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鸿鹄人 >

第70部分

(红楼同人)红楼之鸿鹄人-第70部分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鸿鹄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当家主母的女孩子如今沦为官奴,好一点的如教坊司,比较糟糕的就是那些青楼,都在跃跃欲试,想着将这些有着很大噱头的女孩子买回去,从此,真的就要一双玉臂千人枕,一点朱唇万人尝了。

    贾宝玉虽说是个宅男,却也听说甄家获罪的事情,不过他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甄家除了几个被羁押在死牢里面等死的人之外,其他的人已经差不多都被分批处理掉了,贾宝玉因为与甄宝玉交好,想要打听甄宝玉的下落,但是,王夫人哪里肯让他知道,胡乱糊弄了他一番,他也就只当是甄宝玉被甄家的亲戚带走了,还暗自庆幸,甄宝玉不必沦为他人之奴,受人轻贱欺辱。

    甄家的事情跟史鸿关系不大,不过,户部参与了甄家财产的清点工作,史鸿听那些参与的人说道,甄家欠下数百万两的库银,自家却过得极为豪奢,不说良田店铺、宅邸别业之类的不动产,仅仅是从甄家抄出来的现银就超过了两百万两,又有数十箱黄金,各种珠玉珍宝古玩不计其数,那些过去抄家的人,都很是发了笔横财,捞了个盆满钵满。听几个有经验的人说,甄家被抄没的家财,折成现银,怎么着都有上千万两白银,抵得上朝廷一年的税赋了。

    这个数字,并未让圣上欢颜,他只觉得痛恨,咬牙切齿,感觉自己对甄家还是太仁慈了,欠着国家的钱,据说甄家在金陵过着土皇帝一样的生活,不,皇帝也未必有甄家过得那么豪奢的,听说甄家甄远道喜欢吃鸭舌,一顿饭就要杀掉一百只鸭子,做成一盘子炒鸭舌,鸭子别处的肉就直接不要了,赏赐给家中的下人。皇帝平常都不敢这么吃呢,这年头的人,显然不理解,奢侈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只会觉得甄家穷奢极欲,居然比皇家还享受,这就是僭越,再阴暗一点想,你们当年为了接驾,向户部借银子,该不会皇帝没享受到的,都让你们自家享受了吧!

    不管怎么样,甄家的事情已经了了,还有被甄家牵连的人家的案子也要处理,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一大堆的苦主,拿着状子就跑到了长安过来告状了,刑部顺天府天天忙得团团转,都察院同样在忙着弹劾参奏,贾雨村顺利地参倒了好几个高官,很快入了圣上的眼,几乎是一日三迁,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居然摇身一变,被提拔成了大司马,直接进了内阁,那叫一个春风得意,直接就跟内阁一帮老资格的阁老们称兄道弟,显出一点得志猖狂的模样来了,叫内阁的一干阁臣心里都有些嘀咕。

    在很多人眼里,贾雨村简直就是一条疯狗,逮着谁就扑上去,非要将人咬下一块肉下来不可。这让很多人对贾雨村敬而远之,尤其,之前曾经与贾雨村做过同僚的,对贾雨村的印象非常深刻,这样的人,一旦发迹,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很多人都在盘算着,自己有没有得罪过贾雨村了。

    史鼎对贾雨村的评价就是标准的小人一个,只是如今他尚且有用,且没多少背景,小辫子也是一抓一大把,因此,圣上乐得用他。但是,贾雨村坏就坏在了人品上,官场上固然有许多人其实算不上品性有多么高洁,不和光同尘,清高自许的人一般是混不下去的,可是,官场上,那也是有潜规则的,贾雨村当年被革职,就是因为他轻慢上官,如今,依旧是一副得志猖狂的模样。更的是,贾雨村此人实实在在是一条养不熟的白眼狼,史鼎虽然不知道甄英莲是贾雨村的恩人之子,但是,在朝堂上,之前贾雨村却参了贾家一本,只是,此时圣上还没有想要收拾贾家,这才留中不发罢了。不管贾家如何,若是没有贾家,贾雨村现在也就是个平头百姓,如此忘恩负义,实在是叫人不齿。

    林黛玉对于朝堂上的事情关心得很少,并不知道她的启蒙老师如今也已经高居庙堂,她在听说了甄家的案子之后,便常常在家中抄写佛经,她如今算是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她是聪明之人,想到当年林如海在扬州的时候,受到的暗算,应该脱不掉甄家的关系,林如海因此早逝,而甄家也受到了报应,如今算是家破人亡,世代为奴,不得翻身。这让林黛玉心中极为安慰,清明祭拜林如海的时候,便默祷告慰林如海在天之灵,使他得以安息,而林黛玉的性子,也因此愈发平和温柔起来。


第 112 章

    秦夫人如今成天盯着那一拨被抄家的官员家的家当;良田店铺什么的也就算了;盯着的人家太多,而且,这些东西也不是越多越好的,太多了,就会招了别人的眼;引起忌讳。秦夫人盯上的是一些位置比较好的宅子别业,无论是自家消暑猫冬,还是租给别人住;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另外,秦夫人更看重一些会被拿出来发卖的古玩摆设字画什么的,真正珍贵的;自然会成为皇帝内库中的收藏,但是,即便是差一些的,也是可以买回来传家的。尤其,秦夫人迫切地希望在自己小女儿的嫁妆里面,增加几件有分量的珍宝,总不能叫小女儿在一干宗室的亲戚里面抬不起头来。当然,既然要给小女儿加码,对于自己的长女,也不能太过偏颇了,长女刚刚生下了郑荣的嫡长子没多久,郑家书香人家,金银什么的,实在太俗气了,因此,弄些孤本字画什么的,也让人家瞧瞧,史家的底气。

    这些被抄没的家产是由户部与内务府共同处理的,今上是个极精明的人,其实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些东西最终都是以两三成的价格,被一帮子权贵瓜分了的,但是,今上当年还是皇子的时候,就管过户部,亲自参与过户部的运作,对底下的手段非常了解,虽说因为即位之初,为了稳定,不曾对户部乃至内务府大刀阔斧地下手,但是,这么多年来,潜移默化之下,户部与内务府也被换了大半的血,省了不少开支。因此,这一次,圣上即便不能将抄没的那些良田店铺宅子之类的东西原价卖出,起码也要卖个七八成左右,因此,便直接下令,隔一段时间,针对不同的类型,进行竞拍。

    不说史鼎,史鸿在户部,自然是有内部消息的,很快拿到了清单,带回去给秦夫人挑,秦夫人在后面标注好了她认为合适的价位,直接交给下人去竞拍就行了,如此就简单得多。

    一开始放出的,不过是些相对寻常的东西,好东西,自然要放在后头,而且,圣上也是要拖时间,将风声放出去,这样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毕竟,这次抄没的几家,多半是江南之人,他们的家宅还有田亩也多半是在南方。因此,很多人对此就颇有些顾忌。南方虽说是鱼米之乡,土地肥沃,出产众多,但是若是距离太远,就不好管理。没办法,这年头交通不便,不说平民百姓,便是官宦人家,也多有一辈子待在家乡,从未外出过的。若是在本地没有根基,天高皇帝远之下,不说当地的那些地头蛇是何等反应,但说派出去的那些下人管事,也会因此产生一些心思,偷奸耍滑,中饱私囊也是正常的,再遇上几个胆大包天的,仗着主家的势,做出些鱼肉乡里的事情,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若是有江南人过来购买,自然更容易卖得出价。

    史鸿在几次拍卖中淘了不少东西,多半是些书籍,这年头,虽说有了活字印刷术,但是,知识在这年头依旧是被垄断的,很多老童生或许一辈子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压根没读到过别的书,因此,书籍无论是印刷制作成本,还是别的缘故,依旧属于奢侈品的范畴。但是这次不一样,相比较于那些昂贵的古玩珍宝,书画摆件等,书籍数量很多,多数也都是些大路货,大家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清点辨识造册,而且负责这一块的,多半是小吏,他们虽然也识字,但是对书籍的判别能力却实在不怎么样。因此,干脆全部装箱,一箱一箱地卖,价钱就跟市面上旧书的价格差不多。因此,这些书都让听到消息的一些文官给一箱一箱给买走了,史鸿也买了好几箱,虽说里面不少书比较常见,但是版本也不怎么一样,另外,史鸿也算捡了几个漏,里面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连林家的藏书里面也没有,这让林黛玉很是欢喜了一番。

    就在史家的人兴致盎然地掏钱给自家增加一点收藏的时候,贾家那边再次出事了。

    出事的不是荣国府,是宁国府,多年没有露过面的贾敬在清虚观一命呜呼了。

    贾敬这人的存在感实在有些薄弱,好歹也勉强算得上是亲戚,两家住的也不远,但是史鸿这么多年了,还真没见过贾敬究竟长什么样,是高是矮,是圆是扁。结果报丧的人到史家来的时候,说是宁国府大老爷没了,史鸿一开始还以为是贾珍死了,回头细问的时候,才知道,死的居然是贾敬。

    贾敬死的有点突然,而且还有些丢脸,虽说贾家的人为了脸面做出了美化,恨不得直接说贾敬这是被仙人接引,直接**成仙了。但是,只要仔细一打听便知道,这家伙居然是吃丹药吃死的,虽说吃丹药吃掉性命的人不止他一个,好些皇帝都是因为服食丹药,导致重金属中毒的,只是人家是皇帝,自然有人去美化,人家那叫龙驭宾天,贾敬呢,那就叫不知死活。为了遮掩这件事情,不让别人知道了笑话,宁国府的人本来一开始还将清虚观的道士羁押了,后来为了脸面,最终也不得不将人给放了,让清虚观那些担惊受怕了许久的道士们长松了一口气。

    以史鸿的想法,贾敬在贾家的人里面,算是一个难得能够善终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作为一个官二代,贾敬这辈子是生得富贵,死的哀荣,他出生的时候,乃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公之子,那会儿贾家正值鼎盛的时候,放到后世,那就是顶尖的那一撮**了。虽说后来辞了官职,将爵位也丢给了儿子,自己直接住进了道观,按道理,也就是一般的贵族子弟了,也就比平民百姓强上一些,结果死了,圣上还赏赐了一个五品的官职,让他不至于因为无官无职,导致丧礼不够体面。

    贾敬年轻的时候,他也是典型的人生赢家,他是贾家这么多年来,真正意义上金榜题名的一个人,只是因为他本人的原因,还有就是贾代化的早逝,让贾敬辛辛苦苦的科举生涯最终白费掉了。

    但是,贾敬不得不说是个极聪明的人,如贾赦这样的,袭了爵,没有正经的官职,在家花天酒地自然算不上什么错误,贾敬更是更进一步,人家连爵位,世俗的富贵也不要了,直接出家做了黄冠,追求升仙了道去了。不得不说,宁国府恶名昭著,要不然人家也不会说,宁国府除了门口那对石狮子是干净的之外,就没一个干净的人。但是对于贾敬,很多知道他的人,对他印象都还不错。很多人对贾敬的评价就是,还算是个不错的人,就是生了个混账儿子,一些以前跟贾敬有过交情的更是有些遗憾,觉得贾敬实在可惜了,要是当年他在翰林院再多熬两年,如今说不得也能进内阁中枢了,结果后来大概是因为失意,直接放下红尘,连妻子儿女都不顾了。

    因此,史鸿心里想着,贾敬虽然死得有些乌龙,但是,他死的的确很是时候,要是过上几年,贾家获罪抄家,贾敬老大一把年纪了,还要被不孝儿孙连累,落得个锒铛入狱,没准还得被流放边境,受尽屈辱,倒不如现在早死早超生,不必看到子孙不孝,家业凋零,曾经的荣华,尽数化作尘土。

    当然这是对贾敬,但是对贾珍与贾蓉这对父子刚刚起步的仕途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就在前一段时间,贾珍与贾蓉才走通了上面的门路,跑到外地赴任去了,虽说官职不高,但也是有实权的位置,他们费了老大的力气,花了许多钱财打通了关节,这才得以补上那两个缺,这下子全泡汤了。

    贾珍和贾蓉新官上任还没来得及放上三把火呢,之前想要鱼肉乡里,大捞特捞的想法也还没来得及实行,甚至,为了跟同僚下属联系感情,先行投资的那一部分钱还没来得及捞回来,这下子,一切努力都白费了。无论是作为独子还是嫡长孙,两人都是要守孝三年的,若是别人,或许还能得了恩典,夺情什么的,但是贾珍和贾蓉算什么东西,也值得圣上专门下旨恩典?因此,父子两个不得不跑回来给贾敬守孝。

    或许也因为贾敬死得实在不是时候,贾珍和贾蓉在贾敬的丧礼上也实在表现不出什么悲痛来,倒是让碍着脸面,过来吊唁的人,看了不少笑话。

    要不是有荣国府的存在,史家跟宁国府也搭不上什么关系,因此,史家不过是史鸿出面吊唁了一下,在贾敬出殡的时候又出了一次面,之间虽说贾珍跟贾蓉一个亲热地叫史鸿兄弟,一个叫叔叔,想要攀关系,但是,史鸿一直保持着不冷不热的关系,让贾珍他们失望不已——

    作者有话要说:一大早部门经理就一顿夺命连环call,喊人去公司加班,折腾到天黑了才回来,还是无偿的,还好没吃公司的工作餐,要不然的话,没个**点别指望下班了,真是受够了!


第 113 章

    史家庄子上;红薯已经种下去了,之前打听的时候;又听说了一件事;说是红薯可以靠着扦插藤蔓就可以生长了;因此,只需要先种上一块地,等到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剪了藤蔓栽下去就行。史鸿也发现了这玩意最大的麻烦;一直以来;土地交税交的都是粮食;国家认可的就是稻麦,毕竟,这玩意晒干之后;储藏个两三年不成问题,可是红薯不行,这虽然能吃饱,但是,不能用来交税,而且也卖不出价,因此,愿意种植的人就非常少了,因此,史鸿加大了寻找玉米的力度,这玩意论起保存来,比稻麦还强一点呢。红薯也可以适当扩大种植范围,不过,还是要想办法进行深加工才行。

    史鸿暗叹自己没有某点男的命,换了个人,谁要这么麻烦啊,一股脑儿全部种土豆红薯,什么都没问题,怎么到了他这里,问题就一桩接一桩呢!

    史鸿其实就是闲得无病□,种田的事,他也不懂,全是庄子上积年的老农在干,他不过是两嘴皮子一翻,出个主意罢了,要是他当年学化工的,这会儿还能想办法弄点化肥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