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工业中华 >

第554部分

工业中华-第554部分

小说: 工业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三次经济危机刚刚渡过,而英国人和法国人对非洲的争夺才刚刚揭幕,同时要在远东进行作战,首要的问题是,伦敦zhèng fu如何筹措这一大笔战争经费在商业利益至高论的这时代,没有利益的战争,是根本不可能得到财团支持。

    就目前而言,英国人对满清zhèng fu的渗透是全方位的。只有在这种商业利益模式遭到彻底破坏的情况下,英国人才有可能介入中国的事务,而目前,根本不具备那种契机!

    而美国人那个被自己反复打脸的zi you国度,似乎也受到了刺激,自己最新从黄遵宪和唐国安那边得到消息。从1884年开始,美国国会已经大幅度提高了海军预算,在白sè舰队的基础上,又大笔投入,开建12艘装甲巡洋舰(其中包括3艘重装甲巡洋舰和3艘铁甲舰)、4艘非装甲巡洋舰。

    不过,美国海军的视野,现在还在大西洋上,这时代的美国海军,即便是这些预算中的战舰全部投入使用,其实也不值一提,巴拿马运河在30年后才会投入使用,美国海军要来太平洋,可以啊,先到南美洲来一次超级游行再说!

    至于法国人远东已经没有法国人发言的余地,法国远东舰队刚刚从废墟中建立,若是再次挑起战端,秦铠毫不介意,立刻再让法国内阁倒台一次。

    即便以北洋水师加上南洋水师现役战力来说,在远东那都已经是超一流强大的存在,何况,自己的隐藏在幕后的实力,列强们绝对不会知晓,在这几年间,列强要在远东有存在感和发言权,都要看看自己的脸sè才行!

    他缓缓合上李中堂的信,微微一笑说道:“周大人,代我向中堂大人致谢,我以为,洋人现在从我们华夏土地上已经获取了太多利益,洋人获取利益尚不思回报我国,而常常以各种借口干预我国之政务,这种局面,难道中堂大人没考虑过,是应该改变的时候了!”

    此言一出,周馥和薛福成都是一愣,这秦烈风莫非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朝堂上的局面,看他也未能全面掌控,这又要和洋人对这干啦?李中堂这封信的内容,他自然是知道的,李中堂是想用这些消息来为淮军体系争取一些主动,毕竟中堂大人的强项还在于和洋人的关系。

    不过,看起来似乎未对这位秦总督产生任何的效果,周馥干咳了一声,一脸严肃的开口转移话题说道:“秦总督,洋人那边,中堂大人已经在与他们协商,赫德答应向斡旋此事,只是,对于京师的局面,中堂大人还是十分的忧心”

    这李中堂,秦铠心底暗暗好笑,他担心什么,还不是他们这淮军上上下下几十万号人的生计、他这个直隶总督的位置嘛,既然今天你们来了,自己就要让他们上自己的贼船,自己可没打算搞什么反清复明,这“满清”那是必定要反的,不过却不在于这一时,先把这“满”给反了先。

    “中堂忧国忧民,开洋务之先河,乃我华夏汉人的表率。”秦铠立刻笑眯眯的接上话头,“自英国人以发起广州之战以来,我华夏羸弱至今四十载了,此番满人权贵反乱。实在是曝露大清体制上的一大弊端”

    说道这里,秦铠却闭口不言了,周馥、薛福成听到紧要关头却没了,他们隐隐约约也揣测到秦铠所说的弊端,那可是大清两百年的积弊,作为身居高位、眼见这帝国沉疴的洋务重臣,他们岂会没有过类似的念头。只是,这件事情哪有可能!

    周馥低头沉思,薛福成端起茶杯像是要喝,却有立刻放下,抬头拱手问道:“秦总督,这大清体制上的积弊,以我看来,实在不止一处敢问秦大人有何对策?”

    这两人那个不是老狐狸。说了半天明知故问,却始终不肯先开口捅破这层窗户纸,秦铠看了看这薛福成。这位四十岁才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洋务先锋,不过他的观点相比李中堂这些洋务的实力派更为开明。

    想到这里,他冲着营帐外招招手,一个军官立刻捧着一封奏章进来放在案头,秦铠指了指这份奏折,“薛大人,其实这积弊世人皆知,满汉之分,实乃祸国之根本,我正准备奏请皇上实行新政。革除旧弊当从消除满汉之分开始!”

    薛福成、周馥两人听到秦铠大声将这个提议说出来之时,新cháo顿时控制不住的激荡不平,作为汉族官员,对于这满清朝廷在对汉族官员上的歧视弊政,岂会是无动于衷,而这弊政到现在可以说是已经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

    不过。敢于提出废止这一弊政,放眼华夏,却只有面前这个挥斥方遒的年轻总督,中堂大人呕心沥血经营了偌大的淮军,如今都两鬓斑白,依然无望入主中枢,朝廷上把持朝政的,无一例外都是亲王权贵,没想到,这一次,这个秦烈风竟然有偌大的动作!

    只是,这行得通嘛?薛福成对此也是十分的怀疑,朝堂之上,他也知道,后党的权贵遭到了清洗,但是帝党体系的权贵呢?难道这位秦大总督也要清洗他们想到这,他未免都有些不寒而栗的感觉!

    他一时间竟然脑袋有些短路,忙从桌案上拿起那份奏章,低头看了起来,眼见这字里行间,都似林立的刀尖,处处所指,都是废陈辟新的论调!

    “yu御外侮,须先靖内乱,华夏沉疴之源,即是满汉不同法、满汉隔阂歧视”

    “天壤之间不平之事,未有若斯之甚者!举枢要之职,岂可属一族之私!”

    这已经完全不是简简单单的奏章了,而是一封对就体制的讨伐书薛福成拿着奏章的手激动得都不禁都微微抖动,这“枢要之职”四个字,更是直指他们这些心有平国之策的汉官心底只是,这份奏章递上去,所产生的震动,不啻于这次朝堂上的帝后之争啊!

    正在他胡思乱想之时,秦铠又开口了:“薛大人,列强每年从我国掠夺白银数千万两,我曾读过你的‘治平六策’和‘海防十条’,薛公所言‘夺外利以润吾民’,我深以为然,你所奏筹洋刍议中所议重修与列强之条约,我以为势在必行,但若无强力的中枢,又凭什么来推动呢?”

    说到这里,秦铠没有继续,而是端起茶杯品起了茶,他需要给这两个淮军大僚一点时间,自己已经跑出了足够大的饵,而且自己也掌控了足够多的底牌,不上自己的船,那就是彻底失去机会,就是李中堂有所顾忌,这些淮军的大佬们也会毫不犹豫的抬着他上船!

    一切,都是为了那四个字“枢要之职”!而要拿下这位置,他们只有同心协力,和自己一起把这“满清”的“满”字给摘了下来,当然,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周馥和薛福成在这座大帐里感受到了太多的惊讶,今天他们来的初衷,只是为淮军争取最大程度保全现在的权益,毕竟,作为汉官的李中堂,早已到了汉人所能达到的人臣之顶,没想到的是,这位秦大总督可谓是胆大包天,坐在这营帐之中,竟然已经准备将大清的天给捅个窟窿。

    这无论如何都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但是却让他们充满惊喜,李中堂“三千里外觅封侯”的壮志,何尝不是他们这些淮军大佬的心声。

    当然,他们两个意识到这其中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明白,这个年轻、却已经在大清官场上呼风唤雨的秦总督,在抛出橄榄枝的同时,必然需要淮军付出合适的代价!

第590章 秦总督的决断() 
广州,陆师提督府,作为周瑞东北上后的临时总办,肇庆府总兵官薛超已经把整个广东陆师系统的资源都调动起来了,在1ri当天就获得běi jing城战事消息后,按照原先计划的早已完成编组的粤军第三、第五两镇近24个营的军队就已经有条不紊的登上了广州码头的船队。

    而后,两广总督府发出了紧急征兵令,从两广巡捕局、消防局后备训练计划建立的预备役部队中紧急征召20个营的新军,在广州城东的一镇驻地展开集训,所有军官从南洋大学士官学校和指挥学院征召。

    新军当然不会参加北上的行动,他们将填补粤军两个镇北上后两广军力上的空缺,而提督府同ri也向广西发出的动员令,广西陆师副提督冯子材部改驻扎桂林府,平乐总兵官吕率辖广西新编的20营新军移师防城港驻扎。

    而总督府内,赵烈文正在会见当天刚从福州赶来的闽浙总督张佩纶,他简单的向张佩纶介绍了京师的局面,这局面变化的莫测也让张佩纶颇为惊讶,说完之后,赵烈文也拿出了秦铠那份奏折的副本。

    张佩纶看到这份奏折的内容后,惊讶程度完全不亚于周馥和薛福成,对于满汉之争,早年在京师就名列“清流四谏”之一的人物那会不明白,不过,即便是在朝堂上说话向来毫无顾忌的清流们,也从来没有人敢把这满汉的问题拿上台面。

    他看了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个秦烈风疯了,再看看这赵烈文。估计也是疯的不轻,不过,赵烈文告诉他,秦铠正在联络李中堂,若是事情谈成了。这份折子就会递上去。

    仔细考虑之后,张佩纶也立刻明白了这其中的重点,现在京城的军事力量都在秦铠掌握之中,当然,京畿外围还有一部分八旗禁军。那是驻防各个隘口、关口的兵马,不过,现在小皇帝在,那些都不会成为问题。

    而拱卫京师直隶的军队,则是直接影响整个事件发展的重要因素,若是李中堂在这件事情完全不同意参与,估计秦铠只有联络翁同龢以朝廷的名义来压制这位李中堂。当然,这也是李中堂所不愿看到的情况。

    事实上,这件事情对于李中堂来说,完全是大有好处,所以。虽然这件事情看似极难成事,在现在的局面下,反而又是极有希望,当然,在最后面还有一个障碍,那就是高高在上的小皇帝。不知道秦烈风如何能做到这个联想到驻兵京师,他心中一个念头一闪而过,不过这显然与他并无任何关系。他早作出了选择。

    “赵先生,这满汉之分,早就应该革除的弊端”张佩纶到此时早已想明白了,这件事情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大好事,既然能顺势而为。没有理由不去做的。

    赵烈文似乎早料到他的回答,拱拱手笑道:“张大人。秦总督还想请您联络下张南皮,革除旧弊之后,朝廷的体制看来需要大变革,烈风有意请皇上下旨开新政,还想请你们进京商议此事!”

    张佩纶沉思了片刻,立刻应下,这新政的内容,他其实也已经猜测到了一些,7大总督在上海的密约显然是要体现在新政之中的,至于需要商议的内容,很显然,现在的局面已经大不一样,必然会有更多的新政内容

    通州,周馥和薛福也正在反复斟酌秦铠的提议,他们显然无法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虽然之前李中堂已经给了他们完全的授权,随后,薛福成留下来继续和秦铠商讨淮军体系在未来的定位,而周馥匆匆赶到通州,通过刚刚铺设完成的电报线往天津卫拍发他们的建议。

    当天,李中堂都复电,将附议秦铠关于废除满汉弊政的奏折,而且授权周馥、薛福成继续和秦铠讨论下一步奏请实行新政的具体内容。

    而秦铠与李中堂达成了在废除满族特权方面的意向之后,他立刻从通州拔营进京,而作为淮军体系的代表,周馥和薛福成也随同他一起进京。

    1886年1月5ri,浩浩荡荡威武的粤军在簇拥这秦铠从永定门进入了běi jing城,而为了确保安全,当天,粤军一镇、七镇的兵马对皇城大道进行了全面戒严,但这也没有能阻止人山人海看热闹的队伍,人山人海之中,也夹杂这不少目光复杂的旗人,在这场亲贵争夺权力的战争中,谁也没料到,笑道最后的会是这位来自南方的秦总督。

    秦铠的行辕设立在九门提督府,第一个来拜访的,不出意料,还是当朝帝师翁同龢,已经官复原职的翁老头现在俨然已经是京城官员之首,周瑞东在běi jing城严查后党党羽,早杀的亲贵们心惊胆寒了,而现在běi jing城唯一罩得住的人物,无疑就是这位帝师了,稍微有点眼光的早就想着法子向翁同龢输诚了!

    翁同龢来的目的很明确,秦铠也非常明白,无外乎肯定就是这满汉之争的事情,他需要秦铠给他一个明确的说法,而秦铠也需要借用一下他帝师的这块招牌,所以三两句客套之后,他也是直入主题。

    “翁大人,这满人的特权,已经是朝政的毒瘤,我看已经到必须处置的地步了!这中枢职权皆有满人来掌握的局面,必须要改变,否则,这个国家将毫无希望可言!”

    “烈风,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难度很大啊,你知道这京师有多少满族官员嘛?礼亲王请辞跑去盛京了,这位置倒是空出来了,但是六部、宗人府、内务府、大理寺的满人高官又该如何来处置?”

    翁同龢之前已经从周瑞东那里听到了秦铠的这个论调,今天他只是想要听听这后面如何来实施,对于让那些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却一心要坐在中枢的亲贵们,他自然毫无好感,事实上,汉人对与这种情况都是深恶痛绝。

    秦铠看了看这老头,老翁以后世的标准来评价,那绝对是学术人才,做个调研员,发表发表学术文章,而且肯定是砖家叫兽的好料子,让他来从政,实在是有些难为了他,而且还是在满清这个处处皆是权贵把持的朝廷,怪不得最后落得个罢官回乡的结局。

    他神sè严肃的回应道“翁大人,朝纲糜烂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不以猛药来处治,恐怕是回天无力,这件事情,必须有人去做,我看满朝上下,唯有我来做这件事情了,或许你会以为我的手段过于猛烈,那也是不得不为之,这责任由我一力承担!”

    “秦总督,你准备如何来做呢?”翁同龢已然听出秦铠言语中凌厉的杀气,不禁追问道。

    “推行新政,势在必行,阻碍新政的人,那就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对于敌人,我丝毫不吝惜用上手中的武器!”秦铠态度异常坚决,忽然又话锋一转“翁大人,皇上看起来伤的不轻,新政推行之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