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38部分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38部分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挥星酪煌究勺吡恕!闭詴m两手一摊道。

    “殿下赎罪,都是属下无能,不能为主分忧!”庄世林发现小王爷疯起来挺吓人的,赶紧请罪道。

    “你有何罪?”赵昺见状知道自己的想法把庄世林吓着了,讪笑着道,“呵呵,你现在不必担心,钱咱们会有的,一切也都会好起来的,也许下个月你就不用再为无钱可用而忧心了。”

    “殿下是真的吗?”庄世林犹豫了下问道,难道王爷真得准备去抢了吗?

    “真的,今天你将所需都准备好,并安排人到各局发放,监督他们确保每个人都能足额领到自己的一份,并要防止有人从中上下其手。”赵昺点点头,又吩咐道。

    “殿下放心,属下定将一切安排妥当。”庄世林施礼道,他虽然摸不准王爷到底想到了什么法子,但是其每次所言都没有让大家失望过,心也安定下来,出去安排发饷之事去了。

    看着庄世林出了门,赵昺掐掐额头叹了口气,钱发出了也是肉疼,起码自己想偷着溜走的盘缠没了。但他也明白一个道理:有舍才有得。

    这往低俗说是刁买人心,意思是要想从对方手里拿来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给予。不断给予,就缔结了良好的感情。感情积累到一定的阶段产生质变,对方已经把自己当成他的自己人。再进一步,当对方已经把自己等同于他的时候,要什么给什么,不要什么依然会给什么;往高大上里说就是权术,而老子说得更好,看的更透。他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意思是不舍不得,说只有能够为了天下而献身的人,才能够将天下大器托付于他。

    可见,要想得,先得给,先得施舍,先得付出。当付出累积到了一定程度时,自然就会“得”了,而这也正是政治斗争对权术的内在要求。总之,要想得到,先得付出。这个方法是所有方法中成功率最高的方法。……

    次日,卫王府公布了饷银发放标准,同时总计司的账房分成数个组分赴各部发放薪资,一改过去由各部统一领取再行发放的惯常做法,这也就避免了各级官员从中抽成、扒皮的可能,使饷银能足额发到每个人的手中。而与此同时也让大家明白,发给他们的钱是来自于王府,是殿下筹措来的,也就该清楚应听从谁的命令。

    而赵昺又拿出一部分钱,奖励给各局中工作、训练突出的人物。授奖的人大多来自于基层官兵和工匠,这在府中引起了震动。过去都是有钱当官的拿,而吃苦受累的都是当兵的,如今殿下所为表明不论什么人只要干得好都会得到奖赏,绝不会被埋没,这使得府中的士气再度提高,赵昺的威望也又上一个台阶。

    “殿下,府中今日薪饷全部发放完毕,上下人等无不感激殿下恩德。”今日晚上赵昺设宴款待府中的几个主事,蔡完义作为外府之首发表致辞道。

    “是啊,府中缺钱上下共知,但殿下仍足额给众人发饷,莫不愿以死相报。”赵孟锦也言道。

    “本王惭愧,只因阶级未定,亏待诸位了,本王以茶代酒向诸位赔罪了!”面对众人的赞声,赵昺却是满脸愧色地举杯说道。

    “殿下差矣,属下却以为如此很好,排除阶级以职定薪可使能者多得,庸者不得,而让那些阶级虽高,却无本领者无容身之地,大家都言如此最为公正。”蔡完义喝尽了杯中酒说道。

    “可如此却使得诸位阶级高的少拿了不少,本王心中还是不安。”赵昺喝了口茶道。

    “殿下又错了,本朝所定阶级繁复,其中又有滥授之嫌,使得许多人空领高额军俸,却只是普通军士和个牌头,让众军难以信服。而殿下以职定薪与其它诸军并不低,且尽使真金白银发放,并不以关券和纸钞充抵,其中又无克扣,实则要比他军高出许多的。”黄显耀拱手施礼先告了个罪言道。

    “殿下以诚待人诸位都心存感激,匠作局的工匠都言府中如此正是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大家凭本事吃饭,手艺好的就该比充数的多得,如今都卯着劲儿要为府中出力呢!”周翔言道。

    “此时殿下尽可安心,谁都知殿下贵为亲王,按定制每月应有两千贯的薪资,公使钱更以万贯计。而殿下现只领三百贯,即便少些谁又敢多言。”蔡完义言道。

    “呵呵,诸位如此体谅,本王十分感激,待来日情形好转,定会有所回报。”赵昺再次举杯与众人同饮一杯。

    现在物资匮乏,即便是王府酒也是奢侈之物,而堂上这些人也已经快俩月滴酒未沾了,看着酒眼睛直冒光,他们却不敢放肆的痛饮,似乎对赵昺这个小孩子十分畏惧。而事实也是如此,起初殿下救了给他们,并给了一个遮风挡雨之地,只是心存感激才肯效忠。可其后他们发现殿下不止待人以诚,且看到了希望,似乎没有殿下解决不了的困难,随着这种感觉的日益加深,他们不自觉的已经对王府产生了依赖,王爷俨然成了众人的主心骨,而也从单纯的感激变成了敬畏,臣服于这个孩子。

    赵昺怎么会感觉不到变化,这也正是他的所求。以他的理解这将与兵的关系说到底就像一家人当中的父与子。父慈才能子孝。把父亲做到位了,儿子不敢叛也不忍叛;父亲不仁不义,儿子才干出绑架父亲的事来。而有点良心的人都明白‘吃了人家的嘴短,收了人家的手短’,即便他们起初只是将自己这里当做暂时的栖身之地,现在他勒紧裤腰带满足众人所求,而他们拍屁股走人,在这个还注重忠孝廉耻的时代恐怕也难有容身之地了。

    赵昺也清楚众人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起来不雅,其实无论古今这都是拉近关系,培养感情的最好手段。在他的提议下,大家频频举杯,几杯酒下肚也慢慢放得开了,场上的局面也热络起来。

    “殿下,属下近日听闻外界风传朝廷要以殿下为质前往蒙古,不知是否属实?”刘洙喝了几杯,脸已经通红,大着舌头问道。

    “嗯,朝廷中确实有人提议!”赵昺点点头道。

    “殿下绝不能去,如果朝廷强行为之,属下愿保着殿下离开。”刘洙见赵昺承认,立刻起身道。

    “属下等愿为殿下效死,绝不能让殿下涉险。”众人也放下杯箸,起身齐齐施礼道。

    “蒙古本王多半是去不成,但是要去的地方却也是九死一生之地,不知大家愿意仍继续追随本王?”赵昺放下手中的茶杯,沉吟片刻瞅瞅众人说道……

第068章 预想之地() 
♂,

    赵昺想过为今之计只有避敌锋芒,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才能谋得生存发展之地。但朝中这些人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当年高宗皇帝在靖康之变后面对金军的追击,也曾避敌于海上,终于等到其退兵得以重建大宋,因此迟迟不愿远离大陆,宁可漂泊于海上等待机会。却不知自己犯了战略性错误。

    如今大宋在大陆上除了巴蜀和州外基本上都已沦陷,官方领导的抗蒙队伍也尽数瓦解;反观高宗时金军虽然攻入了江南腹地,可大部地区并没有经历兵火,且各级政权运转正常。而此时蒙古人已经入主中原几十年,根基已经稳固,元帝忽必烈抛开民族主义来说也是一代雄主,他攻宋的目的就是要统一中国,与金军以掳掠为目的作战完全不同,也就是说来了就没打算走,必会对残宋穷追猛打,直至完全消灭。

    赵昺自从光棍儿一人来到这个世界,得知真相后就是想着如何才能活下去,而当自己收留了一帮‘小弟’后想法就不得不变成如何带着大家活下去了。道不同不相为谋,他知道跟着朝廷走看着安全,其实那是一条不归路,即使自己哪天当上了皇帝也仍然是受人摆弄的傀儡,根本就没有话语权。

    如此还不如自力更生,远离朝廷带着大家从夹缝中求一条生路。而赵昺也清楚此刻要靠自己手中这点兵马在强敌环伺的大陆之上站稳脚跟并打出一片天地可以说与做梦无异,那留给他选择的余地便只有一条——离开本土,另寻出路。但选择去哪里还是尚有余地,可决定走哪条路也让他伤透了脑筋。

    陈宜中一直嚷嚷着要朝廷迁往占城,建立流亡政府,借助其势力重新打回去。这个选择理论上说得过去,一来占城是大宋的属国,没有不接受宗主国的理由;二者占城自陈氏篡国后,一直推行扩张政策,连年征战,抢夺了不少地盘,在东南亚周边诸国中处于霸主地位,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可以蒙古一战。

    对于这个提议,赵昺即便不知历史详情,但是也知道一个国家即使在卑微也有自己的尊严,不是面临极端的情况下绝不会轻易俯首称臣。同样占城屈为宋朝的属国也是被战败后,慑于大宋的强大不得已的选择。如今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占城岂会将他们在放在眼中,即便接受他们前往避难,也定会要求解除武装,绝不会允许大宋的军队进入的。

    再有历史上的小国家在强国林立的世界上生存不易,往往都会选择‘依附强国’的策略,宋朝已经名存实亡,再不是万国来朝的对象。而元朝正值兵强马壮,称霸东亚之际,早就取代了大宋的地位。占城此时仍然视宋朝为宗主国,不过是希望他充当其与蒙古人之间的隔离带,一旦这个作用消失,便没有继续‘受辱’的必要了。而以赵昺所知,崖山之战后蒙古人发起远征,占城战败成为元朝的附属,而流落其地的宋朝遗民不是被作为牺牲品献给蒙古人,就是走投无路之下投降元朝。

    因此前往占城做一个二等公民绝不是赵昺所愿,这条路便早早被否定了。同样远赴海外开启征服和重新建国之旅也难以成行。首先在朝廷尚存,大家还怀有复国之念的时候远离本土求生,在众人眼中无异于叛国背祖,府中这些人恐怕都不会跟自己走。而即便跟他去,在没强有力的祖国做后盾,没有后备兵员及有力的后勤供给下,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算来算去,符合既有人文基础,有能有一定物资和人员保障的地方实在不多,而效仿当年郑成功前往台湾割据就在赵昺脑海中萦绕不去。但经过一番了解便又放弃了,此时的台湾还叫流求,虽然离大陆不算很遥远,可还只存在于故纸和传说之中,是真正的化外之地,具体方位都不知道。偶有闻之也是从哪些在海上出了事故或是为避暴风漂流到那儿的人口中得来的,而汉人的脚步也只停留在澎湖地区。

    因而宋代的台湾还处于荒蛮时代,且其处于两个季风带之外,以现在的航海水平要想前往并不容易。但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是个好的藏身之地,蒙古人一时半会儿也难以找到他们,而他更可以成为台湾的第一位开拓者名留青史。可赵昺想想还是放弃了,自己前往台湾那才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一切都得从头来过。搞得好能斗败土著人,开发建设新台湾,成立政权,不过等到有反攻的能力恐怕自己的胡子都白了;搞不好就只能在那里当野人,终老于荒山之中了。

    赵昺手指头都掰折啦,最后只剩下海南岛一地算是能暂时栖身。对于海南赵昺并不陌生,也曾多次前往,但他清楚彼时非此时,现在那里还叫琼州,那真是一个穷。因为地处南陲,是中国最边远的州郡,历代王朝视之为极境异域,把它作为远谪“罪臣”的流放场所。加之恐怖的瘴疠及夸大其词的辗转描述,使得人们不由得其望而生畏,但此时却是最佳的选择。

    琼州从地理上说其中扼琼州海峡,地处天南,连七洲,近交趾,通合浦,为舟楫通达之区,是我国南端通往东南亚各国的主要中转站,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且岛屿孤悬海外,与本土间隔着宽阔的海峡,成为天然的保护。而此地离大陆最近的地方只有八十余里,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半日可达,便于与内地联系。

    从人文上说早在秦汉时期琼州就已经并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宋朝也在统一之战后派驻了官员和军队实施管理,如今是大宋国土中唯一没有被蒙古人侵扰之地。且历代都有中原和沿海地区的百姓和戍边军人南迁上岛,至宋代之后由于北方的辽、金、元政权不断南下攻宋,给中原以至江南地区的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迫使大批北方人民南迁,其中相当部分南迁的中原人先进入福建,再从福建迁入海南岛,加上土著已有近三十万人口。

    这些南迁上岛的中原汉人、闽人、客家人、潮州人等等,带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促进海南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并改变了居民的民族结构,形成以汉人为主体的社会。商人和一些能工巧匠迁入岛内,则促进了海南工商业的发展。而海南丰富的土特产也吸引了许多大陆汉人进岛经商做生意。到了宋代,岛东北部沿海港湾开始形成固定的停泊点,来往商船数量增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

    那些南迁的谪客、名宦们也没有闲着,居琼期间,他们中的一些人克服环垅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发挥个人才能作用,自编经义,自讲诗书,大力传播中原文化,发展地方教育事业,积极传播中原文化,宣扬儒家正统思想。一系列的努力使得海南封建文化教育空前发展,奠定了海南古代文化的思想基础,培养造就了一批本土人才。

    除了上述优势外,赵昺还知道岛上矿产和动植物资源丰富,只要善加利用足以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资金、生产资料,满足作战和建设所需,即便被围困也能依靠自己独立发展。总之琼州是进可攻、退可守,只要能拒敌于海上就有翻身的机会,再不济此处四面临海,航道四通八达,想跑也容易的很,所以作为复兴的基地还是比较理想的。

    同样,一切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有利必然有弊。首先琼州海峡相对来说还是太窄了,海船从大陆出发朝夕可至,使得其始终处于元军的威胁之下。而当地土著与朝廷之间矛盾很深,叛服无常,冲突时有发生,内乱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岛上;次之,琼州虽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还是十分脆弱的,粮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