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考研 >

第25部分

考研-第25部分

小说: 考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鹄戳恕G胂嘈抛约海映踔芯涂佳У恼饷趴危换岵畹侥睦锶ィ惨谛睦锱嘌运男巳ぃ惶盅崴⒏橹靡欢稳兆樱磺卸纪砹耍环垂矗刻旎礁鲂∈保灰岢郑突峒惹崴捎钟谐删透小�
跨专业考生往往把一腔热情放在专业课上,有意无意地就偏废了基础课,等发觉时间紧迫的时候,回头一看基础课落下一大截,这会大大影响后面冲刺和考试的信心。
其次,专业课复习。11月份报名之前一定要把专业书踏踏实实至少细读一遍。这一遍不要欺骗自己,质量至上,一定要全部弄通弄懂。这样在后面的两个月才会更有底。
笔记一定要做。当11月报名时间来临时,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们讨论起复习进度。那时候本专业考生和别的跨专业考生所做的准备和进度会让你大惊失色—有那么多人准备得那么好!本来就对不熟悉的专业容易产生的“心虚”这个时候会更加强烈,那么回过头总结一下自己的成果,只有实实在在密密麻麻的几本笔记会成为自己的强心剂,数数看,几本笔记,七八万字是少不了的。加上政治英语,你会为自己所做的上10万字的笔记而惊讶的。这是积聚信心、抬头挺胸的重要来源。
四、全力复习:坚持到底,毫不畏惧
首先,研究历年试题,自己划重点。历年试题非常非常重要,报名之前即11月初,一定要把学校相关专业的历年试题弄到手。这需要积极调动网络资源,自己能下载的下载,能买到的去买,最后一招:求助师兄师姐。这时提出的请求也一样要尽可能明确。有一个女生,考某大学某专业,通过同学的同学的姐姐,找到一位师姐,打电话给她:“我知道你们学校图书馆五楼的阅览室有历年试题的专柜,可以借出来复印。请帮忙复印某年到某年某专业的……”该师姐大惊:“我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你怎么知道的?”这个女生慢慢说来,怎么从网上找到该学校专栏讨论、怎么了解到的,师姐大开眼界,兴趣高涨,帮她把相关专业能找到的试题全都复印一通寄去。
接下来就是更仔细地研究试题。只需要一个晚上时间,把历年试题全都摆在桌面,总结规律和重点难点,老师出题的习惯等等。借此可以划出下一步复习的重点(甚至是考试的重点),不再一律通读,而是有头脑的、有目标的复习。不要怕系内老师改朝换代,再改也有一脉相承的科研风格,掌握了大体,以不变应万变。
划完重点,一股“运筹帷幄”的气势油然而生,趁着这股气势,投入到更深入的复习中去,一定事半功倍。
其次,为考试做准备,掌握专业答题习惯。在剩下的两个月当中,一定要找点时间去学校的自己要考的专业宿舍混混,目的是了解专业答题有什么惯例、有什么特殊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随便哪个学校都行,自己方便找的、正规的大学就可以;当然,方便的话,最佳选择就是所考学校研一同专业学生宿舍,这样就不仅了解试题情况,还可以挖掘更多这两个月应该注意的问题。
考试的时候,和复习中所强调的一样—一定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经过了周密的计划、万全的准备。拿到试卷的时候,要像热爱专业书籍一样热爱它们,冷静的头脑,热情的心灵,一定战无不胜。
最后,就是复试了。关于导师是否要找,各有各的说法,能找到最好,没找过的也不用惴惴不安。相信自己最重要。
其实接到复试通知书的时候,一般都没有更多时间去扩展知识面了,这些是最初就应该做的。这时候跨专业考生常常担心自己的基础不够,再次心虚。那么与其瞎抓一把,不如把以前看过的书拿出来再翻一遍,总有用得上的,做生不如做熟。对于某些领域的熟悉或精通,比泛泛而谈更能显出自己的特色。用真诚的微笑和哪怕是使劲鼓才能鼓起的信心和勇气,去直面导师。好歹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我们也算复合型人才了,怕什么!
说到这里,整个过程看起来完了—其实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一个开始。
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个更自主、更专业的学习过程,跨专业学生一踏入这片天地,肯定会受到冲击。不熟悉的领域,老师觉得应该是常识自己却闻所未闻的知识,难以找到的新生活定位……这些都要有心理准备。建议在5月到8月这段天堂般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看看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并非专业课本),继续打基础,进入研究生生活根本没有时间给你去打基础。
总之,对于勇敢的跨专业考研人,继续用韧性和信心,在开学前调养好身心,并不放弃不断学习的好习惯,为进入一个新的求学生涯做好准备,都是必要的。相信这样贯穿始终的准备,一定会迎来新的局面,实现挑战人生充实自己的梦想。对生活认真,生活也会认真地回报你。要相信,要坚持。
辞职考研成功法则
很多人都感受过考研的艰辛,在职考生则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且不说离开学校的日子久了,渐渐生疏了所学的知识;且不说同事们的议论,领导的不信任;且不说家里的人老是唠唠叨叨地告诉你:老大不小了,该结婚了;且不说讨厌的乏味的重复性工作,消磨意志……就说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多的压抑,枯燥,无人倾诉的复习生活,就是对辞职考研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考验。辞职考研的你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过好以下几关:
第一关:心态关
决心—身在职场,准备考研的动机和理由当然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希望通过数年的努力,能够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阔天地里一展身手。可是,理想归理想,上班后,人变得理智和现实多了,在读研和工作的鱼与熊掌间,要舍弃其一,必然会左右为难。即使工作已成鸡肋,围城内的人也会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盘算来盘算去,许多人的理想最终变成了梦想。因此,一旦做出考研决定,就应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一战。
信心—尽管在职考研有很多劣势,但在职考生同样应该拥有自信。不用为期末考试发愁,不用为找工作和考研的选择踌躇,不用为辅导班和复习资料的价格而忍痛割爱,入学的分数线要低5分,很多导师更偏爱有工作经验的考生……平时的复习过程中,也要不断地给自己增加信心。学习中有了进步,暗暗鼓励自己,并及时总结经验;暂时遇到困难,也不能灰心丧气,坚信“天道酬勤”的道理,只要足够努力,在职考研并非“不可完成的任务”。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在千军万马的考研竞争中就赢得了先机。
恒心—考研难,不单指考试的难度大,还难在需要非凡的毅力,持之以恒的心态。在职考生与应届考生不同,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也缺乏积极的学习氛围,绝大多数人都是孤军奋战。在职(辞职)考研之苦,远非高考可比,各方面压力大,既苦且累,加上个方面的诱惑和干扰,很容易动摇考研的决心。很多在职考生考研的决心很大,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快到了考试时间才临阵磨枪,赶忙抓紧复习,这样的准备过程很难在竞争激烈的考研中胜出。还有的考生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放弃,把考研毁在自己的手里。从过往考生的经验看,最终成功的考研战友,往往是那些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的人。
第二关:时间关
在职考研考生的最大困难,恐怕就是考研与工作在时间上的冲突,要想解决好这些冲突,就要在时间上进行合理规划。
首先要统筹安排作息,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像海绵中的水,挤出来的是多还是少,要看使的劲儿有多大。尽管大部分在职考研人的学习时间只有应届考生的一半左右,但完全可以规划好每天的时间,努力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其次要尽量减少社会活动,清心寡欲。节假日最好放弃休息,晚上尽量闭门谢客,其余时间则见缝插针。在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允许的条件下,上班时间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比如背单词,上网查资料。毕竟工作和考研不可兼得,如果坚定了考研的信念,就难免要放弃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最后,重视时间上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在职考研,我们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系统地复习,也没有精力把所有该看的书细细地看上几遍。因此,“抓住重点有所选择”是在职考生应该采取的策略。
离开学校一段时间的在职考生,大部分人对于英语和数学的知识都比较生疏了,如果你这两科基础不好,要尽量采用长线复习策略,扎实地打好基础,不奢望过高的分数,但一定不能拖后腿。而对于政治,则可选择在复习中后期进行,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政治不过线和得高分都是小概率事件。在职考生应该着重复习的是专业课。相对于基础课,专业课更容易提分,更容易和应届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如果专业课分数较高,可以使你在复试时取得一定的优势。如果学校有相应的专业课辅导班,一定要争取参加或者取得辅导班笔记,因为这些辅导班的一些细节,很可能影响到你最终的成绩和录取。
第三关:感情关
尽管考研生活应该专注在复习上,但在职考研的考生不可能“一心只读圣贤书”,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对在职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职考研的压力很大,寻求并赢得身边人的支持很重要。讽刺和风言风语,极有可能动摇“军心”。因此,在小范围内透露自己的打算,征得家人、亲友以及有关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这很有必要。一方面能增强信心,另一方面又能为日后辞职或者报考打下伏笔。但是,毕竟不是所有的同事都能够理解考研者的想法,并不是所有的领导都能够开明地支持你工作的同时去争取继续深造的机会。所以,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一边暗中复习,一边尽早收集前人经验,确定是否本单位允许报考,及报考后如果录取的有关政策。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与领导多多勾通,争取有利的复习和报考形势;如果探听到单位态度坚决,应及早做好辞职的准备。
在职考生原本就信息来源单一,资料少,缺少志同道合的考研同伴,所以一定要多与他人勾通交流,避免闭门造车。首先争得家人、爱人、男(女)朋友的理解,处理好各方面的感情关系,要知道如果在考研的关键时刻感情出现纠葛,那将是致命的。其次复习中尽量找几个考研战友互相鼓励,交流,在漫长的复习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力量。
附加关:辞职关
虽然报考时不再需要单位介绍信,但报名表上还是要加盖单位公章;虽然你非常努力地复习,但是工作的压力还是让你觉得透不过气来;虽然你以为可以按时完成自己的复习计划,但是临近考试仍然很多书没有看,那你被迫要过辞职这一关了。
辞职考研首先要解决的是你与单位的合同问题,几乎每个单位都可以将这作为“挽留”你的借口。应该先把自己签订的合同的性质和内容搞清楚,应注意的是两方面内容:一是合同中有没有规定限制考研的条款;二是合同的期限长短和性质,现在不少单位签订的是聘任合同,如果合同期限已过,那也就没有劳动关系了,单位也就无权干涉了;三是违约金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如果选择读研深造,那么就要履约进行赔偿;然后,如果赔偿不合理或单位有意刁难,可以找劳动部门解决。当然,如果单位没有任何理由而就是执意扣留你的档案,这类问题是最为棘手的。因为,没有有效的手段可以“敦促”单位放行档案。所以,你只能尽量与单位友好地协商解决,不要和单位闹得不可开交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
还有就是“财力”的问题。一旦做出辞职的决定,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只有合同违约金、考研书籍、考研辅导班、日常花费、房租等等在等着你的钱包开口。所以一定要处理好金钱与考研的关系,别让“孔方兄”在你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成为考研路上的尴尬。
最后要说的就是心理压力。考研是一场比赛体力、毅力的战斗,尤其对于辞职考研这样背水一战的人,心理压力更大,放弃了在别人看来那么好的工作,在亲朋好友关注的眼神中,在某些人怀疑和讥讽的眼神中,树立一个牢固的目标,并且适时调整时刻变化的心态,最为重要。得意时提醒自己还有很多路要向前赶;失意时告诉自己,坚持到最后一定会胜利。
辞职考研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选择。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有更健康的心态,要处理更方面的复杂关系,正因为这样,当最终收到通知书的时候,你会感觉在人生的选择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考研心理战术
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如何保持积极的情绪、投入的状态、不骄不躁的心态、坚定如磐的信念,在每一个考生的考研备考中,都是万丈高楼的基础,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与大家分享那些考研成功者的心理调节经验,介绍考研10大积极心态与10大消极心态,以及知冷知暖的心理小贴士。在考研之旅伊始,就帮助大家未雨绸缪地扫清“心理障碍”,打好“心理基础”,坚定地迈出“考研长征”的第一步。
一、考研十大积极心态
1.坚定的决心
请随时随地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还是一定要?如果是想要,我们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如果是一定要,我们一定能够有方法得到。考研成功就在于你做决定的那一刻。
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是发展坚韧的最重要的一步。强烈的驱策力会使一个人去克服许多的困难。所以,复习一开始就要确定自己要考哪所大学,分析考上的难度,给自己定个位,告诉自己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多少汗水。
2.强烈的愿望
一个顶尖的推销员最优秀的素质是要有强烈的成交愿望,一个优秀足球前锋最可贵的素质是强烈的射门意识。同样,要实现考研成功,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成功愿望。
人在追求强烈愿望的目标时,较容易获得和保持坚韧的精神。想想自己考上研究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