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

第191部分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第191部分

小说: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猎枪被侵略者拿着,便是侵略的工具,被保卫者拿在手里,那便是保家卫国的正义力量。我国受日本海军压迫已久,发展水面军舰仅凭东北的力量几十年也无法赶上日本,我不需要东北海军能与日本正面为敌,但至少也要有能威胁到敌人的力量。”秦宇道,“东北拥有潜艇并不是进攻,而是自保。”

    “u型潜水艇事关东亚海域的和平,一旦日本得知此事,与我国外交关系必然极度恶化。”康斯定有些纠结。

    “这只是正常的军火交易,只要咱们秘而不宣,先将这些潜艇弄到东北来,不让日本人知道,后面就算日本人知道了也是木已成舟,因为一件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事日本人和贵国闹不愉快显然是不明智的。”秦宇道。

    “事情并非秦将军想的这么简单,除了u型潜水艇之外,秦将军可否换成别的条件。”康斯定试图改变秦宇的想法。“欧洲的战争已经结束,我国将会与贵国重新恢复以往的友好邦交,国际上也不会允许日本对贵国大肆动武。”

    “领事先生,如果得不到u型潜水艇,贵国也并没有太多让我看重的东西。”秦宇摇头拒绝,“你考虑一下吧,只要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东北也会适当向贵国的利益倾斜,如果不成,我向美国,法国,甚至是日本也同样能贷到款。”

    “好吧,秦将军的想法我一定会向国内申请秦将军尽量能得偿所愿。”康斯定点头道。

    “我等领事先生的好消息。”秦宇一笑。

    有了二十多万东北军,一百几十架飞机,在地面上已经有了和日本陆军一较长短的本钱,至少在东北这块地面上,秦宇自忖也不会差日本陆军太远,更何况此时欧洲战争比历史上要提前了半年多结束,英美列强的注意力重新放回民国,日本也不可能冒着英美等国干涉的危险与民国大规模开战。当然,希望不能永远寄托在英美身上,东北有了自己的潜艇部队,日本想要开战也必然投鼠忌器。日本和欧战中的英国情况有些类似,但实力比起英国差了一大截,英国尚且被u型潜水艇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更何况实力更弱的日本。

    按照秦宇的计划,有潜艇对日本海运加以牵制,再在空军与陆军上投入更多精力,将日本在民国的影响力全部清除并非难事。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晚。就算现在英国不肯将潜艇卖给东北也不打紧,德国并不会甘心在欧战中的失败,必然会卷土重来。东北与德国的合作也将不可避免,用东北的,换取u型潜艇还是做得到的。只是这个时间会来得晚了一些。如果能在此时解决潜艇的问题自然是最好了。至于英国提的担心引起日本人的不快,秦宇也不是很畏惧,如今的东北军已经不是一个可以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了。怯战的后果往往比退缩来得更严重,当初袁世凯若是肯狠下心与日本人一战,也不会有后来的恶果。

274 解决钢铁厂问题() 
“不知道雨帅这么急叫我们过来有什么事。”刘鸿生等人边走边说。

    “贻钊见过雨帅,我等一点小事怎敢如此劳烦大帅亲自过问。”叶贻钊恭恭敬敬地向秦宇行礼,比起第一次见面时,秦宇的威势比起以前已经更上一层楼,以前在北洋政府高层圈子里面,秦宇实力虽强,实际上地位有些被边缘化。影响力也并不如段祺瑞,冯国璋这些人广泛。可是夺回中东路的这一仗实在打得太漂亮了,哪怕是段祺瑞也无法阻止秦宇在民国如日中天的声势,那些心情抱国之志,却对当局失望异常的人重新看到了希望。民国并不乏爱国的百姓,士绅,商人,学生。让这些人迷惑的是走什么路才能让民族重新崛起,君主立宪,共和都试过了,直到现在民国重新陷入战乱,完全没有丝毫振兴的希望,但是东北却让人都看到了原来有一条大道近在眼前,对外战争的胜利让那些迷茫徬徨的人恢复了一点信心。

    “也不是第一次见面,这些客套就不用来了。”秦宇摆了摆手,看向阮薇,只觉得阮薇有些圆圆的脸蛋有些熟悉,不由道,“怎么我总感觉在哪里见过你?”

    “大帅好记性,还是光绪三十三年的时候,小女子在洮南碰到过大帅一次。”阮薇脸色微微有些红。

    “还真是十年弹指一瞬间。”想到自己初来这个世界时的点滴,秦宇心里也颇多感慨,以前在洮南的时候虽然官不大,不过练兵治理地方的经历却让人难忘。

    刘鸿生,叶贻钊等人心里好奇不已,口头上却不方便多问。

    “好了,言归正传,本溪那边钢铁厂的情况我清楚,不说跟以前比。现在保本也成了一件难事,你们想好了钢铁厂的出路没有?”秦宇问道。

    “雨帅,虽然现在钢铁厂巨亏,欧洲那边的订单违约的不少。但前两年赚的钱也足以维系一段时间,不过钢铁厂员工众多,开支甚大,现在已经是亏本经营,再像以前那般缴纳巨额税款怕是力有未逮,这点还请雨帅能见谅。”叶贻钊陪着小心道。

    “难不成你们以为我把你们叫过来就是让你们向奉天纳税的?”秦宇似笑非笑地看着几人。

    “雨帅,这”叶贻钊几人被秦宇问住了。

    “你们想岔了,奉天不是见钱眼开,也没有这么不近人情,你们联全其他人办的钢铁厂亏本。我的那个厂子现在日子也不算太好过,钢铁工业关乎到未来东北重工业基础的稳固,即使现在处于亏本状态,奉天政府也不可能坐视其走向衰败。现在奉天联合其他东北几省即将出台数千公里的铁路修建计划,营口船厂那边造船所用钢铁订单也会全部采买本溪这边的钢板。当然,前提是质量必须过关。你们在欧洲那边的货物扯上官司的,遇到对方国家官方上的阻力,虽然奉天政府未必能解决全部问题,但是适当时候,也不会坐视不理。”秦宇简明扼要地将自己的意思说了一遍。

    “雨,雨帅。你说的是真的?”刘鸿生几乎要以为自己听错了,阮薇,叶贻钊也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秦宇。

    “怎么,你们以为大老远把你们叫过来,就是消遣你们?”秦宇笑道。

    “叶某岂敢!”叶贻钊,刘鸿生连连向秦宇致歉。

    “欧战停止。现在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是世界性的过剩,不过内需拉动起来,眼前的危机还是能够解决的。东北的建设力度会越来越大,对于钢铁的需要也会逐年上涨,只要技术上不落后列强太多。钢铁厂迟早能走出低谷。这次欧战,西方列强的钢铁工业同样会遭受到重大的打击,洋鬼子人虽然讨嫌一点,但他们在技术上的先进是勿庸置疑的。你们可以尝试与那些冶炼技术先进的钢铁企业合作,挖人才,其他方面我就不多说了,东北的需求只能保住你们度过眼前的难关,以后若是技术提不上来,政府也不可能花了价钱买些低劣产品。”在给几人希望的同时,秦宇也提醒了他们一下。

    “雨帅放心,你为我们做了这么多,要是我们还不能做出成绩,那也太对不起雨帅了。”刘鸿生动容地道。

    “人有多大的本事,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你们既然向奉天缴纳了巨额税务,关键时候,奉天也有维护你们利益的义务。你们在奉天也不是只有一家钢铁厂,还有其他产业,不管是钢铁厂,还是别的工厂,能不能搞好不是对不起我,是对不起你们自己。”秦宇纠正叶贻钊的说法,“所以这次奉天出来帮你们度过难关,你们也不用太在意。正如军人就该用在保家卫国上,这只是政府该行使的基本职能,份内之事。”

    “好一个行使政府的基本职能。”叶贻钊几人回来,将今天的经过讲与刚到没有多久的周学熙听。周学熙与其他几人一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是啊,兴民安邦,富境强兵,于列强面前泰然自若,敢于为民争权者,唯有雨帅。”叶贻钊慨然叹道,“以前见识了官场上的套路,总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想到竟然出了一个雨帅人敬佩之至。”刘鸿生有些激动地道,“若是中央那边能有雨帅的一半,此时也绝不至于局面如此崩坏。”

    “现在四处都在流传雨帅有问鼎天下之势,依我看,雨帅要是真入了关,对于民国来说才是一大幸事。上次雨帅第一个主动出兵驱逐张勋,竟然被段祺瑞与冯国璋联手逼出京城,真是岂有此理,我看民国就败坏在这些争权夺利的人手里。东北军能大破十万俄军,却未在北京动武。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十余年前,雨帅还只是一介旧军统领,东北四处环敌,外有日俄之威胁。内有蒙匪于西边频繁东犯,东北境内也是匪患不止。东北虽土地肥沃,但地广人稀,比之关内也差了不少,但十年过去,东北已经被成一块铁板,东犯之蒙匪近乎被全歼,早就被东北军打得胆寒。北面中东路被收回,曾经嚣张一时的沙俄军队此时臣服在东北军兵锋之下,南边以前飞扬跋扈的日本人现在也规矩了许多。以前日本人自恃武力欺行霸市,蛮横无礼,视民国律法如草芥。这种情况在关内仍然如此,但是在东北情况截然相反,就算是日本人在东北也要守东北的规矩。东北军之威势。连列强也要侧目。以往东北虽是边陲重地,但论军事,经济实力,论人心,在国内也只能排到中等水准。现在士气之高,军力之盛,民众之殷实。已然位列民国之首,论及富国强兵,不过如此。就算跟当年袁大总统比起来,雨帅也做得丝毫不差,甚至犹有过之,东北气候已成。民国中兴有望。”周学熙抚着自己的山羊胡子道。

    “周叔对雨帅的评价竟然如此高。”刘鸿生等人吃惊道。虽然袁世凯因为称帝一事晚节不保,但整个民国也无人否认袁世凯为民国建立创下的功绩。从北洋六镇到建立民国,进一步统一国家,这般功勋在清末民初绝对是无人能及的,现在周学熙将秦宇与袁世凯相提并论。几人如何不吃惊。

    “袁大总统起家靠的是北洋六镇,手握全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后来又取得了英美等列强的,再到后来在基本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现在雨帅手握雄兵,兵锋不次于当年的北洋六镇,东北实力之雄厚也不亚于当初项城所控制的直隶几省。在经历鞍山车站,带兵进京,以及夺回中东路的战争之后,雨帅的个人声望已经达到了顶点,现在雨帅欠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当然,这也要看雨帅的想法。”周学熙侃侃而谈,他当过袁世凯一段时间的财政总长,卸任后更是出了庞大的周氏集团,成为整个民国排名极度靠前的周氏集团。麾下产业价值近三千万元,这样一个无论在政界,还是商界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说出这番话,刘鸿生,叶贻钊等人难免震惊。

    “周叔说得是,雨帅起于微末,走到现在全凭实力,毫无半分侥幸,花费数年治理奉天,接着以几年的时间袭卷东北,将东三省,热河,察哈尔纳入治下,可见雨帅并非守成之辈,上次若不是冯国璋与段祺瑞联手,雨帅也不会退出北京,现在冯段两人在南北战争的问题上离心离德,间隙越来越大,整个民国,等到两人彻底分道扬镳,整个民国,便无制约雨帅的存在了。”叶贻钊道。“依周叔看,雨帅是否真有再度入关的一天?”

    “这个我也拿不准,现在关内军阀割据,各省督军拥兵自重,征战连连,若是有人能结束这种乱局,上至士绅,下至百姓商人,恐怕都会竭力拥护。雨帅能将混乱的东北打理得井井有条,富民强兵,这几年移民关东的人高达数百万,东北早已经声名在外,若雨帅能将关内与东北一视同仁,入主中央也并非难事。”

275 重新进京的构想() 
“民国崛起之希望尽在东北。”刘静玄,谢荫昌拿到东北财政署第一批超过千万元拨款的批文后,无不欣喜若狂,这已经是第二次一次性拿到数额如此惊人的巨款,仅管上次奉天推行小学义务教育拨出的款项不比这个少,但是奉天教育已经初具规模,这次秦宇着手的是将奉天的教育模式推广到整个东三省,以及热河,察哈尔。东北小学入学率之前以每年数十万人的数量递升,现在推行义务教育之后,入学的儿童将高达数百万以上。这种举措算是民国教育界的一大盛事。

    “好了,你们也不用在我这里歌功讼德,钱是拨下来了,但是怎么用到实处这些娃娃们学到知识,对东北现有的旧有教育制度实行改革,任重道远,东北政府是下了大决心,未来的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这些教育工身上了。”秦宇看着几个教育署的官员一脸难以掩饰的激动,也打心眼底高兴,有着这样一群热衷于教育的志诚之人,东北兴盛有望,再多的钱,也买不回知识,东北想要开发出自己的先进飞机,坦克,以及其他先进武器,就必须培养自己的人才。以前依靠海久留学生,那也是无奈之举。

    “大帅放心,振兴东北数千万人之教育,卑职等人义不容辞。”刘静玄道。

    “好,要有这个决心,这次欧洲大战,德奥战败,现在欧洲物价奇高,治安动荡,战败国尤甚。德国的教育,技术让人称道。以前建奉天工大的时候,我便有意效仿慕尼黑工业大学。但因为战争一事,只能作罢,现在机会重新来了,东北将会聘请的德国教育工。但是要说服这些人背井离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你们这些同行说起话来应该容易一些,多拉些关系,对于德奥那边的学者,东北来者不拒。现在奉天所拥有的大学,并不足以解决高端教育的需要。”

    “大帅说得是。”谢荫昌点头,按秦宇的计划,此时教育署已经在规划未来三到五年内再次建立与奉天理工相同,甚至更大规模的大学。

    “花钱如流水,这五千万日元的事才设定。转眼间大帅就花出去了,这般大手笔,当真是让人吃惊呢。”刘静玄,谢荫昌几人欢天喜地离开的功夫,蓝天蔚与丁成拿着个文件袋走了过来。

    “钱这个东西抓在手里不花出去。岂不是浪费了。”秦宇意地道,虽然投资过多容易导致通货膨胀,但东北的底子薄,除了奉天的工业有了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