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85部分

汉皇刘备-第85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谇怼S谖髟澳诟髂季常ぬ阱克丁e克赌酥泄伲扔谡庵瘢闶侵苯邮芑实鬯晃獬偎笥摇

    天子设西园八校,为以后立太子清除阻碍是其一;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制衡大将军何进以及何进身后的士人集团。

    自解除党禁以来,党人纷纷回到官场,他们有能力有名声,很快就成为了朝堂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党人们经过血的教训,经过漫长时间的考验,就明白了一件事情,这辈子,就和阉宦们过不去了!

    不是阉贼弄权,他们何至如此?不是阉贼弄权,国家何至如此?党人们与外戚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前太傅陈蕃和前大将军窦武,就是典范。于是,本来看不起何进出身的士人们,纷纷转而和何进合作,他们太清楚了,没有一个有权有势的强援,党人们做不成任何大事。更别说对付宦官了。

    何进起于屠家,比不得窦武书香门第。正是缺少刷声望的好机会,见党人们有意合作,更是一拍既合,于是连连举荐党人或与党人有关的士人。自任大将军以来,数征海内名士,虽然有像郑玄这样的不给面子的,但也有许多人感其心诚,甘心为其所所用。

    例如郑泰、荀攸、王谦、赵歧、伍孚、董扶等等,董扶这家伙,就是说益州有天子之气,让刘焉去益州的,伍孚,后来单身刺董卓的勇士这些人,都是一时之杰。至于袁绍袁本初,更是和何进打得火热。曹操曹孟德也是何家常客。

    天子宠信宦官,而何氏宠贵,多赖阉宦,当年何皇后妒杀王美人,天子大发雷霆,还是张让等人求情,还出了一笔钱安抚天子,这才让天子息怒,不然,可能皇后之位都难保。是以何皇后对宦官们向来很好。可政治上的事情,是真的说不清楚的,时而对立时而合作。天子见外戚竟然渐渐与士人集团合流,尤其是这个外戚还执掌天下兵权多年,这还了得?

    于是便于今年,设置西园八校,以制大将军。蹇硕的权有多重?诏书里大概是这个意思,就是大将军以下,司隶校尉也得归蹇硕管

    后来天子觉得这样做有点不好意思,针对性太明显了。于是在平乐观讲武耀兵的时候,还是让何进来了,让他当阅兵总指挥,天子在大伞盖下面,何进在小伞盖下面。暗底下给出的信号就是天子还是信任自己的大舅哥的。

    冬十月,青、徐黄巾复起,寇郡县,杀掠吏民。天下滋乱,有望气者以为京师当有大兵,两宫流血,于是天子闻言,自称无上将军,着何进等悉领兵屯于平乐观下,讲武耀兵。

    蹇硕本来得天子信重,受此重托,心潮起伏,涕泪横流,恨不得立马为天子去死。可讲武之时,何进就跟随在天子身侧,而西园八校中的袁绍、曹操似乎是何进的铁杆?这天子是几个意思呀?蹇硕本来就是残缺之人,心思敏感,天子这样一来,又让他不自信了。这也是天子帝王手段玩惯了,总想着制衡一下,这西园八校好好的却也被天子给“制衡》

    蹇硕掌控北军之外的京师精锐,却仍然怕何进怕得要死,于是与诸中常侍一起游说天子,说西边凉州乱成一锅粥,边章、韩遂势大徒众,不如遣大将军何进率北军五校及京师诸营西行平叛。

    天子也为凉州诸事愁着呢,一听,马上就同意了。于是就下诏,让何进率兵去凉州,都督诸军事。

    何进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并不像后世解读般的各种不堪。想想他稳坐大将军之位数年,又得如此多的士人相助,便知道他有着一定的政治智慧和手段。当年他刚为大将军时,大将军府还在新建,杨赐遣孔融持贴相贺,孔融要插队,然后何进门客没有立马汇报,估计孔融看何进不起,本来就不想来,于是便立马抢了拜贴就跑了。当时便有门客说,孔融太不拿您当回事了,不如遣门下剑客刺之。又有门客说孔文举海内有名,不宜害之。何进欣然从之。可见一朝得意的大将军何进,还是有容人之量的。更让人惊奇的是,他还是杨赐的门生。杨赐是谁?天子帝师,人品声望几近完美的一个人,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都是世代高门,宰辅数出,但时人风评,杨氏名望却在袁氏之上。所以说何进压根就不笨,天子一下诏,何进马上就明白,有人给他穿小鞋了,这人想都不用想,就是宦官。

    何进当时就对天子说,为臣很想为天子分忧,为国家出力啊。可是我所掌管的北军已经被皇甫嵩带出去一部分,剩下的这点,要保证京师安全啊。现在袁绍袁本初去了徐、兖等地,不若等他募兵回来,我再去?

    天子耳朵软,不知道这是何进的缓兵之计,还以为何进一心为自己着想,于是感动得马上就同意了。

    曹操听闻大将军欲西征讨叛,还激动得不得了。一门心事想着跟何进出征,以建功立业。以至于后来梦想破灭后,在多年以后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还在念叨:“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曹操自然没能够去成凉州,别说他了,就是刘备想去凉州,也没能够去成。他在荆州,上表数次欲前往凉州,或者幽州。却不知道为何,奏章总是留中不发,不知道是天子懒得理他,还是宦官把奏章给扣下来了。

    刘备彻底没人管了,却又不敢撒野。于是只好移师洞庭湖畔,大开军屯以就粮。顺便把之前的水寨,阅兵台,还有土墙,又捡起来继续完善。

    都这个时候了,还有几个月,到了明年,天子就要驾崩了,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难道还愁他无用武之地?

    于是刘备便在荆州,坐看皇甫嵩带着董卓等和凉州叛贼打生打死,坐看孟益带着老同学公孙瓒和张纯、张举等冲锋对决。

    在中平五年里,刘备发现,面对天下形势,他几乎彻底成为了一个看客。

    他所熟悉的人和事,孙坚正在长沙,太守当得有滋有味;陶谦去了徐州,领了徐州刺史的差遣,对付徐州黄巾贼去了。他到了徐州,弄了一枝天下有名的丹阳精兵;曹操正在京师,为西园新贵,正胸怀壮烈,踌躇满志,想着去西征;老同学公孙瓒更不用说,在幽州和鲜卑、乌桓贼兵打得正欢呢;而老师郑玄仍然在老家隐居,泰山大人卢植身在尚书台,对天子失望透顶,多年不曾就政事发过一言,只是默默的在尚书台处理政务,尽着臣子最后的本份。大舅哥挂了个闲职,每日里只是在家读书。刘备虽然知道他们都没事,但秉着谨慎的心态,去信数次,让卢植全家迁往幽州或荆州,可卢植执意不肯,说君虽无道,但君不弃臣,臣死亦不弃君十一郎刘恪,跟着皇甫嵩在凉州,刘备也有些担忧,不过他知道十一郎一样向往着壮怀激烈,百战黄沙。他虽然知道自己一句话便可以让刘恪回来,跟在自己身边。但他不会这样做,不会束缚住十一郎。

    右将军皇甫嵩督前将军董卓所部,共计四万余人,前往陈仓讨伐凉州贼王国。皇甫嵩军中宿将,威望素隆,而董卓桀骜不驯,每与皇甫嵩意见相左。此番前往陈仓,董卓欲速进军,皇甫嵩不肯,董卓乃进言曰:“智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全、灭之势,在于此也。”暗讽皇甫嵩无智无勇。

    皇甫嵩一生从军,几起几落,看尽人间百态。如何不知董卓之意,只是一笑而过,而后道:“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余。有余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势也。夫势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

    这是以老将一生的心血,在向董卓传授兵法的经验心得了。在皇甫嵩眼中,他已经老了,以后的汉室天下,还得靠董卓这一批能打能战的“年轻人”。可惜,董卓没能领悟大汉死忠皇甫嵩的意图,还以为皇甫嵩在摆老资格教训他。心怀不忿的同时,自然也没把皇甫嵩的一番金玉良言听到心里去。

    可惜了。

    感谢书友无痕e、天意狂为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在此祝各位书友们新春快乐,羊年吉祥,万事如意,平安顺利!我要去守岁了,这几天虽然更得少,但我保证不断更,一直到初九我回上海,恢复正常更新。老家条件有限,还请大家理解了。谢谢大家。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乱象(四)() 
中平五年冬,在下军校尉鲍鸿和徐州刺史陶谦都取得了对黄巾军余孽压倒性的胜利的时候,公孙瓒这北方初升的将星却差点陨落在管子城。

    年初,公孙瓒就率军衔尾追击张纯与丘力居等叛贼,一路自河东追击至辽地。连战连捷,俘获人口牲畜辎重无数。公孙瓒被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竟不顾军中佐史的进劝,执意在己方补给缺失,而运粮官远隔千里的情况下,率部继续进击,转战茫茫塞外。

    以公孙瓒的说法就是:“我军无粮,贼亦无。且贼连败,弃妻子辎重逾塞而走,军丧其气,何惧之有?人马所缺粮秣,于塞上抄掠便可。”

    自古兵匪不分家,公孙瓒的部队里,胡汉混杂,一听说到了塞上随便开抢,顿时便把心头那点仅有的担忧全抛诸脑后。至于生死存亡,当兵的打生打死,这几年来哪天不是过着刀头舐血的日子,怕死就不会来当兵了。

    军中的佐史文书没法,主帅心意已决,他等便只好按照主帅的意愿,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一些了。

    开始一切都如公孙瓒所料,丘力居所率残部确实是被公孙瓒打怕了。胡人是很珍惜人口的,本来在险恶的环境下生存就不容易了,一个成年的战士死一个便少一个。不比汉人庞大的人口基数,没了随便一征募,又有大群人马。且冷兵器时代的部队,野战时伤亡十之二三,大多数就会彻底崩溃,就算是胡人,也不在例外。

    于是丘力居所部,越打人越少,都逃走了,反正天苍苍,野茫茫,谁马快谁机灵,谁就能活命。

    公孙瓒一路追杀,越走越远。在追到辽西的时候,终于,他也失算了。因为他不知道,兔子急了,也是会咬人的。更何况是天性凶残的胡人。穷寇莫追的道理,谁都懂,但真正能够舍得放弃唾手可得的功劳的,又有几人?

    丘力居眼见公孙瓒死追不舍,便一咬牙,率了亲帐于管子城设伏,丘力居对左右道:“是死是活,便看这一遭了,若能围汉兵,断其粮道,我等可活。若天欲亡我,虽死无憾!”

    左右见部落大人如此决绝,无不奋然,争先效死。丘力居见军心可用,又遣数骑分散草原,联络散失的余部及诸帐,共围管子城。

    公孙瓒死追至管子城,人困马乏,便下令在城中歇息,却不疑有他。在他想来,叛贼屡屡望风而逃,又岂敢在他跟前造次?

    结果公孙瓒第二日醒来,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胡骑时,顿时心中又羞又恼,双眼血红,把一口银牙咬得吱吱作响,公孙瓒把手掌在城垣上重重一拍,怒道:“取我枪来,开城出战!”

    左右忙一把抱住,苦劝道:“将军息怒,贼子有备而来,我军若出城,必称其意。不如坚守待援”

    公孙瓒胸膛剧烈起伏几下,忽而又哈哈大笑起来,指着城外胡骑问左右道:“尔等且观贼人兵力几何?”

    左右回道:“若莫数万。”

    公孙瓒面露喜色,笑道:“贼亦无粮,人数越多,越易饥困,若无意外,数日之后,其军自散。到时且看我率儿郎如何破敌!”

    左右与军卒皆为之欢呼。声动云天。

    公孙瓒独自回到帐中,却是独坐发愁。贼人粮少,还可以去城外搜集,还有那么多头牲口。他自己军中粮更少,却无法出城,粮道已断,只能坐吃山空,然后固守待援了。至于出城搦战,公孙瓒决定还是稳妥点好。他不能输了,哪怕是小输一场,也有可能导致部队的崩溃。还是守城吧。

    敌我双方谁也不知道,在这小小的管子城,一耗便是百多日。丘力居不敢攻,汉军的战斗力,他已经见识过,再也不想再尝试了。而公孙瓒又不敢突围,又期待汉军的援兵能找到自己。于是双方都投鼠忌器,就这么相恃着。

    公孙瓒在大骂自己的主将中郎将孟益的时候,孟益在塞外也在破口大骂:“公孙伯珪一介狂徒尔!率部追击竟不知会主将,走失得杳无音信,若其军有失,看某家不上本奏他个目无上司之罪!”

    他在后方运转粮草,率了一票民伕,在塞外转了好多天了,却一直没有公孙瓒的音信。叫他如何不怒?他对战事不精通,所以军中之事悉数委托给公孙瓒,而自己只负责后勤。公孙瓒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无数的首级和俘虏就是最好的证明。可是现在这家伙居然玩脱了线,找不到人了。这如何是好?主帅尽失其军,哪怕是他有中常侍为倚靠,搞不好也要掉脑袋。就算能保住小命,按他知道的中常侍那贪财的尿性,最差也是要折腾得自己破产

    就在中平五年快结束的时候,公孙瓒受不住了,城外的贼人也受不住了。粮尽食马,马尽食弓楯,连草根都挖出来吃了,再不做决定,就要吃人了。

    于是双方很有默契的各自逃散,公孙瓒率部返回,而叛贼引军远走柳城,各自寻找地方就食,舔舐伤口去了。

    北风呼啸,雨雪霏霏,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公孙瓒率着残部回了幽州。孟益得到公孙瓒回来的消息,一时忍不住,眼泪都出来了。虽然一路上饿死、摔死不少人。但这种非战斗减员在孟益的笔下,便又成了他所带领部队的功绩,一枝生花妙笔,把在恶劣气候下仍然与贼军殊死搏斗,为国效力,最终把叛贼远逐数千里的汉军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十分动人。

    于是奏书到了朝廷,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