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小世界-第1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行者开始想到。要是电磁炉能用多好!
而要能用,必须拿去修!要拿去修,必须找到修的地方!找到修电磁炉的地方,行者是问过同事,问过朋友,还上网查过,这样还不行,最后行者只有很认真的到抽屉里面找卖电池炉的销售员的电话。
既然他们是卖电池炉的,相信他们肯定知道哪里可以修理电池炉。
结果是喜人的,行者很快就找到了卖电池炉的销售人员的码。行者马上就拨了过去,也是因此,行者问到了一家修理电池炉的的店面的地址。这是一家叫做‘敦和’的修理店。
去“敦和”修!这地方近,走路都能去,方便!
因此,行者特意在双休日的时候,不睡懒觉去修理电池炉,因为很近,所以,行者很快就找到了这个叫做‘敦和’的修理店。
一来到修理店,行者首先看到的是路边有个修电视的店。行者一看店铺的名字,正是‘敦和’。所以,行者上前问道:“你们这里修电磁炉吗?”
“修啊。带过来了吗?”
“带了,你看就在这里。”说完我就把电池炉递给他。
“有什么问题?”修理店的师傅一边问,一边开启了电池炉。
很快的,电池炉在响了“嘟嘟”几声之后,就自动关机。
我看到店里堆满了废旧电视,不像是能修电磁炉的地方,心里面就有点不放心了,因此我小心的问道:“你们这里修过电磁炉吗?我看怎么都是电视机啊!”
“修过。”修理店的师傅毫不犹豫的回答,但是头并没有抬起来。
“那好,那帮我看看吧,到底是什么问题?”
修理店的师傅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再一次给电池炉插上电,然后放杯水在上面,很快的,电池炉再一次罢工了,然后那个年轻的师傅说:“里面的东西烧坏了。”
我当然知道这一点了,所以,我也没有怎么奇怪,反而问道:“修好要多少钱?”
“45块。‘
“太贵了,能少点吗?”
“不能少,我们给你换个功率大点的元件。”
“真的不能少?”
“真的。”修理店的师傅有点不难烦了。
“那我就叫我的学生修了,他们可以修,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开学。”我说这番话,无非是想告诉他们,你们不少收点钱,我就不给你们修。潜台词是,这钱不给你们赚!
“30块行吗?”我刚说出口,心里面又有些后悔,心想,是不是说多了?
谁知道结果根本不想我想象的那样,修理店的师傅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不行,没有45块不行。”
看他们没有“妥协”的样子,我直接提着电磁炉就往店外走,好像是永不回头的样子。
行者本来以为他们会像那些卖衣服的小姑娘那样,等你走出店门,或者就要离开店门,又或者离开店门几米远的时候,她会把你叫住,靓仔,过来吧,卖给你啦!
所以,那个时候行者是提着电磁炉,一边往外走,一边回头看,看他们有没有“挽留”的意思。
俗话说,到嘴边的肥鸭跑了,难道不可惜吗?那两个家伙怎么就不这样想呢?
不过走出了一段距离,行者并没有看到修理店的师傅走出来,行者心里面有点慌神了,也不想再走了,站着对着那两个家伙叫道,“35块,行不行?不行就走啦!”
说这句话的时候,行者还在想,“真扫兴!”
不过,结果还是出乎行者的预料,那两个家伙根本没有理会行者,这让我傻眼了。
那两个家伙不玩这个游戏,或者说他们不上这个套,所以行者自己不得不再寻找其他的修理的店铺。
就那10块钱的差价,行者居然又绕着“敦和”走了一圈。走到“逸景花园”时。再也不想走了,但还是没有找到能修电磁炉的地方,最后。用了8块钱,“打的”回住所。
回到家里面。行者想我是不是太笨了,要不是少出那10块钱,电磁炉或者早就修好了,用不着走那么多冤枉路,也不用多花那8块钱“打的”了。
其实,想想也不笨,为什么呢?买电磁炉时,花的只不过200多块钱。现在修它要用45块钱,又要花1/4的钱来修,划算吗?
当电器的维修费即“再利用”的成本比较时,人们会选择放弃维修,这样一来,家用电器在很多时候就成了“一次性产品”的了。然而,坏了一次就不用,先期投入的钱就没了,再去买个新的,花的钱就更多。这样一来,人们又会选择拿去维修,真是左右为难。
之所以没有在那两个修电视的家伙那里修电磁炉。除了嫌他们一口咬定45块钱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怀疑他们能否把它修好,最怕的就是把电磁炉打开之后,他们又说还要加什么配件费用你骑虎难下。
无论怎么说,无论结局怎么样,很多行为都跟金钱有关,比如考虑成本和费用,还要看花了钱带来的效益和效果。
行者考虑再三。还是想找“专业”的维修点修。
通过互联网查询,知道天…河…区的就有一家。
行者又找了一个双休日坐公交车到天…河…区。终于找到了那家“维修中心”。
到了那里才知道什么叫“维修中心”,那是真正的“大品牌”的维修中心。送来返修的电风扇、电磁炉和电饭锅差不多推满了整个维修中心。三位师傅正在分别修理着电风扇、电磁炉和电饭锅。
随队等候,等着那位修电磁炉的师傅动手修理自己带去的那一部。
等了差不多20分钟,终于等到修自己的了,就快修好的时候,那个年龄稍大点的师傅把头探过来,给我“套近乎”:“不开发票行吗?”
不明白他这轻声细语,又突如其来的问话。看他鬼鬼祟祟的样子,想到他的这个反应来得那么突然,而且是刚好发生在那个收钱和开发票的人离开的那一阵子,我突然醒悟了。
估计,那个收钱和开发票的人是品牌公司的,而这三位师傅只是公司雇员和修理工。
如果把钱直接交给那个收钱的人,这些修理费就是公司的了,这些钱跟三位师傅也就没有直接关系了,他们只能拿到公司给的基本工资,再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计件给予报酬和奖励。
不开发票就能少出些钱给他们,这是惯例,也是经验。
于是,非常有“默契”地轻声问,:“能少多少钱?”
修电磁炉的那位师傅刚开始说过40块钱的,现在,他稍稍地伸出三个指头,意思非常清楚,只要给30块钱就行了。
有戏,有趣!不好,收钱的那个人出来了!三个师傅若无其事的样子,很是“可爱”,完全变了个样子。
电磁炉终于修好了,怎么那个收钱的人还旁边?期待她离开!哪怕就一会儿也行!
估计三个师傅也在诅咒,巴不得那个收钱的人离开一会儿。终于等到机会了,那个收钱的人又进到里屋去了。
行者那时候很是迅速的掏出一张“壹佰圆”的人民币给那位年龄稍大的师傅,他很利索地从裤兜里掏出了两张人民币,一张“贰拾圆”,另一张“伍拾圆”。
这位师傅的经验非常足,他借着递电磁炉过来的时机,顺势稍稍地把那70块钱递了过来,竖着的电磁炉刚好挡住了那个收钱的人的眼光。
事情是那么古怪,却又做得那么自然,估计,那三个家伙经常干这事,毕竟,那30块钱“实打实”地进了他们的腰包!
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其说“知识就是力量”,不如说“金钱就是力量”,金钱是行动的原因,是行为的动力,要是没有这三十块钱,这个修理师傅会有那样大胆?!
所以说,金钱就是力量!
ps:注:谢谢谢志修大大的打赏,谢谢!
无弹窗全文字在线,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谢谢各位的!
高速首发我有一个小世界,本是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哦!
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可行的东西()
力量对于人的吸引力确实是很强,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还是有很多人对于力量并不看在眼里面,最好的例子就是那些在人类社会里面,地位达到了最高的那些人。
这些人因为已经到了人类社会的最高位置,因此,他们对于权利力量的追求已经可以说是等同于零了,并不是说这些人不想追求更加高的权利力量,而是在他们的面前,已经没有更加高的权利力量了。
还有那些音乐家,艺术家,他们对于力量的追求也不看重,他们追求的是艺术,艺术,他们无视力量。
更何况,人是有审美疲劳的,力量再是吸引人,但是时间一场,人对于力量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不要说是普通人,就算是修真者,对于力量的追求也会有审美疲劳。
在修真者里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修真者死于走火入魔,其中很大的一部分确实是因为修真者想要强行突破当前的境界引起的,但是,这里面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修真者自身的原因。
在这些修真者自身的原因里面,有的是因为修真者的内心很是脆弱,有的是因为修真者心里面有心魔,还有的是修真者身体里面有着自己没有察觉的暗伤什么的………等等,这样的可能性有着无数个,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修真者对于力量有了审美疲劳。
修真者的寿命长达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是上万年,只要修真者的修为足够高,拥有这样的寿命并不是什么问题。
修真者修炼同样的功法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修真者的心里面对于年复一日的重复这样修炼,不会有什么不耐烦。因为在这些时间里面,修真者的修为在不断的提高着。但是,这个时间放长到两千年,三千年,甚至是上万年的时候,一切就又不同了。
修真者越是进阶到更高的层次,他想要突破当钱层次所需的时间要越久,力量也要越大,就像是修真者从元婴期突破到化神期。一般的修真者都需要近千年的时间,从化神期突破到练虚期的时间在两千年左右。
两千年的时间里面修真者的修为都是在化神期,修真者修为提升速度之慢可见一斑,这么长的时间里面,修真者对于力量当然会产生一些审美疲劳了,而修真者一旦对力量产生了审美疲劳,那修真者要是不驱除这个心魔,修真者的境界将不会再前进。
修真者的力量可以说是很强了,但是,他们也会对力量产生审美疲劳。更不要说普通人了,要知道,人是最没有什么耐心的。也许武功对于人的吸引力是很强,但是,只要这个武者的武功长时间没有什么进展,那这个武者的心里面对于力量百分百会产生审美疲劳,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人的耐心是有限的。
耐心,指心里不急躁,不厌烦。见《朱子语类》卷十一:“如前途一人,未来时。且须耐心。”
人的耐心是绝对有限的,老话不是再说嘛。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不要看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其实,我们还是要有很强的耐心,因为只有我们有了很强的耐心,我们才能够成为成功者,一个成功者从来都是一个很耐心的人。
没有耐心就等于是失败,也许很多人都不同意这句话,但是,这是有着很现实的例证的。
相信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大家都看过,说的是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
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
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然后回去对家里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
听到他的话,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这个成语故事客观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理。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尊重自然规律。
这个是成语故事,其实在现代社会里面,因为没有耐心从而失败的例子是数不胜数,最好的例子就是现在的大学生们。
现在的大学生一说找工作,脸上都是满脸的苦色,甚至很多都闻之色变,为什么这些大学生会有这么大的神色变化?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对于找工作,心里面产生了害怕。
那么为什么这些大学生的心里面会有这样害怕的情绪呢?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无数的先辈们的‘血’的教训告诉他们的。
不可否认,在这些‘血’的教训里面,确实是有一部分是因为工作难找的原因,但是,这里面大部分‘血’的教训,都是因为大学生自己没有足够耐心的缘故。
每一个大学生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因此,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把自己定位在公司最的人才这个位置上面,结果,一进公司才知道,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是,自己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上面,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再加上工资很低,很多大学生没有多久就直接自己辞职了。
其实,这些大学生只有耐心点,多在公司里面干上半年,一年的,那时候他们的待遇就上来的,这时候的工资就大幅度的提高了。
可是,就是因为这些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所以,很多的大学生都败在了这一点上面。
也是因此,在大学里面到处充满了工作难找。工作难做的这些话,其实,这都是这些大学生自己造成的。
工作难找。那你就放低条件,找到工作之后。就耐心的工作下去;工作难做,那你就耐心的学,既然你能够在学校里面考试耐心的学上半个月,一个月的时间,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