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为头越)-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办法,这样打广告的好机会,他当然不能错过,他甚至都想穿着有佳的小马甲上来的。
“一平同学,你现在可谓是身兼多职,学生,老板,作家,等等,你自己认为,目前最主要的身份是哪一个?”
“当然是学生,我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学习各项专业知识,”
“可是,我们也征询过你们系里的一些教授,他们评价说,你的这本书,”她把新鲜出版的中文版蓝海战略,拿起来晃了晃,“作为研究生毕业论文也是合格的,那你觉得还有必要在学校里继续学习吗?因为据我们了解,你的时间其实很紧张。”
“完全有必要,”冯一平点点头,“这本书,并不能代表很多东西,我很清楚,虽然有自学,但是在很多专业知识上,我其实都还没有入门,我们学校有知识渊博的教授,我很珍惜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
而且,真不是我矫情,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学习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放松,我很喜欢在图书馆,在自习室里的感觉。”
“看得出来,你是个老师喜欢的好学生,那你不会休学或者退学去忙你商业上的事情?”
“肯定不会,”
“那你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休学或退学创业怎么看,我们知道,国外有不少这样很励志,也很成功的例子,你们学校也有,”这是主持人问出的第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也是下面的不少同学在想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好像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应该因人而异,和创业的项目也有关,比如盖茨,他当时的工作,别人替代不了,只能自己做。
但有一点,我想是肯定的,休学或者退学创业,并不意味着不学习,相反,我认为要学的东西更多,而且要求更高,只不过没有学校里学的那么杂。
我现在在学校学习的这些知识,对以后的工作,帮助很大,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肯定会坚持下去。”冯一平这也算是一个讨巧的回答。
“我们发现,你创业很早,高中的时候就在进行,但你发表小说的时间更早,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成功的在收获上,发表了你的第一篇小说,也就是去年被改编成电影上映的那篇小说,你怎么在那个年纪,就能写出这样的小说来?而且,为什么当时就会想着向收获这样国内一流的刊物投稿?”
“原因很简单,那篇小说里所写的故事,虽然经过了一些加工,但主要的情节。基本上都是我的亲身经历,而我个人,在那时候,也算是有一些写作功底。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爸爸不知道从哪里拿回来一本厚厚的书,是托尔斯泰的名著,《复活》。
我们村里,当时除了我们这些上学孩子的课本,连带字的纸都不多。整个村里,电视更是只有两台,当然,是别人家的,只能晚上去蹭着看。
所以。那本书,虽然当时读起来感觉非常晦涩,有些地方也不太能理解,好多字也不认识,但真是我难得的消遣,借着字典的帮助,在山上放牛的时候,在帮家里做家务的间隙。我前前后后,一共看了五遍以上。
就和老话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样,潜移默化的,自己也算吸收了一丢丢大师的经验。”
“《复活》?你爸妈不觉得以你当时的年纪,看那样的书并不合适?”主持人问。
对一个三观尚未成型的小学生来说,看那样的书,确实早了些。
“怎么会?”冯一平笑着说。“在我们村里,不到处疯。有时间就拿着一本书在看的小孩子,不但爸妈高兴。其它的大人也喜欢,当时都夸我呢!”
“这么说你从小就是一个乖孩子?”主持人笑。
冯一平摸了摸头,“好像不是一直都是,虽然好多事不记得,或者是选择性的遗忘吧,但我听我妈妈说,小时候,我也曾经是一个连狗也嫌的家伙,”
他的这副表情和话,让台下的人都笑了起来。
“不过,随着慢慢长大,懂了点事,再加上成绩也不错,不少大人见面都夸,一平真是个好孩子乖孩子之类的,这样的话听多了,好像也没办法不乖?所以,我现在想想,后来变成乖孩子,应该是大人们教育的结果,”
“呵呵,看来我以后有了孩子,也可以学学这一招。那你为什么会把这篇小说投递出去,而且直接投递到收获去?要知道,收获采稿的要求,要求很高。”
“投递的原因和动机,很简单,就是为了钱,”冯一平说,“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我妈妈的病,以及家里新建房子,欠下了不少外债,从四年级开始,我的学杂费,总要等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才能陆陆续续的交完。
比如秋天家里的一些经济林,板栗,桐子之类的卖了以后,能交一部分,如果运气还好,家里养的猪,没有得病,能顺利的养到年底,在年前杀了,卖一些,才能把剩下的交齐。
而初一的学费,比小学的又上了一个档次,我记得很清楚,要45块,当时家里连5块也拿不出来,爸妈就准备了3块钱,是用来把米换成饭票,要交的柴火钱。
所以,在那个暑假,我就一直想,能不能想办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帮家里,也帮帮自己。
我就在山上边放牛砍柴,边琢磨,后来的一个晚上,在邻居家里看到一本故事会,猛然觉得向杂志投稿,是一个路子,也是我唯一的路子。
刚好那会,砍柴时,不小心把脚戳了一个大洞,也没办法继续砍柴,在山上只能单纯放牛,所以有时间来想写点什么,那几万字,我写了一个多月。
至于为什么向收获投稿,纯属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时只知道这本刊物,要是明白它的地位,说不定我还真没有勇气去做这样的事。”
冯一平在上面说的很顺畅,下面的观众里,有一些人,却已经红了眼睛,这里面,有些是和他小时候经历相似人,他说的这些,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另外一些,则是感情丰富的女性,比如黄静萍,比如金翎,包括方颍芝。
黄静萍是大概知道冯一平之前的日子,但是,知道的并不是很详细,而金翎,更是第一次听说这些。
一向自恋身世的方颍芝,这时觉得,原来自己的童年,和冯一平相比,要幸福的多。
女主持人当然也也一样,“那你真是个乖孩子,那么小,就知道想办法为家里分担,”
“其实也没你说的那么好啦,”冯一平依然笑着说,“我写小说,其实也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 台上笑 台下哭(中)()
“读初中的时候,其实就不能称作小孩,而已经是男孩子,懂得偷偷的看女生,用我妈的话说,就是开始也懂得要讲点好看,用书面语来说,就是开始注意个人形象。√∟,
所以,当时就想着,最好能在将来要同学三年的女生面前,留个好印象。
具体的说,就是尽量穿得得体一点。
但是,我当时只有两件体恤,其实都不是体恤,准确的说,是汗衫,一件洗的发黄,另一件上面,破了好几个小洞,虽然平常都是粗茶淡饭,但那正是抽条的时候,长的快,原来的裤子,很快就变成了类似女孩子穿的七分裤或者八分裤,凉鞋也没有一双,平时都是趿拉着爸妈穿破的解放鞋。
当时自己想得挺美,心说如果这篇发表了,拿了稿费,我跟爸妈要求,买上两套衣服,再买上一双凉鞋,一双便宜的运动鞋,他们应该会同意的吧,”
他本来以为这些话,会让下面的人笑起来,没想到,完全不是他要的那种结果,黄静萍正把头埋在金翎的肩膀上,两个肩膀抽抽的,而金翎,这时也在揉着眼睛。
自己学校的那些同学,是做梦也想不到,现在这么风光的冯一平,早几年家里竟然如此困难,连金老师在内,大家都很沉默。
其它高校的学生,原本对清华的这个出风头的家伙,多少有些意见,听冯一平这么一讲,现在谁还会计较那个?
特别是现场的观众里,无论是依然在校的学生,还是已经走上社会,参加工作。那些和冯一平一样,出身农村的人,听了这些,更是唏嘘不已。
他们这并不是怜悯或者同情,而是被冯一平的所作所为感动。
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小小年纪。就懂得为家人着想,并且想法设法的,想为家里多出一份力,真是听话又懂事的乖孩子!
冯一平觉得这情况好像不对,拜托,这又不是以把人搞哭为成功标准的《艺术人生》栏目,况且,艺术人生栏目,也是主持人想方设法把嘉宾整哭。你一个嘉宾,把主持人,和一半的观众给整哭,这算哪门子事?
马上,他觉得,这责任在自己,自己的这发言的风格,怎么就和《星光大道》的那些选手一样一样的呢?
虽然自己的这些经历。都是真实的,虽然之前的那些苦日子。当时他毫无怨言,现在想起来,更是连苦也不觉得,更不存在想用这些来博取大家的同情,但是,客观上。确实叫听的人高兴不起来。
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同样还有主持人,有了之前的经验,她没有再就这个话题深入下去,马上转向。问起了一个采访提纲上没有的,能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的话题,“说说你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卡通人物形象?葫芦娃?一休?阿童木?樱木花道?”
这个好像还真没有。
后来他家买电视,是在他读中专的时候,那会哪还会看卡通?至于这一次,也是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才买,同样不会看卡通。
所以,后来听到别人谈日漫,什么灌篮高手,圣斗士之类的,包括唱葫芦娃的歌,他一概参与不进去。
“所以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是同龄人,但是你在家里看卡通的时候,我却在山上放牛砍柴,”冯一平笑着说。
好吧,这句话总算让大家活跃了一点,黄静萍更是想起来,冯一平初中刚开学时候,写这句话带来的那一点波动,或许,从那个时候起,自己的心里,就有了他的影子,就默默的喜欢上了他?
“真的一个都没有?”主持人感觉冯一平配合的不错,笑着问。
“我想想啊,还真有,阿凡提算吗?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场露天电影,名字就是阿凡提,”
“电影?那不是动画片,不过,确实有阿凡提的动画片,那也算吧,”
见终于把大家情绪调动了起来,主持人又回到了正途,“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你不论是写,还是在学习的同时经商,都是想为家里出力?”
“是的,说起来,从初中开始,我就在琢磨,什么生意能赚钱?而又有什么生意,是以我家的条件可以做的。
接下来,当我们做起来以后,将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面临哪些竞争,问题该怎么处理,竞争该如何应对?
等到把外债还清,积累了一些资金之后,我们要怎么进行升级,或者是用那些积蓄,可以做哪些回报更要好一点,更长久,更有前途的生意?
之后,又再怎么升级?
总之,这些问题,可以一直思考下去,我不但当时做了很多不成熟的思考和方案,也非常关注这方面的报道和相关书籍,从别人的事例中,吸取了很多养分,也做了不少笔记。
可以说,我是十多岁就在琢磨这些事,所以,才会有现在这本书的面世。”冯一平没忘记今天来,主要是干什么的。
“那也就是说,你是从小就立志经商?”
“这个还真不是,”冯一平摇摇头,“九、十岁的时候,哪会想这么多?能专注与学习就不错,小学五、六年级,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虽然爸妈很努力,很勤劳,但家里的日子,还是很难过。
但当时没有想去做什么,好像除了帮家里多做点家务,多帮着感谢农活,也没什么好做。
等到上初中前后,才明确下来,并且有了不是很成熟的想法,在外公的支持下,孤注一掷的付诸了行动。”
“就是写?”
“对,写好,又面临一个很实际的问题,那时连买信纸和邮票,以及寄快递的钱,都没把握从爸妈那里拿到,只好去找外公,”
“就是你立志当作家在前,后来才想着经商?”
“哪敢立志当作家,那真是不得已的尝试,”冯一平笑着说,“所以,从本质上说,我应该是没什么志向的那种人吧,如果家里经济条件还过得去,我最多也许就是好好用功读书,争取考个大学,找份过得去的工作,然后娶个知冷知热的媳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过日子,在晚上的时候,一起看你主持的节目。”
听了冯一平的这话,主持人这次由衷的笑了,微微一笑,真有几分倾城的颜色。
不过,冯一平没怎么看进去,电视台的这些女主持人,好像不少都是一些人的禁脔,他可不想招惹。
“也就是说,不理想的家庭经济条件,迫使你小小年纪,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不是迫使,是我主动的,没办法啊,既然沾不了别人的光,那我就只好做自己的太阳,不,争取做一家人的太阳,”
这句话放在这里,由已经取得了不扫成就的冯一平说出来,真的挺大气,很励志,大家自发的鼓起掌来。
“那么,你有没有埋怨过你爸妈?”
这个问题,稍微有点尖锐,一般来说,小孩子嘛,再懂事,也总有个限度。
“怎么会?在我们村,当时大家的日子,其实都差不多,只不过我家因为我妈妈的病,后来我又病,所以日子更难一些,但是,爸妈都非常勤劳,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我的疼爱,我怎么会埋怨他们?”冯一平不解的看着主持人。
“就是村里你那些同龄人,有好看的新衣服穿,还有零花钱,可以买好吃好玩的,放假也不用总是帮家里干活,看到这些,你就真的一点意见都没有?”(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