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第8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顷刻间。
缅亚医药集团就涨了百分之一点几。
“怎么回事?挂这么急。”
“这是要扫盘?”
“怎么会挑选它,上市这么久,要吸筹也不用选在今天。”
“有古怪。”
“你们说,是不是发生了我们不知道的事?”
“有可能。”
“。。。”
就在一片不解声中。
数则消息传来。
让他们明白了缘由,很多人手机的相关新闻推送接连闪烁。
《今日上午九点半,印度国会正式通过了国家医疗贷款决议,决议内容为:向缅亚银行贷款,用以支付印度国民的转录原液治疗贷款。》
《同时,还通过了转录原液的临床准入,开始对大数据医疗进行实验性临床,不日,印度卫生等部将组织专家学员来进行培训。》
《决议还包括,月底一次性付清,从印度过来治疗的所有患者临时性贷款,加上去年的设备损坏损失,共计六十三亿亚元。》
三个重磅消息。
让圈里炸了。
接着。
信息飞速扩散。
“原来如此。”
“去年就听说过,但一直没什么确切消息,今儿来个突然袭击。”
“难怪了,我说昨天青元科技涨,按理说不少人应该卖了别的股票,来追一波高,缅亚医药集团是缅股最大的盘,理应受到影响。”
“可是,前些天的价格却稳稳的,仔细一看,不是没人卖,而是被人慢慢吸走了。”
“资本好贼。”
“人家有信息优势,怪得了谁,估计提前一周就知道了。”
“信息就是财富。”
“我怎么忘了,印度那边之前就在开这会。”
“你记得有什么用,当时下议院那么多反对的,很多人认为上议院根本通不过,所以才不太在意,没想到,竟然就这么通过了。”
“的确不可思议。”
“我才知道,他们欠了缅亚银行那么多钱。”
“正常,廊余县那边,无限制接受印度的患者,先治病,不要钱,半年以来积累的账,刚好一次性和印度政府算清楚。”
“六十亿,好多钱。”
“你们说,印度借钱,能不能还上?他们的国家负债差点爆表了。”
“没关系,人家毕竟是人口大国,还有资源。”
“就怕印度赖账,和坑北极熊一样,我觉得应该规定他们借亚元,还美元。”
“呸,只要亚元比值稳定,不可能和北极熊一样,当年是他们倒霉,卢布兑美元贬值了三千多倍。亚元怎么可能会跌成那样。”
“没错,相信亚元。”
“不还,就追着他们要账,哈哈。”
“。。。”
伴随着消息扩散。涌入缅亚医药集团的资金多了起来,很快,就又涨了百分之一,随着消息发酵,肯定还要迎来一波涨幅。
消息传到国内。
标题变成了《印度含泪掏钱》。
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大欠账(求订阅!)()
事实上。
印度的确是含着泪的。
当然。
一般人是喜悦的泪。
贷款方…印度政府则是心疼的泪。
这么大笔钱,六十多亿亚元,缅亚银行是要的现金,说是以表诚意。事情都推到这个份上,他们也没办法,只能答应给了。
只有给了这钱。
人家才同意给设备、医疗贷款。
印度不比华夏。
华夏财大气粗,人民币购买力强,自身还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加上紧密的贸易关系,华夏可以用人民币支付这些设备和药物。
而印度呢。
卢比?
呵呵。
巨额外债压在头。
每年利息都是个庞大的数字。
加上印度出口商品类别少。如此一来,货币用途有限。好在,缅亚银行也没太打印度的脸,规定了四分之一的贷款可以用卢比支付。
毕竟。
两国挨着。
贸易结算需要用到印度货币。
但可以预见。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印度的财政不可能为正,因为这些贷款都是印度政府垫付,人们还贷需要时间,有的还可能赖账。
但缅亚银行的钱。
印度赖不掉。
只能一年年慢慢还了,到期还不了的话,大不了借新债还旧债。
这些年。
不都这样过来的嘛!
。。。
华夏。
有人算了一笔账。
“印度人口多,开放医疗贷款后,按照转录原液适用病症,每年印度医疗贷款支出将会在一千五百亿到两千亿亚元之间。”
“去年,印度全年财政收入约一千八百亿美元,折合亚元,也就一万两千多亿。但是,这些财政收入,已经让今年预算为负。”
“再加上每年超过两百亿美元的医疗贷款,啧啧。。。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印度的军费就占到了财政预算的五分之一。”
这一算。
华夏网友们乐了。
这样看。
印度这是要大欠账的意思,巨额负债好像一点都不愁一样,一次次去买军事装备,没钱了怎么办?债务重组,继续举债。
“我赌一包红塔山,印度铁定要借新账还旧账。”
“不用赌,你肯定赢。”
“同情缅亚银行,又多了一笔不良贷款。”
这笔不良贷款。
在华夏网友们来看,是铁板上钉钉。
“不能这么看,兴许人家有办法要到钱,印度那么大的国家,矿产资源都是钱,劳动力也能创造价值,再不济,拿国有企业抵债。”
“他们在非洲放了那么多贷款,会缺矿?”
“这说不准,非洲路途遥远,矿石运输麻烦,要是在印度,就是挨着的,一个火车过去就能拉回来,话说,两国通火车么?”
“没有。”
“。。。总会通的。”
“我觉得挺好,缅亚银行出于人道主义,就算知道是不良贷款,也毫不犹豫地借,人家兴许是发善心,赚了名声,不能说是亏。”
“有道理。”
。。。
另一头。
印度各大媒体直播。
“从下周一开始,所有过去治病的患者,在缅廊余县入境时,必须先去印度银行办理申请医疗贷款,领取通行证,否则那边医院会限制接收。”
“所有医疗贷款均为十年期以下,由家庭办理,家庭成员共同承担,若是今后患者其他原因去世,贷款由家庭其他成员偿还。”
“在偿还期间,若连续六个月未分期还款,将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在房屋贷款、商业贷款、家庭成员就学、出国等都会有影响。”
“。。。”
这一次。
几乎印度所有台都在播。
还有电台。
印度百姓们奔走相告,如过节似的。
对这些条款。
大部分人还是接受的。
至少。
这个贷款是真的,不用眼睁睁等死。就是有点美中不足,这笔贷款只能用于癌症类使用转录原液的疾病治疗,其他的病不能贷。
相对来说。
比华夏差远了。
至于这笔贷款怎么还,印度百姓们并不担心。很他们借的又不是高利贷,而是向印度政府借的,就不可能遭受暴力催收。
这样一来。
他们的担心就小了许多。
反正我慢慢还,你也不能把我怎么样,虽然有一些信用影响,还影响孩子教育,也不是太大的事情,他们又不是不还。
至于印度政府由此向缅亚银行欠下的债务。
让上面头疼去。
你们有钱买武器装备,也该多花点钱在我们身上了。
。。。
缅股。
有了利好消息。
涨势就停不下来。
之前只有华夏,现在加上了印度,这样一来,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加起来占全球人口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开始大规模使用转录原液。
不。
不止这两个国家。
还有缅本身。
以及‘莫桑比克’模式在非洲各国的推广使用。这要是算下来,已经超过了全球一半人口的国家,对转录原液进行了承认。
这个转变。
是巨大的。
百分之二。
。。。
百分之三。
。。。
百分之三点五。
。。。
在中午的时候。
缅亚医药集团较开市就涨了近百分之五,而且还在飘红当中,伴随着各国媒体的报道,西方舆论的酸溜溜转变,让更多的资本扑了过来。
。。。
卫俊家。
放下手机。
“唐唐,青元科技的风头被缅亚医药集团抢了,不过还好,不是昨天,要是昨天出这档子事,那可麻烦了。”唐凯一脸的庆幸。
“真是的,早不出,晚不出,非要今天。”卫俊帮着说道。
旺萨也加了一句。
“小唐总,别担心,青元科技已经成功了。”
唐青哭笑不得。
我脸上有写着担心吗?
印度这事。
他早就知道,年前下议院表决前他就知道结果了,具体通过时间也明白,至于青元科技为什么要撞上来,仅仅是个巧合罢了。
况且。
谁无聊和自家公司置气。
你们这一个个安慰的表情,让我很纠结好吧。
。。。
吃完饭。
“老唐,下次回来再找你喝。”旺萨告别道。
“一定。”
唐凯和他来了个拥抱。
旺萨回去有事。
他爹要下来视察,检阅当地驻守士兵,要不是亲爹,他可不敢在这个关头,还跑到邻国来和唐凯喝茶聊天,下午就得赶回去准备一下。
不然得挨批。
“走了,小俊。”
“慢走。”
卫俊和他妻子挥着手。
“我们也走了,有空来华夏玩。”
“行,唐叔。”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顶峰?(求订阅!)()
看到车队消失在视野。
卫俊没有回屋。
静静地看着远方,他们家地势好,在一座小山顶上,可以看到的风景很远,和以前的土泥路不同,一眼望去,水泥公路盘山。
“真好。”
良久。
卫俊嘴里蹦出两个字。
“什么真好?”妻子奇道。
卫俊一笑,拉着妻子的手,“这景,这物,还有人。”他其实想说活着真好,以及有这几个关心他的长辈真好,但话到嘴边就变了。
结了婚的人。
这是基本技能。
果然。
卫俊的妻子脸上笑得极其灿烂。
“回去吧,我们下个月也去德林省玩。”卫俊拉着妻子往家走。
“要开业了吗?”
卫俊道:“试营业。”
去年。
他也拍下大片的地,盖了酒店和度假村。
一半沿海有沙滩,一半近海,由于占地不小,到现在还没建好,他本来就开旅游公司的,这样一来,也不用担心没客流。
由于地段不错。
不少国际资本都想从他手里买。
加价一倍不止。
可惜。
卫俊从没打算卖,而是当做事业。虽然现在那边没什么人,但他相信,等德林省的旅游区全面开放,一定会成为热门旅游地。
不说别的。
光是这些来治病的,就能让那边爆满。
只可惜。
想开发商业房产,零依旧有限制。倒不是不让,而是不能修没什么特色的建筑,想要修个筒子楼来卖,大赚一笔,对不起,不批。
全域旅游。
这是零下的目标。
对那些毫无美感的建筑,不许弄。
这也导致德林省中标的那些酒店,一个个都废了一番心思,弄得各有特色,开发商们花了不少钱,找大型国际建筑设计院来做。
一时间。
订单爆满。
喜煞了那些设计师,对设计师来说,钱是一方面,自己的设想被实现,更令人欣喜。
。。。
新…内高速。
‘行军’打头的车队在超车道快速穿行。双向八车道,十分宽敞,这也是这边干线高速的统一标准,最先覆盖的就是缅亚经济特区。
如今。
巨额投资下。
这条路在去年年底通车。
遇山开山。
遇水架桥。
多线施工。
使得新安市到内比都的时间缩短了两个半小时。当然,这是按照高速限速极限来算的,不然,一小时二十公里,得跑到明天去。
车上。
唐青不时看看外面,又或者低头写画。车窗微微摇下,清凉的风吹进来,让吃完午饭的人会忍不住想要睡觉,林佳雪就已经眯着了。
唐青精神十足。
正吹着风。
一阵喧闹传来。
“是唐青。”
“真的是唐青。”
“太幸福了,出来旅游,竟然能碰到他。”
“偶像。”
“。。。”
听到声音。
唐青抬头一看。
是一辆旅游大巴,上面写着‘众峰旅游’,此刻,车上男女都看着他,不少人朝他挥手,扫了一眼,还全都是年轻人。
难怪这么疯。
眼前一闪。
这辆大巴的信息就出现在了唐青的面前。
毕业旅行?
有意思。
原来,这车是云省旅文学院的学生,要毕业了,大四下学期也基本没有课,又是旅游管理专业,班里便组织起了这次计划。
首选便是这边。
因为云省他们都玩遍了。
要说这段时间最热的线路,非这边莫属,今后从业,也有可能在这两地,就当提前熟悉一下。
人家那么热情。
唐青不能当做没看见,朝他们微笑挥手,表示招呼。
“唐青冲我笑了。”
“我拍一个,别挡着我。”
“。。。”
“小心点,不要挤。”导游喊道。
“我拍到了,拍到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