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鸿鹄人 >

第58部分

(红楼同人)红楼之鸿鹄人-第58部分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鸿鹄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也是差不多,林如海固然故交朋友不少,上面有上司,下面有下属,中间有同僚,但是,他到长安之后,礼部这种地方,林如海这几年又比较老实本分,社交也仅限于一干清流,哪怕跟史家结亲之后,也没有与那些勋贵有多少联系,偏偏这会儿,这些人全蹦出来了,甚至还有不少曾经给林如海使过绊子,差点没要了他的命,这会儿都跑过来表示哀悼,拉着史鸿的手,也不管具体辈分如何,一口一个,贤侄节哀顺变什么的。

    史鸿因此忙得晕头转向,再次发现京城究竟有多少权贵,很多人他之前压根没见过,骤然一冒出来,没准就有些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

    贾家自然没有放过这次机会,贾琏那边才传了消息,荣国府,乃至少有往来的宁国府都出动了,几个大老爷们,都换了素服上门吊唁,贾政还带上了贾宝玉,叫人觉得刺眼的是,贾宝玉虽然换上了素服,但是那被当做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也未曾离身,虽说遮在素服下面,但是贾宝玉行礼的时候,史鸿赫然看见了一点金色,应该是一只金项圈,这让史鸿心中一下子生出怒意来,只是当时不好发作,只得冷眼瞪了贾宝玉一下,然后转移了视线,眼不见为净。

    尽管类似的事情,林家人都担心让林黛玉知道了更加伤心,想要隐瞒,但是林黛玉是何等聪慧敏锐之人,她在贾家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不得不说,她对贾家也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对史太君这个外祖母,哪怕后来知道贾家有些事情做得不那么地道,林黛玉也不是会把人往坏里面想的人,只当老太太心疼她,只是年纪大了,考虑不周全也是有的。只是这次,她真的很难原谅,在林黛玉心里,最重要的莫过于林如海和贾敏,当年贾敏去世的时候也就罢了,贾敏人在扬州,离长安千里迢迢,之前因为担心史太君伤心,一直报喜不报忧。结果到头来,贾敏死了好几天之后,贾琏才从水路到了扬州,水路自然快不起来,若是走官道,一路上从驿站换马,就算是长安到扬州,撑死三五天也就到了,还来得及见贾敏最后一面。可怜贾敏,惦记娘家惦记了半辈子,最后连个娘家人的影子都没看见。

    那会儿林黛玉还小,自然不会深想,只是后来,她离开贾家,林如海有意让她跟贾家疏远,这才让下人嬷嬷给林黛玉灌输一些贾家如何薄情的事情。林如海是个文人,文人最大的能耐,其实不是什么吟诗作赋,中国几千年来被文人把持,归根结底,还是个舆论问题。对于如何将一个人搞臭,林如海其实深谙此理,因此,就让家里的下人,在各个场合,不经意地说一些长安城里面发生的事情,当然,不能光说贾家,那太明显了,随便套上哪家的名号,反正林黛玉待在家里,跟这些人家也扯不上关系,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不过,很多都能跟贾家的一些事情对应上,林黛玉并不是真正无知的那种闺阁女儿,知道之后,再有人一提点,慢慢自然对贾家生出了恶感,开始只觉得是下面的奴才瞒着主家做,但是往后却不敢这样想了,很多事情,没有主家的同意,下人哪有那么大的胆子。这让林黛玉心里极为难过,本想跟史太君说,但是看贾家人的模样,似乎不拿这些当回事,因此,林黛玉到后来,都懒得听这些事情了。

    这会儿林黛玉作为林如海的独女,过来致祭的也有一些亲朋家的女眷,自然都在后院,林黛玉接待的时候,就听到人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说起了贾宝玉,对于很多女眷来说,提起这个人,脸上都带上了嫌恶的神色,就有人低声说起,之前似乎贾宝玉又遇上了一个对他那块通灵宝玉感兴趣的人,拿出来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了一点金色,凑的近的,更是说,贾宝玉脖子上戴的那只金项圈上海镶嵌了红珊瑚。

    林黛玉当时没听到,但是边上伺候的丫鬟却听到了,晚上的时候,哪怕明知道不能让林黛玉烦心,但是最后还是忍不住大嘴巴,跟林黛玉说了。林黛玉气得直捶胸,忽然想起来,她当初头一次到贾家的时候,还在贾敏的热孝期里面呢,结果,人家一家子穿得大红大绿的,半点忌讳也没有。

    林黛玉怄气怄得一天没吃下饭,直到史鸿听说后过来劝了半天,才勉强用了一碗燕窝粥,神情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心灰了。

    史鸿叹了口气,这种事情,对林黛玉来说,几乎是对她以往亲情观念的一种摧毁,让他觉得身心俱疲,不过,这也只能让她自己去想通了。说句老实话,要不是贾敏死了,她在贾家住了那么一段时间,史太君又着实表现出了一种对她疼爱甚至超过贾宝玉的态度,林黛玉跟贾家其实也没那么亲密,毕竟,贾敏在的时候,哪怕会说起娘家,但是这年头的距离,加上贾家又自视甚高,当家的王夫人跟贾敏关系也不是很好,两家其实并不容易走得很近,林黛玉也不会对贾家的人产生多少感情。只是这世界没什么如果,林黛玉注定要跟贾家产生交集,若非林如海没死,林黛玉这辈子算是困在贾家,别指望出来了。

    林如海死后可以说是极尽哀荣,吊唁的人是一波接一波,加上林如海主持过乡试会试,一大堆人自认是林如海的学生,能来的都跑过来了,起码也要跟史鸿这个林如海的弟子兼女婿混个脸熟。除此之外,林家还请了高僧高道足足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等到一切搞定之后,史鸿又披麻戴孝,走水路将林如海的灵柩送回姑苏。

    姑苏那边的人跟林如海这一支的关系并不亲近,血缘关系也比较远了。不过,这么多年来,姑苏林家也没出过几个拿得出手的人才,秀才倒是有好些个,也有个举人,只是却屡屡在会试上铩羽而归,最终不得不认命,回来做了富家翁。一个举人,在穷乡僻壤自然是了不得的人物了,放到姑苏这等文风极盛的地方,进士每三年都能出个好些个,何况是举人,自然是不值钱的。一个举人在别的地方,能够庇护一个家族,起码这个家族的大部分田产都不需要交税了,可是放在姑苏,一个衙门里的九品官都可能整得他□,再严重点,剥夺功名也不是没发生过。

    因此,姑苏林家多蒙林如海这一支的庇护,如今林如海一死,目光短浅的人惦记着林家的家产,目光长远一点的,就忧虑着林家的未来了。若是没有权势作为保护伞,林家就算家财巨万又如何,反而会因为这个,招来祸端。要知道,林如海他们这一支开国百年,光是开国之初,就置办了大量的良田,哪怕如今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苗头,在国人眼里,土地依旧是最重要的资源。为了几亩良田,一些豪奴都敢逼得人家家破人亡,何况林如海留下的田产,仅仅在江南就有千顷之多,多半可都是良田,这些,林家可是保不住的。

    因此,在知道林如海临终前作了安排,预定了一个还没生出来,不,应该说还不知道生不生得出来的外孙承嗣,林家原本有着年龄合适,自以为也算出息的儿孙的人家不免怨声载道,暗恨林如海绝情,而另一些人却看到了机会。史家的权势比起林家更胜,将来林家有个有着史林两家血脉的继承人当家,林家若是有什么麻烦,史家自然不能弃之不顾,姑苏林家算是搭上了金陵史家的线,起码在姑苏,是能够立足了。

    再听说林如海也将姑苏这边的产业交到了族里,林家人也少有贪得无厌之辈,这么一来,大多数人都已经是心满意足,因此,史鸿与林黛玉夫妻二人扶灵而来的时候,林家人表现出了十二分的热情。


第94章

    与林如海这一支子嗣上的艰难不同;姑苏林家本家这边,却一直没有类似的忧虑;他们平均下来不到二十年就有新的一代出生;因此;最大的影响就是,即便是少数的几个族老,辈分上顶多也就是跟林如海同辈;其他的大多都算得上是林黛玉的晚辈了。

    看着比史鼎年纪还大的人在那里叫自己一声姑父、姑祖父什么的,这可真是一种难言的压力。当然,混了这么多年,哪怕心里再嘀咕,面上史鸿却是没显现出来。根据林如海的临终安排;史鸿将姑苏这边的一干产业当众移交给了林家的一干族老;让族老们对产业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虽说中间肯定少不了中饱私囊的,只是,这么一大笔产业,族里有名有姓的人都是知道根底的,加上又都在姑苏,大家都知道行情,起码不会明明没有出现天灾*,庄子上反而报了天灾,导致收入明显下降的情况。

    看着那一大叠地契,在场的人眼珠子都红了,一个个热切无比,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啊!起码逢年过节的时候,族里发到各家的红利也是要比往年多出不少的。

    史鸿对林家的产业也没什么好觊觎的,有形的财富史家不是赚不到,林如海留下来的最宝贵的人脉资源以及他的女儿已经是史鸿的了,因此,对于这些产业,史鸿压根没生出什么私吞的心思,何况,林黛玉继承的那一部分,将来不还是要交给他们两人的孩子吗?

    不过,说句老实话,两支族人之间的关系从林如海这一支分支后就一直异常冷淡,姑苏这边的本家尤其古怪,一边想着林家的庇护,一边却摆出一副不攀附权贵的样子,逢年过节,连个节礼都瞧不见,这也难怪,两家关系亲近不起来了。

    因此,在将林如海葬进了林家的祖坟,又跟林家的人稍微交流了那么一下,史鸿便打算回京了。作为女婿,他应该要给林如海守三个月的孝,如今差不多快到期了,他还得赶着时间回翰林院销假继续上班。

    但是,林黛玉病了。林黛玉的身体虽说这几年来已经好了很多,但是经历了丧父之痛,接下来的守灵哭灵,扶灵回乡,这些都是极耗心力的事情,林黛玉又自责自己这几年来,与父亲朝夕相处,偏偏连父亲身体不好都没看出来,自觉不孝,心理上的压力,也让她很难安心,如今,林如海已经下葬,心神一松,林黛玉便病倒了。

    请了大夫过来,自然也是这般说法,郁结于心,心力交瘁,需得宽心静养。

    史鸿从外面回来,见林黛玉半躺在床上,紫鹃刚刚伺候她用了药,雪雁拿了蜜饯,劝林黛玉吃两粒,林黛玉只是摇头,见史鸿进来,两个丫鬟赶紧屈了屈膝给史鸿行了一礼:“奴婢见过大爷!”

    史鸿点点头,示意她们起身,自己在床沿坐下,摆摆手说道:“大奶奶不吃就不吃吧,也免得走了药性,你们先下去吧,我与你们大奶奶说说话!”

    两人应声退下了,史鸿看着花容憔悴的林黛玉,不由叹了口气,林黛玉哪里都好,只是实在是多愁善感了一些,人都是要向前看的,哪能一直沉迷在悲伤之中呢,想到这里,史鸿再次叹了口气,不过还是伸手扶着林黛玉躺下,又给她掖了掖被角,这才说道:“悦安,岳父这一生,也算功成名就,但是,他最惦记的还是你,若非怕你担心,岳父生前何须百般隐瞒,装出一副身体康健的模样,一直撑到将你嫁到我家。你若这般哀毁,岂不是辜负了岳父一番苦心,叫他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心?”

    林黛玉眼中再次有泪光闪动,她哑着嗓子说道:“可是,我,我还是恨自己,为什么一直什么都不知道,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亲的疼爱,若是,若是没有我,父亲会不会更好一些……”

    史鸿吃了一惊,她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他直接打断了林黛玉的话,用力抓住了林黛玉瘦得都能看到下面青色的血管的手,厉声道:“若不是还有你在,早在几年前,岳父就直接赴死报国了!当年岳父几度遇刺,进京之前更是危在旦夕,若非他听说你在贾家处境不佳,担心自己一死,你被荣国府吞得连骨头都不剩,他那会儿根本就抗不过去!”

    林黛玉神情变得错愕,她固然聪慧,但是那会儿毕竟还是个小女孩,而且处在内宅之中,听到的无非是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别的事情,无论是林如海,还是史太君,都会有意瞒着她,不让她知道。林黛玉那会儿只知道林如海被政敌攻击,却不知道林如海一度生命垂危。等到林如海好得差不多了,回到京城,为了避免一向娇弱的女儿难过,自然也不会告诉她,就算说了什么,也是尽量轻描淡写,因此,林黛玉竟是一点都不知道。

    史鸿继续说道:“你以为岳父的身体是怎么样才落到油尽灯枯的地步的,根本就是在巡盐御史任上,几次中毒遇刺,即便有名医出手,终究伤了身子,甚至,我还听说,岳母之所以早逝,也是差不多的缘故,若非惦记着你,岳父何必费尽心思,从必死之境熬下来,熬到回京赴任,得以将你养在身边,一直护持到你出嫁!”

    林黛玉神情一下子变得急迫起来:“那子嘉,是谁害了父亲?”

    史鸿想了想,这才说道:“岳父当年担任巡盐御史,为的就是整顿江南盐政,自然触犯了江南这边大盐商的利益,加上那些盐商背后也各有后台,比如说是金陵甄家,甚至牵扯到几位王爷,虽说当年的事情,那些牵扯到其中的盐商差不多都已经被抄家灭族,只是,他们的后台,多半还在,毕竟,如今上皇还在,圣上尚有顾忌。不过,朝堂上的事情,自然有我们这些男人在,悦安你不必多想!”

    说到甄家的时候,林黛玉明显眼神一动,史鸿却没有注意,只是温言道:“悦安,岳父这辈子唯一的遗憾,不过是林家血脉问题,这最终还得落在你我身上,你若不养好身体,难道让林家这一支绝嗣不成?”

    林黛玉闻言,顾不上羞涩,脸上现出了坚定之色,她的手上也有了力气,抓着史鸿的手指,史鸿竟觉得有了点痛意,见林黛玉不再沉迷于悲伤之中,史鸿松了口气,说道:“你好好歇着吧,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回京!”

    “嗯!”林黛玉应了一声,又点了点头,说道,“子嘉,我以后,不会再这样让你担心了!”

    “说什么傻话,我们已经是夫妻了!”史鸿脸上露出一点笑来,他低头轻轻吻了吻林黛玉有些红肿的眼睛,那残留的泪带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