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96部分

汉皇刘备-第96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说干就干,带了吕布就直闯宫中。刘恪值守殿前,见董卓至,行礼道:“相国稍待,且等我禀报天子。”

    董卓作色道:“还不速退!”

    刘恪道:“职责所在,还请相国见谅!”

    董卓大怒,叱道:“汝仗刘玄德之势,以为吾不敢杀汝耶?”

    身后吕布摸住腰后短戟,蠢蠢欲动。

    刘恪执礼道:“不敢!”

    却见殿后又转出一队甲士,当先的却是关羽,他出声道:“出了何事?”

    董卓眼珠子都瞪出来了,关羽怎么在这?他没随刘备出京?于是问道:“云长如何在此?”

    关羽见了董卓,拜道:“关羽见过相国,某受主公与太后之令,留值宫中。故因在此。”

    董卓心中愤怒,乃道:“好个刘玄德!好个刘玄德!”

    又道:“刘玄德在荆州举兵讨我,尔等可知?”

    关羽、刘恪心头一跳,齐道:“臣等不知!”

    董卓看了看二人,狞笑一声,拂袖而去。若不是自顾身份,他早就遣大军入宫,围了永安殿,把这些混帐一网打尽了。想不到养虎成患,竟让太后与废帝苟活到今日。董卓疾步而行,边走边下令道:“奉先,调陷阵营围北军五校,再调宫中精卒驱逐刘恪、关羽二人,若其敢反抗,立杀之!而后围住永安宫,任何人不得出入!另外,唤李催滚过来见我,老子让他负责皇城禁卫,他就是这么办事的?老子倒是要问问他,关羽等人是如何在他眼皮子底下混进来的!”

    吕布道:“遵令!”

    关羽缘何在宫中,却是刘备恐十一郎势单力薄,故留关羽在此以助刘恪。皇宫殿宇无数,在天子与太后的配合下,藏些人马还是游刃有余的。而董卓正揽权之时,自然不知。

    感谢书友烟花易冷夜太美的打赏,谢谢支持。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 
董卓既走,关羽与刘恪道:“慎之,不妥,董卓已起杀心,我等速报与太后。”关羽何其敏感之人,董卓临走前一眼,分明是杀机毕露。

    刘恪也持此议,乃与关羽入殿中,拜见太后。何太后闻言,心中颤抖,眼圈一红,又是要哭。刘恪与关羽对望一眼,心道,女人就是麻烦。他等在太后身侧多日,早就知道太后亦不过是个柔弱女子罢了。是以心中亦不惧太后威仪。主要是何太后被董卓一吓,早就惶惶不可终日,哪里还复有灵帝在时母仪天下的风范。

    刘恪忙道:“太后,时不我待,还请太后速速收拾,我与关将军护住太后与大王自密道出城。”

    宫中有密道,乃世祖光武皇帝秘密营造,他也心忧后世有人逆乱,于是给子孙们留下一条生路。到后来,天下承平百年,本来口口相传于皇族的密道,早就被皇帝们给忘记了,反倒是久居宫中的太监们一清二楚。汉灵帝入继大统,他本外藩,到了宫中,自然免不了好奇而四下游览,宫中阉宦为了讨好新皇帝,于是把宫中种种密闻一一说与天子听。灵帝又好这些稀奇古怪的事,听说有密道,喜不自胜,率了一干阉人于皇城中四下搜寻,还竟真被他寻到,密道便处于永安宫后,靠近武库那里。直通北邙山下。

    灵帝既知此处,自然也告诉了当时的何皇后,甚至灵帝兴致大起,曾携了何皇后在密道中**数番

    刘备入宫见太后,太后便把密道之事悉白与刘备。这也是刘备为什么能安心南下的原因。因为他早已留下后手,若董卓敢弑太后与弘农王,他便可令刘恪带了太后等自密道出逃。

    何太后匆匆收拾一番,把细软金银打了数个大包,看得刘恪咧嘴关羽傻眼。这是逃亡啊太后,不是效游。于是刘恪与关羽只留下二个包袱,一是换洗衣裳,二是细软。刘恪又抱了弘农王,自殿后而走。

    满殿宫女及小黄门,被关羽打晕在地。众人避过董卓宫中耳目,贴墙而走,密道入口,乃一枯井,众人鱼贯而下,关羽曾逃亡江湖,对清除踪迹颇有心得,于是殿后而行。一众人闷声摒息,一路有惊无险出了密道,方逃出生天,便见一彪军驻扎于此。何太后见了,险些昏厥过去。却见那将上前拜道:“末将吴匡,拜见太后,拜见大王。”

    吕布奉董卓之令,先是着部将高顺、张辽等兵围北军,到了之后,却见营门大开,里面除了一干老弱后勤,便是来混日子的官宦子弟。吕布闻讯大怒,飞驰入营,乃问:“吴匡呢?”

    一个兵痞站了起来,有气无力的道:“吴将军率了兄弟们,数日前便出营射猎去了。”

    吕布一拳打在空处,郁闷无比,于是又率众将入宫,胁迫太后,等相国董卓前来发落。到了永安宫,却见殿前静寂无声,鬼影也没有一个。往日里寸步不离的刘恪等人,一个个皆不见了踪影。

    吕布心知不好,忙疾步入殿中,却见殿中宫女太监倒了一地,而太后与弘农王皆不见踪影,大叫一声:“糟了!”

    于是令高顺速报相国,自己踢醒太监宫女,审问仔细。那些太监宫女们醒来,却是一问三不知。须臾,董卓亦至,见自己的猎物踪迹全无,而陪伴身侧的宫人们又一问三不知,不禁大发雷霆,须发皆张,怒道:“给老子搜,这么多人,莫非还飞天了不成?”说完一脚踢在一个宫女身上,把她踢出老远。

    宫女嘤嘤而哭,董卓满腔怒火无处发泄,乃喝骂道:“再哭一声,老子便砍了你!”宫女惊惧,强抑哭声。

    董卓见这小宫女惊惶之状如羊羔,又丽质天生,羞涩之态我见犹怜,不禁心中一阵火热,便去了衣襟,拖了宫女于案上,大力**起来。

    宫女体态娇柔,年岁又小,何曾受过如此鞑伐,不禁双眼一翻,昏了过去。良久,董卓虎吼一声,喷薄而出。收拾干净之后,道:“全杀了,一个不留!”

    顿时,殿中惨叫连连,血流成河。

    董卓麾下将校,打起仗来一个个不要命,可要让他们干缉捕的活计,却是抓瞎。无数人马地毯式的从南宫到北宫,搜刮了个遍,楞是不见半点踪迹。止有董卓部将张辽,看出一点点蛛丝马迹,却记于心中,默然不语。

    缘何?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先祖乃是著名的马邑之谋的发起者聂壹,因功未成而单于走,既得罪了匈奴,又害得汉廷劳费无数钱财却竹篮打水一场空。两头不讨好,便索性改了姓。少有勇武,闻名于乡中,并州刺史丁原以其武力过人,召为从事。后来丁原被何进召至京效,何进又着张辽去河北募兵,等张辽回来,何进死了,丁原也死了,走投无路,被董卓遇见,于是吞并其军。他也就在董卓军中待了下来。

    他少年时游历幽、并,颇晓江湖之事。关羽匆匆扫除痕迹,未免有不周全之处,却被张辽发现。他心向汉室,且故主丁原为吕布、董卓所害,是以故作不知。

    等董卓跳脚大骂,召城门校尉、洛阳令等前来“破案”的时候,消息已经瞒不住了。百官知太后与弘农王莫名消失,董卓失态,心中俱喜,朝会之上,说话声音也不觉大了起来。虽然不知道太后与弘农王哪儿去了,但只要不在董卓手上,就是天大的喜讯。

    此时北邙山中,太后与弘农王坐在车驾之上歇息。刘恪告诉她,入夜之后,军队会疾行,自偃师而出轘辕关,然后走入豫州,到时自有广阳侯大军前来接应。太后听了,不禁心情一松,再也支撑不住,竟然睡了过去。

    刘恪与关羽还有吴匡对视一眼,心中苦笑,哪有那般容易。董卓是何等人,一旦寻人不到,必定反应过来,会令沿途郡县关隘严加防守,若是没有太后与弘农王,他们一路轻车简行,跑出司隶那是简单得很,如今有两个身娇肉贵没受过苦的拖累,能不能到轘辕关下,还是一个问题。

    他们所料没错,董卓在宫中寻人的同时,早就下令各关隘亭县,严防死守,见太后与弘农王车驾或可疑人马,即发讯以闻。洛阳诸关,伊阙关,函谷关,广成关,大谷关,旋门关等,都收到了董卓的严令。

    董卓既失太后与弘农王,又因东方联军势大,自己根基在西方,于是召公卿议,欲迁都长安,以避兵锋。董卓曰:“昔高祖都关中,十一世后中兴,更都洛阳。从光武至今复十一世,案石苞室譏,宜复还都长安。”

    百官张口结舌,这董卓真是敢想啊!迁都乃何等大事,岂能随意而为。于是司徒杨彪劝曰:“昔盘庚五迁,殷民胥怨,故作三篇以晓天下之民。今海内安稳,无故移都,恐百姓惊动,麋沸蚁聚为乱。”

    董卓闻言,冷笑一声,心道海内安稳?山东诸侯都反了,**逗我呢!于是道:“关中肥饶,故秦得并吞六国。今徙西京,设令关东豪强敢有动者,以我强兵踧之,可使诣沧海。”

    杨彪复劝:“海内动之甚易,安之甚难。迁都改制,天下大事,皆当因民之心,随时之宜。往者王莽篡逆,变乱五常,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残害百姓,民人流亡,百无一在。光武受命,更都洛邑。此其宜也。且长安宫室坏败,不可卒复。石苞室譏,妖邪之书,岂可信用?”

    董卓说不过杨彪,便作色道:“公欲沮我计耶?关东方乱,所在贼起。崤函险固,国之重防。又陇右取材,功夫不难。杜陵南山下有孝武故陶处,作砖瓦,一朝可办。宫室官府,盖何足言!百姓小民,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岂得自在!”兵痞嘴脸复露无遗。

    百官皆恐怖失色。黄琬出列对曰:“此大事。杨公之语,得无重思!”

    董卓冷哼道:“边章、韩约有书来,欲令朝廷必徙都。若大兵东下,我不能复相救,杨公可与袁氏西行。”

    这家伙,赤果果的武力恐吓了,还拉了叛贼边章、韩遂(韩约)一起,也不知道他们之间有甚勾连。反正他们要是举兵东下,你们把我拖在洛阳,那就请你们杨家和袁家西行抵御叛贼罢。

    杨彪被董卓一吓,也有点心虚,不过仍然嘴硬道:“西方自彪道径也。顾未知天下何如耳。”

    司空荀爽见董卓无言以对,怒气冲天,恐其当廷发作,乃谓杨彪道:“相国岂乐此邪?山东兵起,非一日可禁,故当迁以图之,此秦、汉之势也”

    董卓得了个台阶下,方稍熄冲天之怒。于是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大家闹了个不欢而散。

    董卓还府,召诸人议。坐上城门校尉伍琼、尚书周珌力谏之,曰不可迁都。董卓在朝会之上受了一肚子气,正无处可发泄,于是大怒道:“卓初入朝,二子劝用善士,故相从,而诸君到官,举兵相图。此二君卖卓,卓何用相负!”遂令甲士收伍琼、周珌斩之。

    可怜二人,枉死于此。

    感谢书友烟花易冷夜太美的打赏,谢谢支持。

第一百五十章 议迁西京() 
荀爽正在杨彪府中闲坐,黄琬也在,于是荀爽解释之前为什么替董卓说话:“诸君坚争不止,祸必有归,故吾不为也。”

    黄琬道:“昔周公营洛邑以宁姬,光武卜东郡以隆汉,天之所启,神之所安。大业既定,岂宜妄有迁动,以亏四海之望?文先斯言,何错之有也?”

    三人正相谈甚欢,忽有家仆来报,杨彪见家仆脸上神色慌乱,心中一动,道:“有何事,且慢道来!”

    家仆拜道:“主上,相国今日于府上,收尚书周珌、城门校尉伍琼杀之,弃尸于府门外。”

    杨彪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胸膛起伏不定。却又渐渐平息。杨彪把衣袖一挥,道:“你且退下。”

    家仆悄然躬身后退。杨彪再看荀爽、黄琬神色,皆是惊疑不定,于是强作笑脸道:“某有些乏了,今日暂且到此,来日某再宴请慈明、子琰,如何?”

    荀爽与黄琬亦不愿久留。三人匆匆而别。

    正在杨彪心不自安之时,又传来消息,董卓令司隶校尉以灾异之事,罢免黄琬、杨彪三公之职。

    黄琬乃邀杨彪诣阙相谢。友人相劝:“董卓残暴,子琰既坐罢官,莫若车驾南返江夏,归家隐居,可也。以免受西贼之害。”

    黄琬是什么人,向来以正直刚烈著称,当年曾和陈蕃一同共事,为国选贤时得罪人无数,后来遭党锢近二十年,出来后屡为显职,后来为豫州牧时,率军平定州境盗匪,威名大震。是以董卓才把他征入京中,拜为司徒,旋又迁太尉。他也是个不怕事的,于是乃道:“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见了董卓,董卓可以杀周、伍,然则杨彪与黄琬名重海内,他素敬之。于是得免。又复拜二人为光禄大夫。

    当然,不要以为董卓不会杀名门望族的人。袁绍与袁术兄弟扯旗反董,董卓大怒,又恐袁隗为内应,于是把太傅袁隗一家老小全抓了起来,包括袁术弟袁基在内,二十余口杀得干干净净。

    太傅号称上公,职居三公之上,董卓竟然把太傅都给宰了,这下洛阳城中鸦雀无声。对于迁都之议,谁也不敢说半个不字了。这下大家对董卓,有了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当时董卓常说我力能族人,大家以为董卓只是说说而已,现在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让百官不得不低头。自己为名节丢了小命无所谓,牵连家人,于心何忍?

    董卓这也算是错有错招了,本来是纯粹想报复袁家兄弟,结果却把百官公卿给吓住了。董卓大喜,即令准备迁都事宜。

    刘恪与关羽等人一路晓宿夜行,到了偃帅城外,藏太后与弘农王于军中,改旗易帜,打着董字大旗大摇大摆的进了城,见了县令,吴匡一脸倨傲,也不下马,直问道:“某来问你,最近可有可疑人马出现?”

    县令见吴匡一脸蛮横,麾下兵将杀气腾腾,本来想说的话又咽进肚子的,陪笑道:“回将军,目前并无可疑车驾出现。”

    吴匡哦了一声,马鞭在空中挽了个鞭花,指使道:“速去替某准备膳食热水,送至营中,若有怠慢,定斩不饶。”

    县令迟疑了会,小心翼翼的上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