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我们同人)最好的我们之曲终人不散-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闷鹆说缁埃床桓也Τ瞿歉龊怕搿�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旁观者感觉易如反掌的事情,实现起来都那么难。
第二年,余淮终于不负众望的考上了清华,得知这个消息,他第一个想要分享的人就是耿耿。可是,这个电话还没有打出去,爸爸的电话就打进来了。
“什么!尿毒症!”余淮怎么也不会想到一直看着精神很好的妈妈会生这么严重的病。
他飞奔到医院,结果还是一样,只不过是检查报告的形式罢了。
余淮反复的核对了好几遍,中文,英文,真的没有问题。
原来妈妈在两个月前就检查出了尿毒症,只是怕影响余淮高考,儿子的压力她都看在眼里。
所以她只是打电话给了老公,老公在非洲援建多年,也该回来了。
老公在外拼搏多年,辛苦养家,回来还得照顾她,她的心里很是不忍,不过为了儿子前途,她还是不得不这么做。
余淮看着父亲,早已不是当年无所不能的壮小伙,如今的他在外奔波多年,也落下了一身的病。
是该他撑起这个家的时候了。
这个决定并没有复读来的坚决。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那是他多年以来的梦想。
不过最后他还是战胜了自己。
母亲急得直流眼泪,一会儿怪自己不争气的身子,一会儿又怪儿子太冲动,以后会后悔。
“妈,我现在不陪在你们身边,我现在就会后悔。”余淮在父母面前永远表现出一副乐观向上的样子,不能再让他们为他操心了。其实,当清华开学的那一天,他也偷偷的在医院的天台上流下了男儿泪。
总归还是有些不甘心的。
最后,他上了当地一所不错的理工大学,有次他跟林杨说,“这个大学我高一那次竞赛的时候还给我发过offer呢,兜兜转转这么多年,又回去了。”
每到这时,林杨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闷头喝酒。
上了大学的余淮也憋着一股劲,说要在大三修完所有学分,和同学们一起毕业。
余淮还是原来的余淮,争强好胜不服输。
大二这年的数模决赛安排在了清华园,余淮也很开心,他喜欢这个城市,这里有他梦想的大学,有他最好的兄弟,还有让他耿耿于怀的那个人。
没想到能在这里相遇,两年多没见,耿耿还是以前那个样子,只是头发长长了,多了一点女人味。
其实北京他来过几次,也想去找耿耿,不过每次到了校门口就开始打退堂鼓了。
“你要继续崇拜我。”余淮现在再也无法在耿耿面前说出这番话,他现在甚至连站在她面前的勇气都没有。他怕看到耿耿失望的眼神,怕耿耿脑子一热问出什么他不能回答的问题,现在的他什么都不能给她。
余淮也从朋友那里打听到了耿耿的一些情况,她过的不错,这就足够了。
余淮并不知道耿耿的来意,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耿耿听到的他的故事是哪个版本。
他怎么不想冲过去跟她打招呼,像以前那样□□她的头发,但是,连开头都没想好的对话,要怎么进行下去。
他也怕和她这么一聊,会扰乱他所有的心绪,下午的比赛对他来说很重要,想要提前毕业,并且申到一个好的美国大学,数模的国赛和美赛奖项都是加分的。
他一直想,只要他更努力,这一切都是有机会补救的,他一直在为这个家,为耿耿不断努力着。
不过,再坚强的人也有软弱的时候,比如他面对林杨时的自暴自弃。但林杨的一番话让他很感动,他突然觉得他并不孤独,朋友,家人,他们都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
在大学,余淮认识了一个女生,齐琪,就是耿耿在清华看到的那个女生。
准确来说是在大学之前就认识了。齐琪的母亲也得了尿毒症,和余淮妈妈住在同一个病房,不过她的情况要糟糕的多。
余淮妈妈很喜欢这个姑娘,和她闲聊时总会提到余淮,虽然每次都是一些零碎的片段,却也让女孩对这个素昧谋面的男孩起了浓浓的兴趣。
余淮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母亲的病床旁。
“余淮,这是齐琪,隔壁床阿姨的女儿。”妈妈拉着余淮的手,示意他坐到齐琪的旁边。
“你好,我叫余淮。”
“你好,我叫齐琪。”
第一次见面的两个人感觉都有些局促。
不过都在同一个病房,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慢慢也就熟络起来。
得知余淮为了照顾家人放弃了清华,她竖起了大拇指。“你真厉害,要我肯定做不到。”余淮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放弃清华,比你考上清华更难吧。”
余淮心里一惊,这个认识不久的女孩居然说到自己心里去了。
后来一次谈话中,两人才知道原来他们报考的是同一所大学。他们相视一笑,余淮说,“我们还真有缘分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那天开始,余淮在齐琪的眼中就变得不一样了。
齐琪母亲的情况并不乐观,尿毒症晚期。余淮刚来的时候她的肾脏功能就完全衰竭了,最近又出现了无尿的症状,这是病情进一步恶化的表现,医生已经让她的家人做好最坏的打算了。齐琪看起来坚强乐观,却也会在母亲睡下后跑到没有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这天晚上,余淮在这里守夜,坐久了腰酸背痛,便站起来准备到外边活动活动。
刚走出病房就看到瑟缩在角落的齐琪,她把头埋在腿上,努力让自己哭的声音小一点。
“齐琪。”余淮走到她身边,小声的叫了她一句。
齐琪并没有抬起头,只是保持着原来的姿势支支吾吾的说着。
“余淮,我很害怕,我感觉妈妈真的要离开了。”
“说什么呢,不会的。”余淮拍了拍她的肩膀想要安慰她,但觉得所有的安慰在现实面前都太过苍白。
“其实你不用绞尽脑汁的安慰我了,妈妈的病已经好多年了,对于什么阶段的什么表现我很清楚,以前我总在想,只要我认真照顾妈妈,努力学习,赚更多的钱,找更好的医生,妈妈的病就会好,所以就算我再苦再累我都是充满动力的,可是我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人的努力,梦想,在现实面前太不堪一击了。我现在真的感觉累了。”
余淮突然很心疼眼前的这个女孩,她比自己更早经历了命运开的玩笑,过早的面对了她那个年龄不应该面对的生活压力,生离死别。
余淮揽过她,让她的头抵在自己肩上,她也没有挣开,像一只疲惫的小猫趴在他的肩头,慢慢的哭的越来越凶。不知怎么,这个温度让她终于卸下了多年的伪装,愿意在他的面前露出自己软弱的一面。
几天后,也就是大学新生报道的前三天,她的母亲离开了。
也许是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齐琪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伤,只是因为要准备母亲的后事,她缺席了大一新生的军训。
大一开学,所有的新生都收获了对未来生活无限的期盼和向往,而齐琪,却失去了多年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和信念。
余淮的妈妈也很心疼这个女孩,常常叮嘱余淮好好照顾她,而齐琪,也开始变得对余淮越来越依赖。
☆、还是全职太太比较适合你
清华之行已经过去很久了,我们都回到可一个大三学生正常的轨道上,而这件事也渐渐成为时间轴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点。
大三的我们终于开始正视一个问题,前途。
宿舍楼道里讨论明星和电视剧的人少了,忙于考证和实习的人多了。收起心仪的长裙、短裤,穿起更显成熟的正装,在镜子面前反复调整,希望可以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我们开始学习大人的说话方式,穿衣打扮,行为举止,初入社会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稚嫩的方式,可以快速融入到这个陌生的大熔炉中。
虽说生物制药那几年是大热,我却对这个专业并不感冒,我妈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让我努力考个相关的证,她会想办法给我找一个工作,我也曾为了她的良苦用心钻进图书馆,可是没过多久我就捧着一本“暗房”津津有味的读起来,这比那些分子式友好多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大家都在东奔西跑,被实习和考证折腾的痛不欲生的时候,我却接到了北京一家规模不小的杂志社的实习通知。
这三年大大小小的摄影比赛我也参加了不少,在网上投递的作品就更多了,没想到这些“不务正业”却让我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简单的第一个实习是在一家律师事务所。
用简单的话来说,“这家律所规模不大,工作量不小。”
每次接到一个新的案子都要忙上好几个通宵,即使作为实习生的她也不能例外。
一个月的实习结束之后,简单瘦了将近10斤,这让她本来就瘦小的身板更显得单薄了。
“韩叙,这实习太累了,我以后不想工作了,你养我好不好。”
简单只是想跟他抱怨一下,撒撒娇,没想到韩叙却一脸认真的说,“嗯,我养你,工作的话还是全职太太比较适合你。”
瞧她那一脸幸福的样子,简直给我和β这两只单身狗造成了一万点伤害,我们面面相觑,感叹着这个世界的不公平。
我们的大三在一片紧张和忙碌的气氛中结束了。
大四的生活更匆忙了,大家都开始为各自的目标奋斗,工作,考研,出国。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茫然让那段时期的我们表现得异常焦躁。当然,我也被这种气氛感染着。
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比找个实习困难多了,我也不再闲散的待在宿舍,而是抱着我这些年的成果奔走于各大杂志社中。
毕竟没有相关专业的学历,前几次面试并不顺利。虽然许多面试官对我的专业表示不明觉厉,但最终还是因为专业跨度太大把我拒之门外。
最后一个刚起家的杂志社收留了我,他们给出的原因二,一是佩服我的果决,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都会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有联系的工作,就算是只有那么一星半点的联系,至少证明自己这四年的大学没有白上。像我这种工作和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还真是少见,以前听说的都是北大学生卖猪肉之类的反面教材。
第二个原因是他们的主编对我这种野路子很感兴趣,后来我跟β说起这个的时候,她来了句,人家就是鲍鱼海参吃多了。
当时我还真没反应过来她这句话是损我的。
而我对这个杂志社的评价就简练的多了,三个字,有眼光。
β一直喊着要当老师,最好是高中老师,我笑着补了一句,“还最好是物理老师是吧。”
我本来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她还真的买了很多资料开始认真研究起来。
不过β做事向来虎头蛇尾,书刚买来没几天就被扔在一边了。
最后是她的父母托关系让她进了教育局,也算是教育界的了,在我们的劝说下,最终她也欣然的接受了这份工作。
韩叙毕业后也选择到北京来发展,一方面他的专业在北京会有更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简单想留在这里。
8月,当我们都陆陆续续的开始投入到自己新的工作中时,简单也即将开始她的新工作,全职太太。
简单和韩叙的婚礼定在9月,对于他们这种一毕业就结婚的行为,我只能说,太酷了。
简单和韩叙相互见父母大概是在大四的寒假。
简单跟我说,她和韩叙都超级紧张,比高考出分的时候还要紧张。
当时他们都很忐忑,简单担心韩叙的家人嫌自己从小被宠惯了,过不好柴米油盐的日子,韩叙担心简单的父母觉得自己家境不好,不能让简单过上富足的生活。
但是,万事胜意,一切都比你所期待的,还要好一点点。
不过这次是好太多了。
简单的父母很喜欢韩叙,觉得他成熟稳重又有上进心,肯定可以给女儿幸福。韩叙的父母看到简单更是合不拢嘴,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这个聪明乖巧的儿媳满满的喜爱。
有了家人的支持,简单和韩叙的好事也就早早的提上日程。
用韩叙的话说,“为了让你不至于一毕业就失业,我决定让你和她们一起上岗。”
我天啊,太苏了好吗,考虑一下单身狗们的感受好吗!
简单和韩叙的结婚典礼演变成了我们五班的一次同学聚会。
简单给所有的同学都递上了请帖,这样的喜事,大家也都如约而至,只是人群中,少了那个大嗓门的余淮。
简单跟我说,余淮三年就修满了学分,和我们一起毕业,拿到全额奖学金去了美国读书,和林杨余周周一起。
余淮果然是余淮,即使比别人晚了一年,他也照样和别人同时站到了振华的第一梯队里。
时间真的让我们改变了好多,那些我们当时以为度不过的坎儿,解不开的结,在现在的我们看来都不过如此,当时以为“老死不相往来”的血海深仇,现在也可以笑着和对方握手言和。
就像当时那么不对付的β和朱瑶,现在也可以一团和气地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了。
朱瑶毕业后找到了一份银行的工作,待遇不错。这几年年经济发展势头大好,银行的工作是很多人都向往的金饭碗。我们都说“成绩好真的是到哪都吃香啊,以后发达了不要忘记老同学啊。”不像高中时的冷嘲热讽,我们是真心的为她感到高兴。
“什么发达,只能算对得起自己多年的努力吧。”朱瑶笑着说。
时光打磨了我们身上的戾气,让我们变得更加柔软。
文潇潇高考后去了一所传媒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一个儿童剧院当起了编剧,趁着同学们都在,她拿出了一打演出门票。“这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个演出,你们有空的可以去看看。”
“还是这个啊,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你又改编了吗?”徐延亮挠着头问。
“当然要改编了,人家那是儿童剧,如果按我们原版搬上去那简直是毁童年好不好,说起来当年那个话剧,你那个公主就是最大的败笔。”β没好气的对徐延亮说。
“什么世道啊,一个道具居然对主角评头论足的。”大概是感觉人多,徐延亮和β斗起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