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焙蛭屡厮ァ�
天气越来越热,草丛里不知名的昆虫总在整天整天不知疲倦地叫着,心情也开始变得烦躁起来。一个寂静闷热的傍晚,被那些该死的数学题折磨得狼狈不堪之后,回到空荡荡的寝室,我疲惫地躺在床上,一点力气也没有。屋子里很静,外面的夕阳很美,透过窗子静悄悄地撒了满屋,一滴泪水也静悄悄地从我的眼角滴落。我禁不住拨了一位考研成功的师兄的电话号码。静静的校园里,我们并排走着,还没等我开口,他就开玩笑地说:“怎么了,是不是陈文灯又欺负你了?太不像话了,竟然敢欺负我师妹,别怕,我替你扁他!”我一下子破涕为笑。“小师妹,每个考研的人都经历过那种总是被打击的阶段。考研如人生,如果这一点点挫折你都接受不了,以后遇到更大的困难,你又怎么去面对呢?我相信你,你也要相信你自己!”我像一个傻傻的小丫头又哭又笑看着师兄,天边的夕阳红得像火。
放暑假了,校园里的人越来越少,留下的大多都是要准备考研的难兄难弟。学校为了方便管理,只开了几间教室。放眼望去,大大的阶梯教室里铺满了桌布,坐满了人,每张课桌上的书差不多都是清一色的“陈文灯”和“朱泰祺”。在酷热的7月里,很多很多的人坐在一间教室里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挥汗如雨的场面真的很让人感动。这种感觉让我想到了高三,只是再也没有老师和家长在身边督促,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定力。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选择和权衡,我把目标瞄准了吉林大学,当时,一听到有关于吉大的任何消息,我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有了目标,心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就不再会动摇。我在床头贴了一张“我一定会成功”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一遍,希望这样会给自己一点点勇气。英语是我的一块心病,尤其是那本600多页的16开词汇书久攻不下—它真的太厚了,让人感觉永远望不到尽头。于是我把它肢解成20个部分,每个部分30页,用《青年文摘》的封面装订好。当我手捧厚厚一大叠被自己“陌生化”的词汇书,兴致勃勃地翻看时,我突然惊喜地发现,往日那个傻里傻气的女孩又回来了。
日子一天天流走,校园那条甬道于青翠之外又增添了月季的火红。第一轮复习计划终于按部就班地完成。近两百个日日夜夜,身体虽然已经累到了极点,但是,脚步是坚定的,心情是从容的。这期间,一个人哭过,郁闷过,把单词书狠狠地摔过,但哭过闹过之后,只能是继续往前走。每天都怀着希望,每天都在付出,每天在踏踏实实的努力中真真实实地感觉到自己在一点一滴地进步,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好。考研于我,再也不是躲避灾难,我更想从此放飞心情,放飞那久久没有舒展的心情。
暑假一过,时间就像加速下落的球,越过越快。在309教室待的时间长了,座位都默契地形成了固定的格局。虽然也没有过多的接触,但从心底里却一直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同样为了一个梦想,同样的执着,每一天坐在同一间教室里,读相同的书,做相同的题,走过同一条小径,用着同样的单一的作息表走过考研之前的每一天。有的时候,学累了,抬起头,看着前面坐的那些仍在埋头苦读的同学,心里就是深深的感动。无论多么苦,多么无聊,我知道,至少还有和我站在一个战壕里的兄弟。与此同时,我们几乎都选择了“将考研进行到底”,不做简历,不参加招聘会,不考公务员。我们清楚自己已经切断了所有退路,剩下的只有破釜沉舟。
离考试越来越近了,时间怎么都觉不够用。有的时候一边走路一边在心里算日期,算着算着不知不觉就小跑起来。吃饭10分钟,洗澡20分钟,每次去超市都买了大包大包的东西,这样一个星期都不用再出门了。309教室里男孩子的头发也都由原来的“有型”变成乱蓬蓬的一根根杵在那儿,女生的衣服也都差不多变成清一色的校服。那真的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书桌上堆满了做不完的各类模拟题和预测卷、历年真题。所有的学习内容就是自我测验和订正。那真的是一种刺激,自己的实际分数和理想分数是一个刺激,周围的人做相同的试卷的所得的分数和你的分数又是一个刺激,做过很多遍的题竟然还出现错误又是一个刺激,我每天在这样的刺激中渐渐变得异常麻木,刀枪不入,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再重头收拾旧山河”,在惨不忍赌的失败中锻炼和血吞牙的勇气和毅力,越来越沉稳,越来越坚强。
转眼就快到元旦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折磨,试卷上的红叉叉越来越少,模拟题的成绩稳步攀升,阅读的错误率基本可以控制在两个以内,数学题也基本保持在85以上。我的心越来越安定,我坚信自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我不止一次地想象自己拿着录取通知书时的情景,甚至想到要拿着它去祭奠父亲。然而我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考研路上最大的考验马上就将向我袭来。
三、病中吟
8个月高强度没有间歇的学习带来了潜伏的危机,我的身体渐渐透支。元旦前夜,寝室的暖气突然间就停了。清楚的感觉到那一夜刺骨的寒冷。从第二天开始,就开始发高烧,竟然有39。5度。一开始我还带着单词书去打吊瓶,可是一连拖了几天,最好的药用了,最好的针打了,高烧竟然一点也不退。医生说看样子不轻,没有两周下不去。我一听当时就晕了,临考前21天啊!不要说两周,两天都像要我的命。可是,没有其他的选择,考前21天我开始卧床。
持续的高烧让我头昏眼花,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煎熬让我的体重急速下降。同寝室的人轮流给我打饭,可是,刚送到嘴里还没等咽下去,就全吐出来,后来索性只喝牛奶了。我的好朋友来看我,带来了她在家熬好的粥和热乎乎的鸡蛋,我只吃了一口,就把脸扭向了另一边。她无论怎么哄我,我也不张嘴,因为那种呕吐的滋味真的是太难受了。她的表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你不吃没有人逼你,考研只剩下十几天了,你就这个样子,怎么考?”听到了“考研”那两个字,我的身体不由一颤。我吃力地从床上坐起来,用颤巍巍的滚烫的手接过她手里的粥,大口大口地吞着,好像是在吞着一种希望,泪水滚滚而下,落到粥里,落到鸡蛋上,落到颤巍巍的手上……每天看着同寝室考研的人背着书包出去,心里像着火一样,抄起枕边的单词书边哭边读,其实什么都记不住。
高烧依然不退,我每天在糊里糊涂的状态下,感受一种滋味叫做“绝望”,我甚至不敢再看墙上的那一条条标语,那会让我在全寝室人的面前哭得痛彻心扉。也不敢接妈妈的电话,怕原本就已孤孤单单的她听到我沙哑的声音,在千里之外为我担心。当用酒精擦了身体后,当吃了大量的退烧药,体温仍然维持在39。5度的时候,我终于禁不住嚎啕大哭起来。我不甘心,我真的不甘心呀,这么久以来夜以继日的努力都功亏一篑,8个月来的日日夜夜,8个月建立起来的信心和决心,就要在这样的一个寒冬里葬送。马上就要看见的曙光在离光明最近的时刻被黑暗淹没了。老天呀,为什么要这么对我?难道,一个女孩抛弃了一切的努力,难道那披星戴月的8个月,就这样的被你忽略吗?
我终于被妈妈接回了家,她的精心照顾让我的病渐渐好转。日子并没有因为我生病而停止流逝,当我的烧慢慢地退下来,离考研也只有11天了。安静的夜里,我无法睡去,想到这四年,想到远在天国的爸爸,时刻守在自己身边的妈妈,想到一路走来的8个月,还有那已经丢了20天的功课……奇怪,反而觉得前所未有的释然。我知道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无论多苦我都没有退缩。也许等待我的是失败,也许希望终究要被淹没在长春冬天的大雪里,但我仍然不可以在最后时刻放弃,就像士兵只能选择战死沙场。
我又独自回到了校园。8天,最后的8天,我生命里感觉最长的8天,我拖着病弱的,还在发低烧的身体,泡在了309的教室里,每天半夜两三点的时候才回去睡觉。走在走廊里,感觉走廊似乎也变得弯弯曲曲的,整个身体都已经轻得要飘起来,然后就是一阵呕吐。我已经不再为自己的身体焦急地流泪,因为,已经没有可以让我流眼泪的时间了,我能做的,就是尽全力。吐了,就再吃东西;发烧,就让它烧好了;晕了,就躺十分钟再继续。脑海里已经没有了成与败,有的只是坚持到考研结束的那天。那一天,北方的长春特别的寒冷,天空中微微地飘起了小雪。可是,我却感觉一阵一阵地冒热气,心里似乎是有一股热流,让我在答题的时候也禁不住身体微微颤栗。这就是一个人全力以赴迈向理想的感觉吗?用颤抖的手答完了最后一科的最后一道题,身体里的最后一丝力量似乎也被抽光,可是,却分明感觉那疲倦的步伐里带着几分豪情。走出考场,外面的雪已经停了,在阳光的照耀下白茫茫的一片……
四、回首来时路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去了309教室—教学楼三层从左边数第三个教室。考研的一年就从这里流走。摸着熟悉的桌椅,看着那似乎还留着字迹的黑板。昨天的一切历历在目。我想起了我和那些考研的兄弟姐妹在这里走过的日日夜夜;想起了我们奋笔疾书,苦思冥想的身影;想起了309彻夜不灭的明亮灯光;想起了在遭受打击的时候,我们扶案哭泣,然后擦干眼泪又前行;想起了在最后的一个月里,不知道是哪位考研的兄弟,每天都在黑板上写下一条鼓励大家的话;想起了在生病了好久又回到了309自习时,书桌上的一个便条:“当灵魂赤裸地暴露在荒凉的天和地,所有吹过的风,所有逝去的梦,都在痛苦中复活了我的心。加油,兄弟!”想起了考研前的最后一晚,大家收拾好行囊,那铺得满满的桌布被清撤一空,素不相识的我们,9个月以来都没有说过几句话的我们,走到一起,互相祝福,互相打气……
讲台上不知道是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放上了一个矿泉水瓶,里面插着淡黄色的勿忘我。瓶里面已经没有了水,可是,那些花仍然是像刚开的时候那样甜美。小小的花瓣摇曳在初夏的6月里。我知道,考研也像是这样的小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许并不是每一朵花都美得惊世骇俗,也许并不是每一朵花都芳香四溢,也许并不是每一朵花都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但它毕竟都在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开过一回,给我们的青春留下只有我们才可以闻到的香甜。
从天真如同白色的大一,忧郁如同蓝色的大二,到奋斗如同红色的大三,收获如同黄色的大四,再到今天的自己,我清晰地看见自己成长路上的每一个脚印。要感谢的很多,感谢父母、姐姐,感谢为我打饭的室友,感谢在考研路上不断鼓励我的师兄和一起奋斗的不知名的战友。还有你,一个和我有两年约定的男孩。虽然两年后的今天,你已经不在这里,但那个约定一直在给我力量。当然也会感谢自己,终于做了一回自己的榜样。所有这一切,都像那些花儿,盛开在我的记忆里。
作者Email:
一个法硕生的三天两夜
文/yankue
370天前的此时此刻,我正在考研的考场上与极限比拼。
我的本科是在大连的东北财经大学度过的—一所国内财经界颇具名气的财经院校。我学的是国际会计专业,会计学院是我们学校实力最强也是最好的院系,而我念的国际会计专业也是学校最好的专业之一,每年的就业形势不错,我想,我要找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是不成问题的。
但我想考研—这个念头在高考以后便已在我的脑海之中萌生。高考的失常发挥,使我连重点线都没上,因此,一直以来都有不甘心的感觉,都有想考研的念头。但是没有想到最后会在近乎挣扎中完成这一过程。
放手一搏,临阵易帜
大三时,我的考研目标确立了下来:人大的会计专业。最初,我想考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因为当时竟然不知道还可以跨校跨专业报考;知道后就换成了人大—它在我们学校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声望直追北大清华。
我当时之所以想报人大,是看了一本书,一群哈佛MBA—1999年毕业的中国人写的介绍在哈佛学习生活情况的文章合集。记得那是一个冬日,我在图书馆四楼无意中发现这本书。我一口气将它读完,热血沸腾,心中涌起找个高目标拼一次的冲动。我第一次那么强烈地感觉到,一直过得平平稳稳的我也应该为自己的命运搏一把,才不枉此生。
2000年4月份我把一整套人大会计学的白皮书教材搬回宿舍,引起了整个宿舍兄弟们的好一阵骚动和惊呼。的确,连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考上,因为当时人大的招生简章上写着只招7人。但我还是要试一试!
之后便是有规律地自习、看书,一晃就到了7月份,接着去北京,上考研辅导班。我报了政治和数学班,在北京,感受到了那里的考研气氛、在仰慕已久的祖国的首都长了点见识,但在学习上收获甚微,左耳朵可能听到的一些学习上的东西,在8月份回家呆了一个月后,全从右耳朵跑出去了。可是,这次北京之行却间接导致了我的另一个重要决定—换专业。换专业的具体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个是数学复习得不好,在北京听了一个月“天书”,更加没有信心。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突然发现自己对会计专业并不感兴趣。
回学校以后,经过几天的慎重考虑,我选择了转考法律硕士专业。可是临阵易帜,是兵家大忌,我不是没有犹豫的。我有一个同班的好朋友,他从3月份开始准备考法硕,当时已经半年了。我找他商量,他说了一句话:“你从现在开始考法硕,希望不是太大—但也比考人大的会计大那么一点。”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在2000年9月4日,我做出决定后,打电话告诉了家人。我当时就有一种“豁出去”的悲壮感。就这样,我开始了为自己拼搏的一段旅程。那以后,虽几经挫折,几经犹豫,却最终也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