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

第426部分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第426部分

小说: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有资格参观果酒生产的工厂。

    这对他们来说才是天大的新闻。

    排雷?

    你们和各国慢慢谈吧。

    果酒现在才是头条的保障,才是关注度。

    这就是唐青的打算,通过一些记者们感兴趣的信息‘收买’他们,换取更多的曝光和关注,提高缅亚经济特区的形象。

    甚至有关的纪录片拍摄都已经提上了日程。

    。。。

    记者兴高采烈的走后。

    零也走了。

    各国的代表被战士邀请到旁边的服务中心的一个会议室内。

    长长的椭圆会议桌。

    那个战士坐在了主位上。

    底下人没有说话,都等着战士开口,因为到现在为止,战士对服务的具体内容都还没说,至于刚才说的,都是些肤浅的东西罢了。

    全部坐下后。

    正式的合作谈判开始。

    战士的声音响起:“再次欢迎各位来到新安镇这个美丽的地方,我知道大家现在有至少三点疑问,我先做一点简单解释。

    第一,我们排雷车的真实性,这个问题我可以保证,视频不是作假,我想你们可以向仰光那边求证,我要说的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我们的所有介绍都是可信的。

    第二,有关一百美元的价格,这是不变的,你们从别处可能了解到我们同意使用资源作为支付手段。

    但是也有限制,毕竟相比现金,资源的变现能力很弱,运输也麻烦,各种成本高,价格变数多。

    因此如果是使用自然资源,我们只接受黄金、白银、铁、铜、。。。等十三种金属矿物矿藏,以及玉米、大豆、小麦。。。等六种农产品,具体价格看情况而定,至少保证运抵到我们这边的成本不会高于排雷服务的价格。

    第三,就是我们的排雷设备的数量,目前由于技术问题,加上市场应用并不广泛,我们的设备数量只有二十台,每小时排雷的平均效率在两百枚左右。

    若在密集的空旷区,可以达到三百到三百五十枚。短时间内设备数量无法再增加。服务方式是按照订单顺序,为了相对公平,你们每个国家可以在一到三台之间选择,每台的基础服务费五十万美元,这个费用不会退,且必须用美元支付。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这三个问题。

    基本解释了在座各位的大部分疑惑。

    总的来说他们很满意,钱不一定有,但是东西就多了,一百美元,他们真的很想还价,但是那是在能找到替代品的前提下,对于垄断产品。

    议价权?

    不存在的。

    那是掌握在产品的主人手中的神圣权利。

    他们多希望有人跳出来说也研究出了这种东西,可惜,事情发生太快了,就算有人想浑水摸鱼,也是没有时间去操作,而且二十辆的设备数量,让他们很是紧张。

    视频里那种情况他们也知道是雷太密集,又是平原,才能达到那种清除速度,要是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一百枚都勉强。

    总共二十台。

    那么平均每天工作十小时,那就是每天排雷四万枚。

    就算倒班的话,扣除维护和交通时间,算作八万枚每天的话,这二十台设备每个月的排雷数量就是两百四十万枚,一年就是将近三千万。

    这是什么概念。

    不过两到三年时间。

    全球非战区的雷都会被清理干净。

    这个答案在做的人很震撼,虽然曾经算过,但是这结果依旧震撼,这可是困扰了他们国家几十年的东西,好像一下就没什么威胁了一样。

    就是总台数有点‘感人’。

    二十台。

    在座的国家数量都超过了这个数字。

    “你好,这个二十台是不是太少了,我们在座的人都不止二十个。”一个代表举手说道,其他人纷纷附和,就算一个国家一台,那也是不够分的。

    “很抱歉,设备总量目前无法提升,所以,我们只能对第一批没有服务到的国家表示抱歉了,只能进入排队。”战士说道。

    此话一出。

    下面的人还能说什么。

    别人本就是想要他们争夺,而不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事情,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他们对此也表示理解,商人嘛,饥饿营销,本就无可厚非。

    “我们要三台。”埃及代表举手道,他们国家的地雷数量世界之最,三台他觉得很少,三十台还差不多,一年就能清空,但是显然是妄想。

    “我也要三台。”柬埔寨代表也立即举手,前两天浦西和朗蔡结束完通话,就派他们过来打头阵,想要提前了解获得订单,可惜,这边公事公办,一切按照计划来。

    不过提供免费的住宿,也算是让他们的心情好了一点。

    有了两个地雷最多的两个国家牵头,其他深受其害的国家代表也急了,尼玛,再不说话就要被选完了,他们这不是白来一趟的吗。

    伊朗。

    莫桑比克。

    科威特。

    纷纷不甘落后。

    于是。

    十五台没了。

    还剩五台,被阿富汗、波斯尼亚、安哥拉、老过选了。

    其中老过两台,其他四个国家都是一台。华夏其实也派了代表过来,但是并没有下单,因为华夏的主要是集中在边境的山区,那里交通不便,排雷车开不进去。

    除非有手持的高效排雷设备还差不多,大型的车子就算了。

    至于其它的国家,有点失望,但是也是没办法,因为基础服务费可不低,之前听都没听过,而且也没有这些国家急切,因此,只是有一点点失望。

    反正自己那点雷等第二批就行了。

    大不了等个一两年也不是什么大事,顺便也可以看看排雷车的效果,第一批的就当小白鼠吧,他们就是这么说服自己的,同时也准备等会儿用这个理由说服自家大佬。

    两小时后。

    在座有意向的都签完了意向合同。

    “谢谢各位的信任,只要基础服务费到账,我们就会立即安排‘排雷车’出港,最迟一周就能抵达各位的国家开始工作,希望今后的服务中得到你们配合。”战士郑重说道。

    在做的签约的人都一脸苦笑。

    为什么用了两小时才签订完合同。

    就是因为很多细节需要商讨和敲定。

    比如对设备的安保工作、人员驻地、协调人员、地形的额外费用、支付方式等等进行了细致敲定,毕竟,如果没有那边的人配合,工作就做不下去,或者拖沓,这对讲究效率的唐青是不能容忍的。

    因此。

    条款里面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除非不可抗力,不得以人为原因推脱或者拖延时间,如若故意的拖延,会有额外的误工费,还有就是各种地形条件的价格。

    假如安排不好,你给我一整天都在路上跑可不行。

    因此,整个排雷任务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都是缅亚军事服务公司来定,计划订好了,只要配合的人不是绝对无法完成,就必须完成。

    在这些细节条款的联合作用下。

    才能保证一定效率的排雷速度。

    虽然知道这些条款都是必须的,但是他们总感觉有点背后冒冷汗,因为刚才的据理力争中,他们被战士的谈判手段给吓到了。

    战士提出的条款。

    他们下单的二十几个人一起争辩,愣是被战士有理有据地说的咬口无言,最后,战士提出的条款,愣是一个字没改就成了最终方案。

    好像。

    特么的自己这群人在玩一样,努力了半天一点进展都没有,他们可都是这方面的专家,被战士这么一打击,心里有点怀疑自己的能力。

    他们再不想和眼前的家伙谈判了。

    “时间不早了,我已经安排好了午餐,请各位移驾到旁边的招待酒店,感谢赏光。”战士笑道。

    说完。

    战士在前面带路。

    代表们赶紧跟上。

第六百四十章 谁都别想插手() 
    很快。

    一行人来到了旁边的招待酒店。

    虽然如今新安镇客商云集,流动人口不断创下新高。

    但是招待酒店并没有因此人满为患,反而客人比以前少了许多。

    原因就是新安镇的其他酒店已经陆续投入运营,大大地缓解了住宿紧张的局面,加上公用出租房也建设完毕,那些经常来这办事的人大部分都租了房子。

    其实他们都不缺那点住宿的钱,但是不能浪费不是。

    再说了。

    睡那种被一波又一波人睡过的床,哪有自己单独一个窝舒服,走南闯北的人其实对酒店是一种莫名的抵触,就算环境再好,看着再干净,也不如一个普通的自己住的房子。

    毕竟。

    严格来说。

    没人喜欢穿被无数人穿过的衣服,

    就算每次传单被套洗完都和新的一样,也会让人感觉怪异。

    特别是让那些有钱人纠结的是,领地这边并不让人随意买地盖别墅,甚至就根本不卖地,农村的宅基地也是,测量后就不允许再随意扩建。

    严禁随意砍伐森林。

    严禁破坏和占用耕地。

    甚至就连那些工业用地都是租给他们的,更别说让人开发商品房,想都别想,所有房子全部都是缅亚银行集团出资修建,然后出租。

    只租不卖。

    就连各个缅亚经济特区管理机构的办公的房子,也都是租赁的,只是价格比较便宜而已,几近于无,这只是一个象征,表明房子的所有权是在缅亚银行集团手里。

    这让他们根本看不懂这边到底想干什么,也让那些想要搞房地产或者炒地皮的人无处下手。

    他们不知道的是。

    唐青对这边的规划中是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地区,每一处都要考虑的是未来十几年的发展,不能拆了建建了拆,也不能乱糟糟的建别墅或者小区。

    各方面都要按照规划来,保障十几年后,整个地区内都看着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特别是有关建筑这一块。

    毕竟砖石房子往那一杵,可不像广告牌,说拆就拆的。

    因此,对于商品房项目,就算在新安市也都没有展开,所有房子都是缅亚银行集团出资修建,然后以租赁的形式出去。

    至于未来是否允许开发商品房,开肯定是要开的。

    毕竟城镇化人口对住房的需求是刚需,但是现在缅亚银行的个人房屋贷款没有开启,绝大部分人也都在农村有房子住,刚需不明显。

    加上这段事件他们挣的钱都拿回家盖房子去了,推了木屋,盖起了砖瓦房,手里也没什么钱,买的起的也不多,一旦开放,需求又不明朗,还容易让人炒房。

    所以时机未到。

    至于今后怎么开,谁来开,开多大,都是个事,因为里面牵扯的利益太大了,而且土地价值在现在根本没有体现出来。

    等到缅亚经济特区真正发展起来。

    居住用地价格不会有多大变化。

    但是商用地价。

    唐青能让他翻十倍。

    那些想要抄地皮的商人?

    对不去,一边玩去,这种生意,没有唐青的允许,谁都别想插手。

    。。。。。。

    各国代表来到招待所的会客厅。

    这里已经开始上菜了。

    根据不同国家的风俗,菜品很讲究,都是在哪个国家都能吃的,免得冒犯了人家的忌讳。红木圆桌,雕纹精致,一眼看去很浓郁的华夏文化氛围。

    在座的也不奇怪。

    这里和华夏接壤。

    自古受到华夏文化的影响,很正常,可是,整个会客厅的装饰风格就有点太华夏风了,就连一边的服务员都是穿着青蓝色的梅花旗袍。

    这让来这里的华夏代表孙江很是高兴。

    有点像是回到国内的感觉。

    他是华夏驻缅的大使。

    这次过来就是顺便看一看这个排雷车,主要目的是找机会见见零,表达一下友好,要知道零到现在为止,去仰光的次数都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去那边和朗蔡谈判归顺的事情。

    第二次,就是这个月中,开完一个会后,匆匆走了,因此他根本没机会见到零,虽然知道零在仰光的拿出住所,可是他也不敢上门。

    很简单。

    零的身份。

    太独特了。

    要是这么上门朗蔡有想法就麻烦了,因此便借着这次排雷车的事情,过来转转,见到了也好,表达一下善意,毕竟现在零这边和华夏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最重要的是。

    他已经得知了零提出的那份报告,还有准备向华夏提出的巨额贷款,这件事情,国内很感兴趣,也很重视,便让他来和零接触一下,探探口风。

    就算见不到也没什么,就当了解一下当地人文。

    虽然之前就看过这边的资料。

    但是亲自来一看,还是让他惊讶不已。

    缅甸别处根本不可能有的东西,在这里看得非常多,宽阔的柏油和和水泥马路并存,路边竟然还有太阳能路灯,听说遍布整个缅亚经济特区的所有道路,除了到村里的,其他都是标配。

    这里的车辆密集程度也就仰光能比。

    但是仰光的车普遍破旧,这边的却是绝大部分都是新的一样,而且大部分一看就是军用运输车辆改的,样子不像,但是那种风格却是抹不掉的。

    绝对是根据某一款军用运输车辆改装的。

    道路边的绿化也做的非常好,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垃圾桶,人们脸上也是充满了希望,一副忙碌景象,外行看的是怎么怎么好,但是内行看的是怎么不好。

    可惜,目前孙江还没发现。

    这里。

    已经具备了繁荣的基础。

    觥筹交错间。

    午饭结束了。

    各自离去准备向‘家里’汇报,尽快把基础服务费打到固定账户中,然后让这边开始发人发货,尽快投入使用,解决隐患。

    孙江则是和助手在新安镇逛了起来。

    现在缅亚经济特区开放了,是一个了解的好机会,要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