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中华-第10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秘密重组了联军的装甲部队。
黑格中将眯着眼睛看着远处遮蔽天空的炮火,然后转头十分肯定的再次强调,“德国人不可能突破我们的防线,伦敦方面承诺在半年内组件的战车部队,将会最终帮助我们击败他们!”
潘兴中将显然并不认可这两位盟友的决定,美国自参战以来已经先后参加了包括芒勒、博格斯、波瓦迪尔的********,但事实上美**队之前都只有一两个师的军力参与,从未获得真正意义的进攻机会。波尔多防线最终陷入了圆镐的战争状态,则让美国获得了集结兵力的机会。
原本按照美国战争部的意图,潘兴中将提出要从临近英吉利海峡的圣马洛展开出击,但由于德军强势的攻击已经导致英法联军难以招架。最终才选择了进入波尔多战区,不过,虽然隶属联军司令部,但三方面对于战争的推进目标都并未达成一致。
更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在参战的决心上。依然有所保留,塔夫脱总统对于投入多少军力的问题上,根本没有下定决心,毕竟,这是一场欧洲的战争,而非美国的战争,真正期待战争的,反倒是军方这些高级将领,但潘兴中将能指挥的也仅仅是登陆波尔多的15万美军。
听到盟军们一致的看法,潘兴中将显然并不满意。对于波尔多战线强大防御力他显然也是信心十足,德国在过去四个多月间,进行了不下20次的大规模进攻,但法国人最终还是将防线稳固了下来,不过,他显然并不甘于就此放弃自己的计划……
就在几位协约国将军们辩论着如何反击德国人之时,突然门外跑进来两名法国参谋,“将军,威尔勒要塞指挥官米勒少将发来报告,炮击至今。未发现德国有大规模步兵运动,要求我们派出侦查飞机进行侦查!”
这消息立刻让一屋子的协约国将军们都惊讶不已,要知道,欧战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后。尤其是堑壕战争的专业化,步兵尾随强大炮兵弹幕进行机动,并在炮火覆盖后发起冲击,已经是交战双方最有效的突击方式……虽然这一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但却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战术!
今天,德国人发起的炮击规模不同寻常。一项攻势犀利的法金汉那老家伙肯定不会是发什么疯,而现在竟然没有出现大规模步兵机动,这立刻引发了一屋子将军们的警觉,但其中的奥妙,显然谁也都无法猜透……沉默了片刻,毛拉利中将显然也意识到危机,立刻下令空军不惜代价进行紧急侦查。
如今法国方面服役的飞机,倒是本国所生产的“佩斯特”单发侦察机,作为整个欧洲在航空发动机方面领先的工业国,法兰西原本应该拥有航空方面的骄傲,要知道,虽然从远东中国率先大规模投入飞艇战争后,英德美法都先后开始大规模研发航空发动机,但事实上,真正意义上取得突破的国家,却是法国。
法制伊思潘铎V型液冷发动机率先达到200KW,远超这时代低端工业泛滥的美国,就是以工业力量著称的英国、德国也未能生产出类似的产品,所以,在战前英国、美国都曾希望向法国采购新式发动机和飞机……不过,突如其来的战争,已经德国横扫整个法国大陆的败局,彻底葬送了法兰西新兴的航空工业。
不过,法兰西空军装备的侦察机到是联军中最多的,而苦B的美国佬,国内根本没有飞机生产线,装备的都是购自法国的早期佩斯特机型,英国则根本没有派遣飞行部队来法国,毕竟空军主要承担的还是侦查任务,有法国空军在,自然无需英国陆军来操心。
十几分钟后,四架“佩斯特”III型双翼侦察机从波尔多西侧的平原上腾空而起,由于是来自集团军司令部的命令,所以这次派出了超豪华的阵容,领队的是法国第二集团军空军上尉杜兰德,当飞机在1200米高空飞越前线阵地时,他向尾随的队友挥手作出了一个绕圈侦查的手势,而他则压下机头,准备降低高度到可视度更高的位置。
因为之前在他盯着地面的观测中,他发现地面密密麻麻的德国堑壕内似乎正在进行极为激烈的运动,根本不像是之前听到命令传达的情况……既然德国人在运动,很自然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发起进攻,所以,他迫切希望观测到地面德**队运动方向,大股德军机动的方向,绝对是德国人主攻位置。
不过,让杜兰德上尉颇感惊讶的是,在降低高度后,他立刻观测到一些让他也无法解释的景象,就在强大的威尔勒要塞前方的德军阵地上,大批的德国步兵显然早已进入了攻击位置,后方并不隐秘的树林外围,更出现了少量德国装甲部队,这显然意味着,有着更多的德国装甲部队隐藏布置在靠近要塞的位置。
德国人要攻击威尔勒要塞……这得是多么愚蠢的举动,要知道,威尔勒要塞并未完成构筑前,德国就在这里与协约国联军进行了超过两个月的阵地战,双方都扔下了数万士兵的尸体,最终才形成了如今的对峙局面,现在德国人竟然发了疯要进攻防御力更为坚固的新要塞,这绝对是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他立刻环绕飞行了一圈,再次确认自己的判定后立刻拉升准备返回报告,但就在这时候,杜兰德突然发现炽热阳光下的威尔勒要塞竟然猛的动了动……
我勒个去……巨大的要塞也能移动,莫非是自己眼花了,杜兰德上尉立刻揉了揉眼睛,侧头向着地面上矗立的巨大要塞再次看去,这次,他终于确信自己没有眼花……一股似乎由地底释放出来的巨大力量,猛然将巨大的整座要塞向上托起!
然后,冲天烟尘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起,如同一个巨大的怪兽般腾空而起,巨大的威尔勒要塞在这一时刻,竟然如同惊涛骇浪中的小舟般疯狂的战栗起来,从天空俯视下去,位于要塞后侧的4座150mm要塞炮座上的巨大火炮,如同折断的树枝一般竟然腾空而起,随后,冲天烟尘中,一道道如同闪电般弥漫的炙热火焰冲天而起……
威尔勒要塞完了!!(。)
第1316章 舰炮下的均势()
威尔勒要塞下方由德国工兵挖掘的坑道内,法金汉上将几乎征调了近400吨的炸药布置在不同区域内的20个坑道内……猛烈的爆炸,持续了整整20分钟,爆炸产生的巨大震撼效果,让整个波多尔地区都感受到地震般的晃动。
威尔勒要塞表面阵地,在猛烈的爆炸中几乎悉数被摧毁,爆炸覆盖的地区,冲天尘雾几乎遮天蔽日,以至于双方在爆炸之后都无法立刻判定战局,最终,当隶属德国第四集团军的第二装甲团32辆豹I装甲部队展开突进时才发现,整个威尔勒要塞防区的法军防卫力量,已经彻底的崩溃。
这一次,法金汉上将没有给予协约国将领们任何的机会,他在第一时间内就充分利用了威尔勒要塞突破的巨大缺口,直接将手头上聚集起来的3个装甲师都塞了进去,尽管毛拉利中将看到了波尔多战局的关键点,也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投入了手中最重要的预备队。
但是,面对平原上蜂拥而至的德国装甲部队,毛拉利中将所能指挥的只有一支不到50辆英制MKII型坦克的装甲部队,虽然盟军英国和美国也有装甲部队,但数量不足加之还分布在正在波尔多防线上,根本没想到会在这么短时间内遭遇装甲部队正面决战。
上午9点50分,在威尔勒要塞废墟以西4公里的瑟农地区,被临时集结起来的协约国装甲部队以及赶来增援的法国第二集团军11师、13师、美军第五骑兵师迎面撞上了德国第四集团军,鲁登道夫中将对于这种正面突破的战争,显然早已熟稔战术。
正面包括150辆德制豹I坦克和50辆埃尔哈特装甲车几乎是迎头撞进了协约国的防线,双方装甲战车数量上超过4比1的悬殊比例,导致了整场突击变成了一面倒的屠杀,在不到40分钟的激战后,42辆英国MK系坦克悉数被摧毁在阵地上,而德国方面损失不到10辆战车。
三个师的协约国陆军在得不到任何重火力掩护的情况下,面对近两百辆战车和几乎碾压的德**力,根本无力对抗。整条防线仅仅维持了1个小时即告全线崩溃……
到了下午4点,鲁登道夫所辖德国第四集团军已经突入波尔多市区展开巷战,而后续的大批德**队正源源不断通过已经被打开的战线涌入波尔多两翼,准备对陷入前后夹击状态的协约国阵地展开围攻。当天稍晚时候,法金汉上将向柏林拍发了极其重要的一份电报,他认为,法国战区的战事终于达成了之前一直期待的目标,一旦波尔多陷落。将意味着法国政府已经失去了对整个法国领土的控制权。
波尔多防线的崩溃,对于整个法国战区而言,毫无疑问将是致命的打击,协约国在法国的地面战争上,将不得不面对两块被德国分割的战区,法国中部从波尔多到马赛辽阔和重要的工业区,已经悉数陷落,东部残存的法国抵抗运动,面临着无法得到来自英美援助的状况——除非,西班牙人同意协约国通过他们的领土。
但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主意。西班牙从欧战开始就迫不及待的宣布中立,甚至对协约国准备在摩洛哥的战争也表示反对,不过,对于交战双方的贸易倒是一点没落下,而西班牙军方虽然不愿意参战,但执行的却是毫无疑问的亲德政策,要让西班牙人同意从边境资助法国人,绝对是高难度的外交问题。
5月24日,在威尔勒要塞被摧毁后的第三天,协约国驻扎在波尔多的近50万大军正陷入德国四面围攻之境。虽然德国人要一口吃掉这么庞大的对手还需要时间,但失去整体调度可能性的波尔多防线,显然已经不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刚刚组阁不到半年的法国欧内斯特内阁作出决定,由波尔多撤离到临近英吉利海峡的南特。两天后,迫于糟糕的国内外局势,欧内斯特内阁宣布下台,由激进社会党阁僚约瑟夫?卡约重新组阁,新内阁显然也是焦头烂额,匆匆间也只能对外宣布将联合英、俄、美三国重新组织军事力量对德国加以反击。
而法国地面战争的糟糕局面。最受冲击的,其实并非是法国政府,毕竟,整个欧洲地面战争的局势,早在德国击破巴黎之时就已经曝露出来,法国的一片糜烂局势,早就有定论,若非英国、俄国介入,欧战其实早已结束,但迫于互保协定加入欧战后的大英帝国,虽然拥有绝对的海上力量,但到了陆地上之后,却曝露出更多的问题。
原本寄希望于协约国帮助下,法国能最终顶住德国进攻的,而大英帝国最终将依托强大的海上控制力,最终拖垮失去海权的德意志帝国……但现在,随着德国陆军最终摧毁波尔多防线,法国的战局已经呈现几乎无法逆转的局面!
除非……
华盛顿,欧战地面战争发生的重大变化,也第一时间震惊了这片远离战区的国土,对于美国人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则是塔夫脱总统于5月25日宣布的惊人消息——潘兴将军率领的美国15万远征军正陷入德**队的包围之中,迫切需要来自本土的支援。
同日,美国战争部长亨利?****生宣布获得总统授权,正在英国普利茅茨集结的10万美军将立刻投入战事,开赴法国战场,并且将原本计划投入欧战的陆军人数从50万提升到100万,并在6个月内完成……这意味着,战前仅有不到18万陆军的美国,在经过一年半的军事准备后,已经迅速将军事力量扩大的6倍以上,要知道,为了应对太平洋局势,美国在三个月前刚刚宣布与澳大利亚达成军事同盟,并且加快向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阿斯奎斯首相也对外宣布了更为强硬的欧战政策,英国政府为应对法国战场的局部失利,将在伦敦市场和美国市场发行大规模的战争债券,募集2亿英镑的军费,同时,英国陆军将计划再招募40个师的军力投入欧战战场。
一天后,在海军大臣丘吉尔的部署下,皇家海军迅速完成了新的集结,投入了由乔治五世级无畏舰阿贾克斯号为旗舰的第四战列分舰队,这支包括4艘无畏舰、7艘前无畏组成的庞大战列舰编队与两天后即抵达了加龙河口,这里距离正激烈交战的波尔多战区仅有不到20公里的距离,波尔多密集的枪炮声和密集的硝烟,站在阿贾克斯号瞭望台上即清晰可见。
第四战列舰分舰队司令官瓦伦德中将自然明白海军抵达这片河道仅有不到5000米入海口的意图,整个舰队拥有50门12寸以上口径的巨炮,150mm重炮的数量更是超过了150门,对于陆地战争而言,这绝对是不可想象的重火力……
海军绝对不可能爬上陆地去占领一寸土地,地面战争的胜利,最终仍需要由陆军来完成,但瓦伦德中将显然更清楚自己的来意,那就是尽最大力量来保全波尔多防线上即将溃败的协约国陆军,海军大臣丘吉尔给予他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撤离快要被围歼的协约**队。
不惜一切代价……这对于海军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11艘战列舰的超豪华阵容,几乎可以是一场与德国主力舰队的决战力量,外围还有进行辅助的2支皇家海军驱逐舰编队,此外,大批从法国西海岸征调来的商船也将在几天内集结到加龙河口,届时如何来组织撤离,光这个问题就足以让瓦伦德中将头痛不已。
舰队抵达加龙河口的次日,一架德国侦察机就飞越了舰队上空,惊讶的发现了河道内正在紧张作业的庞大英国舰队,等率领装甲军团快速突进,准备分割包抄协约国陆军的鲁登道夫中将得到消息时,早一天获得消息的协约国陆军已经趁着黑夜展开了生死大逃亡。
毛拉利中将作出了一个极其痛苦的决定,将手头能够抽调出来的9个法国陆军师部、2个美军骑兵师署在波尔多城区,同时命令残存的协约**队放弃重武器突围,这直接宣告了整个波尔多战役迅速进入收官态势!
5月29日夜,潘兴中将率领的美国第四骑兵师撤退到距离加龙河口7公里的阿尔萨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