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72部分

汉皇刘备-第72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霉僭泵怯氪蠛豪胄睦氲隆U庋奶熳樱庋恼ǎ敢獍克敢庥祷ぃ炕实垡凰溃胤胶狼棵潜惴追赘罹菀环剑晔又醒耄獗闶谴耸敝窒碌囊颉

    刘备心中激荡,疾书一封,言辞锋锐,直指张让等为祸朝廷,动摇大汉根基。奏书中指出,官员乃大汉之柱石,若使他们离心离德,心生去意,谁来为大汉、为天子牧守一方?靠几个阉贼吗?最后,刘备望皇帝能够明辨忠奸,斩张让等奸人,以谢天下,以慰士民之心!

    皇帝阅奏,半晌不语,皇帝极其聪明之人,之前昏招连出,不过是被钱财迷惑了心窍罢了,如今屡有听闻官员自杀,公卿百官纷纷上疏,他也知道自己是做错了。

    于是皇帝暂罢修宫钱。至于张让等人,皇帝实在是不忍杀之。他知道张让等人是一心为自己着想,只不过好心出了坏主意而已。

    张让、赵忠偷看群臣奏章,却被刘备书中毫不掩饰的杀意给吓住了。于是暗暗谨记,一有机会,就要给刘备上眼药,给他小鞋穿。

    感谢书友cloud146的打赏。

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张燕() 
自黄巾覆灭后,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小规模动乱就没停止过。史载有数十支部队,并起山谷间,祸害郡县,旗号也乱七八糟,声音大的就自称雷公,骑白马的就叫张白骑,眼睛大的就叫做大目这些人多的二三万,少的六七千,抢了一个地方便迅速换一个地方,深得游击战之精髓,地方官拿这些家伙们都没有办法,只能干瞪眼。

    却说黑山贼张牛角,率部在山谷间潜伏了一段时日,见风声渐消,便静极思动,带了大票人马出来打劫,褚燕亦在军中,苦劝不住。只好率部相随。

    张牛角为人仗义,颇有豪侠之风,却有点儿志大才疏。出来之后,抢了几处地方,见打劫这么容易,喜不自胜,便还要继续。褚燕劝道:“将军,此番所获颇多,不若见好就收?”

    张牛角笑道:“哎,兄弟,怎么好见好就收?咱家大业大的,不多抢点粮草,万一断粮了,怎么行?再说了,弟兄们都憋了好几个月了,总得出来找几个婆娘放松放松不是?哈哈哈哈哈!”

    旁边的将校听了,都挤眉弄眼的怪笑起来。褚燕拿这帮家伙没法子,只好依了张牛角。谁曾想,攻打瘿陶的时候,乐极生悲,在前方耀武扬威的张牛角被一枝不知从哪飞来的冷箭射于马下。

    这下好了,见老大受了伤,生死不知,群盗大惊,也顾不上抢东西了,抬了张牛角撒腿就跑。一口气跑了老远,见无汉军来追,这才放下心来。再看张牛角,已经只剩下一口气了,临终前把各大首领都叫了过来,嘱咐道:“兄弟们,老子我是不行了,我看你们中间,就褚燕兄弟机灵点,其余,其余都他娘的是一群莽汉。咳,咳,老子死了以后,你们都听褚燕兄弟的,行不行?”

    群盗含着眼泪答应。张牛角见众人答应,便把眼一闭,腿一蹬,撒手而去。众人就近挖了个坑把张牛角给埋了,一路哭喊着回了老巢。然后眼巴巴的看着褚燕,看新任大头领有什么指示。

    褚燕见众人一脸茫然,便叹了一口气,道:“众位兄弟,你们也看到了,做个盗匪虽然无拘无束,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藏在山谷之间,无地可种,没钱没粮,缺衣少食,只能去抢劫,可是我们这些人,能打得过无穷无尽的汉军吗?我等兄弟死一个便少一个,汉军却可以不断的补充。就连席卷天下的黄巾义军都弹指间烟消云散了,何况我们?”

    于是便有人道:“头领,你有什么好法子,只管说出来。我们大伙听一听。”

    褚燕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依我之见,莫若降了官军,捞个一官半职做做,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再怎样,也比窝在这里做个有今日没明天的匪贼强。大家觉得怎么样?”

    顿时就有人炸锅了:“张老大尸骨未寒,你就要带着我们去投降?老子不干!誓要和汉狗拼了!”

    褚燕怒道:“正是因为张老大死得太不值,我才想带着你们过安生的日子,你要去和汉狗拼了,那你去啊?早先怎么撒腿就跑,跑得比谁都快?”

    那人面红耳赤,被褚燕堵得说不出话来。

    褚燕又道:“张老大死了,我也很痛心,可是总不能老想着张老大,就不顾好几万兄弟的死活吧?我们以后好好的照顾张老大的妻儿老小就行了。对吧?”

    众人想了一想,觉得褚燕说得好有道理。于是一个个默然表示认同,褚燕又道:“以后我就改姓张了,叫张燕,老大的家人,我来照顾,你们谁也不许对他们不敬!”

    褚燕改名为张燕,虽然托名张牛角,却也未尝没有怀念张角的意思。张燕回到房中,却又想道,自己兵微将寡,贸然请降,只怕会被州郡给吃了,然后当作战功上报。若去京师,这点人马皇帝老儿只怕也是没心思搭理。莫若联合其他群盗,广造声势,再与汉军打上几仗,再去请降,如此方能有个比较好的待遇。

    张燕不愧是张角**出来的。说干就干。于是与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寇贼相互交通,约定结盟一起行动,于是百万群盗出山林,祸害郡县,在绝对的兵力优势面前,郡县兵一败再败,到后来竟不敢出战,只是据城而守。

    一时之间,中原震动,以为是又一波黄巾之乱,正人心惶惶之际,张燕突然遣使至京中乞降。皇帝正愁要调哪路人马去剿匪呢,闻报大喜,于是拜张燕为平难中郎将,其余诸头领各有封赏,又使张燕专门负责河北诸山谷事,每年还可以举孝廉,可派计吏向朝廷汇报。

    于是,张燕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平难中郎将,把黑山贼,变成了黑山军。

    刘备在洞庭,闲来无事,便与简雍等泛舟,啸傲湖中。他之前也曾命麾下遍访荆州,以求名士隐者,可惜一个也没见着。

    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后面几年乱,所以他记忆中的徐庶、司马徽等名士,都还没有避难荆州,而诸葛亮这可怜孩子,才几岁,刚死了娘亲,跟着老爹在泰山,还远远没到他出山的时候。襄阳庞德公一家子,因为襄阳曾被黄巾占据,也不知道躲到哪里避难去了。于是刘备很郁闷的发现,史载刘表来荆州后,大把名士皆奔荆州安身的这种状况,他根本就遇不上。

    刘表虽然是名士,八俊之一,可我的名声也丝毫不弱于他好不好?刘备暗暗吐槽。

    其实刘备还准备开经立学,以求贤才来着,可是他目前乃镇守一方手握重兵的将领,立学校、兴教育都是郡县守令该干的活,他要也插一手,估计弹劾他的奏章只怕就要雪片般的飞向京师了。刘备也估计京师中有人正等着揪他的把柄,是以低调本份得不得了。郡县之事,除非与军事有关,否则一概不过问。

    有时候刘备就想,还不如当个太守呢,最起码一郡之地,都自己说了算。可又舍不得手中这枝军队,好不容易血火中锻炼得有模有样了,解散之后再召集起来就难了。再说了,听说董卓这个家伙解职归田回老家了都养着部曲呢,孙坚也把淮泗好汉带在身边,袁绍、袁术兄弟俩如今出仕都是就任武职看来都不是笨蛋啊。

    只有曹操,如今还殚精竭虑的为大汉的事业添砖加瓦,倾尽心血。他任济南国相,一到任,便发现国中贪官污吏横行,无法无天。而这些人多依俯权贵,之前历任国相皆不敢管。老曹是谁?初出茅庐就一顿杀威棒把阉宦的亲叔都打死了的人物,岂怕你区区污吏?于是甫一上任,就大力整饬,等考查确实之下,便上书朝廷,济南十城县令,被他奏免了八个,其他小鱼小虾不计其数。

    那些贪官污吏吓坏了。大汉官场是这样子的,你当官,当得好,升迁。当得不好,免职。免职之前,先去京师走一趟,十有**就要坐牢。比如凉州刺史左昌,因盗军费而被论罪,他的继任扶风人宋枭,是个书呆子。到了凉州,一看,好家伙,这么多叛贼,肯定是不读书的原因。于是和凉州长吏们商讨,说:“凉州寡于学术,故屡致反叛。今欲多写孝经,令家家习之,庶或使人知义。”

    众吏愕然,不知如何相对。还好盖勋机灵,劝谏道:“今不急静难之术,遽为非常之事,既足结怨一州,又当取笑朝廷,勋不知其可也。”

    宋枭被盖勋一驳,觉得没面子,于是死活就要这样干,还奏请朝廷。结果朝廷一看,火冒三丈,让你去凉州平叛,你去那里让州人写孝经,尼玛你这逗谁呢?于是诏书一封至凉州,大骂一顿,然后以虚慢的罪行征往京师听候处置。

    这还算不上怠政,只能说有点冒傻气,就被征还京师了。曹操以贪腐之名奏免各城守令,这要一落实,搞不好就要牢底坐穿,于是贪官污吏大惧,算了,收拾收拾细软,逃命去吧。这官谁爱做谁做,反正老子不做了,再说了,之前这些年也捞得够了。这些人纷纷弃官出逃。曹操一伸手,便让济南抖三抖,史载济南从此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曹操初为二千石高官,把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不禁也有些自得,于是写信给刘备,问他说,玄德,你觉得我干得怎么样啊?

    刘备把曹操的书信看了又看,曹操在信中,把他的所作所为,事无巨细,一一分说。他在济南,除了铲除贪官污吏,还禁止奢侈之风。还毁绝淫祀。济南国人喜欢建庙奉神,不管是哪路神仙,都要立个庙,拜一拜,然后每次庙会都搞得非常奢侈浪费。风气如此,结果一年要搞上百场祭拜庙会,搞这些庙会的幕后组织都赚钱了,而那些百姓却越来越穷。于是曹操便把什么乱七八糟的神、仙、鬼之庙,全部捣毁,只余国家明令允许祭拜的神仙庙宇。比如东皇太一大帝,比如社稷神之类的

    然后又在济南建学校,兴教育不得不说,曹操能力确实很强,干得有声有色。不过,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刘备就记得,曹操应该在不久后,就被人给阴了。

    于是刘备就在回信中郑重告诉曹操,注意团结,要和谐,要求同存异,要拉拢盟友,不要孤军奋斗,否则你这得罪太多人

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归心() 
却说张飞与荀彧,一路翻山涉水,总算重回了荆州。于洞庭湖畔见到了刘备。刘备得知荀彧到了,出营亲迎于道旁。

    荀彧一路风尘,甫到便见一人,儒冠常服,丰神俊朗,立于道旁,身后则有将校卫士相随。心中便知此人便是刘备了。

    于是连忙翻身下马,正欲行礼,却被刘备抢先一步,捉住双手,大笑道:“文若,你我几近十年缘悭一面,今日总算得见。足慰平生也!”

    刘备礼贤下士,荀彧心中暖洋洋的,不由精神一振,身上疲态尽去。而后深施一礼道:“有劳将军惦记,荀彧些许浅薄微名,只恐有污将军之耳也。”

    刘备执其手,往营中相引,笑道:“文若之才,天下皆知,今日何出此言哉!”刘备忍了又忍,终究没有学曹操,对荀彧说你是我的张子房啊。

    只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也,此时国有长君,而席卷天下的暴动也被平定了,许多人还对大汉心存希望,以为大汉或许能籍此中兴。而荀彧,就是对大汉念念不忘的人。刘备此时只不过是朝廷的东中郎将,若此时将荀彧比作张良,那他岂不是自比为汉高祖?荀彧玲珑之心,见面只尊称将军而不称主公、不称玄德,只怕是还想观察一段时间,若自己如此,他闻之只怕会心生反感。

    而到了六年之后的初平二年,那时大汉朝廷已经控制不住形势,而地方诸豪已经在事实上割据一方了,想要做事,只能投靠一方豪强,所以荀彧弃官,先投袁绍,后投曹操,故曹操把荀彧比作张良,荀彧欣然接受。

    刘备见荀彧的态度,便心知肚明。他也知道,这些读了一肚子书的家伙,心中也傲气得很,你要他替你效力,你就得要有让他认可的本事。否则,难!正所谓君择臣,臣亦择君。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不然荀彧也不会在袁绍那边待了一阵,觉得这家伙难成大事,然后出奔往投曹操了。

    于是刘备待荀彧为上宾之礼,每日不拘来去。自己则忙自己的事情,有空了,便和荀彧一起煮酒相谈。从儒学到朝政,无所不包。却从不主动提及招揽之事。

    荀彧每日闲暇之时,便观刘备军队操练,对军事竟大感兴趣,对刘备所制的队列、军营内务、卫生条例等一一询问观看。刘备知道了,也不去管。

    如此月余,荀彧终于忍不住了。这日,来见刘备,方落座,便直言道:“将军有何志耶?”

    刘备心中一笑,道,来了。于是正颜道:“某幼时失怙,家贫难以为继。便只想着读书入仕,以奉养母亲。然自拜入卢尚书及郑康成公门下后,受圣人之训,立誓欲济世安民,匡扶天下。于是乃有太学之狂言。时隔多年,然吾志亦不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尔!虽然此言甚大,然我自问本心,至于今日,所行之事,皆无愧此四句之言也!我虽欲信大义于天下,然智术短浅,孤身一人,奋力挣扎却见效甚微,只能徒呼奈何。吾素知文若亦有兼济天下之志。今得文若,吾道不孤,文若,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说完,刘备目光炯炯的看着荀彧。

    荀彧一笑,一正衣冠,振衣而拜,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颖川荀彧荀文若,见过主公。”

    刘备连忙扶起,两人相视一笑,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油然而生。

    于是刘备奏书表荀彧为东中郎将署中侍郎,与简雍一道总领军机之事。

    这日,刘备、简雍、荀彧等正在闲坐。忽有小校来报,有天使来了,众人一起迎出,一问。原来因北宫伯玉等寇三辅之地,关中镇动,后皇帝下诏,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将兵讨之,因不能克,皇帝诏问群臣方略,司徒崔烈觉得凉州徒耗军费,不若弃之。皇帝颇为心动,于是下诏问询公卿百官。

    崔烈就是出了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