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都市极品仙厨 >

第14部分

都市极品仙厨-第14部分

小说: 都市极品仙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有了高汤调味的厨技,才有了高档菜肴的辉煌。

    公元六世纪时,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槌牛羊骨令碎,熟煮取汁,掠去浮沫,停之使清……用骨汁煮豉,色足味调”

    即便是现代,各种稀奇古怪的化学调味品嗨到飞起,高汤依然是顶级大厨的标配。所以餐饮界一直有句话叫做“唱戏的腔,厨师的汤”。

    说的就是,唱戏的腔,要字正腔圆才能成为名角;厨师的汤,要汤鲜味酽,才能调制出真正的珍馐美味。由此可见,一份出色的高汤对厨师的重要性。

    赵雷拿了那碗鸡汤回到自己备餐台,并没有直接用鸡汤冲调小料。他先将炖鸡的罐子倒空,稍作清理,然后将鸡汤倒回罐子,放在炭火上温着。

    接着赵雷又拿了些新鲜的上排,剁成小块,加姜片焯水后捞起,加入鸡汤中。接着赵雷就全神贯注的操控火候,大火烧开鸡汤,转中小火煨炖,始终保持微开的状态。

    同时,赵雷还拿着漏勺将翻起的杂质一点点捞净,却小心翼翼的不把厚厚的鸡油捞出。这一手叫做以油养汤,汤无油不鲜。

    老祖宗传授的高汤合味的秘诀里有说,吊高汤是“无鸡不鲜、无骨不香”。

    这道担担面臊子用的是猪肉,那么用整块的猪小排和小母鸡一起小火煨炖出的高汤才是最佳。

    赵雷这会用的是应急的办法,通过火候的控制,加速肉排鲜味的释放,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出融合鸡与肉两种风味的高汤。

    赵雷无暇光顾方渝,可林潇潇一直盯着方渝,小拳头紧紧的攥着,比自己上场都紧张。

    方渝拿到鸡汤的做法和赵雷截然不同。他没有用肉排去炖汤,而是先将汤放在一旁澄清,转身取了一块纯瘦的里脊、一块剔骨的鸡腿肉、一块剔去筋膜的鸡胸肉。

    方渝奇怪的举动把刘振强的注意力也吸引过来了。

    他看着方渝用清水将三块肉稍加清洗,然后吸干表面水分,里脊加黄酒略腌,鸡腿肉加生姜,鸡胸肉加葱白,分别剁成了极细的肉蓉。

    刘振强心想:“这是要用肉蓉煮汤吗?恩,这个办法还行,汤味应该会出的更快。”

    却没想到方渝将这些肉蓉再分别倒入三个碗中,加入些许矿泉水,调制成糊状。

    这可彻底把老刘搞糊涂,这小子是要像上次那样给担担面配个肉丸鸡汤?这和担担面不怎么搭配吧。

    方渝小心滤过鸡汤的底渣,将澄清的鸡汤倒入锅中,加了些许黄酒烧开。接着方渝用手勺把搅拌均匀的猪肉糊倒入了锅中。肉糊一下锅就变成烫成了一团肉末。

    不是做丸子汤,刘振强只能肯定这一点,至于方渝想干什么,还是猜不出来。

    当水再次微开时,猪肉沫就被翻腾的汤水顶着,向锅中集结。

    方渝立刻把锅平移出灶火,只留三分之一的锅底继续加热。肉沫自然随着烧开翻滚的汤面向一边聚集。当鸡汤大开,肉沫变成“朵”状时,方渝借机迅速将肉沫捞出。

    这时,刘振强敏锐的发现,锅里的汤汁似乎变得比刚才要清亮些。刘振强心里隐隐约约的有些想法,但又不敢确信。

    那个东西一直在顶级厨师圈里流传,老刘自然是听说过,自己也曾经试着去做过,可始终没有达到传说中的程度。

    当把锅里的浮沫捞干净后,方渝又将鸡肉粥倒入锅中,依照之前的方法再作了一遍。这么又反复做了两遍,方渝就关火撇油,取了块纱布交叠起来,将汤又过滤了一遍。

    此时,汤色微黄,清澈如水!

    刘振强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在众多厨艺名家中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顶级高汤的传说。据说有人能够将高汤制作的清亮见底,如同白水,美其名曰清汤。

    对于普通厨师来说清汤只是一个传说,但刘振强却知道黄门的老祖宗曾说过,以前有一位厨师发明过一道叫“开水白菜”的传奇菜品,据说就是在清汤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刘振强也只知道这么个名字,也不好直接去问黄门的老祖宗,您会不会做那个“清汤”啊,自然是从未见识过清汤到底是个什么样。却没想今天陪两个小朋友玩家家酒,竟然意外的看到了一碗清汤的诞生。

    刘振强在那里心潮澎湃,方渝这里却是波澜不惊。他精制清汤的技法叫做“扫汤”,就是通过肉沫的吸附能力清扫汤里的杂质。

    “扫汤”这个名字来源于材料,也就是肉臊。原本是叫做“臊汤”,后来因为名字不好听,就用谐音改为“扫汤”。

    虽然这是方渝第一次制作清汤,但在参悟道念时,一梦千年,不知道多少次反复重复这些步骤,早就烂熟于心。

    如今在现实中小试牛刀,方渝还根据情况稍微改动了一下配方。

    道念里“扫汤”用了三道臊子,第一道用的是牛肉,叫血臊,第二道用的是鸡腿肉加姜叫红臊,第三道鸡脯肉加上葱叫白臊。

    制作清汤不是味道越多越好,方渝怕加入牛肉不好控制最后的味道,就根据自己所有脆臊的种类,将牛肉改成了猪肉。

    目前看起来效果还挺不错的,光看品相就知道是高汤中的最上品。

    有了这碗清汤打底,方渝对战胜赵雷又多了几分把握。

    赵雷的师门来历,方渝并不清楚。不过光看刘振强的反应,方渝也猜的出来此人来头挺大。虽然这并不能改变方渝对这个人无礼行径的厌恶,但也足以让他慎重的对待这次对决。即便已经祭出“清汤”这个大杀器。方渝还是认真谨慎的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作者喵的馋叨:写美食文实在容易肚子饿,拖着残腿忙了一天,晚上还要改文,又累有饿,好想吃一碗担担面啊。可惜自己腿脚不便,家里没买什么材料,顶多做碗清汤挂面,还是真的白水清汤( ̄_ ̄|||)

    (本章完)

第26章 彩墨清汤担担面(上)() 
方渝将制好的清汤放在一旁,开始给芽菜过油断生。芽菜独特的风味必须要经过热油微煸后才能产生。

    这就像少女虽然美丽,但不经过灼热的爱情熏陶,就不会褪去青涩,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方渝煸炒芽菜那可是大有章法的。他没用花生油或是猪油,用的是鸡油,而且还是母鸡腹部皮下的黄色油脂。

    这块鸡油是不是黄色很重要,如果是白色脂肪,就说明这鸡的品质不大好,炼出来的油就不够鲜香。

    炼制鸡油,方渝用的是水炼法,主要是为了好控制火候,避免油温过高,影响鸡油的香气和味道。

    他把整块鸡油切成整齐的小丁放进铁锅,加入少许水,小火慢慢煮至水干后开始出油,等到油脂慢慢炸尽,取出脂渣不要,放入几粒花椒,这透亮喷香的鸡油才算是熬好。

    方渝煸炒芽菜用的油很少,温火慢炒。这样做很考验火候的把握,火候不到,芽菜味道不透,稍微一过芽菜变得干老,那可就没法入口了。

    有些厨师把控火候的功夫不到,就会加上一勺高汤,待汤汁收稠起锅。这样做芽菜可以保证基本的口感,也别有一番风味。但是芽菜那股子标志性的天然发酵出来的清香味就不好保证了。

    方渝在火候上的功夫自然差得远,但架不住有味箸这个随身“老爷爷”在实时指导。这点难度,那都不是事儿。

    方渝这边在煸炒芽菜,赵雷那边也将炖汤的火力调小,开始制作面条。

    只看着一根擀面棍在赵雷手上来回翻飞,一整个面团一会功夫就变成均匀平整的面片。接着一阵脆响后,面片又被切成细细的面条。

    即便是对厨艺研究不深的林潇潇也看得出来,赵雷的白案功夫实在是扎实的可怕。

    刘振强刚才还为清汤而惊讶,现在又开始担心方渝的“一招鲜”能不能吃住赵雷的“样样红”了。

    刘振强将注意力重新转向方渝,发现他的动作虽没有赵雷那么迅捷,但是动作精准、起落有度,一举一动如同舞蹈一般富有韵律。

    刘振强虽然不知道这是因为方渝最近苦练上古“五禽戏”,所以动作中自然而然的带着一股师法天地的自然韵味。但以他的眼力还是能分辨的出这应该是功夫上身、形随意动的征兆。这就让他有些疑惑了。

    这样的表征一般都是在那些入门十年,苦练不辍的老把式身上才能看到。

    这个年轻人才多大?这么年轻的小伙子身上有这么精纯的功夫,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刘振强心里还在刷各种表情包,赵雷就已经把水煮开三滚,准备下面了。

    水开三滚下面条是一个常识,也是通常情况下最佳的方案。

    这样做,一是因为水刚开的时候,别看冒着泡,其实一锅水里并非处处都一样温度,有的地方其实还没烧开,最好滚三滚,才能保证水温达标。

    再者如果用的是自来水煮面,为了消除水中的“余氯”,也要滚三滚,让氯气自然受热挥发,不影响到口味和安全。

    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为面条下到开水里,它的表面容易形成糊化膜。这样面条煮出来外形好看、口感劲道,不容易糊汤。

    在煮面的空档里,赵雷开始定碗兑汁。

    这担担面虽然出身市井,但它的调味兑汤是非常讲究的,传统上有宽汤和窄汤之分。

    窄汤味道浓烈,与干拌面有些许类似。正宗的做法一般素面加干溜,浇上碎米芽菜和红油,没有过多的清汤和肉沫。

    宽汤的担担面多见于宴席,因为宴会上的担担面可以用鲜汤,要突出味道的鲜香。

    不过,即便是宽汤的担担面,也不能加太多的汤,能保证可以调散就够了,汤加多了做成汤面,那可就让人笑掉大牙了。

    赵雷对这个自然是门清,就看他两手穿梭不停,芽菜、芝麻酱、酱油、醋等调味料依次飞到碗中,将这些小料搅拌后,赵雷又加了一丁点化猪油提香。

    最后,他从瓦罐中小心打出半勺高汤轻轻注入,一边加汤一边顺时针调匀,这担担面的调料才算做好。

    那边方渝还在煮面,赵雷就已经先一步捞面入碗,撒上肉臊和芝麻花生碎,大功告成了。

    担担面做好就必须立刻食用,尤其用的是手擀面,稍微等一会面条冷了就有可能粘连,进而影响口感。

    虽然赵雷觉得自己的面条经得起考验,但也不会故意错过最佳的食用时间。他瞥了一眼,看方渝还在忙碌,也不多等,直接将做好的三碗担担面端到刘振强和林潇潇面前。

    刘振强暗暗点头,虽然这个师侄直接打上门来的做法不怎么讲究,但总算没把厨道的礼数丢了,除了裁判外还要给对手准备一份。

    当然,让老刘点头的真正原因是,这货居然还懂得给林潇潇端一碗,到也不算是楞到家。

    林潇潇端起自己面前的那一碗面,只看白瓷小碗里色彩艳丽宛若油画,白的面、绿的葱、黑的芽菜、红的辣油、黄色的花生芝麻碎层层叠叠、相互交错。

    虽然对这个狂傲的家伙毫无好感,但林潇潇也不得不承认赵雷做的这碗面实在好看,虽然是食物,但也有几分艺术品的感觉,一时之间到有些不忍心破坏它。

    刘振强对这道担担面的品相也很满意,但他是裁判,做的再好看的食物也是食物,不品尝味道是分不出高下的。

    担担面作为小点,一般量都不大,刘振强轻轻挑起面条在高汤中一卷,然后送入口中。香、麻、酸、辣、咸,味道层次分明。

    嗯,果然名不虚传,不愧是黄门子弟,刘振强在心里给了个高分。

    一般人品尝食物只知道好吃,再厉害一点的能说明那个味道特别好,或者是说出特别喜欢菜品中的某一样配料就已经算得上厉害了。

    可对刘振强这样的美食界达人来说,如果也仅仅只懂这些,可就显得太不专业了。

    担担面传统上就有酸辣、香辣、麻辣、咸鲜等十余种味型,这还是没有算其它地域的变种。只不过目前川峡省的地界上,麻辣味一家独大,其它的味型都已经不太流行了。

    刘振强是蜀都美食界的扛鼎人物,对担担面的认识当然不会只停留在麻辣这一味上。

    作者喵的认真叨:现在市面上的担担面的味型好单调,都是麻辣的居多。虽然我也挺喜欢麻辣味,但还是希望能有更多新鲜有趣的味型供我们选择。

    (本章完)

第27章 彩墨清汤担担面(下)() 
刘振强闭目细细品味,觉得赵雷这碗担担面的味型是介于香辣和咸酸之间,香辣味要更重些。这应该是赵雷专门用花生芝麻碎和化猪油调味的缘故。比起传统的味型,赵雷倒也不是完全照搬,还是略有扩展的。

    以香提味、以酸增味,论技法赵雷这碗担担面和之前方渝做的勾魂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赵雷这碗担担面在咸鲜甜美的高汤衬托下,味道更加柔和醇美,实在算得上刘振强近年吃过的小点中的佳品。

    刘振强有些感慨也有些惭愧,自己在赵雷这年龄可还没有这么出色的厨艺,自己的老友真是好福气,弟子天赋出众,手艺硬是要得。

    刘振强这边在慢慢品味赵雷的面。方渝那边也进行到了最后一步。

    下面、兑汁、捞面、控静、入碗,方渝的动作一点都没有受到赵雷的影响,如行云流水一般从容不迫、一气呵成。

    面条盘好后,方渝撒上一撮小葱末、一撮脆肉臊,又再加了一小勺清汤,三碗汤汁宽、色泽鲜、味道醇的担担面才算是大功告成。

    方渝将面端到三人面前,没等刘振强伸手,赵雷先“咦”了一声,然后在方渝诧异的眼光中,抢先端起一碗仔细端详起来。

    刚才赵雷并没注意到方渝精制清汤的过程,只是惊讶于方渝的这碗担担面居然没有红油,明显不是市面上最常见,也是最成熟、最讨好的麻辣味。

    不过他怎么也不可能想到眼前的年轻人还会制作传说中的清汤。

    可即便他不靠经验,用脚指头想也知道这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