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工业中华 >

第555部分

工业中华-第555部分

小说: 工业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铠态度异常坚决,忽然又话锋一转“翁大人,皇上看起来伤的不轻,新政推行之初,尚需你来呼应一二!”

    翁同龢早一ri已经获准进攻觐见了光绪皇帝,好几个西洋医生和御医在乾清宫照顾这位在战事中受重伤的大清最高统治者,当然,目前只是名义上的,御医胡珩告诉他,这皇上内腹受伤,而且伤及筋脉,若非几位西洋医生,恐怕早就不治了,目前情形也不容乐观。

    现在秦铠要他在推行新政时互相呼应之意,他也是心知肚明,考虑了一下之后,立刻点头应下,这件事情于己于国都是有好处的,没有理由去拒绝。

    běi jing城的内城,一直来就是旗人的居住区,自从在内城帝党、后党大打出手之后,旗人纷纷逃离内城外出避祸,等这事情平息了,这不又陆陆续续返回内城,年后短短的几ri间,内城又再次回复了往ri的热闹。

    牵狗遛鸟,旗人闲汉的悠闲生活又开始了,崇文门北面的四合街,一直是内城最热闹的去处,这边茶庄里,一早可就坐满了喝茶等着听书的旗人,小二被呼来喝去,忙的不亦乐乎,而靠着西边窗口的位置,一个锦衣大汉正低头大碗茶,眼光却不是瞟向门口,显然是在等人。

    门帘一挑,一个身材修长、留着两撇小胡子的中年汉子走了进来,掌柜的看到立刻迎了上来,一脸逢迎的笑道:“二爷,今个怎么有空来了,小二,快给二爷楼上找个好位置!”

    这个被称呼为二爷的中年男子也没理会掌柜,在茶座里四处看了看,眼光立刻落在那个锦衣汉子的身上,然后直接走了过去,就在那汉子的旁边坐下“荣”

    这汉子才开口,就被那锦衣大汉打断了“德子,有事说事,我托你打听的事情,可有结果?”

    “打听到一些消息了,据说这京师有粤军过万!”被称呼为德子的汉子在这锦衣大汉面前完全没了进茶馆时候的倨傲,而是一副恭顺的模样“还有,隆正三天回府一次,不过都有侍卫护送,暂时联络不上,也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想法?”

    “宫里面的太监呢?难道没熟人出来采办嘛?就没个确切的消息?”那锦衣大汉低声问道,口气已经透着不耐烦的味道。

    “确实没有,内廷的太监都被大批裁撤了,皇城内都是粤军的兵马,根本进不去!”德子一脸懊恼的模样。

第591章 新政纲要() 
九门提督衙门的偏厅内,秦铠正站在赏心悦目的窗台前看着窗外的雪景,银装素裹的世界无疑是分外的妖娆,不过他的心思自然没在这盛景之上,时不时,他拿起手中的铅笔在一封折子上涂涂改改。

    这是他委派郑观应草拟的新政草案,出乎他意料的是,郑观应在接到这个任务后,爆发出了惊人的热情,早在六年之前,刊发他改良主义的易言一书中,就提出了革新中国政治体制,实现君主立宪的观点。

    不过,这几年在南洋体系内的沉浮,让郑观应在西洋宪政外,又看到了一种更有创造力、更适合于羸弱华夏的体制,所以,在他去年重新勘定易言一书时,除了对宪政的继续推崇外,还提出了地方自治和宪政下的邦联体制。

    若是让秦铠去抄袭一部后世的宪法,那自然是不成问题,但是,经过他这一番大闹天宫之后,满清朝堂上的极权集团都被暂时xing的打压了下去,现在唯一的一个障碍,无疑就是宫中那个病歪歪的皇帝

    趁你病、要你命,秦大总督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对于满人,他也没打算做他们的保护伞,大浪淘沙,有些事情是必然会发生的,不过,在他看来,自己这个还算温和的体制改革,相比原本历史上彻彻底底的革命来说,这些旗人的ri子算是好过了太多了。

    而要从满清权贵手里把这权利拿过来,只可能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手里的枪杆子,至少,到目前为止,自己枪杆子已经把权贵们逼进了死胡同,他们胆敢进一步,自己就必定要狠狠的让他们退两步、三步。

    这部正在炮制中的宪政改革,就是自己迈出的坚实一步!正在沉思之时。外面宋云泽探头进来,“大人,瑞东他们都到了!”

    秦铠这才放下手中折子,快步走出偏厅,议事厅里,周瑞东正和陈冬、梁刚这些高级军官低声的谈笑着,而另外一侧,欧阳庆、潘博盛两个特务头子正和郑观应、宋小濂几个官员交流着什么。不过众人的表情无一例外都是兴奋的很。

    看到秦铠进来,众人忙闹哄哄的施礼,却被秦铠挥挥手带过,等都坐下之后,他左右看了看跟随自己进京的勇将能吏们,先开口说道:“现在京师局面是个什么状况,我想大家都心底有点数目吧,这几ri,据我所知,来拜访你们的官员恐怕比我这里还有多上几倍。明ri开始,除了瑞东和欧阳外。你们都可以到处走动走动,对于愿意投靠的官员,只要不是骑墙之辈,不妨认真结纳一二。”

    下面梁刚和陈冬挠了挠头,两人都是一心练兵的主,听到派下来这么个差事,多少有些莫名。陈冬憋不住,起身问道:“大人,这京师八旗的军官。要去结纳他们作甚,都是些无用之辈啊!”

    秦铠看了看这两员猛将,马尾学堂出身,身经数战,彻彻底底的南洋体系出身军人,他微微一笑,“梁刚、陈冬,战场上的敌人是在明处的,只是这京师里的敌人,偌大的běi jing城,能藏匿的地方就太多,何况,京畿外围还有不少八旗驻军当然,我可没让你们去招纳那些草包来的!”

    听到这里,众人都是哈哈一笑,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充满巨大的信心,只有在手握足够底牌的时候,才能如此淡定的将关乎这个国家的大事在这里逐一布置,唯一让他们还有些不明白的是,自己又如何知道应该拜访那些人?

    旁边欧阳庆显然已经替他们考虑过这事情了,他起身向在座的官员们逐一派发了一份名单,然后解释道:“这些官员都是我们经过调查,出身和能力尚可的官员,而且这些官员在朝堂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众人纷纷都低头看自己手上的名单之时,秦铠又说道:“朝廷颁布新政,我估计就在一月间,在这之前,必须联络足够的力量!”

    官员们一个个都领命而去,欧阳庆和周瑞东两个却被单独留了下来,秦铠把他们两个留下来,自然是为了一件事情,“瑞东,欧阳,这实行新政的事情,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我想你们两个比我更清楚吧!”

    周瑞东和欧阳庆对望一眼,他们自然也知道秦铠所指为何?醇亲王奕譞至今下落不明,而奕譞在现在的局势下面,显然是会构成对南洋体系的威胁,虽然只是表面上的威胁,但是,秦铠主导的新政可谓是箭在弦上,他可不希望出任何的小问题。

    欧阳庆伸手在怀里摸索了一阵,这才拿出一份信封,却没有递出去,“教官,这奕譞已经死了,醇亲王的福晋我暂时安顿在西湖的园子里!”

    “死了?”秦铠对于这个答案其实还有所有预料的,不过现在确认之后,还是有些惊讶,他想了想也没有继续追问,对于欧阳庆摸出来的那个信封他也没有接过来的意思,只是叮嘱道:“他的福晋派人小心保护,将来可能有大用!”

    “绝对不会有问题!”欧阳庆立刻拍胸脯保证道,“教官,这几riběi jing城的旗人有些异动,我看还需要小心一点,实行新政之事若是公布的话,恐怕还会有一场动乱,我看需要早作准备!”

    秦铠点点头,这件事情他也是考虑过的,běi jing城的旗人超过30万,不过这一场内战下来,那些吃着护军饷、马甲饷的八旗兵一下子都丢了营生,就是混“教养兵”(满清预备役xing质的八旗兵,实为给满人找生计额外加的差事)的也一下子绝了收入。

    若是这些满人能够去找生计,那倒也不至于饿死,不过,这吃铁杆庄稼的八旗后裔大多数都是猪脑子死要面子,出去打工那是决计不干的,宁愿整天遛鸟泡茶馆子!就这样子,怪不得,就连满人当中的读书人都瞧不起本族人。

    一旦新政实施后,秦铠早就准备连根拔掉这铁杆庄稼老树米了,那时候,倒是真需要好好应对一下,不过,这事情,他倒是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现在最重要的是结纳最大的力量,先把这新政推出来!

    十ri,秦铠、翁同龢在入宫拜见躺在病床上的光绪皇帝后,小皇帝颁下圣旨,南洋大臣、两广总督秦铠护驾有功,授予太子太师,封一等侯爵,暂领军机大臣之职,策划实行新政事务,而翁同龢以帝师的身份,领班六部加崇文阁大学士,可谓是恩荣之致。

    这道圣旨一出,可谓是满朝皆惊,曾国藩当年组建湘军剿灭洪杨之乱,这对于大清朝恩同再造,最终不过也就是二等忠勇伯,秦铠封侯可谓是清史两百年来唯一的外姓侯爵。

    不过,秦铠对此却公开表示拒领侯爵的封号,只暂领了首席军机大臣之名,而在这风云变幻的京城里,危机已经在漫漫积聚起来。

    十二ri,李中堂在接到周馥、薛福成的密电后终于离开天津卫赶往běi jing城,他当然并未想到,除了盛京将军、黑龙江都统、吉林将军这三地的满人大臣外,各省督抚或是亲自前来,或是派遣亲信大员,都在赶往běi jing城的路上,十四ri上午,在九门提督府内,秦铠与李中堂进行了决定整个中国今后走势的重要会谈,之前,郑观应已经和周馥、薛福成进行了通盘的谈判,谈判的内容主要涉及四大方面。

    一是开新政施行宪政,秦铠对于全面掌控自己所需要的权力自然是毫不松口,而淮军体系方面也是全力争取他们体系的利益,经过几乎是一个字眼一个字眼的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了最终的草案。

    李中堂完全支持秦铠作为暂领首席军机大臣颁布的新政,新政已经得到小皇帝光绪的认同,并且加盖玉玺后颁发执行,第一条,就是将效仿西方实行变法,在三年内完成宪法颁布,同时设立内阁取代军机处全权处理国政,逐步裁撤六部以及皇权的附属机构宗人府、内务府。

    第二点是逐步裁撤旧机构的同时,将同步设立新机构,废除官员任用上的满汉之分,逐步裁撤毫无战斗力的八旗军,逐步取消八旗救济营。

    针对庞大的淮军体系,秦铠提出来,以李中堂以入阁为代价,要求淮军逐年裁撤,北洋海军依旧保留,对此,李中堂自然舍不得他这安身立命的陆师,不过,60万的淮军确实是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主要是军饷问题,以淮军人份每月7两白银的高薪,一年下来,这支庞大的军队就要吃掉5000万两白银,这可是一个无法承受的代价。

    第四点,也是让李中堂颇感意外的一点,秦铠提出将在两广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区拥有完全的立法、财政、司法权,可作为新政的施行之地,对于这一条,李中堂也是跃跃yu试,这样的两广根本就是一个**王国,说白了,这玩意有些个裂土封疆意味,不过,秦铠在特区上面加上了一个宪政的帽子,宪政之下的特区,这提法实在的太让人玩味了!

第592章 三巨头() 
秦铠与李中堂在běi jing会谈的内容,由于有之前幕僚的谈判基础,双方的底线已经很清楚了,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事实上,为了达成这个共识,秦铠还是做出了重大的两步,在这里,他再次深刻体会了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能够达成共识,双方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看法,满清的亲王权贵们把持国家权力中枢,这一点显然到了不得不要革新的地步,仔细看了看双方达成的备忘录,头发花白的李中堂定了定神,提笔龙飞凤舞的签下了名字。

    在施行宪政这一问题上,李中堂自然是全力支持秦铠的提议,把满人亲贵从中枢赶出去,这与大清祖制无疑是背向而驰的,他岂会不明白,唯一彻底颠覆这所谓的大清祖制,才能让自己入主中枢的夙愿成为现实,至于现在小皇帝为什么肯听这位秦烈风一家之言,他才懒得去考虑这个问题。

    重要的是,秦铠已经承诺,在施行新政后,将会成立内阁代替军机处成为主导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而他——李中堂,毫无疑问将是内阁首辅之一。

    针对废除就机构,废除那保有两百多年所谓满缺、汉缺之分的官员任用制度,他更是万分认同,在他看来,这意味着淮军体系将来有着更多的晋升中枢的机会,只是,对于秦铠提出的裁撤六部,他建议暂缓施行。

    而两人最大的分歧。还在于秦铠要求对落伍的淮军的逐步裁撤,这淮军从当初的勇营,现在已经是正儿八经的练军,李中堂自以为安身立命的资本,而这淮军之中,在直隶驻扎的的有近10余万,此外,在两江、湖广、陕西、广西多有淮军体系的高级军官统兵,而边境尚有大批淮军边兵。

    之前,周馥和薛福成两人早就看出这协议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此。一旦李中堂入主中枢,到时候这直隶总督的位置,恐怕就不能继续坐了,最大的可能就是选择淮军体系内的大员继任,但是,这用兵几十万在京师周围,名义上是国家之兵,实则是他们体系内的军队。这显然对于这位秦大总督,乃至于其他内阁大佬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不过,李中堂在权衡再三,在入阁和直隶总督见还是做出了他的选择,毕竟现在běi jing城的局面已经完全不一样的。秦铠借助现在督抚汉人的巨大优势,加上旗人内讧留下的权力真空,已然一举奠定了这大好局面,自己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入主中枢的机会。

    所以讨价还价之后,淮军将在实行新政后进行大改制。直隶的淮军将裁撤到目前的4成,维持一支80个营规模的军队来拱卫海防,秦铠自然知道要裁撤庞大的淮军,绝无可能一步到位,既然取得了这么大成果,那也是非常不错了。

    而李中堂对于这样的结果也是满意的。至于军队,太多庞大的淮军体系,一直来也是他背上的一个大包袱,为了让自己维护体系内官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