹了口气,道:“我儿来了,坐吧。”

    孙策心中念头乱转,一直牵挂着前线军机,也不知道母亲喊他来有何事。吴夫人见孙策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就道:“我儿,既然这份家业守不住了,那就不要了,可好?”

    孙策听了,不禁腾的一下又站了起来,激奋的道:“母亲,可是仲谋又在你面前搬弄是非了?”

    吴夫人摆了摆手,道:“权儿被你打发去翊儿那里了,还没回来呢。你忘了?”

    迎着孙策不解的目光,吴夫人就道:“唉,我一介妇人,也不懂这天下是怎么回事。只是既然玄德势大,我江东抵挡不住,那就投靠玄德好了。你父亲在世之时,与玄德交好,常夸其乃世之雄杰。有这份香火情在,想必将来玄德也不会亏待我家。”

    “我呀,这个岁数了,也没几年好活了。别的也不指望了。就盼着和你们几个在一块,安安稳稳的过几年太平日子。你父亲没了,你舅舅也没了,现在匡儿也没了。再争下去,我实在是不敢想了。这几日,我夜夜睡不好。总梦见你父亲在问我,你们几个可还好,现在匡儿没了,你让我怎么回答哟。”吴夫人说着说着,眼泪就涌了出来。

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东归附() 
孙策听了,情难自禁,喊了一声:“娘!”

    吴夫人眼泪流得更快:“现在无数人的眼光盯着你,盯着我孙家。这次翊儿和匡儿,是严白虎的门客。下次轮到你和权儿时,又会是谁呢?我儿,你就真的觉得没有人会想着拿我们孙家的人头,去搏一个前程么?你别忘了,你还有弟弟,妹妹,妻儿子女。这一大家子,可全都指望着你呐!”

    孙策听了,袖中的双拳紧握,胸膛起伏不定,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过了半晌,他低垂的头颅就缓缓抬了起来,看向他的娘亲,勉强笑道:“是孩儿不好,让娘亲担忧了。好,这回我听娘的,我降。”

    言罢,孙策似乎全身气力都消失一空了。他勉强维持着步伐不乱,转身就出了房门。吴夫人看着孙策那似乎一下子就佝偻起来的远去背影,终于痛哭失声出来:“儿啊,娘何尝又想逼你。”

    知子莫若母,吴夫人知道孙策的志向、抱负,以及他的骄傲。但她刚才,亲手把这一切都给摧毁、扼杀了。她心中,其实比孙策还要痛苦。

    但是,形势如此,与其让孙策不屈不服的战死沙场,她宁肯让孙策把腰弯下来,把头颅低下来,好好的,安稳的活着。这是一个母亲的私心。

    孙策走后,吴夫人屏风之后,闪出一个身影来,不是别人,正是吴景之子吴奋。他亲耳听得孙策愿降,不禁大是兴奋。好不容易熬到孙策离开,就按捺不住跳了出来。他凑到吴夫人跟前,嬉皮笑脸的道:“还是姑母厉害,小侄日后定当禀明中山王,告知姑母的功劳与苦心。”

    吴夫人收住哭声,泪眼朦胧的看着吴奋,这张脸,像极了自己年轻时的兄长,只是,子不肖其父过矣。吴夫人顺手抄起桌子上的一只茶碗,砸在了吴奋的脸上:“真虎父犬子也。今已如你意耳,还不快滚!”吴夫人能有今天这出,其中自然少了不吴奋的鼓动。

    吴夫人一是因为吴奋讲的有道理,字字句句都讲在她心坎上,二是因为想着兄长之情,也不愿意吴家就这样败了。只是看着孙策的背影,吴夫人心痛之余,免不了就把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了内侄的身上。

    孙策踉跄着走到自己的书房,他关上门后,冲到案前,哗啦一下,把所有物事都扫到地上,然后就仰天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双目中清泪就不禁涔涔而下。

    他不怪母亲。母亲的一颗心,确确实实也是为他、为孙家好。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在这么危急的时刻选择下船而不是与船共沉。未尝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只是,他不甘心啊。太不甘心了。

    周瑜和鲁肃匆匆赶了过来,见孙策双手包着白布条,不禁吃了一惊。孙策一摆手,笑道:“无事。”刚才他双拳紧握,指甲嵌入了掌心,血肉模糊犹不自知,清醒过来之后,这才命人上药包扎。

    命二人坐下之后,孙策便道:“我已经决定,归顺朝廷了。”声音平淡宁和,全无刚才的情感外露。

    闻言,刚落座的周瑜和鲁肃便全都啊了一声,忙忙又站了起来。一齐望向孙策。这消息太突然了,孙策也太淡定了。

    前一刻还在看地图呢,这才过了多久,就要投降了?两人顿时就沉默了起来。

    最后,还是孙策打破了沉默:“江东本就是汉土,你我本就是汉臣。既然如此,又何必牵连无辜。这样也好,待到了长安,做个富贵闲人,想来也要比征战四方要好多了。最不济,还能活很久呢。”

    是啊,闲在家里没有战场危险,自然能活很久。可是这种生活,是孙策想要过的么?

    张紘等文臣被传了过来,在孙策的示意下,开始炮制辞藻华丽的降表。其中,突出了自孙坚以来,到孙策为止两代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