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

第32部分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第32部分

小说: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地方官员的急切让原本从京汉线北上的饥民数量比秦宇想要的数字还要超出两万多,不过人既然到了洮南,秦宇也没办法将他们再赶回关内去。

    不过多出的人让田和霖大伤脑筋,最后在田和霖摞担子的威胁下,秦宇不得不给锡良发电报,饥民已经超过议定好的数量,负担沉重,这件事才告一段落。

    原本秦宇计划移过来五万,后来锡良涨了一次价,再到现在的十多万,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洮南从来没有安置过这么多饥民的经验,以往万把两万人在新开垦的农田安置个好几千,厂里吸收一部分,牧场吸收一部分,也就差不多了。可这次是十万。

    为了安置好这些饥民,秦宇下令让军队的训练中断,派部下分散到各处负责维持秩序,三千人的巡防军,加上一个保安营根本不够用,秦宇又将白城,靖安,开通几地的地方保安队,衙役,组织起来,新编成两个营的巡jing营,一起负责这次饥民的大迁徒。

    “王先生,这条路就交给你了,为了安置这些饥民,我可是连底裤都押上去了。”六万饥民被田和霖安排去垦荒,要不然明年的粮食压力太大,单靠买总是不行的。剩下四万人全被安排在了这条近三百公里,洮南至长的公路上。

    王启清,字忠民,和焦作路矿学堂的首任校长田程是至交好友。焦作路矿学堂是清朝第一所路矿高等学府。王启清本来被邀担任路矿学堂的教习,不过王永清由于看不惯英国福公司的嘴脸,不肯屈就,秦宇通过周家的关系,才知道有这么号人,将他给请到了洮南来。

    “现在各省官员贪腐成风,各级官员恨不得从老百姓身上的血吸尽,大人竟然穷整个洮南之力修建这样一条数百公里的马路,安置十万流民,劳心劳力如此。在下佩服之至,这次马路在下一定竭尽全力,务必不让大人失望。”王启清略微有些激动地道。

    “好好,王先生有这份心就行,另外修路过程中,你看看有哪些人值得培养的,尽量带些学生,人力有穷,一条马路可满足不了洮南的需要。”秦宇笑道,“至于学生的开销,这点钱洮南还是能挤出来的。”

    各地官员捞钱还来不及,哪里会去花大量资金修路,洋人对修路要重视一些,但也信不过清朝的技师技工。见秦宇如此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分子,四处碰壁的王启清常以前感慨自己一身所学无用,此时不由生出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的激动。

    ;

第66章 安置饥民2() 
成片荒芜的地里,不时可以看到在田里劳作的人。洮南府城周围的耕地被之前的移民开垦得差不多了,此时想要再开垦耕地只有在外围一点的地方。

    “妈妈,我饿!”一个小男孩拉着正在锄草妇人的衣角小声道。

    “孩子,再等等,再过一会就有东西吃了。”严霞在湖北的时候,丈夫饿死了,家里的田地绝收,没有可投靠的人,再加上湖北那边租子收得高,严霞便带着儿女随着大群难民登上了来东北的火车。女儿还小,放难民棚里睡觉。

    难民棚那边炊烟升起,是在做吃的了,此时每个难民棚都要住个上百人,条件差自然就不用多说了。在难民棚的旁边,还有一个单独建出来的粮仓,专门用来放粗玉米面,高梁米等粗粮。跟南方人吃米饭不同,东北这里以小麦,玉米,高梁米为主。不过家境不好的人通常都是吃的玉米和高梁米。

    “哐!”难民棚那边传来敲锣的声音,开饭了,远一些的地方彼此知会一句,吆喝两声,近一点的听到锣声就直接往棚子处赶了。

    “开饭了,开饭了,新出笼的窝窝头。”

    四周一片人头涌动。

    “排队,排队。插队担心没得吃。”派发窝窝头的劳力大声喝道。

    窝窝头蒸的是稍大一点的,每人派发两个,小孩子一个。虽然对于在田间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人来说,很是有些不够,不过相比以前没饭吃时饿肚子强得多了,难民棚旁边的粮仓每过一段时间,棚长便会带几个人去府城那边拉一些粮食过来,粮仓里面的粗粮堆得满满的,也让这些难民安心了不少,粮食就这么多,这么多双眼睛盯着,谁要是想在众人头上动手,那也是不可能的。

    小男孩高兴的捧着有些发汤的窝窝头,一口一口啃着,这些窝窝头算不得有多好吃,不过比起以前没东西吃,甚至吃树皮的时候强太多了。

    “驾,驾!”两个官兵骑马朝这边赶来。

    “快看,官老爷来了。”

    “官爷,有什么事吗?”棚长看到官兵,连忙迎了上来,官本位的思想在中国荼毒已深,不是一时半会能改变过来的。

    “秦大人有令,过来给你们宣布些好消息,从今天开始,每个棚的粮食都均摊到人头上,小孩不算。今后只要你们还上吃掉的粮食,农具安置的钱还上,开垦出来的田地便低价租给你们种,比外面的租子减三成,种满十年后,可以购买田契。”

    一些听到消息的人顿时欢呼起来,有些妇人抱着自己的孩子在一边抽泣。若是关内像这样,他们哪里会流落异乡,哪里会失去那些饿死的亲人。

    洮南地广人稀,有的是独自一人,有的是一家。按眼前的面积,他们这个棚里的人,每人能分到七八亩,一个人一年能吃多少粮食?也就是说他们明年辛苦劳作一年,后年便有田地可种了。租子还这么低,以前在湖北经常累死累活忙一年,收成还不够交租的,那ri子才叫惨呢。

    “只有把田地分出去,才能调动这些饥民的积极xing,这些饥民有了田,手上有了点闲钱之后,便会盖房,购买各种物什,有这十万人在洮南府城及周围安置下来,洮南府城将来发展起来的时间将大为缩短。”秦宇骑在马上,听着路边饥民棚里不时传过来的欢呼声,

    “为了填饱这些饥民的肚子,安置他们,就算后面他们还了粮食,农具的钱,总体上大人还是带亏势,估计有二三十万两银两的亏损。”田和霖作为这次移民的直接负责人,对中间的账务门儿清。

    “做生意嘛,有赚有亏,我得了白城,靖安,开通几地,付出个二三十万两银子也没什么。”真让秦宇高兴的不是得到这几个地方,而是能成功安置下这么多饥民,使得洮南人烟稀少的局面大为改观,只有人才是发展的根本。

    秦宇笑道,“有些钱,咱们乐意赚,有些钱亏出去了也无所谓,能多救活一些人,图个心安,旭光兄,这次能安排下这么多人,你居功至伟。”

    田和霖处理事务的能力确实很强,除了刚开始饥民涌进来时有些混乱,到现在调派粮食,农具,建设难民棚,准备过冬的衣物,都井井有条,偶尔的小问题也无伤大雅。

    “若非大人东奔西走,将钱财,关系都打通,卑职也没办法做到。”田和霖心中微叹,平时秦宇嘻嘻哈哈,不过真遇到事的时候,却是毫不含糊,几十上百万的银钱花出去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单是这份气度便不是一般人能比的。那些饱读诗书,成天喊着为国为民的人,真要是面临跟秦宇一样的选择,只怕多半是另外一种结果。

    “你们读书人不是有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秦宇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正人君子,有几分能力就做几分事,既然当了官,也就由不得xing子乱来,留点东西给后来人,等到以后老了,总不至于被那帮孙子们戳脊梁骨才是。”

    同田和霖分开,安置饥民的事是田和霖安排下来的,不过这么多人要维持秩序也是件麻烦事,秦宇将手里的军队都派出去,自个儿东奔西走,这段时间也累得不轻,控马的时候没平时那么利索,在一道转弯处,差点与一辆马车撞上,马车没事,不过倒是惊得旁边的路人纷纷躲闪,有几个人还摔倒在地,其中有一道声音颇为耳熟,秦宇细看一眼,竟然是陈心怡。

    秦宇连忙跑下马,将陈心怡从地上拉起来。

    “别,脚扭到了,疼!”陈心怡皱着眉,左脚不敢落地。

    “我先带你回去。”

    陈心怡通红着脸给秦宇抱到了马背上。

    “快去叫大夫过来。”秦宇抱着陈心怡的腿弯吩咐丁成后便直接进了屋子。

    将陈心怡的鞋袜脱掉,看着陈心怡於青的脚踝,这一下扭得不轻,陈心怡的脚不香不臭,不过白净异常,五颗胖乎乎的脚趾头,十分可爱,趾甲水亮透明,看得秦宇有些失神。

    “你做什么?”陈心怡连脖子都红了,声音像蚊子一样嗡道。

    “看你伤得重不重。”秦宇干笑一声,眼神有些困难的从陈心怡的脚上移开。

    大夫过来将陈心怡的脚接好,又敷上药就离开了,只是扭伤了脚,算不得什么大碍。

    不过这段时间太忙,实在累得很,刚才大夫给陈心怡治伤的功夫,秦宇竟然趴在旁边的桌子上就直接睡过去了。

    “秦宇,秦宇。”陈心怡低声叫了两下,秦宇没反应,看着睡得沉的秦宇,后面陈心怡没忍心再喊,坐在床上无聊的陈心怡不由打量起房间的摆设,墙壁上挂着一把长刀,床下几双鞋子,军靴。一个水壶,一个茶壶,摆得不是很整齐,还稍显凌乱,进来的时候被子也没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陈心怡也想不到秦宇这么大个官,其实过得也挺简单的。

    ;

第67章 老家来人了() 
接下来的半年,安置饥民一直都是主题,进入到冬天,难民棚四处漏风,大地封冻,委实冷得很,再加上这些饥民都是从关内来的,关内的冬天可没洮南冷。好在秦宇事先让田和霖准备了大量的棉被,旧棉衣,另外每个棚里都还有定量的煤炭供应,用做取暖,使得冻死的人并不多。

    冬天是农闲的时候,此时洮南府城用zfu的名义向华兴钱庄贷款,用来给饥民修建房屋,住处的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修建房屋用的东西大多也是洋灰厂,砖厂,本溪那边的铁厂产出的东西,另外再砍伐一些树木,这些工厂都是秦宇的,对于秦宇来说,也不过一个口袋进,一个口袋出的事,到了明年,收成上来,便能还掉一笔。

    新开垦的田地有不少地方都种上了甜菜,为明年民办制糖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以前民办制糖厂一直办不起来,归根到底,还是原料供应太少,另外交通不够方便,此时洮南多了几万人的修路大军,除了洋灰厂机器一年响到头,洋灰从厂内源源不断运出来外,在人工方面基本上只是付出粮食,还有保暖的衣被,相对于西方列强的人工费,代价低得可怜。

    每次看到那些修路工拿着窝窝头脸上的笑意,秦宇不止一次感慨,中国的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

    “秦大人,你真是世界上最忙的人。”在洮南府城最繁华的街道,道胜洋行的分部,一座三层高,充满着沙俄风格的建筑坐落而成,单从外表上看,算得上是整个洮南最具观赏xing的一座建筑。

    “再忙也得抽空到你这里来看看啊,老朋友,欢迎来到洮南,咱们靠得近,今后找你借钱更方便了。”秦宇热情地同诺夫拉维奇握手道。

    “是啊,靠得近,我拒绝起来也更加方便。”诺夫拉维奇听得哈哈大笑,笑声稍停,诺夫拉维奇有些佩服地道,“我在贵国东北呆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将一座破落的小村镇发展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城,秦大人,你创造了一个奇迹。”

    “给我一些时间,这个奇迹会变得更大,等将来洮南与齐齐哈尔,哈尔滨,长等城市用铁路连接起来,洮南将会变成整个东北的经济和工业中心之一。”秦宇颇具信心地道,未来整个东北,甚至整个民国的毛纺,皮具制造中心,都将是洮南,两年多的时里,秦宇不是白呆的。

    毛纺厂两年陆续补办的机械,追加的投资一起达到了五十多万两,虽然此时盈利不过十余万两,相对于巨额的投入,简直低得可怜,在清朝工业一片空白的时代,办实业利润还是很高的。秦宇在本溪那边的榨油厂,面粉厂原来投入加起来也不过两三万两银子,第一年就收回了成本还有盈余,现在加起来一年能赚到六万多两,成长势头非常不错。

    另外皮鞋制造厂的投入也达到了四十多万两,这些钱基本上都上从华兴钱庄贷的款。一年的盈利也只有七八万两。

    不过相对于增长空间更为广阔的皮具,毛纺工业,以前完全没有任何经验的洮南此时还在磨合期,经过了一些教训,吸累了宝贵的经验,另外在牧场也初步总结出了养盛产羊毛的决窍。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无论是在工人,机械,还是羊毛供应,以及铺货渠道上,都已经由原来的稚嫩累积了初步的基础,一旦产能爆发出来,所产生的盈利将远非榨油,面粉两个行业所能比的。有内蒙,外蒙辽阔无比的草原做基础,皮具,毛纺完全可以成为东北的龙头产业之一。

    “很高兴能亲眼见证秦大人创造的奇迹。”诺夫拉维奇能感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有着其他清朝官员脸上所不具备的气势和自信。

    一骑官兵骑马疾弛过来。

    “大人,老家来人了。”

    “是吗,我马上就回去。”秦宇点头,然后向诺夫拉维奇告了声罪。

    “大哥,你怎么过来了。”离屋子老远,秦宇就看到穿着貂皮大衣的秦成,大笑着走了进来。“哟,秦剑和程表哥也来了。”

    “你可真是大忙人啊,说好了今天到,过来还看不到你人。”秦成开了句玩笑。

    “道胜洋行的熟人将分行开到洮南来,不得不去捧一下场。”秦宇解释了一下,“既然来了,今天带你们去吃烤全羊,请蒙古的老厨烤出来的,味道比起咱们在盖州吃过的可要强多了。”

    “宇弟有事,成哥你就莫怪了,自家人还计较这点小事做什么。”程明替秦宇说了句好话。

    “二弟,你在洮南这边的动静可真不小,我在盖州也能听到你秦大善人的名头呢。”秦成道,“父母亲听了也高兴,你写信回去说今年又不回去过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