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宠后之路 >

第38部分

(红楼同人)[红楼]宠后之路-第38部分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宠后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座上的弘圣帝瞧见儿子的表现,心中极满意。
  天黑之前徒元徽才匆匆赶到金陵,弘圣帝确实有些愠怒,不过气得却是海云钱家不懂礼数,不过死一个老太太,非托着太子不给走,好在如今瞧见徒元徽这般应对得体,心情自是由阴转晴。
  到最后,众位老臣对弘圣帝表达感激之意外,更是不住对徒元徽大加夸奖,只道储君谦和有礼,才德俱备,果然不孚皇上所望。
  弘圣帝笑了笑,道道:“太子尚还年轻,身上毛病不少,你们有些皆是和太…祖一起打过天下的,便是朕,也该……今日便算了,以后再不许当面夸他。”
  众人立马又恭维了几句皇上教子有方,后继有人,又劝弘圣帝不要诫勉过甚。
  弘圣帝笑了笑。
  大伙儿也心领神会了,皇上这意思,是非常非常满意这个太子,储君之位无可变动。
  徒元徽心中一叹,父皇现在的表现比记忆中要对他来得满意多了。原本,这时候,父皇对他已经有了些许不满。
  里头人说的话,外头传得极快,不一时,前来饮宴的众人皆得了信,自是心中百般滋味。
  徒元升冲着身边徒元晔举了举杯:“父皇英明,我等兄弟日后自当尽心协助太子爷。”
  “自然。”徒元晔一饮而尽,“身为皇子,当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
  贾府别院的另一处,甄贵妃正在宴请女客,这会子宴席已近尾声,荣国公夫人史氏便陪了甄贵妃去了旁边座上说话。
  “娘娘难得回一趟金陵,本该妾身等陪着您乐呵乐呵,只娘娘这行程太满,着实是不得尽兴了!”史氏笑叹道。
  “荣国公夫人这话说到本宫心坎里了,离京前本宫还想得好呢,好不容易能离娘家近些,也许还能去拜祭一下去了多年的父亲,只是没能成行,只得让元升过去苏州府一趟,皇上也允了。”甄贵妃说着,抓了史氏的手拍了拍,说道:“这金陵倒是你们贾府贴心,元升告诉本宫了,您家二位公子还有令婿很是尽心。”
  史氏恭敬地说道:“既得娘娘嘱咐,臣妇等自然该给您办妥贴。”
  “难怪元升一口一个地夸您贾家,荣国公和夫人果然通情达理。”甄贵妃不免有些遗憾,又客气地说道:“这般好人家儿,可惜姑娘们都出嫁了,我那儿子想是生得太晚,竟娶不到一房贾家的媳妇!”
  周围人立时大笑起来。
  “那是我们家没福气,”史氏心中听了高兴,面上不显,却也透着亲近说话了:“臣妇生的敏儿那一辈她是最小的,如今孙辈最大的元春也才六岁,倒是个讨喜的孩子。”
  甄贵妃心中有数,不过,她也愿意看看。
  皇上对贾家可满意得紧。
  “本宫在京里倒是听人提过,贾家最是会养姑娘,不如把您家大姐儿带上来瞧瞧?”
  史氏心中顿时一喜,原本提出元春也没想到甄贵妃会召见,现在召见了……果然元春不愧是大年初一生的,日后定有大造化。
  不一时,贾政之妻王氏便领着女儿上来见礼。
  史氏对小丫头招了招手,道:“元春,过来参见娘娘。”
  甄贵妃仔细打量了那贾元春,见她脸庞圆润,修眉凤眼,虽还未长开,却是五官精秀,绝对是少有的美人胚子。
  难得这丫头气质沉稳,见到座前的甄贵妃,并无丝毫羞怯或是惊慌,反而大大方方上前见礼,姿势端正得让人挑不出一丝不妥,甄贵妃心中点点头,笑道:“这丫头不错,小小年纪便这般行止得体,以后必然。”
  “娘娘可这么夸她,可折煞小孩了。”史氏忙谦虚道。
  旁边贾赦之妻张氏这时候被史氏打了个眼色,虽心里不大高兴,还是笑道:“娘娘想必不知,咱家这丫头可有些不凡,竟是生在正月初一,大年下到了咱贾府!”
  甄贵妃一听,顿时拉过贾元春的手,笑夸道:“这时辰也生得好,你这丫头平日在家学些什么?”
  “回娘娘,祖父有命,小女正随着兄弟们一起开蒙,另外专门有女师傅交了《女训》还有《烈女传》等,母亲得空,另外教一些针线。”贾元春恭敬地答道。
  “你家这些大人可够心狠的,这小小年纪让你这么累。”甄贵妃笑了起来,然后说道。
  “娘娘,小女不以为苦,祖母说得有道理,女子明事理,懂世情,虽不为加官晋爵,不过成人之后,却能为夫家助一臂之力,日后光耀门楣,也让生身父母跟着沾光。”贾元春伶牙俐齿地回道。
  “这哪来的小先生,话说得一套一套的!”甄贵妃看了史氏一眼,笑说道:“宫里有一位十六爷,说来比你大不了几岁,可如今还跟个小孩子样儿,整日只知道玩,本宫看,将你带到宫里,也能羞羞他,再让你好好教教他?”
  众人心中一惊,史氏和贾元春之母王氏心中立刻大喜,这是贵妃真的欣赏元春啊!她们强忍着不露出声色来,但是随后也紧张起来,害怕元春应答不当。
  

第57章 0057
  “小女浅薄,并不敢做人师傅,十六爷既是皇子,有大儒教导,必是有大出息的,小女在十六爷面前必定不算什么。”贾元春低声说道。
  史氏和王氏心中一松。
  甄贵妃目光柔和多了,这贾家和甄家可是交好的,原本也不过是想夸夸这贾元春给交好的贾家一个体面,如今见这贾元春不过六岁就这般聪明懂事,她心里头倒是有些想法来。
  甄贵妃立刻让人搬了小凳过来,让贾元春坐在那儿,随后她继续和诸女眷闲谈。
  而贾元春小小年纪一直坐的稳当,无小孩子淘气,甄贵妃更喜欢了。
  晚上,甄贵妃整整衣裳,便去了弘圣帝的寝居。
  “臣妾可是头一回见到这么小大人似的丫头,听说她祖父还让她跟着男孩们一块进学,想是对她期望极高。”甄贵妃服侍弘圣帝更衣时,在弘圣帝面前将贾元春夸了夸。
  “贾家是出了名的忠厚人家,儿女们在外头个个也多受人夸赞,想来教育孩子自有一套,”弘圣帝想了想,道:“不过听太子的意思,他倒更欣赏贾代善的女婿林如海。”
  甄贵妃不由取笑道:“皇上果然最爱的还是太子爷,张口闭口便是太子如何如何,可怜臣妾那元升,竟是不被放在他爹的眼里。”
  “你这女人啊,贤德了一辈子,怎得如今倒为儿子吃起醋来,”弘圣帝睨了她一眼,问,“听说老三今日喝高了?”
  “是啊,几个同龄的把他给灌醉了,”甄贵妃骂道:“这老三就该得些教训,一天到晚抱着酒不放。”
  “也是他被逼回了京城,心里多少有些苦闷,”弘圣帝抚抚甄贵妃的削肩,道:“元升厚道能干,说实话,这孩子并不比太子差,可储位只有一个……”弘圣帝也就在自己宠了二十年的女人会说这个。
  “皇上您误会元升了,”甄贵妃苦笑道:“臣妾自己肚子里跑出来的孩子,臣妾自然知道,元升可没这非分之想,他天生就是个喜欢在外头野的,真要一天到晚给拘在宫里,怕迟早得闷坏,如今他孝顺,知道我年岁大了,这才勉强留下来,皇上,日后臣妾若去了……”甄贵妃眼圈一红,“就让他离开京城吧!”
  弘圣帝叹道:“怎么说着说着倒哭起来了,这几个儿子都是什么性子,朕怎会不知,放心吧,以后便是朕不在了,太子也会照顾好弟弟们的。”
  “臣妾相信太子爷,”甄贵妃抹了抹泪道:“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臣妾都打算好了,若是走到您后头,便跟着儿子远走高飞。”
  “这一回倒说了实话,合着你是盼着朕早死?”弘圣帝故意板起面孔。
  “您说什么呀?”甄贵妃立时投到弘圣帝怀里,撒娇道:“您可是臣妾的天,不许动不动吓臣妾!”
  说来甄贵妃还真喜欢贾元春这丫头,没几日便赏下了金器十二件、宫制头花十二只及曹全碑本《女训》一册,指明给贾元春的。
  贾府女眷自是轰动,知道这位姑娘算是给贾府挣了脸,少不得要恭喜史氏和王氏婆媳一番,作为姑母的贾敏也见了当日之事,对贾元春也多另眼相看。
  回去说给林如海听听,林如海也只笑笑,既不夸赞也不评价。
  贾敏非常熟悉自己的夫君,夫君这是并不喜欢,当下问道:“这世上有几个六岁姑娘能说出这一番道理,难道你还觉得好笑?”
  林如海摇了摇头,说道:“以后若咱家有了女孩,我可不敢这么教她,你也不许给她灌输什么仕途经济的。”
  “这样不好吗?”贾敏不解地问。
  “这得看是什么人,女孩儿满脑子这些,未免失了纯真,”林如海笑道:“我等流于庸俗已是无奈,何苦让儿女又为世故所累呢?”
  贾敏思量了一下,觉得林如海说得未必没有道理,心下不知怎么的,又想到了不知几时才能有的儿女,少不得便又有些消沉。
  林如海起身换衣裳要出门,说道:“太子晚上出门,召了我和政内兄陪侍,你好好歇着。”
  贾敏点了点头。
  ※※※
  贾政得到被太子召见陪侍,整个人都懵了。
  太子……这是真的看重他吗?
  他没有功名,也非父亲爵位的继承人,明明上头还有一位哥哥,太子爷却只召他陪侍,贾政心中又是激动异常。
  还未见着太子。
  林如海倒拉回来一位姓秦的朋友。
  “政内兄,这位我的好友秦业。”林如海又笑着给秦业介绍,“荣国公府二公子。”
  那秦业上前作了个揖,道:“在下久仰政二爷大名,没想到竟在此幸会。”
  贾政看出此人是个布衣,并未放在心上,只瞧在林如海的面上,也客气地拱了拱手。
  “秦先生,既是遇上,不如便一起吧,”林如海盛情邀请道,“正好太子爷待会也过来。”
  “莫非秦先生与太子爷也认得?”贾政心下一动,好奇地问道。
  “不瞒二舅兄,秦先生是东宫门人,和东宫林大人是师兄弟。”林如海解释道。
  贾政怎么可能不认识林文烨?林文烨,太子心腹啊,这秦业是林文烨的师兄弟,还进了东宫门人,以后……贾政态度变化了。
  林如海见状,也配合地问秦业,说道:“秦先生来金陵可是为见太子爷的?”
  “非也,在下是为寻人而来。”
  “哦?”林如海一副没想到的表情。
  “说来话长,在下是个没出息的,当年赴京赶考未果,一时便意志消沉,开始混迹市井,流落金陵以买醉为生,”秦业懊丧道:“如今想来,依旧无地自容。”
  林如海这会儿笑问:“莫不是后来遇上了红颜知已?”
  秦业苦笑,然后摇摇头:“如海这是笑话我呢,哪有什么红颜知已,只是当日山穷水尽,醉酒之后心情郁结,欲在一颗树下上吊寻那短见,无意间被一女子发现,叫来旁人将我救了,又舍了五两银子以为接济,便转身离开,恩人并不肯留下名姓,只无意中遗落下一根银钗。”
  “还说不是艳遇?”林如海趣笑一声,这秦业倒是能编些故事。
  “如海莫要笑话,”秦业继续说道:“当日醉成死狗,竟是连恩人的模样都没记住,哪有那等心思。”
  贾政难得听到这样的人,这时问了一句:“秦先生,那后来如何了?”
  “在下灰心绝望之际,得人施以援手,并且竟为女人所救,这才自知怯懦可笑,痛定思痛之后,不再消沉,”秦业感叹起来,又道:“现在有望功名,所以想还报恩人。”
  “知恩图报,秦先生也是有大德之人。”贾政立刻夸赞了一句。
  “政二爷夸奖了,”秦业忙谢道:“秦业报恩之心皆出自赤诚,绝无任何非分之念,只拿出身上三百两文银,以作谢仪。”
  “好!”林如海点点头,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今日未遇上政二爷便算了,谁料有幸得见到您,在下便有个不情之请。”这时秦业上前朝贾政又做了一个揖。
  “秦先生不必客气,有话便直说,若在下帮得上忙,自不会推辞。”贾政给弄得也是一愣,不知秦业寻人,和自己如何扯上了关系。
  林如海也在一旁笑道:“这是巧了,莫非秦先生的恩人还与我舅兄有关?”
  秦业这时在袖中取出那只珐琅银钗,道:“有识货之人告诉在下,说这钗子出自金陵天和银楼,在下这一回过来,便是为了顺藤摸瓜,如今倒是得了些线索。”
  “秦先生快快说予我等听听。”林如海催道。
  “天和的掌柜曾制了六件这般精细的钗子,两件一件自家夫人送戴,一件给了女儿做了嫁妆,现下还在,剩下的四件,分别送了金陵四大家族主母。王家那钗子已经入了葬,薛家的钗子被赏给了如今的一位姨娘,钗子也在,最后两件,史家的确定损毁,只有当年他们送到贾府给了贾老夫人,之后……在下没能查到消息。”秦业瞧着贾政道。
  贾政一惊,这秦业真是好大本事,竟然能查到这么多。
  “政二爷,可否……”秦业一脸期盼地瞧着贾政,只话还没说完,便被外面进来的人打断。
  “里头在说什么故事呢,让孤也听听!”徒元徽笑着进了屋,似乎刚看见秦业,笑道:“秦业原来也在!”
  三人忙起身向徒元徽见礼。
  林如海笑道:“太子爷,秦先生在和我等说他寻人之事,颇有些声情并茂。”
  “此事秦业和孤说了,”徒元徽点着秦业道:“三百两谢仪可是从孤那儿拿的,以后会从俸银里扣去。”
  一旁贾政听了,眼神不由闪了一闪。
  徒元徽既然到了,秦业寻人之事便再没人提,在金陵微服一会儿,贾政得了徒元徽不少夸赞,但他也看出来,这痊太子爷最器重的,还是那布衣秦业。
  散后,贾政用袖子揣好银钗,随林如海走了。
  徒元徽摇摇头道:“真是太不容易啊,便是找个人,还得曲里拐弯编一大堆瞎话。”
  秦业恭敬地说道:“这贾府良莠不齐,若是知道是太子爷在寻人,可不怕有人起了别的心思。”
  “秦业,孤明日便出发去苏浙,此后之事便交给你了,”徒元徽揉了揉额头,“待玉儿寻到父母,后头伤脑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