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引阙-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事。”忽必烈询问道。
发思巴回道:“方才。我夜观天象。见到王星之畔多了一颗龙星。而王星未显。”
忽必烈对星象之事不甚了解。故而。一脸疑惑地望着发思巴。“什么意思。”
发思巴继续解释道:“龙星乃主宰之意。意指一人。王星不显而龙星重现。意指谁得此人则可为王。而王星乃现。”
忽必烈明白了大概。“你是说。谁能得到那人。则谁可以得到天下。”忽必烈问道。
发思巴说道:“诚是如此。此龙星在十八年前就在成都城上空出现过。当年窝阔台汗兴兵十万攻打成都城。为的也就是夺得此人。而南宋朝廷当时也派了禁军精英前來夺人。武林各派也卷入其中。只可惜。后來此人与他的父亲被窝阔台汗与武林各派逼在一条悬浮铁桥之间。他们万般无奈。选择了跳崖。按照星象记载。龙星出世。星象显示十天便会隐去。只有等到龙星成年。星象方会重现。现在想想。恰好是过去了十八年。那人已经成年。我想。当年他跳崖后一定还活着。”
忽必烈年轻的时候倒是听说过此事。那时。窝阔台兵征成都城后便猝死成都。也随后引來了争汗的内斗。故而。他印象颇为深刻。一时想起。不禁念道。
“早些年。也曾听说过有这么一回事。可是。那龙星真的就这么重要吗。谁得之就真的能够得到天下吗。”
发思巴很清楚此事的重要性。他的师父那摩耶醉心星象之说。当年听闻龙鳞之子坠崖而亡。还大病了一场。也因为未能见到龙鳞之子真身。他含恨而去。想到此。发思巴跪倒在地。伸出手掌举于头顶。郑重发誓道。
“我发思巴对长生天发誓。以梵派星象之术的荣誉。及师父的名义担保。方才所言龙星之说。句句属实。若有虚言。愿意接受长生天的任何处罚。”
忽必烈虽然不懂星象之说。但是看到发思巴如此重视这件事情。却也不得不信。便也重视起來。便扶起发思巴。问道。
“本王相信你。既然龙星重现。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发思巴说道:“龙星的位置在尹城西北方向。时下正是与漠北王对峙之时。但是。可以派一队士兵选个合适之人领队前往探索。”
“可是。如何识得那人。”忽必烈疑惑道。
发思巴惆怅道:“这个。说实话。我也无法识得那人。但是。此人既然有主宰天下之能。言行举止定是不俗。而以星象又可以定其位。我想。让人仔细留意。花些时日。定然能够寻得。”
“既是如此。那此事就由你來安排。本王身边。只要是你觉着合适领队之人。皆可由你指派。”忽必烈郑重对发思巴说道。
发思巴看到了忽必烈对此事的重视。不禁感到欣慰。欣然答应。
而南宋那边的钦天监许文聪自然也是注意到了龙星的重现。当他见到龙星重现时。心下也是惊讶不已。便想着翌日早朝奏报此事。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聚集。待几位朝臣阐述完紧要军政之事后。年迈的老皇便有些力不从心。便要宣布退朝。
岁月无痕。匆匆流逝。许文聪也已经老迈。他腿脚已经不太麻利。可还是急忙站了出來。禀奏道。
“臣钦天监许文聪启奏大王。”
老皇刚欲起身离开。见许文聪有事启奏。便又坐回远处。苍老的他不愿多说一句话。只是向许文聪做了个手势。示意他有话快说。
许文聪便继续说道:“臣昨夜夜观天象。发现。十八年前的龙星复又重现。恰好。龙星显。而王星洠АV魈煜麓蟊洹K昧欠降锰煜隆!
老皇虽然年迈。可是提到龙星。却不免还是能够记起十八年前的事情。
“你是说。十八年前的那颗星。”老皇声音低沉地问道。
许文聪立于朝堂。虽然年迈。却也强撑着大声回道:“正是。”
“不是说。那人已经坠崖而亡了吗。怎么。难道他还活着。”老皇疑惑道。
“从星象來看。确实如此。他一定还存活于世。而且。根据星象的位置。此人就在尹城西北方向。臣恳请陛下派人前往尹城查探。”许文聪请求道。
老皇有些坐不住了。在他心中。此事无关紧要。只是见许文聪主管天文之事。却也不敢怠慢。便说道。
“好。此事就由你來负责。退朝。”说着便起身离开。
许文聪见老皇虽然允诺将此事交由自己寻找。可是却也不太在意和上心。不禁有些感伤。
复又看看其他臣子。并无人站出來附和。便知道。朝臣也对此事不够关切重视。不禁心下叹道:“所有人都以为星象之说只是个虚无的东西。哎。就怕此人给蒙古人得了去。他日便是大宋的祸患了。”
许文聪无奈地退出了大殿。悻悻地返回居所。
美人谷谷主也通晓星象。当年窝阔台攻打成都城欲夺龙鳞之子一事。她非常清楚。于心底。她也很是赞同。因为。她知道龙鳞之子确有主宰天下的本事。可是。对于龙鳞之子。她却有着自己的一番私心。
当龙鳞之子坠崖而亡的消息传來时。谷主也曾遗憾伤怀了好多天。如今。十八年后。见到龙星重现。她欣喜若狂。恐怕。此时此刻。也只有美人谷谷主才最为知晓龙鳞之子的威力。也只有她为龙星重现感到由衷地欣喜。更是只有她才会对寻觅龙鳞之子一事更为上心。
自发思巴來到忽必烈大营后。谷主便即刻抽调了老大等四人返回。前些时日。一直让他们打听老二等四人以及仙婕的下落。只可惜。打探了许久都洠в凶偌!V蟆K娜吮惴祷亓嗣廊斯取R恢睕'有任务。
谷主见到龙星重现。立时叫老大四人过來。命他们即刻赶往尹城西北。寻觅龙鳞之子。并嘱托道。
“龙鳞之子举止不凡。以星象可定其位。一定要仔细留意。好好甄别。”
老大四人接过命令便即刻赶赴尹城。
一时间。尹城聚集了好几方的人马。当然。远不止忽必烈、美人谷谷主及南宋的人马。他们都在暗暗查探着龙鳞之子的下落。
只是。寻了许久。却仍旧不见星象移动。也并未见到那真正的龙鳞之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双星拱月生辉(上)()
转眼。开春回暖。忽必烈按照发思巴的建议。在事先已经联络好的宗族首领支持下。于开平召开诸王大会。即位称汗。并拜发思巴为蒙古国新任国师。将即位后的礼仪章程事宜悉数交由发思巴打理。
发思巴依着汉地与蒙古如今相护交融荟萃的国情。制定了相应的文仪制度。得到诸多汉地将领忠心归附。原本持摇摆态度的蒙古宗亲也因为忽必烈率先称汗而纷纷归附。甚至有一些原本支持阿里不哥的宗族在忽必烈允诺的利益和好处下亦倒戈相向。
忽必烈称汗的消息传至和林。阿里不哥见许多宗族首领纷纷归附。愤怒至极。却又追悔莫及。后悔洠в性绾霰亓乙徊角老瘸坪埂
随后。在忽必烈宣布称汗后的一个月。阿里不哥也在众多宗族拥戴下于和林称汗。
阿里不哥称汗后不久。便挑唆原來已经归附忽必烈的霍鲁海、浑都海等将领集结兵马自关中进兵反忽必烈。阿里不哥则与霍鲁海与浑都海约定。自己将亲率大军压境。分两路讨伐忽必烈;
霍鲁海与浑都海反叛的消息传來。忽必烈随即召集军中诸将议事。发思巴以国师身份得允参与军政大事。
刘秉忠之才已属当世难得。发思巴亦是国士无双。自忽必烈又得了发思巴。他与刘秉忠二人自此成为忽必烈极为重要的肱骨。是实至名归的智囊团。宛似浩淼苍穹的两颗闪烁之星拱卫着忽必烈这颗明月。三人一心。熠熠生辉。
在此次军机会议上。忽必烈首先问起发思巴的意思。
发思巴则建议道:“大汗。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自大汗即位以來。所有能归附的人心皆已经归附。而漠北王虽称汗。却大多是以利益和好处换來的支持。如今。他兴兵讨伐。却是出师无名。倘若我们昭告天下。力陈阿里不哥汗位不正。并宣大汗之汗位的正统性。那么阿里不哥不仅是出师无名。反倒成了倒行逆施的造反之人。到时。我们便可以阿里不哥分裂蒙古。图谋造反为名。邀蒙古有识之士共伐阿里不哥。继而分化漠北王的阵营。到时。漠北王自会不战而已败。”
刘秉忠率先表示赞同。他附和道:“国师所言极是。我认为大王时下虽然与漠北王争汗是最为紧要之事。可是。也决不能目光短浅。拘泥于眼前。当为长久着想。此番与漠北王争汗之斗。说到底乃是蒙古国的内斗。损伤的终究是蒙古国的自己的国力。就算大汗击败了漠北王。统一了蒙古部族。可是。因为战乱带來的损失却是要耗费几年方可再次恢复。这大大不利于接下來与南宋的战争。”
忽必烈似乎听懂了刘秉忠的意思。便反问道:“难道刘将军有何计策可以不战而降服阿里不哥吗。”
刘秉忠摇头道:“大汗。我们与漠北王必定存有一战。臣的意思是。可以将战争带來的损失降为最低。”
“刘将军请讲。”忽必烈询问道。很是尊敬刘秉忠。
刘秉忠便解释道:“方才。国师提到以汗位正统归附人心。继而分化漠北王阵营。臣以为便是减少战争损失的一个有效之计。试想。若是漠北王的支持者越來越少。又或者说有更多的人支持大汗。那么对于大汗。对于蒙古。何尝又不是福气呢。除此之外。臣还建议。对于兴兵來犯之少许敌兵。不可全面以战对战。而是应该迂回对敌。而对于來犯重兵。当求重点攻击。并且一次性打疼他们。最好一战定乾坤。以此保留我蒙古最终的军力。”
忽必烈向來对刘秉忠的建议很是重视。因为。刘秉忠的建议总是能够起到出奇之效。此番。听他说到迂回对敌与重点进攻。便心下好奇。疑问道。
“如何迂回对敌。如何重点进攻。”
刘秉忠气定神闲。成竹在胸地解释道:“比如。此番霍鲁海、浑都海等将领自关中进兵。兵马数量虽然不少。却也不是重兵。他们进兵的依托便是四川。那里有他们的党羽密里火者、乞台不花在四川为他们提供充沛的粮草和兵马。若是调遣京兆诸路兵马由宣抚使廉希宪统制。平定四川那些个党羽。那么霍鲁海与浑都海二人失去四川粮草兵马的供应。自会退兵。而且。此刻。霍鲁海等人调集大部分兵马自关中进兵。此刻四川防守薄弱。大汗只需派出一支铁骑。突袭四川。必定会起到出其不意之效。若是四川受了打击。霍鲁海的后方变成我们的阵地。那么他时刻还要提防我们对他们下手。如此。虽是舍近求远。却是效果最好的迂回对敌之术。”
张柔与董文炳听后。大为赞叹。董文炳嗓音粗大地说道:“刘将军的计策果然高明。董某佩服。”
忽必烈亦是觉得精妙。便又问起重点进攻是如何一回事。
刘秉忠复又沉稳地解释道:“如今。就兵马实力而言。漠北王明显占据优势。依着漠北王的性子。他定会趁着大汗阵营未稳固。调集重兵欲一举击溃大汗。挑唆霍鲁海与浑都海等人自关中进攻大汗。无非是因为。一來漠北王自身对于这场大战尚未准备妥当。二來。想借由霍鲁海二人的來犯。让我们手忙脚乱。好让我们无暇壮大自身实力。去精心准备和应对那即将到來的决战。”
说到此处。张柔与董文炳不住地微微点头。发思巴亦是对刘秉忠的见识感到由衷敬佩。而忽必烈则更想听听刘秉忠的应对之策。
刘秉忠继续说道:“此决战。看似对大汗不利。可是。臣以为。却是对大汗。乃至对蒙古大为有利。臣一直思虑如何让漠北王与大汗一战定乾坤。如今。漠北王却恰好有意如此。倒着实让臣惊喜。”说着便露出微微得意。
可是。说到此处。张柔与董文炳就颇为不解了。他二人与刘秉忠所想却恰恰相反。他们知道时下兵力不足。很是惧怕漠北王集结重兵全面开战。故而。正日夜思索应对此种局面的办法。而如今听到刘秉忠期待全面开战的话。不禁大为惶惑。
不仅是张柔和董文炳二人不解。就是忽必烈也此刻对刘秉忠的话感到困惑了。而发思巴却是心如明镜。
“刘将军何意。”忽必烈疑问道。
刘秉忠继续解释道:“请大汗细想。若是一战定乾坤。那么就无需耗费更长的时间。耗费更多的国力于蒙古国的内斗之中。难道这不是蒙古的幸事吗。”
忽必烈却并不认为事实像刘秉忠所言那般。他担忧道:“话虽如此。可是。时下。我军自鄂州一战。军力尚未恢复。兵力与阿里不哥对比悬殊。万一他集结重兵。孤注一掷。只怕。胜负不可知。”
忽必烈的话让张柔和董文炳甚是赞同。二人心中亦是如此想的。
刘秉忠神色笃定。目光如炬。他自信地回复忽必烈道:“大汗难道洠в行判摹4蠛刮位峋迮履蓖跄亍H贸嘉蠛棺邢阜治鲆环4蠛贡厝灰不岫阅蓖醮司俑械叫老病!
忽必烈依旧神色凝蹙。却也平淡地听着刘秉忠究竟会有怎样的分析。
发思巴心底大体已经知道了刘秉忠的意思。便默默地听着刘秉忠的言论。
刘秉忠继续说道:“臣以为。就时下局势而言。大汗与漠北王相比。大汗有六大胜算。而漠北王有六大败象。”
忽必烈本是忧心忡忡。无精打采。听到刘秉忠此言。不禁振奋起精神。何以本王有六大胜算。而漠北王有六大败象。便好奇问道。
“愿闻其详。”
刘秉忠泰然自若地回道:“大汗胸怀天下。目光长远。有着先祖成吉思汗的宏图大志。而漠北王却拘泥于漠北宗族。局限于蒙古汗位。却对天下无所远计。论古今。哪一位贤明的君王不是目光长远。故而。此为大汗一胜算。漠北王一败象。”
“大汗自拥汉地。选贤举能不避宗亲与汉人。此等惜才胸怀引來天下贤士甘心效命。而漠北王任亲避疏。眼里只有蒙古宗亲。却一直心存种族歧视。用人而存疑。下属虽效命却无忠。此为大汗二胜算。漠北王二败象。”
“大汗决断神武。敢纳将士真见。遇大事不忘与诸臣商量。军政故而有度无累。而漠北王刚愎自用。只通武事。不晓治理。军危而政弱。此为大汗三胜算。漠北王三败象。”
“大汗坐拥汉地与蒙境。得两地兵马粮草等资源。而漠北王蜷居蒙古北境。资源不及大汗;此为大汗四胜算。漠北王四败象。”
“大汗素來以心交心。以个人精神魅力与人结交。虽无利益。众人亦会甘心支持;漠北王素來不善人心。此番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