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同人)(倚天)梨园锦绣-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有照顾,传我武功,如师如母,这份恩情徒儿不会忘记。”
灭绝师太有些感慨,摸了摸她的头,柔和道:“你这孩子,说这些话作甚。我知你素有孝心,平日里习武也十分刻苦,虽然不是我门下弟子之中最有天赋能传我衣钵的,却也不逊多少。将来等我去后,你便好好辅佐未来的掌门,相信她也不会亏待于你。”
“师父怎么能这样说,”锦仪急切道:“师父您老人家会长命百岁。”
“傻孩子,”灭绝师太叹了口气,道:“咱们平素学武,所为何事?还不是要锄强扶弱,扑灭妖邪?为此便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只盼着峨嵋派能发扬光大,教天下人都知道我峨嵋派的威名,如此老尼即便身死也可含笑。”
锦仪没想到灭绝师太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有些愣怔,更多的是感动。
灭绝师太出了一会神才想起刚才想说的话,不由道:“锦仪,你入我门下已经十年,虽然潜心武学,但除非我命令,你却是不会下山。要知道,习武虽然习的是内功与招式,但不与人动手却也是不行的。”
锦仪懂了她想要说的是什么,她自拜师以来,除非灭绝师太吩咐,几乎不会下山,都是在山上潜心修习武学,打坐修炼内功,或是练习剑法与掌法。师姐们虽然比她先拜入师门,但她们自灭绝师太同意她们单独下山之后,许多都常常下山,山下的世界比之山上多彩而且有趣,也只有锦仪一直以来这样耐得住寂寞,一直待在山上。
长时间习武虽然对内功的增长有很大的帮助——锦仪现在的内功进境已经不逊于师姐们了,但也有不利之处,她缺乏与人动手的经历,这点从她初初下山之时便能看得出来,面对强敌,她虽然并不露怯,但也是下意识以为自己不能敌。锦仪害怕与别人动手,对自己缺乏信心,这是常常下山闯荡的师姐们不能有的现象。灭绝师太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会有此一说。
“徒儿知晓了。”锦仪低声道:“徒儿过于关注修习武功,却没有与人动手的经验,将来如果下山行走,可能便会遭遇麻烦。”
“你知道便好,”灭绝师太也不吝于指点她一番:“为师当年也是如此,年少时好强,在山上拼命习武,直到习成之后下山。单身闯荡江湖,缺乏江湖经验,险些吃一个大亏。”
她的神情变得有些奇异,仿似是想起了一个人,露出了有些羞怯又有些温柔的笑意,声音也变得很轻,好像是害怕惊扰到他人一般地说道:“幸亏你师伯不放心,暗中跟在我身后,我才没有发生什么意外,所以我才不希望你重蹈我的覆辙。”
锦仪不知道她口中所说的师伯是谁,灭绝师太这副沉浸在思绪中的表情是她从没有见到过的,她只能保持缄默。
灭绝师太过了良久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她有些无力地道:“想必我要说些什么你已经清楚了。”
“是,师父,”锦仪知道她的意思,说道:“过些日子我便会下山历练,时间不早了,徒儿先告退了。”
灭绝师太没有阻止她,脸上的表情淡淡的,看不出什么来。
☆、第十三章
现下武林中公认的六大门派分别是少林派、武当派、昆仑派、华山派、崆峒派与峨嵋派。
相较于其他门派,出身六大门派中的弟子在江湖中行走时,比之其他的门派多了许多便利,不止是他们的师传武功比之其他门派更加高明,还有便是六大门派之中的高手数目良多。江湖中人在得知他们出身六大门派之后,考虑到他们身后的背景,就算他们犯了错误也不会轻易与他们翻脸,正是所谓的背靠大树好乘凉。
锦仪虽然江湖经验不是非常丰富,之前几次下山均是奉师命,但这几日也体会到了作为峨嵋派弟子的好处,江湖中的宵小之辈不敢轻易对她动手,好几个盯上了她的人均因为她身上师赐长剑上所刻有的峨嵋派的标志而选择了放弃。
锦仪不是特别良善的人,那些人不对她下手,她也就不去理会那些人,大家相安无事,虽然她知道在她之后,那些人还要寻找其他的目标,而那些目标未必有她这样好的运气,能躲过那些人的毒手。
这个世道很乱,自身难保的时候,谁也顾不上其他人的生死。
蒙古人统治中原已经六十年了,当权者将所有民众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为元朝的“国族”,蒙古统治者称之为“自家骨肉”。第二等为色目人。第三等为汉人(又称汉儿),概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早为蒙古征服的云南人,及最晚为蒙古征服的四川人,高丽人也属于这一等。第四等南人(又称蛮子﹑囊加歹﹑新附人),指最后为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元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和河南行省南部)各族。汉人﹑南人绝大部分都是汉人和汉化的汉人。
这些对汉人是很不利的,蒙古贵族将汉人视为猪狗,当时的皇帝更是想要杀掉张、王、刘、赵、李五姓的汉人,但是因为人数众多,最终没能施行。
汉人与蒙古人之间的矛盾十分激烈,这时已经不止一次地爆发了农民起义,虽说不至于民不聊生,但连年灾难,民众的怨言许多,爆发起义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元顺帝至元四年正月,元代的残暴统治,导致民不聊生,这一年老百姓新春佳节都无米下锅。此情此景,彭莹玉推选大弟子周子旺领头起义,一呼之下就得到五千余名信徒响应,看到民心向背,立即在江西袁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政教合一的大周国。推举周子旺为首领,号为“周王”,况天兼任左平章和右平章。
虽然锦仪一向是明哲保身,但她对蒙古人一向十分痛恨,可能是因为父亲昔日在外经商之时差点为蒙古官兵所杀,后来奉师命下山之后又被蒙古人看上,差点被他们强掠了去。虽然最终平安无事,但她对蒙古人的印象从此便转坏了,再加上见到了许多蒙古官兵逼迫害死汉人百姓的事情,她对蒙古人的印象就更坏了,见到蒙古官兵欺辱平民百姓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她便会将那些小部队的蒙古兵杀死,解救那些百姓,再行离去。
蒙元统治者甚是惊恐,纠合袁州路及周边官军大举镇压,灭绝师太向来不怎么理会俗世中事,但也对他们有所嘉许。恢复汉人河山,似乎是每个爱国的武林中人的梦想,特别是作为峨嵋派掌门,郭襄郭女侠,郭靖郭大侠与黄蓉黄女侠之女的徒孙,灭绝师太对蒙古人极为痛恨,痛恨程度不亚于明教中人。
灭绝师太曾经无意中对她们几个入门时间最久的弟子提过,待她取得一本传说中无往而不利的兵书之后,汉家天下便可光复,不必再被蒙古人统治,皇帝会变回汉人,但她只是这样说说,时隔许久也没能取得那本兵书。
江西一带自袁州起义之后便不那么太平,朝廷派遣官兵镇压,起义军抵抗许久,最终不敌败退,虽然周子旺已经身亡,但余党仍在。
距离起义已经半年有余,硝烟却没完全散去,浔阳依旧山清水秀,但这里的蒙古官兵比之之前锦仪与殷梨亭同来之时却是多了许多,他们的神情十分警觉,见到神情惊慌、形迹可疑的人,便会将那人拦截下来,严厉地查问一番,确定那人与起义军不相干,才会不情愿地将那人放走,但身上的钱财不留下却是不行的。
锦仪看见那些人的举动,嫌恶地皱了皱眉,暗自期盼这些人不会找到她身上来,这里蒙古兵人数众多,如果动起手来,她占不了便宜,但就这么屈服,让那些蒙古人对她动手动脚,她却也是不愿。
幸好那些蒙古兵没有上前对她骚扰,但到了出城的时候,锦仪又有些纠结,城门处把守十分严格,他们好似是要抓什么人,为首的那人拿着画像,每一个出城的人都要经过他们严格的检查才能通过,除非锦仪不出城,否则她一定要从这里经过,她犹豫了许久,才走了过去。
那带头的蒙古军官先是仔细端详了锦仪一番,那画像上的人是几个男子,因此锦仪明显不是他们所要寻的人,她松了口气,本以为那人会直接放她过去,却没料到那人竟直接伸出手来朝她脸上摸去。
锦仪平时身上佩着长剑,虽然年纪不大,但眼神锐利,很少有人不长眼撞上来,这蒙古军官也不知是因为身边的下属众多还是因为艺高人胆大,一时间忘乎所以,便开始动手动脚。
锦仪一侧身躲了过去,不想生事,向前行了两步,却被把守住城门的两个士兵截在了那里,两根长矛封住了她的去路。
她沉吟了一下,这时身后那带头的军官已经追了上来,用手轻轻在她肩上一搭,锦仪一沉肩,那人重心不稳,一下向前倾去,锦仪又侧身避了一下,在他身后轻轻用力一推,那人便跌了个狗吃屎。
那蒙古军官武艺其实稀松平常,锦仪这一试便知晓,他从地上爬了起来,涨红了脸,顾不上拍身上沾着的泥土,便恼怒地指着锦仪说道:“这人便是逆贼的同党,把她抓起来!”
锦仪挑了挑眉,发觉原来他们要抓的人是袁州起义的红巾军成员,看样子还是其中的领头人物,这与她没有丝毫关系,但她知道假如被那些人抓去,便是长了百张嘴也说不清楚,这种情况只能硬闯了。
她下定决心之后,便抽出了长剑,剑锋雪亮,反衬着日光,一片雪白。锦仪的动作也十分利落,由于力道所限,她下手虽然不重,但也不轻,剑锋轻轻一带,一条血痕从那带头之人的脖颈上划过,他睁大了眼睛,扑通倒地。守门的那两人也被她轻而易举地两招废掉手臂,长矛当啷掉地。
出城的只有这一条路,身后的队伍很长,官军却只是在门口把守,这时身后的队伍乱了起来,有几个人拿着兵器跃了出来,三下五除二地帮着锦仪解决了门口的人,连忙奔出了城门。
锦仪也知晓城中的官军众多,此地不宜久留,便收起长剑,跟着那几人向前行去,浔阳城外有一处废弃的和尚庙,那几个人便进入了庙中歇息。
那几人中有一人行动不便,须得两人架着前行,行动速度便很是缓慢,没过多久身后便传来了马蹄声,锦仪知晓是追兵到了,眼见前方道上空旷,无处躲避,锦仪便也进了那处和尚庙,想寻一处隐蔽的地方躲避追兵。
☆、第十四章
这间寺庙并不大——仅仅有几间房,进了大门便一目了然,前面的那三个人中有一个受了不轻的伤,显然不良于行,他们好像在讨论些什么,见到锦仪进来也只是看看,便继续低声争执起来。
锦仪在这间正屋里走了走,又左右看了看,整间寺庙的结构她便了然于胸。
这间庙里的藏身之处不多,正殿里有三个不小的佛像,原来大概是金身,年代一长便剥落了下来,露出了里面的黑泥,看起来荒凉破败极了,但整个寺里却还保存得很是良好,墙上的白色涂料没有剥落,除了随处可见的灰尘与角落里的蜘蛛网外,与其他寺庙没什么区别。
那三个人在一进正门便能看到的位置或站或坐着,锦仪发现没什么可以躲避的地方,便躲在了那座掉了漆的佛像后面,那佛像体型巨大,将她遮挡住完全不成问题。
锦仪听到一个男声十分焦急地道:“两位兄弟,你们先走吧,我受了这么重的伤,只会拖累你。”
一个很粗犷的声音十分坚持地道:“彭大哥你受了重伤,俺们不能丢下你不管。”
另一个人的声音不太大,但锦仪也听得十分清晰:“您不走,我们便不走。”
开始说话那人顿了许久,才有些沉重地道:“鞑子的追兵已经赶到了,既然这样,我们便拼力杀几个鞑子,即便身死也无愧于心了。”
那两人同时开口附和,在这段时间里,锦仪听见了马嘶与低低的人声,知道外面的追兵已经到来了。
她紧张地握住了剑,竖起耳朵听外面传来的动静,来者不善,一有危险她便会拔出长剑取敌人性命。
那三个人也听见了外面的声音,纷纷闭口不言,暗中却是戒备起来。
蒙古兵的数量不是很多,锦仪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松了口气,外面传来的声音虽然有些嘈杂,但以她的耳力能辨别出来外面来人的数量不超过五十人,虽然数量也不算少,但对她来说,从这些人的包围之下全身而退也不算非常难,况且外面还有他们骑来的马匹。
来人的目标显然不是锦仪,她听见几个人的脚步声,一个人用有些蹩脚的汉话问道:“逆贼还不束手就擒?”
锦仪猜到了那三个人也许就是城中戒严所要抓捕的人,不知他们是犯了什么过错,会被元军这样通缉。那些人的目标是他们,那躲在佛像身后的她便不会被发现了,也就没有了性命之忧,她松了口气,稍稍放松了一些。
不过她转念又想到她进入这件寺庙的事情前方的那三人却是知道的,如果他们为了寻一个帮手而强行把她扯进这件事里来,那可就不太妙了。
她强自抑制住想要从佛像边缘悄悄看向他们的欲望,继续听他们的对话。
“想要取我性命,你们道行还不够。”那三人中的一人这样说道,想来他也知晓此处的元军数量并不多,才多了一份自信。
那元军首领见状也不多费口舌,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传了进来,锦仪不用看也知道那些元军已经全部进到这间房中了,对那三个人来说,这可是场硬仗。
兵刃相击发出的清脆声响和金属割破血肉的声响不断传来,锦仪有些坐立不安,却又害怕被他人发觉自己的踪迹,不敢探头出去看,在佛像后转了转又回到了原处。
刀剑刺入血肉后的“噗哧”声,锦仪听得暗暗心惊。
“刘兄弟!”锦仪听到一声惊呼,便知道了受伤的人是在她之前进入这间寺庙的三人之一。
“马大哥,彭先生,”那个声音因为受伤而变得中气不足,他低声说道:“俺是不成了的,你们快逃吧。”
那两人之后所说的话他皆没有回应,只是低声吟道:“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