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无敌仙皇之超级赝品大师 >

第356部分

无敌仙皇之超级赝品大师-第356部分

小说: 无敌仙皇之超级赝品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上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就是所谓的‘一合相’。我所说的‘一合相’,仍然只是一种指代和名词的借用。所谓的‘一合相’,是不能用语言可以表达得清楚的,只有那些凡夫俗子,才会想从其中找出个究竟来。”

    “一心求道的人,对于任何佛法,都应该这样去理解,这样去修行。不要动不动就在脑子里产生出一个理论来,这叫‘不生法相’。我所说的‘法相’,并不是‘法相’,只是一个名称而已。”

    “如果有人用全世界所有的珍宝来布施,比不上有人一心向善,读诵传播此经。要以坚毅不拔的精神,向众人讲授金刚经的意思。要明白,一切实际的方法,如同梦幻泡影,都是一闪即逝的。应该这样理解金刚经中所讲的一些道理。”

    这是李天第一次讲述一部经文,虽然听上去是完整的,但是实际上,里面有部分缺失,这是一种遗憾,不过这种遗憾,在李天看来,是值得的。

第七百六十五章释迦摩也有顿悟了() 
“这金刚经真的不完整吗?”释迦摩有些不敢相信,他觉得李天说的已经够多了

    “并非是字数多就是全的。”李天说道:“不过不完整也有不完整的好处,我看今日曼殊室利和摩诃萨感悟颇多,我想,后期他们两人会慢慢为你补全的。”

    “这倒是不错,我听完之后也觉得收获不小。”释迦摩听到有人会帮自己补全这部经文,当下惬意的说道。

    “哦?我没听错吧?你竟然从里面得到了收获?”

    听到释迦摩这话,李天不由得惊讶。这话,若是曼殊室利或者摩诃萨,甚至迦叶等人说出来,他都深信不疑,但是唯独释迦摩,这个名义上的佛主说从里面得到了不少收获李天不信。

    “小瞧人啊”释迦摩见状冷哼,伸出一根指头说道:“第一,这部经文,可以了解世间的一切都在无常变化当中,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所以要明了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不受外界的影响。”

    见李天点头,释迦摩又道:“第二,要修一切善,断一切恶,却没有对善恶的执着,超越一切的观念对立。第三,放下自我,无我是一个修行人一生的追求。第四修行并没有什么可修,只是放下虚妄的自我,执着分别,自然融入了真心本性而已。”

    见释迦摩竟然一口气说出了四点感悟,李天错愕不已,可是随后,释迦摩却是幽幽的伸出一只手,说道:“第五,佛经只是通往觉悟的观念和方法,并不是佛性本身。所以佛经看很多,懂很多并不代表觉悟高。”

    见李天目瞪口呆,释迦摩冷笑着起身往外走,嘿嘿笑道:“老大,不要以为只有你才懂这些嘛,咱好歹也是佛主啊,若是一点儿都悟不出来,那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卧槽,大牙被笑掉的还少吗?”

    “哈哈,掉光了之后就不会再掉了。”释迦摩走到门口,回身冲着李天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滚犊子!”

    看着释迦摩一副装逼的样子,李天大骂,坐下之后却是苦笑,金刚经本意是指按照此经修持能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而完成智慧到达苦海彼岸,也就是所有十方法界的众生,如果想要修行成就佛菩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都要经过金刚经的真修实证,开悟而后成就。

    不过听到释迦摩这么理解,倒也算是另辟蹊径,也无不可取之处,当下还是有些欣喜的。这至少说明释迦摩慢慢开窍了。或许,当未来自己离开的时候,他不会再如现在这般抗拒。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看着自己手上的版若波若密多心经全文,李天微微一笑,本来的顺序是先讲心经后讲金刚经的,但是现在看来,先讲金刚经的作用反而更大。

    考虑到未来繁重的事物,李天在讲完心经之后,将曼殊室利喊到了自己的房间,把心经的译文交给了他。

    “能够自由自在地观察自身佛性之奥秘的觉者,在运用大智慧深入研究生命是如何到达光辉彼岸的过程时,真实地看到,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原本具有可变的空态性质,没有不可变的实体,一切痛苦灾难,都能被这一空态度脱而化解掉。”

    “从大的角度看,色和空没有区别;从细微角度看,空与色也相同。空是色的分解,色是空的化合。尽管你反复透彻地去领受、深思、认知和识别,其结论仍然不变。凡有形象和无具体形象的事物,其本质都具有空性和可变的特点,不参在生长灭亡、肮脏洁净、增多减少。”

    “所以,空中没有色的实体,没有对色的思维意思。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要归于空;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也要归于空。没有六根六尘的界限和其被认识的界限,心中没有不明白、不自觉和因不明白而烦恼的影子,知直到没有老死和老死的影子,没有累积恶因所造成的苦果,没有修炼道法而成就的品位。不运用智巧去获得什么,那是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得到的缘故。”

    “佛主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运用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的缘故,清净的心没有一丝挂念,没有挂怀和障碍就免除了恐惧害怕,便脱离了异想天开的梦幻杂念,最终觉悟得道而成正果。”

    “那些过去、现在、未来佛,依靠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荣获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果位。到达彼岸的大智慧是修炼中最神圣的准则,是最光明的法器,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是无与伦比的规范。能真实而不虚妄地将全部苦难化解清除,所以要牢记“般若波罗蜜多”这句真言。”

    “弟子谨记,多谢佛主教诲。”曼殊室利对于李天的深度解释非常感激,他知道,李天这是器重自己才给自己开小灶,不然的话,李天也不会单独将自己喊来。

    “金刚经不全,需要你们未来慢慢将其补充完整。”李天说道:“虽然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完整的,但是世上并无完全之事,若有,补全即可。”

    “多谢佛主,弟子记住了。”曼殊室利闻言点头,而后恭敬的退出了出去。

第七百六十六章度人之术() 
李天能够明显感受到,自从讲述了金刚经和心经之后,苦行者凝聚的信仰之力多了一倍有余,这也让他的灵气积累了不少,不过他并不着急突破,而是要将佛教梳理好,不然的话,李天终究无法放手去做自己的事情。

    想到佛教弟子平日里的参禅悟道,李天拿出了三宝经作为佛门弟子日常礼佛的经文。他告诉众人,凡是佛陀的弟子,当随时忆念所皈依的三宝功德,培养自己对三宝的虔诚信敬心;从而展转地、深刻地对三宝功德加深了解和体会,引生滋长自己善法之欲;从而发起精进勇猛之行。

    由忆念三宝功德,生善法欲、起精进行故,行者也能如实学习佛陀断除一切过失、证得一切功德,是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忆念三宝功德,是佛陀弟子纯洁信仰、修学佛法的基本法门。

    “三宝经,分为佛经,法经和僧经,凡我佛教弟子,当每日诵读,一心向善,方能求得菩萨果位。”李天说道:“佛、薄伽梵者,谓: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诸如来者,是福等流,善根无尽。安忍庄严,福藏根本,妙好间饰,众相花敷,行境相顺,见无违逆。信解欢喜,慧无能胜,力无能屈。诸有情师,诸菩萨父,众圣者王,往涅盘城者之商主。妙智无量;辩才难思,语言清净,音声和美;观身无厌,身无与等。不染诸欲,不染众色,不染无色。解脱众苦,善脱诸蕴,不成诸界,防护诸处。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暴流。妙智圆满;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盘,住真实际。安住遍现一切有情之地。是为如来正智殊胜功德。”

    “此乃佛经,也会刻画到灵石玉简之上,供诸弟子研读。”李天说道:“正法者,谓:善说梵行。初善、中善、後善。义妙、文巧。纯一、圆满、清净、鲜白。佛、薄伽梵,善说法律。正得,无病,时无间断。极善安立,见者不空,智者各别内证。法律善显,决定出离,趣大菩提。无有违逆,成就和顺;具足依止,断流转道。”

    “此乃法经,诸弟子需牢记于心。”说罢,李天吟诵僧经:“圣僧者,谓:正行、应理行、和敬行、质直行。所应礼敬,所应合掌。清净功德,净诸信施,所应惠施,普应惠施。”

    “除此之外,还有八大人觉经,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盘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我等皆为佛门弟子,需教导别人向善,向善,世间一切虚妄便是飘渺之物。佛,有十大吉祥之说,可教育世人,我佛教诸弟子牢记于心,可传与世间众人,以助其度苦厄。”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自制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槃法,是为最吉祥!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还有偈语,用于普渡。”李天说道:“欲瞋及怖痴,有此四法者;名誉日损减,如月向于晦;若长者。长者子于此四处不为恶者。则有增益。于欲恚怖痴,不为恶行者,名誉日增广,如月向上满。”

    “沉溺杯中物,相伴唯酒友,费时兼失务,金钱日日损。赌博易沉迷,一掷掉千金,但谈博奕事,贫穷不自知。奢侈不自量,常对人夸张,应用都不用,致家破亲离。迷歌舞嬉戏,心意常恍忽,不务生计业,财富自枯干。随恶友招损,习惯卑劣事,为世人嗤笑,经济亦自损。懒惰不工作,日夜爱睡眠,卑劣不更生,劣性自招损。若无上六事,更不管寒暑,负责勤工作,事业无不成。”

    “制非防恶亲,慈愍在他亲;利人益彼亲,同事齐己亲。此亲乃可亲,智者所附近;亲中无等亲,如慈母亲子;若欲亲可亲,当亲坚固亲。亲者戒具足,如火光照人。”

    “父母为东方,师长名南方;妻妇为西方,亲族为北方;僮仆为下方,沙门为上方;诸有长者子,礼敬于诸方;敬顺不失时,死皆得生天;惠施及软言,利人多所益;同利等彼己,所有与人共;此四多负荷,任重如车轮;世间无此四,则无有孝养;此法在世间,智者所撰择;行则获大果,名称远流布;严饰于床座,供设上饮食;供给所当得,名称远流布;亲旧不相遗,示以利益事;上下常和同,于此得善誉;先当习伎艺,然后获财业;财业既已具,宜当自守护;出财未至奢,当撰择前人;欺诳抵突者,宁乞未举与;积财从小起,如蜂集众花;财宝日滋息,至终无损耗;一食知止足,二修业勿怠;三当先储积,以拟于空乏;四耕田商贾,泽地而置牧;五当起塔庙,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业,善修勿失时;如是修业者,则家无损减;财宝日滋长,如海吞众流。”

    “此经文,普度众生,可与人世间苦行,不再像从前那般漫无目的,希望诸弟子谨记。”李天双手合十,总算是将如何渡人的事情给这些苦行者讲清楚了。

    当然,这,还不是结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而已。

第七百六十七章渡人易渡己难() 
教化渡人,李天此前从未了解深入,也没有那个意思,若不是第一世仿造了几本善经,怕是很难将最基本的东西讲出来。

    不过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