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 >

第132部分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132部分

小说: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荣安伸出手朝青纱行了一礼,就快步走到书架前,根据时间的排列,找到了遥远的未来一本汇总。

    青纱看着姜荣安的背影,轻轻地煽动着翅膀,一个个书架出现,都是非常完善的农业资料。

    古青娅让青纱规整,只说关键字,它没有出口建议,自然资料不完整,而农业的范围是非常宽广的,足够古青娅研究了。

    古青娅跟姜荣安说开后,觉得心里松快了不少,也不再整天待在家里,早上就跟程水出去走走,买些时令果子。

     古青娅看着书架的排列以及标签,惊讶得合不拢嘴,她能看得出来分类更加地完善以及合理,完全不是她以前根据关键词整理出来的。

    “青纱,这是是你弄的吗?辛苦你了,谢谢你。”如果不是青纱没有人形,古青娅一定会上前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的,她完全就没怀疑之前青纱不这样做的原因,只是感激。

    “嗯,这样你们更方便。”更方便找资料做事,积德行善,它也能够从中获得一部分功德。

    是的,为了功德,至于这些功德最后能做什么,青纱不知道,只知道收集足够后她会有好处的

    古青娅并不知道青纱的想法,当然也没有去问的意思,青纱有没精灵联系她也不关心。

    心里头古青娅将青纱当作一个朋友甚至说是一个长者,完全没觉得青纱是她的私有物,对于神奇的存在,她从来都是敬畏的。

    原来包含田桑的大类别叫农科,古青娅有些明白了它的意思,她直接找到水稻的书柜,除了起源以及品种的介绍外,古青娅着重看了演变史以及改良的手段。

    除了水稻还有其他的诸如小米玉米之类的品种的介绍,更有果部、草部等的专题,只要能研究出一些,足够改变许多人的生活。

    而杂交水稻的资料让古青娅看到了方向,早期的杂交水稻是无法自留种且味道也不好,但到了后期,又进行了改良,产量不上升但味道以及留种问题得到了结局,而改良的方法,目前完全能够做得到,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古青娅忙于抄录自己的新发现,姜荣安也忙于研究其他内容,交通这方面的知识的确超出了他的一些认知,两人每日也就吃饭以及睡觉去的一番交谈,互相讨论着对方的进展。

    程水沉默地将古青娅写好的纸张拿到一旁晾干,同时照着抄录一份,在练字的同时做备份的工作。

    刚开始她被古青娅写字速度以及内容给惊住了,到现在她脸上已经不知道要做出什么表情,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她家夫人好厉害好厉害!

    “爹,大姐又寄东西回来了。”严青禾肩膀上背着一个,受伤提着两个包裹,跑进屋里一放,倒了一凉水咕噜咕噜就喝下去了。

    严青茶听了,马上放下手中的纺线冲到严青禾面前,“大哥,给我看,给我看,大姐又寄了什么好东西了?”

    严青朴也眨巴着眼睛看着,眼睛里有些期待。

    严青茶将包裹里一个油纸包拿出来,打开后先看到两封信,而下面是六本不薄的书。

    严青朴见严青茶看见,索性伸手将书给拿出来,能让古青娅寄过来的书肯定不错,但一看书名《稻谷之密》,什么意思?完全看不懂啊!

    严父擦着汗从屋外走进来,就看到小儿子捧着一本书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大儿子正在给妻子女儿念信,索性就拉过椅子坐到一边,“看的什书?”

    “爹,你也看看。”严青朴头也不抬的,将刚看完的一本书塞到严父的手中,“姐寄来的,很重要,您看了就晓得了。”

    严父看书不是大问题,尤其是这种半口语化的,书名有些奇怪,但一看开头马上就沉浸去了,对一个大半辈子务农的农民来说,这些有关于稻谷的讲述真的让他开了眼界,不时地发出原来如此呀的声音。

    严青禾念完了信,看父亲和弟弟看书看得津津有味,也拿了一本一看,脸色微微一变,他看拿的是偏后面的书籍,翻开一页写的就是亩产翻倍的句子,手不由一抖,书就掉在了地上。

    “青禾,你做什呢?”严父抬起头,心疼地看着地上的那本书,“快捡起来,你一个读书人,还不晓得要爱护书?”

    “爹,不是,是我被吓到了,喏,你先看这本。”严青禾说着,不由分说把那本书往严父手中塞去。

第300章 计划() 
严父有些奇怪,而儿子的表情也让他起了好奇心,他伸手接过来翻开一看,手不由一顿,亩产翻倍意味着什么,许多人心里或许不会明白,但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心里的惊讶不言而喻。

    严父没有说话,而是一页一页地翻看下去,里头写着非常详细的内容,如何选种如何育苗,最后如何试验,用水肥料甚是是光照都写得清清楚楚的,即使是没有一丝经验的人,也能依样画葫芦地做出来。

    “爹,怎么样?”严青禾见一直没得到严父的回答,有些着急地问道,“您觉得这书上写的靠谱吗?”

    严青朴合上书本,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严青禾,“哥,我相信书上说的,姐姐从来不会给无用的东西的。”

    严青禾顿了顿,看着书上的笔迹,“这字分明不是大姐的。”以前古青娅写什么,都是亲笔抄录的,可是这回明显不是,这字体可以说有些惨不忍睹的。

    “你忘记大姐怀孕了?”严青朴翻了个白眼,“肯定是身边的丫头写的,娘说过孕妇不能用心过度,否则对孩子不好。”

    严青禾若有所思,觉得小弟说的很有道理,完全找不到话来反驳,如果是真的,那也应该拿来当做姜荣安的政绩啊,有个政绩在手,总归是个保障。

    严父合上书本,眼睛亮晶晶的跟严青朴很是类似,他并没有把所有的书本都看完,但他现在的心情非常的激动,就想着去找刘父然后一起去研究做试验。

    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做木工,而到现在他突然发觉,他更喜欢去研究去做试验,地里的活计他其实也不排斥,这个跟木工活其实有些共通之处。

    “爹,怎么样?”严青禾看向严父,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有戏,里头说的东西完全能够实践出来。

    “把几本书收起来我们就按上面写的来,把所有的准备做好,等到来年春季,我们就动手。”

    “爹,若是我们研究出来了,这功劳算谁的?”严青禾更关心这些,说实话因为姜荣安的关系,他们跟吴家还有县太爷关系都很不错,但这完全是改变稻谷种植结构的,这功劳他不想分给旁人。

    严父看向严青禾眼底有些不赞同,“你大姐寄给我们书,想必已经想到这些了,功劳是什么她和荣安若是在意,我们还看得到这些书?他们是希望这个稻谷尽早出现。”

    “我觉得爹说的没错,大哥你将来想要走仕途吗?”严青朴站起来,“我发觉我对做官没有兴趣,我想跟船出海走走。”

    “我还没做好决定。”严青禾皱着眉头,注意力集中在严青朴刚才说的话上,“你想出海?别看现在出海热,实际上危险得很,你想让爹娘担心呢?”

    “大哥,别把话题转到我身上,我有分寸的,起码也要再等几年我长大了再说

    。”严青朴一本正经地说道,“我们继续讨论要怎么做才能完全照着书上来吧。”

    严父看着斗嘴的儿子,脸上笑眯眯的,对于他们他并没有很大的要求,只要不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注意自己的安全,他其实都是很开明的。

    “青朴,去把刘叔请来,哦,还有里长、一升叔。”严父从来就没有保密的意思,而有些东西有了里长以及门路多的严一升的帮助,会更顺利许多。

    看着两个儿子分头去叫人,而严青茶早就拿着古青娅从京城寄回来的东西到一旁傻乐去了,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对她比较疼宠,所以只要不是大事,她一般都不会主动去参加。

    古氏走到严父的身边,看着他伸手仔细地抚摸着那基本蓝皮的书本,“我们研究这些,真的不会有问题吗?”

    身为一个妇道人家,古氏并不识字,但也知道亩产翻倍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将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暴,她怕他们家抵不住那些未知的恶意。

    “你放心,等商量之后,我们就直接将事情上报给县太爷。”严父知道能让自己过手的东西,女儿和女婿肯定不会太看重,他也不需要知道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只要知道这么做能够造福他人就对了。

    “青娅有说吗?”古氏看的到底不够远。

    “她没明说,不过很明显了,她放手让我们做呢。”严父脸上挂上一丝笑容。

    古氏一想到女儿和女婿现在所处的环境,的确没有条件来研究,而真的让他们去种田,只怕也是手忙脚乱的,而最好的人选的确是丈夫无疑了。

    “那你们好好做,定不能让那些贼人给学了去。”古氏想来想去还是有些不安,“你们研究后,让青禾把书给背下来,然后你们就把书给烧了。”

    严父有些可惜地看着这些书,心里很是舍不得,但他们的确舍不得将劳动成果转手他人,不管如何,首要功臣必须是自家才对。

    不过想到青娅那边会有备份,严父也狠了心,“就听你的。”

    其实刘父现在在村里的地位隐隐有超过里长的趋势,不过他不喜欢在村里走动,喜欢埋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加上家又比较偏僻,村里人想来个饭后串门都显得刻意,所以大体上他还是很安静的。

    里长跟着严青禾边走边说话,路上就碰到了严一升,两人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底的疑惑。

    “里长伯伯,一升叔,这次的事很重要,希望您们不要说出去。”严青禾严肃地说道,“等会我爹会说的。”

    几人在严家一碰头,看到了刘父,里长和严一升心里大约有数,应该是类似苞谷的事情,心里忍不住有些高兴。

    苞谷现在在三化县也是大面积种植,屋前屋后,只要是有空地的都不放过,有的人甚至在桑林里间种,总之,再配上地瓜,交完税后,大家的温饱都是没问题的。

    严父将书房关好,然后将几本书放到几人的面前,特别翻到介绍亩产翻倍内容的那页,不意外地看到几人惊讶的神色,他轻轻咳了一声,“现在,我们要商量的就是这事。”

第301章() 
端午节过后,七皇子被正式册封为齐王,并于五月十五再次出海,这次出海规划了很详细的路线,与之前的不同。

    之前绕了一个大圈,并且遇上风暴又出了意外,加上对海上环境的不熟悉二滞留了一年,而这次不同,顺利的话,年底可以回来一趟,若是走得再远一些,明年三四月也能够回来。

    临行前,陛下和齐王都举行了盛大的祭海仪式,同一时间,各地的海事局也做一样的事情,大海蕴含着无数的宝藏,但也是危险的,稍不注意便会被夺走生命。

    而这次祭海仪式,姜荣安所处的位置很是让人深思,以他的品级,完全是很靠后的,但他竟然就在期望身后不远处,这说明了什么,能坐上手头的位置的人都不是笨蛋。

    而七皇子对姜荣安的贡献也没有特别瞒着,有特殊渠道的人都知道姜荣安对出海的路线以及各种情况预见及其处理做了详细的规划,按照他做的规划,不仅时间上会节约许多,安全性也上升非常多的。

    姜荣安没有告诉古青娅的是,其实在祭海之前,齐王私底下就召见他,问他是否愿意一同出海,他以古青娅还怀孕的理由拒绝了。

    实际上,姜荣安觉得如果他真的要出海的话,也要带着古青娅的,尤其是跟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话。

    他从来都不会小瞧自己的妻子,古青娅绝对有这个能力去应对那些事情。

    不过现在说这个还为时尚早,因为在孩子还未成长能够独立以前,他们绝对不会远行的。

    号角声响起,无数大大小小的船只挂起风帆离开港口,渐渐地消失在海面上,在码头上送别的人们,分别发出赞叹声,大家的脸上都充满了希望。

    在那些船只的上面,或者载着他们的亲人,或者他们的财富,也许是其他东西,总之对大部分人来说,远航的出现给了许多人希望。

    这让许多看到,出去闯一闯,也许就能够捞到本钱,回来能够做一个小生意,每个人心里的打算都是不同的。

    但是这些对古青娅以及严家人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他们有更需要关心的事情,出海对他们来说一个开拓眼界的途径,带着一颗投机的心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而这时古青娅并不知道自己寄回去的书给家里人多大的惊吓以及惊喜,并为此作了种种的计划。

    天气渐渐闷热起来,古青娅感觉有些不舒服,感觉坐也不是,躺也不是,睡都睡不大好。

    姜荣安想说花些银子去买些冰块回来,放在屋里降温,好让古青娅觉得舒服些。

    “不要去买冰块,太贵了,我们耗不起。”古青娅拉着姜荣安,不让他去弄这个,“井水一样有用的,没必要花那个钱。”

    姜荣安舍不得古青娅辛苦,“一找,看是否有什做冰的好法子?”

    古青娅摇了摇头,“后日就是夏至了,你们也休沐罢,京城的习俗好似是要吃面,你想要吃什口味的,我让厅婶去做?”

    “我不挑,你看着做,我给你扇扇子,快睡吧

    。”姜荣安盘着腿,手里的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扇着,不敢扇得用力,都说避风如避箭,就因为许多邪气都是随风而致病的。

    看着古青娅的呼吸渐渐平稳,姜荣安问青纱整理了制冰的类似书籍,还真给找出不少来,但那些名称看起来实在是陌生。

    随手挑了一本,姜荣安研究了一下,是有方法的,不要要准备的东西有点多,制造出来的冰也不能吃,不过用来降温却是搓搓有余了。

    睡了一觉起来,古青娅没看到姜荣安的身影,别看时辰还早,他说不定已经出门去翰林院了。

    “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