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

第15部分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第15部分

小说: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并没有多少人,分布在这广袤的国土上更是不显眼。

    车窗外的景色印证了这一点,火车刚刚开出旧金山的时候,铁路两旁还能看到有田地和房舍,过了斯托克顿之后,道路两旁逐渐荒凉起来,车窗外掠过的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和一望无际的荒野,偶尔才能看到有零星的房屋,代表着已经有人类开始进行艰难的开发。

    不得不说,此时的美国确实是天堂,大片大片的未开发区域给了野生动物良好的生存繁衍环境,车窗外经常会有大群的野牛出现,甚至火车在刚刚离开斯托克顿不到两个小时就被迫停下来,因为火车撞死了一头野牛,野牛的尸体横在铁轨上,火车无法前进,必须要把野牛尸体移走,同时还要对火车进行检修,确定火车没有损坏,然后才能继续踏上征程。

    李牧他们乘坐的火车现在就行驶在太平洋铁路上,华人为了修筑这条铁路付出过艰苦卓绝的努力。

    大约十年前的186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林肯批准通过了第一个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法案,该法案规定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共同承建横贯大陆的太平洋铁路。联合太平洋铁路的起点站是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起点则是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两个公司东西相向铺筑铁路。

    太平洋铁路是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曾经被英国bbc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太平洋铁路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未来的美国。

    林肯当初决定修筑太平洋铁路时,看重的是太平洋铁路对美国的意义,当时美国南北战争已经燃起战火,这条铁路对美国北方来讲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同时,想要修建太平洋铁路也面临很多困难,太平洋铁路全长3000多公里,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是世界上第一条跨洲铁路,这条在美国人心目中被看成是奇迹的铁路,在当时的条件下,建设过程极其艰难,其中海拔2100米的西拉内华达山地势险峻,是修筑太平洋铁路的最难关。

    负责西段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最初雇用的是爱尔兰人,当时有大批的爱尔兰人每天随船抵达旧金山,但这些人根本无法适应危险且令人疲惫不堪的修路工程,这些爱尔兰人酗酒、斗殴、持续性的要求增加薪资,即便如此,每天还是有数以百计的爱尔兰劳工逃跑,工程进展之慢只能用蜗牛爬来形容——在最初的两年之内,西段只铺设了仅仅50英里的钢轨。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高管克劳克建议雇用华工,这一建议得到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高层同意,然后第一批50名华工加入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

    几乎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这50名华工虽然个个看上去矮小单薄,但干起活来却个个能吃苦耐劳,神勇无比,而且华工不像白人工人那样自由散漫,爱酗酒闹事,他们循规守纪,头脑灵活,很多工作一学就会。

    很快,尝到甜头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决定大规模招募华工。

    为了给华工移民美国创造便利条件,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甚至游说美国政府在1868年和清政府签订了蒲安臣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交叉承认两国公民有自愿移民到对方国家去的权力,华人可以随意前往美国。

    看看,那时候的清国人就已经享受到了免签待遇。

    从此之后,从1865年到1869年四年间,约有14000多名华工参加筑路工程,占工人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032 孺子可教() 
在太平洋铁路贯通之前,从纽约到旧金山最少也要六个月,太平洋贯通之后,这个时间被缩短为七天,可以说太平洋铁路真正把美国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随着太平洋铁路的贯通,美国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但令人遗憾的是,太平洋铁路贯通之后,曾经为太平洋铁路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华工却被人遗忘,在东西两段铁路连接的那一天,华工甚至不能参加庆典,也就是在太平洋铁路贯通的那一天,华工被集体解雇。

    夜幕即将降临的时候,火车进入内华达山区,这一段铁路被称为是“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据说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

    李牧没注意到这个事实,因为晚饭时间到了。

    因为错过了午餐时间,所以除了李牧、小胖子、严家众人以及陈老头之外,几乎所有的幼童出洋肄业局官员和孩子们都饿着肚子,所以这一次火车刚刚停稳,幼童出洋肄业局的官员们和孩子们也跟着美国人一涌而出,准备到站台上就餐。

    就算是知道这是吃饭时间,想吃到饭也不容易。

    和上一次一样,火车只停留几分钟,这短短的时间内,基本上是能抢到多少是多少,跑得慢一步根本就抢不到,能混点残羹剩饭就已经算不错了。

    这时候也就没有绅士和淑女了,所有的洋人都撕破脸皮,为了抢到食物,甚至有人开始轮拳头来场全武行,被推倒挤倒更是常见,场面乱哄哄的如同是世界末日一样。

    看到这样的场景,谁再说洋人素质高,李牧就和谁急!

    面对如狼似虎的洋人们,清帝国的官员和孩子们还是有所顾忌,不敢撕破脸和洋人争抢,所以情景很不乐观,就李牧看到的情况,最少有一半的孩子没有吃到饭,另一半孩子只吃了个半饱,或者是只有一点点。

    停车的时候,整个列车上除了李牧和严家众人之外,就只有小胖子没动。

    小胖子手下人多势众嘛,王府的人面对洋人也没有多少畏惧,所以几十号人一拥而上,还是抢到了不少食物。

    但李牧分明看到,在争抢食物的同时,有更多的食物是被浪费掉,扔在地上被人踩来踩去,很快就无法食用。

    列车开动之后,有两名小胖子的仆人没能及时返回车厢,被遗忘在这个不知名的车站上。

    这两人是奉命去买食物的,车站提供的饭菜质量不咋地,分量也不够,想要填饱肚子是休想,小胖子身娇体贵,肯定不会加入到争抢的行列,于是购买成了唯一的选择。

    只可惜在这人生地不熟的美国,连语言都不通的,想买东西又谈和容易,结果那两名仆人到开车时间还没有回来,于是就此失联。

    夜幕降临后,车厢内点燃了汽灯,除了车轮行驶过钢轨接头处发出的单调“咣当咣当”声之外,车厢里再也没有了半点声息,人们都已经进入梦乡。

    汽灯是一种使用煤油作为燃料的灯具,1807年,英国人威廉默多克发明了汽灯,汽灯从此取代了煤油灯,成为最好的照明工具。直到二十一世纪,汽灯仍没有完全绝迹,在户外条件下作为营地照明灯时的表现远远好于各类电子管灯,起点燃时间长,一般可以达6个小时以上,亮度高,而且可抗三、四级以下的风,小雨天气亦可使用,同时在帐内使用时有一定除湿功能,冬季可以迅速提高帐内温度。

    李牧以前也经常郊游嘛,对汽灯当然并不陌生,看着车厢中部耀眼的汽灯,想起二十一世纪的生活,李牧毫无睡意。

    因为在海上连续航行了25天之久,所以在李牧他们身上根本就没有出现“倒时差”这种现象,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李牧没有感觉到丝毫不适,并没有疲惫欲死的感觉。

    终究还是天色已晚,听着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传来的呼噜声,李牧也开始半梦半醒的有了睡意。

    突然一阵若有若无的抽泣声惊醒了李牧,李牧起身四顾,发现抽泣声是从幼童们乘坐的车厢里传过来的。

    走到车厢连接处,李牧才发现被抽泣声惊醒的不止是李牧一个。

    这节车厢内的乘客全部都是幼童出洋肄业局的官员和幼童们,李牧走到车厢连接处的时候,看到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没有休息,包括陈老头在内,都正忙着安慰那些因为饥饿而无法入睡的孩子们。

    孩子们白天都没有吃饱,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孩子们格外需要营养,白天的时候还能忍耐,到了这会,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饥饿难耐,终于忍不住哭出声。

    而哭泣这种情绪是会传染的,只要有一个孩子哭,很快就会有其他孩子效仿,最终的结果是哭声此起彼伏。

    这种情况简直让陈老头他们手足无措,翻来覆去就是“忍一忍”、“且待明日”那一套,却没有什么具体办法。

    这可都是清帝国的“栋梁之才”,朝廷对于这些孩子又是无比重视,这些孩子背后还站着李中堂,这要是给饿出来个好歹来,那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如果是路途短暂忍一忍倒还罢了,但从旧金山到斯普林菲尔德,一路上要足足走七天,这才仅仅是第一天,就饿成这幅鬼样子,这要是熬到第七天,还不知道会出什么幺蛾子。

    想到这里,陈老头下意识又想起李牧白天时命人送过来的牛肉和烙饼,那些平时看起来甚至可以称得上粗鄙的食物,但在此时的陈老头看来,也是无尚的美味,只可惜想到李牧那个钱串子,陈老头下意识的摇摇头,李牧给陈老头送吃的是为了陈老头将来不难为他,要是让李牧把那些吃食分给这些孩子们,还不知道李牧要提什么过分要求呢。

    但不去找李牧看样子是不行了,还有大半夜要熬,天亮还早着呢,这要是今天晚上睡不好,明天更没有精神跟那些洋人抢东西吃。

    说不得还要忍受李牧那个钱串子的盘剥——

    就在陈老头纠结无比的时候,车厢门被人轻轻推开,一万美元小姐和她娘端着一盘已经裹好了牛肉的大饼走进车厢,挨个分发给正在啼哭的孩子们。

    陈老头马上就忘记了李牧曾经的种种可恶,捻着胡子微笑点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

033 死亡威胁() 
李牧不是善人,但李牧也绝对不是恶人,李牧对清帝国的反感,绝对不会反映到清帝国的这些孩子们身上。

    虽然这些孩子们不大喜欢李牧,但这并不怪这些孩子们,严格说起来,李牧也有很大责任,因为李牧太过于特立独行,这本身就是不合群的表现。

    就和李牧看到初雪一家人遭遇困境会出手援助一样,当看到这群来自清帝国的孩子们因为饥饿而啼哭的时候,李牧几乎没有犹豫,马上让初雪娘俩准备吃的送过去,不为别的,就为了大家都是华人,身在异国他乡,理应互相帮助。

    别说是有“十年修得同船渡”的缘分,就算是李牧遇到陌生的华人甚至是洋人,李牧也同样会施以援手,这和利益无关,只和人类天性中那些优秀的品质有关。

    看到孩子们个个都有了吃的安静下来,李牧这才放下心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休息。

    陈老头主动跟了过来。

    说起来陈老头对李牧的看法是有点复杂的,在陈老头眼中,李牧一度是病入膏肓、无可救药、朽木难雕,但经过刚才的事,陈老头发现李牧身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李牧有一副侠义心肠,这一点就很值得称道。

    陈老头不知道李牧上车前带了多少吃的,但想来也没多少,李牧携带的食品或许够李牧和严家人食用,但如果加上这些孩子们,肯定是不敷食用,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开源,而不是节流。

    的确,实际情况和陈老头推测的相去不远,听完陈老头的问题后,李牧并不隐瞒,老老实实回答:“的确是不多,如果挤出来三五人份的应该没问题,但如果都像今天一样,那最多只能坚持两天——”

    “这可如何是好——”陈老头和李牧打了这么久交道,现在也是狡猾狡猾地,言语间就给李牧下了个套。

    “这有何难?等到明天早上开饭的时候,咱们百十号人一拥而上,还能抢不过那些洋鬼子不成?”李牧随口说道。

    “大善!”陈老头赞美的声音有点大,成功赢来远处角落里某个洋鬼子的咒骂声。

    三更半夜的还是要有点公德心,所以陈老头拉着李牧到另外一节全是华人的车厢里商量。

    抢饭吃这种事吧,小孩们是帮不上忙的,还是要成年人上。

    不过幼童出洋肄业局的官员都自持身份,也不能指望他们冲锋陷阵,于是还要拉上小胖子,小胖子手下的那些健仆可以派上大用场。

    小胖子身份特殊,纵然是陈老头也不方便去和小胖子沟通,这个任务还是要交给李牧,这也是陈老头主动来找李牧的真正原因。

    “现在求到爷了?好,你给爷磕两个响头,爷就派人任你使唤——”小胖子果然还是可恶,听明白了李牧的来意,小胖子的鼻孔都差点抬到天上去。

    “别蹬鼻子上脸啊,这是给你个发挥作用的机会,你的人昨天也没吃饱吧,你就让他们这么饿着肚子硬扛?小心你那些手下造你的反——”李牧不经意间点破一个事实。

    昨天小胖子的手下已经跑丢了两个,先不说是不是他们主动逃跑,没上车总是事实,小胖子手下现在也就剩三十多个人,这要是每天都跑两个,怕是人还没到斯普林菲尔德,小胖子就成了孤家寡人。

    “敢!谁特么敢造反,爷就刮了他全家!”对于“造反”这种事,小胖子明显是有点敏感,一开口就杀气腾腾。

    大清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刚平定了没几年,这时候的清国贵族对“造反”这种事极为敏感,洪秀全那帮人打得旗号可是要“杀清妖”的,所以和清国贵族间矛盾不可调和,因此杀起旗人来不手软。

    旗人作为清帝国的统治阶级,杀起那些“造反的”当然也是不手软,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那十几年,长江流域一带真的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你怎么刮?你来上学,难道还带着刀斧手?”李牧毫不留情的打击。

    “就算是刮不了,砍头也一样。”小胖子办法多,此计不成又有一计。

    “这里可是美国,法治社会哦——知道什么叫‘法治’吗?和咱们那边不大一样,不是你想砍就能砍,杀人是要偿命的——”李牧继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