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中华-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翰……吕赓堂将军善兵之名,我也常听人提起,”秦铠开始娴熟的应用起手中的信息资源拉扯起关系来了。
吕翰见秦大人竟然知道自己的表字,却也十分惊讶,不过也有几分惊喜。他不过是七武职,若是说有些名气,那也仅限于南洋水师内部,他练兵勤勉,不过这在水师里却未必是什么好性格。
他这管带,还是早年沈葆桢大人管辖南洋水师只是提拔的,这一做就是三四年,现任南洋水师统领刘深就不怎么喜欢他,平日里战船出海训练,刘统领多让挟带些私货,而吕翰对此十分反感,多次当面拒绝,两人间的关系实在是谈不上好,这官职自然也就原地踏步了。
“秦大人,我辈才疏学浅,大人真是见笑了请秦教官上船,我们在慢慢请教吧!”吕翰大手一挥,非常热情的把秦铠迎上了兵船,又让人特别备下一间独间的船舱供他休息。
到了船上,秦铠到也没了看风景或者休息的念头,他的思维里,凡是都需主动,立刻带着两学生到这艘兵船上四处转悠起来。
这泰安号战船其实就是一艘中型运兵船,并没有安装太强的火力,在船尾,秦铠看到两门阿姆斯特朗101mm的前膛火炮,只是裸装在后甲板的射击台上,另外两侧船舷各装一门格林快炮美制加特林转管机枪,而船首仅有一门阿姆斯特朗127mm的前膛火炮,火力实在是很糟糕。
随着“东山号”一声长笛,船队缓缓驶离马尾港,秦铠站在船舷格林炮旁边,回眼望着身后地形险要的马尾港口,两岸设立的大大小小十来座炮台将整个港口看似护得严严实实,不过再强大的炮台也挡不住满清政府的愚昧和白痴,历史上在其后的马尾海战中,竟然纵敌入港,终致大败。
“秦教官,马尾港这防守可谓严整吧”身后有人开口问话,这豪爽的声音一听就知道是吕翰来了。
“确实不错,赓堂兄对此有何评价?”秦铠无意评价这些炮台,这都是沈葆桢、丁日昌多年的谋划,可谓深谋远虑,然而到最后竟然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吕翰左右看了看,叹了口气,“火炮老旧,军心不振,空有其表而已”
秦铠想起日后史上记载的马尾海战的片段,这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那也算浴血奋战过的,南洋水师仅有一艘战船临阵脱逃,而福建水师作为这时代的地方水军,尽管只有帆船,也是在法国人的巨舰大炮下不畏死的突进攻击,不过这结果与他们的英勇反差就太大了。
“赓堂兄,我看南洋水师军容不错,”秦铠指了指前面船首炮位上,一些士兵正在拿着药包和练习炮弹进行发射训练,倒是各个龙精虎猛的模样。
吕翰抬眼看到正在指挥训练的几个亲兵,看到满头大汗正在训练的士兵,一丝自信的笑容浮现在他坚毅的脸庞上,忽然,他指着其中一个矮矮胖胖的年轻男子,“秦教官,那位是船上的管驾,大人对此人有何评价?”
“噢……若非赓堂兄告诉我这位仁兄是船上的管驾,我定然以为这位或许是船上的大厨噢”秦铠微微一笑开起了玩笑,不过神色一肃,很肯定的说道:“既然能入得了赓堂兄法眼,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吧”
“大人,陈桐浦是同治十一1872年李中堂大人送往美利坚的留美学童之一,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读,拿到了轮机和化学两门学科的证……秦大人,秦大人,是不是海上风大有些不舒服了?”吕翰正介绍着矮胖子的时候,却发现旁边这位秦大人眼神有些不对劲,忙调转话头。
秦铠给一下子从思绪中惊醒了,嘿嘿一笑,刚才咱多少有些受惊了嘛,麻省理工啊,后世也是数得上的好地方,没想到这南洋水师里还真是藏着宝货啊,这等人才跑来开船,真是太……太……太浪费了,对了还学过化学专业,这可真是太专业对口了
“赓堂,我没事没事我只是想起一些个杂事,你继续说吧”秦铠打着哈哈,眼睛开始在周围的船员和士兵身上扫描起来,只是似乎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隐藏人物。
“陈桐浦回来后,一直想去造船厂,不过上面不知道如何考虑的,给塞到后学堂跟英国人学开船,然后给派到我这里来了……”
“浪费啊……”秦铠忍不住一拍船栏杆,这陈桐浦留美五年,回来还要到马尾后堂跟那些英国人学上两年,和这胖子一样遭遇的,倒是确有其人,后世颇受关注的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也是一般的经历对啦,这为詹天佑呢,貌似马尾学堂里没看到这么号人嘛
吕翰这会儿有些抓狂,这位秦教官可是名声在外啊,自从那本《工业兴国论》的小册子流入水师之后,这些马尾学堂出身的军官、士兵都是争相阅读,看到自己就读的学堂有如此的新气象,吕翰和一些有想法的青年武官都是颇为感慨。
对他促动最大的,当然是秦铠在中提及的那些全新理念,海权论、巨舰大炮学说……这无疑把海军的地位更是提高到一个影响国运的地步,所以吕翰在得知秦铠随丁日昌巡抚去天津卫时,第一个想法就是要见见这位秦教官,不过这会儿秦教官显然心事重重,他可不知道秦铠这会儿正在琢磨着这位矮胖子陈桐浦未来的某位校友。
“秦教官,我正要请教几个问题,”吕翰从怀里掏出一本《工业兴国论》,这下倒是把秦铠的思绪拉了回来,对于宣扬自己的工业兴国论,秦铠那也是大有兴趣和不遗余力滴,两人匆匆转回屋内,而吕翰也顺便把留美胖管驾给叫了进来。
秦铠乐呵呵的看着胖胖的陈桐浦,心中暗笑,先掂掂斤两,是人才的话那就毫不客气的拿下罗,这可是为了胖子你好
这陈桐浦实在是太应验那句人不可貌相的古语了,不愧是这时代麻省理工的毕业生,比起从国内科举出身的士子,那视野和思路大有区别,从他的口里已经不是蹦出“民主”、“科学”这等字眼,当然这是以英语词汇的方式出现的。
因为在中国还没有能与之对应的翻译,这时代中文中“民主”的意思乃是“万民的主宰”,这无疑与后世民主的意思南辕北辙,而所谓“科学”,那却是指的“科举之学”,以秦铠这个穿越人的眼光看看待这两个词语意义的变化,其中未免太过讽刺了。
而吕翰、陈桐浦第一回听到秦铠侃侃而谈当今时局,真是有一种发聋振聩的感觉,看过评,多智的诸葛孔明在隆中便知天下大势,没想到在马尾船政学堂,竟然也有一位能对天南海北、泰西诸国都了如指掌的人物。
这两位都是学习过新学的年轻人,对于泰西诸国自然知晓一些信息,但是像秦铠这样能把西方列强历史和现状都分析得头头是道的,在他们看来,即便是那些西方来的学者和教师,也完全没有这种能力,就是马尾船政学堂资历最深、法国上校出身的日意格,也与秦教官相去甚远。
秦铠自然不放过这个显示能力的机会,这两人无疑是可用之才,对南洋水师的笼络,这一直是他计划中的事情,不过这南洋水师成立已经十余年了,其中自然关系复杂,而军官也是良莠不齐,他需要一个切入点,而接触到吕翰这位有着猛士之风的汉子,无疑正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几天的交流下来,吕翰和陈桐浦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不过显然现在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朋辈相交,毕竟随意插手军中,这可是犯了大忌的事情。
而陈桐浦在听到秦铠介绍火炮局的一些成绩和未来粗浅的设想时,已经迫不及待提出,是不是让秦大人找丁巡抚说说,让他转行到火炮局做些研究方面的工作,毕竟那是他在麻省理工学习了五年的专业。
对于胖子的主动投靠,秦铠自然乐见其成,而吕翰显然看到共事多年的陈桐浦终于有一个好归属也是十分高兴。
:
第30章 决策千里之外()
【求票、求票、新期间~兄弟们票票多支持下,谢谢啦~~】
五天后,船队已经赶到了天津港口,秦铠眺望远处矗立的大沽口炮台,这是天津门户,历来就是海防要地,三十年前前,英国人就陈兵于此,大炮所向直指北京,满清政府战无可战之兵,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谁又能料到,二十年后,直指这里的竟然还是改头换面、号称“八国”之列强联军。
“秦教官,为何对这大沽口炮台如此感兴趣?”吕翰豪爽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这一路上他基本替代了黄兴、孙翔的角色,好在秦铠非常理解这位的求知欲。
“炮台永远只能是固定的靶子,最好的防御,却恰恰是进攻”秦铠指着远处隐隐约约的巨大炮台。
“最好的防御,却恰恰是进攻”,这句克劳维塞茨的名言显然让吕翰大为惊叹,“秦教官,不瞒你说,一路来,我常常想起你说的一些话语,都如这句话一般,越想越有道理”
“赓堂兄,你太高看我了,这话不是我说的,这是一百年前一位德意志将军冯·克劳塞维茨说的,我们有老祖宗传下来的孙子兵法,但是切不可低估敌人的智慧,这位克劳塞维茨将军的《战争论》有机会不妨拜读一下”
“冯·克劳塞维茨……”吕翰暗中再次惊叹起这位秦大人的记忆力,如此高深莫测的泰西名字,竟然能记得如此纯熟。
船队靠上码头后,远远已经看见岸上有大批淮军士兵在维持秩序,今天主角自然是福建巡抚、船政大臣丁日昌,码头上两侧早已停满了官轿,衙役和武官的亲兵混迹在一起,把岸上的寻常百姓和商旅客人赶到一侧。
秦铠自然不认得这些码头上哪些官员,问吕翰拿来千里眼眯着眼睛瞅着岸上,向他这种从六的官员,在码头上还真排不上号,这时代随便弄个捐官儿的顶戴多数还比他高上一些。
看这出大戏还是吕翰精通一些,他对岸上官员后面的仪仗指指点点,这是天津知府衙门的,那是总督衙门的仪仗,那仪仗后面站着的,估摸着就是衙门里的高官了。
听到吕翰的现场解说到直隶总督,秦铠早把望远镜转了过去,不过看到的却是一群官员簇拥着丁日昌的仪仗和总督府的马车,连那个正面脸的照面都没看到,李中堂啊李中堂,他心底暗暗捉摸着,不知道这为中兴名臣外加卖国贼替罪羊不知道长什么样子啊。
等到岸上的官轿都撤光了,才轮到两艘兵船靠港,秦铠下船之后,才发现孙复还留在码头上等着自己,而这情形多少让随他一起下船的吕翰有些看不懂,孙复那已是六的顶戴,而秦铠只是个从六的职务。
天津卫不愧是北方要冲,这港口内各国轮船众多,而进得城里,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往来的客商、本地的摊贩,竟然都操着一种带淮音的方言,这多少让人意外,显然淮军大批涌入这天津之地,十数年竟然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大街之上人来人往,奇装异服者也不在少数,有几个西洋人拿着带三脚架的方盒子到处摆放,时不时还“嘭”的一声,惊得路人一阵小跑。
看到黄兴、孙翔两个学生一副好奇的表情,秦铠微微一笑,轻声点说道:“泰西人的机器,听说能把人的影子吸进去要不要去试试看”
两学生顿时吓了一条,“那不是魂都没了,变成鬼就没影子的嘛”
秦铠和孙复几个顿时乐得哈哈大笑,两个学生这才捉摸出些个滋味。
路边几个穿着和服的日本人正在恭恭敬敬的向几个小吏模样的人推销着商,这让秦铠多了几分兴趣,这时代这位不老实的邻国在做些什么买卖呢?
这时代,小日本还在积蓄力量,在数年前对试图对台湾进行侵略的过程中,损兵折将,最后迫于满清和西方势力的压力,选择了暂时性的退缩,不过在那一场获得50万两白银的败仗中,小日本进一步认识了这个庞大而又衰弱的满清政府的本质,也第一次与几千年来一直威压在他们头上的中央帝国缔结了一项所谓的平等条约。
直隶总督衙门,前来迎接丁日昌的大小官吏早已散去,此时坐在客堂之上的只有这衙门里重要人物。
大清伯爵,同治中兴的名臣、坐着天下第一的督抚位置、提督直隶军务,兼领北洋通商大臣李中堂就高坐在上位,这位口诵“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的清末名臣,此时却脸色凝重的看着手中的一份折子。
丁日昌却坐在左手的位置上,默默的着刚从杭州运来的早春头道西湖龙井茶,这可是有钱也没地方的玩意,他的心思却不在这上面。
他对面坐着一位四十来岁的儒雅男子,这位丁日昌是认识的,李中堂大人的首席幕僚周馥周务山,天津海关道台,淮军中跟随中堂大人最久的就是此君了。他下手的一名三十来岁生模样的男子,天津知府陈定,这也是中堂大人的亲信人物。
李中堂眼睛半开半闭,他个子颇高却毫无高位者的那种体型发福的趋势,他敏锐的目光落在丁日昌身上,颇有玩味的问道:“禹生兄,你递的这份折子份量不轻啊马尾船政那一摊子就没法子维持着嘛?”
丁日昌与李中堂同年,而且同为当年曾大帅帐下听用,两人关系可谓莫逆之交,他放下茶杯赞道,“中堂大人,你这里的龙井新茶果然好的很啊,若是其中掺着些个烂叶杂草,那可就失了相罗”
“禹生兄是打定主意啦?”
“确是如此中堂大人,我此番带来了你感兴趣的好消息,大人托付于我的火炮局,今可制造新式420磅之重炮”
李中堂半闭的眼睛忽然一亮,火炮这等西洋利器,平日里也是他最关心的东西,虽然他对于技术性的东西并不精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与各国领事频繁接触,他自然很明白这420磅的重炮意味着什么。
几天前,法国公使宝海刚刚来拜见过他,乘坐的正是法国远东海军的主力战舰“凯旋号”,随行的法国海军少将洋洋得意地介绍着这艘今年刚刚下水4558吨的铁甲战船,引起了陪同的北洋水师管带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