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之细水长流 >

第34部分

穿越之细水长流-第34部分

小说: 穿越之细水长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高地告诉李丰收:“满园分家了,以后他家的事就让他自己操心,我这边就让满仓替我去。”

    李丰收点头表示明白。

    现在谁都知道姜好,也是谁都想种姜。现族人一听是为种姜的事,当天早上,31户家主或准家主,一个没落,全都准时到了。

    过去三个月,为了能抢夺点山地,李氏家族的户头从25户飞涨到了32户,整多出来了七户。

    32户中去掉李满囤一家,可不就是31户吗?

    李满囤的姜价钱虽然比杂货铺一斤便宜六文,但一斤也是要十九文,这便比去年药铺的收购价贵了有四文。

    于是,在李丰收说了买姜种的价钱后,就有人提出让李满囤按去年的收购价15文收。

    李丰收闻言都气笑了,理都懒得理他,直接告诉族人道:“满囤的姜呢,就500斤,族里能分配的就320斤,一亩地10斤,族里要种姜的,就来我这里登记,有多的呢,我答应过里正,多了,就再给村里匀一点。”

    有人一听,就更不乐意了,说道:“族长,先满囤不是说一亩能收600斤吗,怎么只有500斤了”

    “有500斤姜,怎么只给族里320斤,这一户才合一亩地?”

    又有人说:“昨天,我看到满囤领了三个生面孔在林地里收姜。”

    “后来,那三个人挑了姜出了村。”

    此人的话引起一番骚动,不少天开始东张西望,跟周围人嘀咕求证。

    李满仓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不过他嘴巴紧,别人问,都说不知道;而李满园则是真的不知道,不过,他也不傻,他正想着得李满囤提携呢,哪里肯说李满囤的不好,嘴里便只说听族长的话就好。

    别人从李满囤俩兄弟身上掏不到话,便即只能对李丰收发难。

    “族长,”有人叫道:“满囤把姜偷卖给外村人,可不厚道啊。”

    “这可和先前说好的不一样。”

    “是啊,”有人附和:“族长,满囤今天怎么没来?”

    “是说话不算话,不敢来吗?”

    李丰收目光从说得最凶的几个人脸上转过,笑道:“我们先说500斤姜只给族里320斤的事。”

    “另外的180斤姜,我做主,留给里正和其他八家里甲了。”

    “他们一家二十斤。”

    里正手里握着村里的土地、徭役和赋税,而里甲则是预备的里正。

    没人觉得族长这么做有啥问题,当即纷纷表态道:“对呦,里正们的那份得留出来。”

    “是哟,该的。”

    “咦?”有人提出疑问:“里甲不是该9个吗?”

    “咋只有8个了?”

    李丰收笑了,就等你们问呢!

    “其实还是9个,”李丰收说道:“只是还有的那个里甲是满囤,这姜原就是他的,故就不用再另外分了。”

    “满囤?”,“里甲?”,屋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吸气声。

    李满囤,谁不知道,李高地家的长子。今年都35了,还没得儿子。平日家常见到,都是低着个头、沉着个脸,和谁都不亲,和谁都不近,一副孤家寡人的独狼模样。

    若非这次种姜、卖枸杞,族里谁也想不到这人会是个能人。

    但能人又怎样?还不是没儿子,没后继。所以,夏天盖房,血亲里就只有李贵林和李贵银两个后辈见天来帮忙,就是他自己两个亲兄弟给出力也都是得闲、抽空。连带的,他们这些隔了房的人,帮忙也都是个面子情––如果李满囤的房子一直盖不起来,整个氏族都会在村里没面子。

    在座的,谁都没想到李满囤能这么能:这才分家几天,就一下子成了里甲。

    他这是走了什么运道?

    “你们可能还不知道,”李丰收好脾气地说道:“咱们村西的老北庄现在是满囤的了。”

    “这个秋收,满囤要交近4吊钱的地税。在咱们村能排前四。”

    “只等10月,县里完税的文书下来。”

    “满囤就是咱们村的里甲了!”

    消息太出人意外,屋里一片鸦雀无声。

    在座的都是当家人,他们即便不知道老北庄,也都知道有庄子不仅意味着有许多的土地,也还代表着拥有众多的劳力……庄仆 。

    李满囤这就过上使奴唤婢的日子了?

    一直以来,高庄村的村人,人生梦想都是似里正家、族长家那样,有百来亩地,然后在家里人种不过来的时候招几个佃户和长工。

    庄户人家,从来都没想过买人。买人使唤,那是城里的老爷们才有的做派。

    李满囤忽的一下从连儿子都没有的可怜虫,一下子跨越成城里富家的老爷,这个转变有点大。族人一时间都有点方。

    “难怪!”有那脑筋转得快的,反应过来后立拍了大腿:“我听人说,满囤家的闺女身上一套衣服,就值300文。”

    “这么看,就对了!”

    “满囤成了老爷,红枣就是小姐。”

    “小姐的衣服可不都是贵的吗?”

    人的思想就是这么奇怪。先前看不起李满囤,以为李满囤一定绝后的这拨人,在知道李满囤成为人上人后,立刻对李满囤充满了敬畏––李满囤成了里甲,儿子不再是问题,在座的不说全部,起码大半都愿意把儿子过继给李满囤当儿子。于是族人于李满囤的定位就是未来的里正,李满囤老爷。连带的他的女儿,红枣也成了小姐。

    红枣穿件300文的衣裳,见闻者也只会羡慕她有个好爹,有能耐,能剩钱,而想不起她三叔李满园一月前刚为了400文粗布挨的打。即便想起,也还是觉得她三叔活该––世人都知“有钱赔女儿”,可从没听说过“有钱贴岳家”的道理。

    一日之间,红枣成为全族少女的艳羡对象。

    眼见没人说话,李丰收又道:“下面再问一遍啊。”

    “族里,现在32户,除了满囤,其他的31户,有不要姜的吗?”

    当然没有人不要,毕竟十斤姜,比市面上便宜六十文,二斤肉呢。

    李丰收停了一刻,见没人出声,便即笑道:“既然都要,那就一户十斤。傍晚带钱来我家买姜。”

    当下又有人有意见了。高声问道:“族长,那剩下的十斤姜呢?”

    李丰收笑道:“我做主给满仓。”

    “有问题吗?”

    当然没问题,李满囤他爹李高地现跟李满仓住,族长多给李满仓十斤姜,是天经地义。

    对于自己也要掏钱买姜,李满园颇为气愤:大哥都那样剩钱了,结果还跟自己要十斤姜钱。

    真是越有钱越抠!

    对于李满园的抱怨,李满仓装听不见,心里确是明白:经过分家一事,他们和大哥之间,就只剩同宗这点香火情了。他爹不来,想必也是想到这一点,心里难过吧!

    李丰收简洁地告诉李满囤,500斤姜,李氏一族,留下320斤,剩下180斤给村里9个里长和里甲。

    对于这个分配方案,李满囤没啥意见。他把准备好的姜搬到李丰收赶来的牛车上,一同送到他家去。

    李满囤家离李氏族人的聚集地太远,族人过来不方便,反倒是李丰收家便宜。

    送完姜,李满囤便继续回家干活。

    傍晚的时候,李丰收便送来了九吊加五串的姜钱,这500斤姜,竟是一天就卖完了。

    拿到钱,李满囤一点没推让,照数全收了,于是李丰收也没出声,只是在心里替李高地可惜,但终也知道,人心不似烂泥,糊了,还能重抹。有些事,只要发生,就再也回不去了。

    王氏私心里觉得李满囤把姜卖便宜了,500斤足便宜了3吊钱呢,但她一向不多嘴,所以也只是心里嘀咕两声罢了。

49。砖砌下水道() 
余庄头听说李满囤要借牛,当即就笑了:“老爷; 咱庄里有的是闲人。”

    “这世上哪有小人闲着; 老爷干活的理?”

    李满囤一想也是; 便即就由着余庄头叫了庄子里养牛的潘安驾着牛车同他回村犁地。

    有了牛; 两亩水田; 不过一天就犁好了。

    9月12、13两日,潘安帮李满囤挖了两天的红薯,然后又用牛车把1000来斤红薯分趟拉回了宅子。

    9月14日; 潘安又驾着牛把李满囤家的两亩旱地也都耕了。

    活早早干完; 李满囤自是高兴。他想着潘安与他忙活了四天––虽说潘安是他的庄仆; 与他忙活是应该的; 但因想着潘安不来帮忙,在家摘黄花; 还能得钱; 便即就照着村里短工的行情; 给了潘安四天的工钱200文。

    潘安推辞不过收了; 结果余庄头连夜又送回了120文。

    “老爷,”余庄头如此说:“潘安给老爷出工; 是天经地义。”

    “老爷仁心; 给潘安赏钱。”

    “却是给多了; 潘安可不能收。”

    “老爷请想,小人们给老爷干活; 结果老爷出的钱和外面请人一样……”

    虽然余庄头只说了半截话; 李满囤却是明白了; 当即笑道:“你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了。”

    庄仆给主人干活,不好谈工钱,只能是赏钱。若赏钱给得太多,风声传出去,以后主人再外请短工,就难办了。

    毕竟,普通百姓也是有自尊的,并不愿意被人当庄仆一般看待的。

    所以,此番余庄头提醒确是为主家考虑。

    送走余庄头,李满囤把钱交给王氏,嘱咐道:“往后,庄人来干活,工钱你就照一般的四成给。”

    “倒是饭菜,你给多整点肉罢了。”

    庄子去了几次,李满囤也瞧到了庄仆日子的艰难。李满囤原身就是苦过来的,且现今自家日子委实好过,于是,李满囤就不肯多占庄仆们的便宜。

    王氏听说工钱只给四成,不由得喜出望外,先前备饭的不满立刻一扫而空。

    往后,王氏边收钱边想:家里做不完的活计倒是使庄人来做合算。一则,工钱便宜,二则活计做得精心。不然,活计找族人做,若做得不好,碍于情面,工钱照给、不能批评不说,还得矮着身子配笑脸,反还似欠了对方的情一样,让人如鲠在喉。

    水旱四亩地,李满囤准备种三亩小麦,半亩油菜,半亩蚕豆。

    现在的李满囤不缺粮食,所以他决定种点日常吃用的东西,比如给红枣磨牙的蚕豆,以及可以用来点灯,灯很亮的菜籽油。

    耕地是李满囤的活,播种则是王氏的工作。

    所以,对于李满囤而言,9月14日他就完成了这年秋收秋耕的大头。

    李满囤有一个庄子的消息随着李氏一族生姜的配买,飞快地传遍了全村。而连着几天,潘安每天按时来给李满囤干活,地里干活的人确实都听到了潘安恭敬地称呼李满囤“老爷。”

    至此,村人方完全相信李满囤不止有地,还买了人。

    李满园羡慕死李满囤不用自己干活了。

    分家以后,李满园受够了每日里家中挑水劈柴的活计—分家前,这两样活计李满园虽然也做,但大头还是两个哥哥。分家后,柴房和水缸分开,李满园若敢哪天偷一点懒,想不挑水或不劈柴,那么一家人立刻就吃不上饭。

    而雪上加霜的是,他媳妇钱氏出嫁前是家中幺女,其人也不似大房、二房的两个嫂子会持家。

    就拿用水来说吧。家里两个嫂子,哪一个洗米洗菜洗衣洗碗洗猪草,不是提下河去洗?

    偏钱氏娇养,一应的米、菜、锅、碗以及衣裳,都搁家里用水缸的水洗。

    如果只是在家里洗也就罢了,偏用水还大手大脚,不知节约。她做一次饭就要半桶水,洗一次衣裳更要半缸水。

    一口缸,不过装两桶水。如何能禁得住钱氏如此花费?将水缸里的水用完后,钱氏就使他出门去挑水,全然不顾农忙时节,他地里的活计有多重。

    钱氏一点也不知道心疼他。

    幸而,家里还有他娘在。他娘于氏看不过眼,狠骂了钱氏一顿后,钱氏才算消停下来,肯似两个嫂子一样下河洗刷。不然,他每天啥事都不用做,每天只挑水都挑不完呢!

    好容易挨过了农忙,现在又要上山摘枸杞。

    当然,比起地里的活计,还是摘枸杞轻松自在。

    如果,李满园想,他也买个人,然后把地里的活计和家中的挑水、劈柴都分给这个人做,他自己家常就只管摘摘枸杞,然后进城卖卖,再顺带四处逛逛,这日子得多美?

    于是李满园便也动了买人的心思。

    借着进城卖枸杞的机会,李满园开始打听买人的事。

    九月十五,李满囤一早就去了城里买肉,然后按约去北门接了崔师傅同他徒弟来家掏井。

    掏井,和打井一样,也是崔师傅脱了衣服下到井里,把井底的淤泥一勺勺地挖到桶里,然后由井架上的辘轳搅上来,倒掉。

    崔师傅留在地面的徒弟则开始架锅煮糯米。

    等糯米煮好,崔师傅方上了井,然后便即指挥徒弟和泥。

    等泥活好,崔师傅又下井继续挖掉刚渗出来的泥水,然后方慢慢的开始拿砖重砌井壁,重凿脚窝。

    不过一个上午,崔师傅就砌好了井壁。

    午饭后,崔师傅又修井台和井栏。等一切都弄好后,崔师傅眼见糯米汁和砖还有多,便即就和李满囤商量了一下,然后叫过两个徒弟,使他们把李满囤家地窖下人的深井和三个存储室的支撑土柱子都拿砖给砌了。

    虽然费了不少材料,但李满囤家的地窖却是不用再担心塌陷了。

    是日,下工前,崔师傅又一次打空了水井挖脚窝时掉下的碎砖和泥水,然后告诉李满囤明早依旧接他来收尾。

    九月十六,一早,李满囤习惯性地来井边打水,结果低头一看,只见井里一汪清澈照人的明镜。

    井打成了!迫不及待地丢下水桶,然后又赶紧提上来,李满囤弯腰鞠了一掌水,只见清汪汪一掌水下,水下的手纹都似乎显得愈加清晰。

    再低头尝一口,李满囤仰天大笑:哈哈,甜的,他确是打了一口甜水井。

    按时接了崔师傅来家,崔师傅看到井,也很满意。

    再一次打空井,崔师傅踩着昨天刚凿的脚窝下到井里,然后又刮了一遍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