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7部分

汉皇刘备-第7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又看了看一边跃跃欲试的其他同门,笑道:“诸位师兄也不妨前来一试!”众人大喜,便是卢敏,看了看卢植脸色后,也乐滋滋的开始玩起空手下油锅来。

    等大家玩了一会,刘备便站了出来,先往卢植深施一礼,又往围观众人一礼,才开口大声道:“诸位长者,诸位同门!方才小子刘备献丑啦!不过,这不是异人相授的异术!也不是什么道家的神仙术!更不是障眼法!油是真的,只不过其中加了一点其他的东西,那就是醋!”

    这个年代的人不懂什么叫沸点,刘备也没打算用沸点来解释。他只是告诉大家,醋用火加热快,油用火加热慢。醋与油一起倒入锅中,先沸腾的便是醋,这样看起来,便是油锅开了。

    刘备一边解说,一边让人同时加热醋和油。众人一听,再一看,哪里还有不明白的。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原来是这样啊!真是让人茅塞顿开啊!”

    &家子不错!今次没白来!”

    &次看见街头玩油锅的,再也不打赏了,骗了我多少次!”

    更是有人刚才暗暗强记,决定回家自己也玩一把空手入油锅,在亲朋面前卖弄卖弄。

    刘备继续说道:“诸位!万物皆有其理,只要我等细心观察,认真实践考证,便可收获新的知识。大道在何处?在我等身边,在微末处。是故先贤有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致知后,便可诚意正心,继而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也!

    此番演示,便是小子格物略有所得之成就。小子以为,大道之基,便在格物。若能格尽天下万物,得以一窥天地之奥秘,宇宙之玄妙,大道成矣!”

    这话说得有些张扬,但众人却无一反驳,都在深思刘备话中之意。对啊,先贤早就指出了格物致知,然则我等却被区区小术一再愚弄。真是惭愧。以后一定要重视格物,就像今天刘家子这般格物,貌似也挺有趣呢!

    更有人目光乱转,开始打算自己格物第一个要去格什么了。这也正和刘备心意。自己是文科出生,对理科所了解不多,况且一个人力量也有限。自己来到这里,若是能推动这个世界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就算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没白来一趟了。

    当然,不管格物发展到什么地步,这件事情,始终是需要儒家来引领的。否则就成了异端邪说了。纵然汉代一向开明,不像西方那样动不动就要烧死科学家哲学家,但也影响发展不是?那么,理论上面的事情,便交给恩师罢。想到此处,刘备便向卢植看去。却只见卢植双手倒背,面露微笑目含赞许的正看着自己呢。

第十章 南下庐江() 
六月,弘农,三辅螟灾。

    八月,天子令郡国遇灾者,减田租之半,其伤害十四以上,勿收责。

    这些日子,刘备过得苦恼又充实。他提出格物新论之后,幽州学术界议论纷纷,有赞同的,有出言不逊的,更多的是不屑一顾。但卢植把自己与同门好友郑玄的来信向众人公布后,众人一时收声。见到名震四海的郑玄也在信中赞许刘备的思维观点,诸儒便转而拥护起格物来。

    无他,郑玄的名声实在是太大了。这里说说郑玄。郑家乃北海大族,不过到了他父祖一代已经衰落下来。但书香门第,耕读传家的郑玄依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十几岁的时候便已经展现出他学霸的特质了,十一二岁大家还在玩泥巴的时候,郑玄便已经诵遍五经了。

    接下来的几十年,就是学霸郑玄的一部求学史。他少年成名,被视为神童,一直在家苦读到十八岁,家里实在是困难了,在古代一个人在家不事生产,专门读书,家庭的压力还是挺大的。于是他不得不出仕,当了个小官,啬夫。什么是啬夫呢?秦汉官制,县下面十里有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为一乡,乡有三老、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游徼常徼循,禁盗贼;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权利还是蛮大的,相当于后世的法院检察院两院院长和税务局局长。

    但郑玄呢,却史载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不能禁。到后来,郑玄又遇到名士杜密,得以入太学深造。先后拜师第五元先,张恭祖和陈球。又游学于幽、并、兖、豫等地,遍访名儒和士子,共同探讨学问。估计就是这段时间认识卢植的。十来年后,学霸已经是打遍山东无敌手了。汉代的山东和后世的山东不一样。那是指函谷关,太行山以东。多大的一块地方,大家可以找地图看看。

    史载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通过好友卢植的关系,拜入关中大儒马融的门下。学成归去的时候,马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郑玄离开马融那儿的时候,差不多都四十岁了。我估计要不是父母年迈需要他奉养,他一时半会还不会走。这么好学的一个人,古今罕见,称之为学霸我想不为过。

    郑玄也对得起学霸这个称号,后来的岁月,他遍注诸经,授徒数千,独创郑学。最终成为中国儒学史上光芒夺目不可忽略的一代宗师。当然,现在的郑玄正在家里蹲,建宁元年,天子下诏各州郡,命凡党人及其门生亲朋故旧,有任官者,一概免职禁锢。郑玄因杜密的关系,也被划为党人,被禁锢不得出仕。不过可能也正合郑玄之意,他便在家一边种田一边授徒,自得其乐。

    郑玄因卢植的关系而拜入马融门下,按说是卢植的师弟,但郑玄比卢植大了许多。故此卢植一直视之为兄。刘备等人也一贯呼之为师伯。郑玄虽然被禁锢,但卢植却与他感情深厚,一直书信往来不绝。自己收了个得意弟子刘备,自然也要炫耀一番,让好友知道,自己虽然收徒少,但一样有璞玉浑金。

    郑玄是个务实开明且讲道理的学霸,他追寻的是学术知识上的不断进步,自然不会反对有人挑战他的权威。在信中见到卢植所言刘备之新论,仔细一琢磨,觉得很有道理,不由大感兴趣。要不是分身乏术,只怕已动身上幽州了。不过,他已经在授徒时,开始与弟子们进行讨论了。

    刘备还不知道,他的言论已经在别处开始发芽。他这些日子,在卢植的亲自**下,开始诵读诸经。他其实很想告诉恩师卢植,他志不在学术。但每次看见卢植殷切期许的目光,到嘴的话便说不出口。

    这些日子,他的同门也在四处“格物”,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卢敏更是抱着论衡,发誓要格明白里面的云雾雨雪雷电。因为王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却缺乏实际可靠的数据来证明他的观点。其实我们的祖先,是非常有智慧的。对一系列自然现象,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都是十分科学的。像如何避雷,摩擦起电等现象都有记载,只是可惜的是并没有深入研究下去。否则,也轮不到西方发明发电机和电灯等。此乃闲话,暂且不提。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冬十月,天子下令天下系囚罪未决,入缣赎。从这便可以看出这时政治上面的混乱与黑暗了。这条命令的意思就是天下待罪还没有审判或执行死刑的人,缴纳绢帛来赎罪。这也是天子除了卖官外的另一种敛财手段了。

    这个时候的刘备,大抵也弄清楚了卢植为什么辞官不做。今年三月,开始立太学石经的时候,卢植上书:”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冗。臣前以周礼诸经,发起秕谬,敢率愚浅,为之解诂,而家乏,无力供缮写上。愿得将能书生二人,共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研精,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得失,庶裁定圣典,刊正碑文。古文科斗,近于为实,而厌抑流俗,降在小学。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今毛诗、左传、周礼各有传记,其与春秋共相表里,宜置博士,为立学官,以助后来,以广圣意。“

    卢植提出了自己学术上的要求,想让皇帝拨款派人给他,让他研究学问,也想要把他的著作立为碑文。结果皇帝理都没理他,然后刚好九江蛮反,就拜他为九江太守,打发卢植平叛去了。眼不见心不烦,省得他一天到晚在跟前闹。平叛回来之后,估计卢植心里不太爽,自己不就想当个经学博士,这么小的要求皇帝你也不满足,于是没多久便辞了官不做。刘备弄明白后,不由暗笑,自己这个老师也是蛮有性格的。

    这日,刘备与诸同门讨论了诸物入水时或沉或浮的现象,并提出浮力与质量两个概念后,便与诸人回卢府。远远便见卢府中门大开,走近一看,却见老师卢植正对着天子使者稽首而拜。等天子使者离开后,众人才知道庐江蛮扯旗造反了,皇帝因为卢植曾经在九江平过叛,九江挨着庐江,卢植比较驾轻就熟,就拜卢植为庐江太守,让他即刻准备南下平叛。

    卢植召集众人,道:”天子拜吾为庐江太守,不日将南下平叛。尔等若想继续学业,吾可修书至康成兄处,让康成兄收尔等为徒,何如?“

    众人一听,便纷纷打退堂鼓,开什么玩笑,我等只是来借您老的名望镀金的,有了卢植门下这个招牌便可以了,可没想着离开幽州去郑玄那。再说了,郑康成可是党人,禁锢终身不得出仕,我等再拜入他门下,将来还要不要做官了?众人便一个个的出言,诸般借口,婉言谢绝卢植的好意。

    卢植见如此,心中不由深深叹息:一班鼠目寸光之徒,真以为党锢之祸能禁师兄一辈子?又以目视刘备,见爱徒竟然也踌躇不定,不禁意态阑珊,心灰意冷之余,正欲开言再点拨刘备,便见刘备站了出来,往自己跟前一拜,一脸坚毅的道:”师有事,弟子服其劳。小子愿为老师马前卒,随老师南下平叛!“

    卢植不禁愕然,转而又大为欣喜,拜在师兄郑玄门下的风险可比随自己南下平叛的风险小多了。虽然庐江蛮卢植未放在眼中,可是南方气候与北地不同,潮湿且多瘴病,一个不慎便会丢了小命。难为刘备小小年纪,竟然如此尊师重道。当下便温言劝道:”五郎,兵事凶险,汝年纪且小,不便长途奔波,且随我去康成师伯处继续学业,可好?“

    刘备抬起头来,大声道:”老师,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上报君王,下安黎庶也,如此方不负男儿之志!此番随老师南下,替老师与君王效力正合我意,恳请老师允许!“说完便稽首拜下。

    卢植深知刘备是个有主见的,既然决定了便再难更改。便只得允了他,心中却是大为畅快。不是指望刘备跟他南下能出什么力,而是刘备这番心意。尤其是与众弟子的表现一对比,更显得刘备的可贵之处。之前众人诸般借口推脱,在卢植心中印象大坏。不说为师效劳,我一片好心荐尔等去师兄处学习,都百般推脱,可见为师在尔等心中地位。其实众人推脱,卢植也未必会怪罪,但有了比较,卢植此时再看刘备,便觉得格外亲切。人性不外如此。

    到此时,卢植才真正接纳了刘备,在心中把他视为子侄亲人,和卢敏一样地位。

    此时,一直未曾说话的只有数人。公孙瓒出来拜伏于地,道:”非不愿随老师南下,老师也知弟子心思不在学术,而在辽东。今岁鲜卑数寇幽并,乃边地大患。庐江蛮夷,小疥也,老师翻掌可定。弟子欲回辽东从军,对阵鲜卑,除死方休!“历史中,他也一直是这么干的!

    卢植轻轻点头,公孙瓒的情况他胸中有数,自无不允。徐子平和张玄子两人,却是拜伏于地,恳请卢植带他二人南下,愿拜入师伯门下,继续中断的学业。而刘恪,却是憨声道:”我家大人说了,三哥去哪我便去哪,老师,我也愿随您南下!“

    卢植莞尔一笑,刘恪学问稀松,却耿直可爱。往日也深得他的喜欢。刘恪这傻小子要跟着他三哥,便让刘备自行决定让不让他去好了。

    诸事既定,卢植便把手一挥,让众人散去。

第十一章 为民除害(一)() 
家中,刘母正一脸愁容的替儿子准备行装。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这是刘备从小到大,第一次离开自己的身边。只是儿子要跟随他的恩师,她这个做娘的又能说什么。儿子,终究长大了啊。

    刘恭家,刘子敬正在训斥自家儿子:“好生跟着你三哥,他若有个闪失,仔细你的皮!”

    旁边刘王氏搂着细娘泪眼婆娑,在她心中,刘备这个侄儿再好却也是抵不过自己的儿子。昨晚上躺在榻上便开始埋怨刘恭,怪他不该答应让孩子跟着他三哥去南边。刘恭一开始还不吭声,到后来看见自家婆娘眼泪涟涟的停不下来,才开声道:“妇道人家见识短浅!你知道个甚!恪儿跟着备儿,与卢太守一道南下平叛,忠孝悌三个字全占了。等庐江一定,卢太守表功,自然也少不了他兄弟俩好处!”

    刘王氏听当家的如此说,不由讶异:“可五郎和十一还未成年,天子还能授他们个官做不成?”

    刘恭道:“跟在卢太守身边,得了卢太守的欢喜,此时不授官,将来要出仕,还不是卢太守一句话的事情?你就别操心了,五郎是个有主意的,恪儿一身拳脚又得了我的真传,能有什么事!”说完又拍着胸脯打包票,这才哄得自家婆娘止住泪水。可到了临别时,刘王氏仍免不了忧心忡忡。

    刘备与刘恪背着行囊走出楼桑的时候,宗子刘元起也率人前来相送,并温言勉励道:“好男儿志在四方,汝兄弟俩此去,道阻且长,好生照料自己,好生照料卢太守。”

    兄弟俩个应了,又走到刘恭与自家娘亲跟前,磕头拜别。临别时,刘恭也不禁红了眼圈,颤声道:“五郎,汝且安心,家中一切有我。十一,在外面要听你兄长的话,不许胡来!”

    卢植轻装简从,率了卢敏与几个僮仆早已于城门处相候,见刘家兄弟前来,便不再多言,把手一挥:“出发!”

    刘备上了马,双腿一夹马腹往前冲去。心中却是涌起无限豪情,踏出这一步,意味着以后的历史,将会彻底变了模样。以后会怎样,只有天知道。不过又如何呢?对手们,我来了!

    花开两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