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都市-第10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这些农牧产品的零售价,比起同类产品,要高出不少,比如金米在刚刚推出市场的时候,那零售价可是普通大米的十几二十倍,其他同类产品,也是少则高出一两倍,多则几倍、十几二十倍。
但就算是如此,苏氏集团的农牧产品,依旧不用担心没有销量,在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价格再高,也是抢着要。
不过,苏氏集团也没有想过物以稀为贵,不会故意限制产量,来赚取暴利,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加大产量的推出,同时不停的降低零售价,好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消费得起,就好比金米,现在的产量比之以前,要高出了数百倍,乃至于是数千倍,而零售价则是比刚刚推出时,更是要低了十倍,现在零售价已经是十二元一公斤了。
只不过,因为金米树的种植成本极低,但产量却是极高,加上销量非常不错,所以,就算金米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但利润依旧是非常不错的,根本不愁没钱赚。
不单单是金米,苏氏集团的其他农牧产品,也几乎都是类似的情况,随着产量的提升,零售价也在逐步降低。
这些农牧产品的降价,其实都是苏氏集团主动降价,而不是迫于市场竞争才降价的。
因为,苏逸一开始就打算把这些产品,打造成大众产品,那远远超出消费者消费水平的零售价,自然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的,必然在产量提升之后,就要把零售价降低下来,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大众产品。
就算利润低一些,但只要做到产量大,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那就是他所要达到的目的。
更何况,就算这些农牧产品都降价了许多,但并不代表总利润也会下降,在降价的同时,这些产品的销量提升比例,可是要比降价高上许多,单品利润在降低,但因为总销量的提升,从而导致总利润也在提升。
所以,苏氏集团现在的利润,比起之前还要高上许多,并没有因为降价,就导致总利润降低。
第两千两百八十八章 六千万亩()
关于农牧产品的降价,其实都是苏逸决定的计划。
事实上,从一开始他推出各种农牧产品,就没有想过打造高端产品,而是一开始就冲着大众产品而去的。
固然,高端产品会提高极高的利润,可以用更小的代价获得更高的收益,但高端市场是有限的,这个世界可以消费高端产品的消费者,终究只是一部分人,而全世界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大众,可没有那么高的消费水平,那高端产品的市场就是极其有限的。
而大众化产品,可就不一样,在全世界大部分的消费水平之内,这就代表市场是非常惊人的。
虽然,大众化产品往往代表的是低利润高投入,但在薄利的时候,还代表着多销,只要拥有足够的优势可以需要到普通大众购买的话,那是可以做到薄利多销的,那最终获得的利润,就不一定会比高端产品少了,只是前期投入会更高一些,也会更费心一些而已。
对于苏逸来说,他想要的是市场份额,而不是利润。
毕竟,只要这些农牧产品可以成为全世界的主食之一,都可以拥有不少的市场份额,那苏氏集团在国际上,就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属于无人敢于招惹的存在,那才是真正的巨无霸。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算是农牧产品完全不赚钱,只要可以满足持续发展的策略,苏逸都会继续发展下去的。
总的来说,苏氏集团推出的农牧产品,主要目的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市场份额。
不过,虽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赚钱,但可以赚到钱的话,那自然是最好了,有了足够的利润,发展速度才可以达到最快,更何况,谁也不会嫌自己的钱,有的赚,肯定比没钱赚,要更好了。
而现在,苏氏集团推出的农牧产品,在市场上,影响力可是越来越大了,而市场份额就更是如此,提升非常迅速。
全世界包括臻国政府在内,都是支持苏氏集团推广农牧产品,就算明知道这些农牧产品,会挤占其他同类产品的市场,但依旧还是要支持苏氏集团推广这些产品,而且还是大力支持。
因为,苏氏集团的农牧产品,的确是拥有太多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又是各国都无法抵抗的。
正因如此,苏氏集团在推广农牧产品时,才可以是顺风顺水,甚至一些粮食进口大国,为了获得这些农牧产品,更是主动邀请苏氏集团,提供了许多的优惠和支持,甚至土地问题都直接帮忙解决了,就是为了让苏氏集团在他们的国家里种植这些农牧产品,以解决粮食问题。
毕竟,苏氏集团如果在这些国家种植农牧产品的,而出于成本和利润的考虑,这些农牧产品的收成,大部分都是直接供应这些国家的,这样的确是可以这些国家的粮食问题。
如此一来,苏氏集团在国际上就非常抢手了,各国争先恐后的争取苏氏集团,都拿出了不少优质土地,希望可以吸引苏氏集团前期发展农牧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苏氏集团的农牧业务发展起来,自然是顺风顺水,又怎么可能遇到阻碍。
现在的苏氏集团,在发展农牧业务上,已经不是小打小闹,不是每次种植几万亩,也不是十几万亩,而是动辄数十万,乃至于是百万亩以上。
如今,苏氏集团所拥有的农牧场,包括各种农业园、养殖场等等在内的总面积,已经达到了六千万亩。
在以前,苏氏集团刚刚发展农牧业务的时候,想要找到十万亩的土地,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但因为这些农牧产品受到了各国的关注,获得土地是越来越容易了,甚至都不用苏氏集团去找,这些国家就会把土地找好,然后苏氏集团直接过去接收就行了,而这些国家还会帮忙解决各种问题,提供最大的便利,让苏氏集团可以尽快发展种植。
正因如此,苏氏集团的农牧场总面积,才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达到六千万亩。
这个惊人的土地面积,就是苏氏集团所拥有的财产,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但现在却是确确实实的属于苏氏集团,一点虚假夸大都没有。
并且,最重要的是六千万亩的土地面积,并不是苏氏集团的全部,也不是苏氏集团的上限。
在接下来的发展计划里,苏氏集团的土地面积,还会越来越大,不仅仅是现在的六千万亩,保守估计还会扩充到一亿两千万亩,而且最多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做到,甚至在半年之内就有希望做成。
苏氏集团的土地面积之所以可以扩充如此之快,一方面是全世界各国的支持,让苏氏集团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土地,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苏氏集团本身的财大气粗,只要有合适的土地,就进行收购,可以买就买,不能买就租,这就是苏氏集团的策略。
全世界各国的支持,加上苏氏集团的财大气粗,土地增长速度自然是非常惊人的。
所以,苏氏集团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才可以在短时间里,就让土地面积扩大到六千万亩,并且种上了各种农业产品,以及养殖旗下的养殖动物。
在这六千万亩里,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是集中在臻国内部。
这代表苏氏集团的农牧场,其中最少有两千万亩以上,是在国内建设的,这并不是因为臻国的土地多,也不是因为国内的优势更大,而是为了支持国内的发展。
臻国,可是人口大国,而且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拥有最多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自然也是越大。
为了满足臻国对粮食的需求,苏逸才会决定尽量在国内开设农牧场,就是为了支持臻国的粮食发展,而农牧场的建设,也是可以支持臻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提供相当一部分的就业岗位。
他做这个决定,那都是为了支持臻国的发展,才会这样做的,这算是竭尽所能了。8)
第两千两百八十九章 屹立不动的前提()
在能力范围之内,苏逸还是希望可以帮到臻国的。
因为,臻国就是他的祖国,是他成长,也是他崛起的地方,当然不可以和其他国家相提并论了。
要不是,因为臻国的土地比较紧张,在短时间是没有办法为苏氏集团迁出太多的土地,加上苏氏集团为了发展国际市场,也必须让一部分产业外移。
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苏逸在国内开设的农牧场才是两千万亩,而不是更大的土地面积,不是因为这方面的话,那现在在臻国的农牧场就不是三分之一那么简单,而是最少是一半以上,甚至一大半都是有可能的。
但因为臻国的土地较为紧张,短时间内没有办法供应那么大的土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可以拿出两千万亩来支持苏氏集团,其实已经算是非常不容易的。
毕竟,苏氏集团对于土地的要求,也不算低,没有其他方面的要求,就是要求土地面积要足够大,而臻国的适合种植和养殖的土地,都是比较分散的,那要满足这个条件的土地就不是那么多了,难度就更是提升了不少。
如此一来,苏氏集团还可以在国内拥有两千万亩的土地,其实已经是苏氏集团和臻国共同努力的结果了。
所以,苏逸知道这两千万亩都算是得来不易的,想要更多的土地,就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
不过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臻国可以提供更多的土地,他都是愿意把苏氏集团的农牧场,开设在臻国境内的,这都是为了支持臻国的发展,也为了让臻国在粮食上,不用再受到国际的扼制,也是为了国人都可以吃得饱。
如果不是他有这方面的考虑,那苏氏集团的农牧场,在臻国是不可能有两千万亩的。
因为,按照利益最大化的话,臻国是不可能得到两千万亩的面积,不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是很有可能只有六分之一,甚至连六分之一都没有。
只不过,苏逸在考虑这些事情的时候,并不是以利益最大化来出发的,臻国才可以得到这么大的比例。
不过,臻国政府也不会让苏氏集团吃亏的,也提供了最大的支持,包括各种政策支持,以及各种基础建设,都帮苏氏集团一步解决到位了,这算是双方都是互惠互利的结果,这自然是好事来了。
虽然说资本无国界,资本的目的以利益最大化,但资本无国界,可不代表资本家没有国界。
更何况,苏逸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资本家,他在考虑很多事情的时候,想的也不是为了利益最大化,这和资本家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做很多决定的时候,他考虑的往往是惠及更多人,在赚钱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受到便利,这一直都是他会考虑的方面,一直都没有变过,甚至愿意吸收一部分的利益,这和其他资本家是完全不一样的。
毕竟,资本家为了最大的利益,为了更大的权利,甚至连推翻国家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
但苏逸可不会做出这种事情,他则是愿意吸收自己的部分利益,来让祖国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其更加强盛,绝不会去推翻国家,他不会这样做,也不允许其他人做这种事情。
如果让他发现这种事情的话,他一定会尽全力去阻止,让对方付出代价来。
这样的苏逸,又怎么可能算得上是资本家,更像是资本家的敌人,不知道有多少资本家对他虎视眈眈,都非常仇恨他,说是资本的公敌也不为过。
关于这些,他都非常清楚,并不是一无所知,但依旧是我行我素。
苏逸知道事情发展到今天,已经是没有回头路,他不继续走下去的话,只会被其他利益集团一口吞下,连尸骨都不存,等待的则是万劫不复,只有继续走下去,和这些利益集团继续斗下去,直到把这些利益集团全部消灭,才算是真正的解脱。
在此之前,他就不能停止下来,必须继续让苏氏集团继续发展下去。
所以,农牧业务就成为苏氏集团的重要业务之一,只有把农牧业务发展起来,才可以将苏氏集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提升到最高,这样其他利益集团就算加在一起,也对苏氏集团无可奈何,甚至这些利益集团还会失去自保的能力,没有任何生存的土壤。
这一点,苏逸非常清楚,这也是他为什么那么重视农牧业务的原因。
就算苏氏集团的农牧场总面积,已经达到了六千万亩,但他和柳月影都非常清楚这还远远不够,这的确是代表不小的国际地位,影响力也不小,但终究还是没有办法让苏氏集团拥有屹立不动的实力。
不单单是六千万亩还不够大,就算是一亿两千万亩,也依旧是不能达到这个要求。
在未来的一年里,苏氏集团的农牧场总面积,会达到一亿两千万亩,但这只是未来的一个计划而已,并不是全部的计划,也不是发展上限。
事实上,苏逸和柳月影早已经决定在农牧场总面积达到一亿两千万亩后,并不会停止继续扩大面积的计划,还会继续收购更多更大的农牧场,会让总面积突破两亿亩、三亿亩,乃至于是更大的土地面积。
尽管,苏氏集团在拥有六千万亩的农牧场后,加上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已经让苏氏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农牧业企业,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比得上苏氏集团,除非是国家层面,才有对比的资格,但就算是如此,对于苏氏集团现在的处境来说,这依旧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苏氏集团的敌人,不是一家农牧业企业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和全球的利益集团做斗争,那就不是全球最大农牧业企业就可以对抗的。
如此一来,苏氏集团必须继续发展下去,农牧业务也就需要发展到更大的规模,其他业务也一样是如此。
只有做到这一点,苏氏集团才不畏惧任何利益集团,才可以真正做到屹立不动。
第两千两百九十章 未来的发展宏图()
关于苏氏集团的发展宏图,苏逸早就已经定下来。
未来的苏氏集团,将会是史无前例的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