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80部分

汉皇刘备-第80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眼天下,也只有刘备等寥寥可数几人可以给他带来一些新的思想了。

    风雪凛冽,就是久在军旅之中的众将士,也觉得有点受不了。不过他们的主公刘备一动不动的站在前面,他们又如何敢动。于是自刘备以下,众人一字排开。竟于风雨之中伫立了一个多时辰。

    等郑玄出来的时候,便只见府外数十个雪人。

    刘备也没想到老师竟然亲自出迎。一见郑玄,刘备便马上深施一礼,拜道:“学生刘备,见过老师。”

    郑玄和身后的弟子们都惊呆了。只见刘备和他身后的随从们,头上,肩膀上,都是厚厚的积雪。可想他们在此站了有多久。

    刘备是二千石的高官,如今更是执掌一军,杀伐果断,号令威严。再看他身后的这几人,一个个都是有印绶挂在腰间,竟然都是食禄数百石的官员。刘备竟然带着这些人,就这样站在郑府门外,一站许久。

    放眼天下,大汉还能够找得着比刘备更尊师重道的人吗?诸学子是震惊,心灵受到冲击。而郑玄便是觉得老怀大慰了。顿时觉得,有如此这样一个弟子,此生亦不枉了。

    于是郑玄连忙扶起刘备,道:“玄德,外面风雪如刀,你直接进来便可》

    刘备笑着搀住郑玄,一别数年,郑玄老啦。头发花白不说,脸上皱纹更深更多了。刘备心中暗自感慨了一下,笑道:“老师府前,学生岂敢放肆!”

    两人一道进入府中,分宾主坐下,于是刘备向郑玄介绍他麾下数人,荀彧、简雍、关羽、张飞、黄忠。郑玄也把侍立他身后的诸弟子介绍给刘备。崔琰、国渊、郗虑、公孙方等等,皆是一时之俊秀。

    众人闲话一阵之后,知道刘备可能有事要和郑玄说,便各自告退。此时屋中便只剩下了郑玄和刘备。

    汉朝的士人们,已经非常懂得享受。虽然天气寒冷,屋子里还开着一扇小窗,但刘备竟不觉得如何寒冷,只因屋子里的四个角落,有四个缕空陶瓮,里面正燃着炭火,热气源源不断的散发出来,使得房间里竟然温暖如春。

    刘备心想,难道这就是大汉朝的暖气?

    刘备问道:“老师,怎么不见尊翁?”

    郑玄叹道:“老父身体不适,由我兄长相伴,在别院静养。我这里虽然只有琅琅书声,老父却也觉得聒噪。”

    郑玄反问道:“玄德,近来学业如何,可有所得?”

    刘备一脸惭愧,心道,我读书只求在扯淡的时候知道这些东西出自何处,有没有什么能够让我借用的东西。却不像你老人家一般,一门心思搞学问。哪里会抱着书本去深研。再说了,这几年,到处平叛灭火,哪里忙得过来嘛。

    想分辨几句,却又觉得脸上发烧,无颜以对。

    郑玄一见刘备表情,心中如何不清楚,却是叹道:“玄德,你于儒学一途,颇有灵性,却不可让俗务给耽搁了才是。”

    刘备点头称是,见郑玄语意温和,并无责难之意。便道:“老师,弟子自出仕以来,俗务纠缠。这两年,弟子转战天下,更是不得空闲。实在是有愧老师厚望。然天下汹然,国乱民遭难。我儒家以济世安民为己任,弟子若不扫荡群邪,只怕难有心思专注于学问一途。”

    郑玄捊须笑道:“老夫心中有数,玄德你素有为万世开太平之志,很好。立功、立言,皆是三不朽。玄德如今贵为一军之主,为国效力,正是立大功绩之时,却是老夫着相了。”

    刘备谦逊了几句,而后道:“老师,弟子此来,一是想拜访老师,二是想着天下乱象已显,盗贼横行。想邀老师北上前往弟子家乡暂居,以免受战火波及。弟子家乡,有家兵守护,安宁静谧,又有山水之秀。人居其中,宛若世外桃源。且弟子用兵开太平,老师著书继绝学,如此也是一段师徒佳话,岂不美哉?不知老师意下如何?”

    郑玄听得悠然神往,却是长叹道:“玄德,只怕老夫要辜负你一番美意了。不是故土难离,实在是担忧老父的身体。唉。只有你我两人,便说句忌讳的话,老父只怕是熬不了多久啦!”说完,郑玄两行浊泪涔涔而下。他少年时期就跟父亲对着干。父亲兄长让他出仕养家,他却偏偏要读书,最后更是负笈西行,一去就是许多年。

    回来后,更是因为党锢之祸,与父亲聚少离多。不经意间回首一看,才发现,弹指间,已是匆匆数十年过去。父亲不复当年模样,自己也是年逾花甲。唉,父亲年纪大了,身体孱弱,尤喜清静,自己就在家乡好好的陪伴他最后一段时光罢。

    郑玄拭了拭眼泪,对刘备道:“却是老夫失态了。”

    刘备见郑玄泪落,也不禁勾起自己心事,想着家中的母亲、妻女,也是眼眶发红。刘备心道,郑玄的父亲只怕也是七十多八十挂零了,这样的老人家,不说身体不好,就是身体还算健旺,他也不敢让其跟着自己长途跋涉到幽州去。这一路上万一有个好歹,如何向郑玄交待。看来还是自己太想当然了。罢了罢了。

    见郑玄情绪低落,刘备只好岔开话题,问郑玄道:“老师,幼安和根矩去了何处,今日怎的不见他俩?”

    郑玄道:“管幼安和邴根矩却是闲不住的,寻了王彦方(王烈),三人结伴不知往何处去了,此时也不知返家没。前几日他家人还来此询问。”

    刘备顿时一阵无语,这几个家伙,也太能跑了吧?以前也就罢了,如今这天下兵荒马乱的,就不怕死在乱兵手下?

    本来还想着管宁、邴原几个,反正将来也是跑辽东避乱去了,如果见了,索性一路拐了往涿县去,谁知道竟然不在。

    两人又聊了阵,这才出来。却看见另一处厅中,荀彧、简雍等与诸学子谈论得热烈。原来颖川荀文若的名头,还是有人听说过的。见了真人,自然免不了想切磋一二。看看是否名副其实。

    结果一番探讨下来,发现荀彧还真是博学多才。又与旁边这个谈几句,竟然发现,这简雍简宪和风姿优雅不说,学问也是极好的。看来师兄刘备幕府之中,还真藏龙卧虎啊。荀彧就不说了,这简雍平时压根就没说过,拎出来一看,竟然也非凡俗。

    刘备言笑熙熙,对这一切乐观其成。想招募人才,就得给他们留下个深刻的印象。今天荀彧和简雍的表现,该让学弟们收敛收敛身上的傲气了罢?

    刘备在郑玄处盘桓了两日。临走之时,向郑玄表达了自己想招募人才的愿望。郑玄就用笔在一张帛上写下几个名字,道:“此数人,皆一时之俊秀。不过,不可操之过急。老夫观此数人,不是可随意应承出仕之人。玄德,你且回去,老夫在此慢慢替你询问。”

    刘备心想,也只能如此了。自己直接去招募,人家要是直接拒绝了,没面子没回旋余地不说,就是答应了,自己也总得先让人家过个年吧?索性还不如让老师郑玄帮自己打听下呢。

    于是,刘备等人便别了郑玄,一路往北而去。

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荆州() 
到了涿县。公孙瓒、张博、刘恭等纷纷来迎。刘备在公孙瓒处又停留了一天。他在外面天南地北的折腾。家中也多亏了有公孙瓒照拂。公孙瓒在涿令任上久矣,政绩斐然。听说不久便要动一动了。至于去哪,没有接到天子诏书之前,谁都不知道。

    第二日,一路到了楼桑里,无数人出来相迎。刘备一眼就看见了站在前面的母亲和妻子。心中喜悦难以言表,双腿一夹马腹,人便如旋风般冲了过去。

    到得近前,翻身下马,拜见母亲刘氏。刘氏老泪纵横,扶起刘备,看着虽然黑了些却更加精壮的儿子,哆嗦着嘴唇;却又不知说些什么才好。

    回到家中,刘备看着缩在卢珻身后的小小人儿,心中欢快得很,张开双手,道:“七七,来,让阿父抱抱!”

    小家伙听到刘备的声音,嗖的一下又把小脑袋给藏在娘亲的身后了。卢珻笑容如水,把女儿轻轻牵了出来,笑道:“七七,你不是一直喊着要阿父吗?你看,你阿父回来了,为何要藏起来呢?”小家伙出生的那天,正好是初七,卢珻让刘备取名,刘备兴致勃勃想了许久,想得头疼,就先把小丫头的小名给取了,就叫初七,后来卢珻不同意,就叫七七了。

    在娘亲和刘备的温柔眼神下,七七终于怯怯的走到刘备跟前,细声的叫了一声:“阿父!”刘备一把搂住这细小柔软的身子,欢喜的道:“好孩子!七七真乖!”

    也许是血脉相连,七七似乎感觉到了刘备心中的欢快,于是又大声的喊了一声:“阿父!”

    刘备连声哎哎的答应。不一会儿,父女俩个便已经玩得极熟了。刘备更是让女儿骑在自己肩头,扛着她走了好几圈。到吃饭的时候,七七都不肯从刘备身上下来了。

    晚上,哄着七七安歇之后,刘备一把抱起一脸娇羞的卢珻,大步往卧室而去。一夜极尽**,期间滋味不足与外人道。早上刘备起来,只觉神清气爽,看到所有一切,都觉得是美好的。

    中平三年春一月,刘备强忍着不舍,离开了楼桑。他不敢回头,怕看见娘亲、爱妻眼中的泪花,怕看见七七哭着呼喊阿父的声音。生在乱世,男儿自当横行天下。儿女情长,就暂且搁置一边罢。

    刘备方到长安,见了张温,张温便大笑着相迎,道:“玄德郑门立雪,真风雅事也。”

    刘备愕然,怎么这么快就传到张温耳中了?他却不知道,郑玄门下弟子,来自五湖四海,像清河崔琰等人,还都是历代仕宦高门。尊师重道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会得到大家的称赞的,更何况是在刘备这个名士身上?于是大家趁过年的时候,回去一说。瞬间就传遍八方

    见了众人,座中闲聊,问及今年筹划方略。众人纷纷说如是,张温只听不语,笑着持觞一轮轮的劝酒。主客皆欢。

    酒过三巡,刘备便进言道:“明公,今欲平凉州贼,某以为,非熟谙凉州事务之人不可。某举二人,明公若得此二人,韩遂、边章等贼,弹指可灭也。”

    刘备话音方落,众皆讶然。刘备却听得一声怒哼。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却是董卓董仲颖。正一脸不爽的看着自己。刘备哑然,心道误伤董仲颖了,看不出来他还是个玻璃心?

    便见张温讶道:“此何人哉,竟得玄德如此推崇?”

    刘备便道:“前凉州长史盖勋盖元固,汉阳太守傅燮傅南容。此二人皆忠直果烈之士,又久在凉州,精通兵事。明公若得此二人,必如虎之添双翼也!”

    张温虽闻盖勋之名,却也未见过这人。至于傅南容,他还是知道的,随皇甫嵩出讨黄巾,屡立战功,数斩名将,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若不是得罪了阉宦,也不至于出遣凉州。

    有了刘备和傅燮打底,张温不禁也对盖勋好奇起来。心道若真如玄德所言,盖勋和傅燮对凉州形势了如指掌,那么有了此二人相助,欲讨破逆贼,确实是易如反掌。

    于是张温便笑道:“便依玄德之言,老夫这便诏书征辟二人。若凉州事定,某必不敢忘玄德今日献策之功。”

    刘备拱手一礼,正容道:“为国效力,份中事也,岂敢居功?”

    没几日,消息传来,傅燮以汉阳太守职兼张温军中参军事。至于盖勋,因为历任刺史都是极度不靠谱的,他难得气,弃官回家隐居去了。

    盖勋敦煌人,离长安几千里。想找到他的人,只怕要一段时日了。

    不过也不用急,先期工作可以开始准备了。最近天气大好。虽然还是有些寒冷,但毕竟无雨雪等恶劣天气了。至于积雪未化,大军在外,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怎么征战。

    二月初,就在大军准备妥当,打算开拨,重新进入凉州的时候。一道诏书火速传来:江夏赵慈起兵反叛,寇略三郡,南阳太守秦颉起兵征讨赵慈,不幸战殁阵中。荆州刺史王敏等率兵平乱,竟然被赵慈一一击退。朝廷以刘备久在荆州,有威信。于是着刘备率兵南下荆州,讨伐赵慈。

    刘备当时就凌乱了,荆州好好的,怎么又冒出个赵慈来了?再把地图打开一看,离南阳最近的,就是司隶与三辅精兵了。这其中,又只有自己是久在荆州的。怪不得要调自己去。唉,这叫什么事,还想着今年能不能把凉州之事给了结了呢。结果又出这么一档子事。

    临行前,刘备对张温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明公,某这一走,我军兵力方面”刘备不好意思说自己一走,汉军战斗力便要少一大截。只能含而不露的说半截。

    张温也是人精,自然知道刘备想说什么,便摇摇头,捊须笑道:“玄德勿须担忧,老夫已报请天子,自幽州调乌桓突骑前来助战。凉州骑兵再如何悍勇,比起乌桓骁骑来,也要稍逊一筹。玄德且安心南下便是,哈哈哈哈哈!”

    刘备听完,再看着张温一脸得意的笑容。心想,卧槽,这莫非便是天意?刘备记得,就是朝廷征调乌桓骑兵前往凉州平乱,让公孙瓒为将,结果就有渔阳人与乌桓所部大人相互勾结,同时起兵反叛了,搅得幽州不得安生。要到几年后,刘虞去了幽州,形势才稳定下来。

    刘备想了想,便道:“明公,乌桓骑兵桀骜难驯”

    还没说完,便被张温打断道:“玄德放心,老夫自有计较。”

    见张温语气不咸不淡,刘备瞬间了然,张温献策征调乌桓突骑,心中正自得意。自然是容忍不得他人的质疑。既然如此,刘备也便不好再说,也没法继续说了,难道要他告诉张温,乌桓骑兵不靠谱,要起兵反叛了?张温非当他是神经病不可。

    明明知道事情的发展和结局,却偏偏不能说,说不得。刘备带着一肚子郁闷和牢骚南下了,临行前,又忍不住鬼使神差般多了一句嘴:“明公,还须小心马腾此人。”

    刘备走后,张温鉴于刘备的名头,便特意着人去查了下马腾其人,不久,麾下人来报,马腾字寿成,为凉州刺史麾下军司马。

    张温不禁失笑,这刘玄德在搞什么?一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