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钰家里管的不严,时不时地就会过来古青娅这边,待个大半天,吃过饭才回去。
古青娅见她如此好学,渐渐地也抄录一些医书或是病案出来,让她好好读一读。
但是医学这门技艺,可不是光读书就能学会的,当然天赋很重要,不过还是需要临床上的经历,要不难以成为大家。
“青娅姐,我觉得我可以专门研究药膳这一途。”这是刘钰最近一直在想的问题,在看了古青娅给的那些册子之后,愈发的有想法了。
“都说食疗食疗,但是真正讲究的人并不那么多,尤其是许多人认知中的药膳方子其实并没起到作用。”
刘太医好歹也是太医之家,家中医书甚多,药膳也多是模棱两可,并不擅长。
或许祖先中有擅长的人,但觉得这不是正途,也就没有留下书籍以传后世。
“是吗,我本来以为你还会往女科走呢。”古青娅心里略惊讶,总之是有些可惜的,女名医太少,她总是希望有人能造福世人的。
“我也想走女科,可惜的是,我没那个天赋,二来也没那个条件,更何况以后也不知嫁给谁家谁人,又会如何?”
刘钰也十五了,京城中相似年纪的姑娘们的家人都在各种考虑了,但以她家的情况,婚事如意的情况太难了。
古青娅沉默,知道刘钰的难处,“那就多学些药膳吧,所谓食疗,并非只有药材才能治病,五谷杂粮均有其秉性,配伍好了,也是一方妙药
。”
实际上,许多野菜都具有药效,但很少收入药店中,很少会有大夫会去开这些药,一般只作偏方了。
“青娅姐姐,我就知道你是懂我的,今年我能出来的次数会越来越少的,若是有事,我会让我的贴身丫头过来找你的。”
过年期间,许多家的小姐少爷们都会有私底下的聚会什么的,所以家里会希望她多走动,在交好的小姐家中碰着适合的男子,若是被身份高的人相中,那也是飞上枝头了。
但是过了这段时间,家里就会约束外出了,十五岁也到及笄了,并不适合频繁外出了。
像自己过年还能来古青娅家坐一坐,像是陈文悦她们想要出来一次都难,这就是家世的差异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古青娅听了,不由轻轻叹了口气,“没了你们的陪伴,看来以后我的日子要无趣多了。你若有事尽管来找,只要我能帮得上忙的,定会尽绵薄之力定。”
“青娅姐,姐夫会外派吧,就是不知是在几月,但愿我出嫁时还能见到你。”刘钰不由有些感叹,没有人是自由的。
古青娅摸摸刘钰的头,“若是不远,我会赶回来的,若是太远,我也无能为力了。”
算起来,这两年经常来找自己的三个小姑娘,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看来自己有必要提前准备添妆了。
“嗯,青娅姐,你走之前一定要说,我和文悦她们想办法给你践行。”刘钰忍不住抱住古青娅的腰。
没有人明白她们为什么跟古青娅来往,但是她人的好处也只有她们几个知道,在跟古青娅的交往中,她们都学到了很多。
古青娅并不特意说什么,但是她总是不自觉间透露出来,当前或许没感觉,事后想起来,感觉却是很不一般。
送走刘钰,古青娅不由叹了口气。
姜荣安回来,看到古青娅的样子不由有些奇怪,“怎么了?”
来京城之后,古青娅除了刚开始那阵子还有碰过织机,后来就没再动过,后来有了女儿,更是忙得不行,怎突然搬出来了,还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刚刘钰来了一趟,说了些话,我有些感慨就搬出来了,有时间就织一些,以后送给她们当嫁妆。”
“嗯?她们要出嫁了?”姜荣安闻言不由挑眉,虽说过年期间许多人家就此定下亲事,但就常来自己家的几个,他都没听说过啊。
“还没呢,是到年纪了,但我总要早些准备才成啊。”古青娅摇摇头,从织机前起身,“不说这个了,你最近还出去不?”
“若是没人来请,应当是留在家中,青禾和正堂两人都需要好好提点一下。”姜荣安的应酬并不少,而且经常一呆就是大半天,还真是惭愧。
“他们最近读书都很认真,不过你再给挑一挑重点罢。”京城这边的书院,到了春闱的前夕,就会有人印刷以往试卷或是猜题册来售卖,生意还很是不错。
不过有姜荣安在,家里的两个准考生就不需要去买那些了。
第340章 考试()
严青禾从书房里出来,准备去厨房里找点吃的,结果一个懒腰还没伸完,就看到站在对面说话的姐姐姐夫,不由有些心虚
“姐姐,姐夫,你们在聊什么呢,有没什吃的,我好饿啊。”严青禾眼珠子转了转,机灵地说道。
“又嘴馋了是吗?”古青娅无奈摇头,“去厨房问问厅婶,怎正堂都不像你这样?”
严青禾吐了吐舌头,他们能一样吗,完全不同的读书方法,自己可是要灵活多了,适当的休息是必须的,他才不想把自己逼得那么紧呢。
姜荣安看了看书房,见严正堂没出来,便道:“那你也给正堂送点吃的去,叮嘱他别用功太过火,身体熬坏了不值得。”
“姐夫,这话你说可比我管用多了,他就是那石头,无趣得很。”严青禾说着,三两下就蹦进厨房里去了。
“那你看看正堂去,等会我们再说。”古青娅也有些担心严正堂的精神状态。
等姜荣安回来,古青娅已经拿了本书在看,果果在一旁玩着几块七巧板,很是自得其乐。
“娘子。”姜荣安爬上炕,坐在古青娅的旁边,探头瞄了一眼书,是有关于果树嫁接,他不由奇怪,她什么时候对这个感兴趣了?
“嗯,”古青娅放下书,往旁边挪了挪,让姜荣安的位置更大一些。
“若是查不到那位小少爷的信息,就不要再查下去了,我想了想,查不到也许是他的身份特殊?”
京城就这么大,达官贵人都是能数出来的,找不到对应的人,要么说明身份特别,要不就是有些不可言说的原因。
当然古青娅还是相信是身份特别这一点,深入调查对姜荣安不见得是一件好事,那就适可而止吧,反正对方也没做出什么不可接受的事。
“这很有可能,我其实在想又没可能是皇家的人。”
皇家跟普通人家不同,扯上关系并不是好事,尤其还都是孩子,很容易让人往结亲方面想,这并不怎么美好。
古青娅心里不由突了下,皇家太过于特别,就看过的史书来看,皇家暗地里都会有另外的势力,往往是皇子掌管。
当然历史上这种情况并不多,但并不排除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下次那那男孩再来,我再问个详细罢。”毕竟她和姜荣安的人脉有限,总有些许多地方是问不到的。
但是让古青娅没有想到的是,那男孩子自此以后就再没出现,好似知道他们在找他似的,一直到多年以后再见。
过了热热闹闹的上元节,整个京城那种慵懒的气息这才慢慢散去,渐渐地恢复之前的热闹,城门终于不再严查入城的人。
而这会,也有许多住在城外的学子进京,看一看国子监有翰林院,而后各自回去。
当然,京城的茶楼酒楼也是热闹之地,经常听说有来自某某地方的学子在哪里吟诗作对,很是有文采之类的事事。
姜荣安找了个时间,特地带着严青禾和严正堂青去茶楼里坐一坐,让他们感受一下其他赶考的学子是如何的,同时也了解一下这一届的水平大概如何
严青禾是个爱热闹的,很快就混迹于那些学子中,打听了不少的信息,倒是严正堂还有些呆愣愣的,一副走神的样子。
姜荣安不由摇摇头,其实严正堂还真的不大适合走科考这一条路,以现在的性子而言。
“嘿,正堂堂哥,你真的不去跟人聊聊吗,就是不说话,听着也成啊,可以拓宽思路。”严青禾跑回来,倒了一杯茶一口灌下去。
“在这里就能听得到了。”严正堂眨了眨眼睛,给严青禾倒了一杯茶,“且我觉得在这当头听太多,怕会动摇自己的一些想法,还是罢了。”
严正堂和严青禾,很明显的就是同一件事两种不同的选择,最终如何,还真是难说。
姜荣安在一旁坐着,但笑不语,想当初他也像这些人一样,在茶楼里坐着听着别人的高谈论阔,期许自己能取得好成绩,如今却是别样心态了。
严青禾见状,也不勉强严正堂,自顾自地跑开了,等回去的时候,他已经对各地来的学子有个大概的认识了。
“总的来说,这一届的春闱有实力的人还是相当多的,我们更应全力以赴了,金榜提名就算了,能入榜就成。”
严青禾还是很清楚自己和严正堂的实力的,并不妄想着去中状元什么的,有个适当的目标才是最正确的。
严正堂点头应了两声,又不知走神到哪里去了,见状,严青禾也不再说话,他也在脑中复习自己的学习。
别看他一副跳脱的样子,实际上要做什么他心里有数得很,即使他对做官并无兴趣,但是能让父母高兴而光宗耀祖,那为什么不去做呢?
越是接近春闱,京城里的人就越是关注,街头巷尾都是这个话题,有那出尽风头的人,也有那默默无闻的人,大家都在蓄积着力量,准备一鸣惊人。
紧张的考试结束,严青禾和严正堂两人不约而同地大睡了一天一夜,而后更是胃口大开,吃了不少东西,这才对起题来。
姜荣安也在一旁听着两人说的题目及其解题思路,不时所有所思。
总体来说,这次考试跟自己当年考的两次还是有所偏向,更偏向于政事以及社稷,就是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但姜荣安觉得,应当会有许多寒门士子出头了。
等到红榜发出来,严青禾和严正堂都上榜,处于中下游,两人前后排着,可是件大喜事。
随后,大家关注的却是殿试,这决定着就三甲的归处,姜荣安只看了一眼名字,心里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前三名中,有一名是京城中人素来很有名声,另外两位,据说有一位是南江府的才子,另外一位是无名小卒,状元花落谁家完全说不用猜了。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姜荣安所说,状元花落京城人士,而榜眼则是南江府的才子,最后才是那不知名人士,整个京城的人都在欢呼,更是有许多人准备在三甲游街的时候看热闹,送些闲话蔬果什么以表示喜爱。
第341章 调任()
古青娅对这些并不清楚,也不关注,倒是严青禾和严正堂考中了之后,两人身上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尤其是严正堂,给人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似乎又回到了当初意气风发的时候,多了几分成熟与世故。
不管如何,现在的严正堂比之前几年的状态都要好得多,这无论是对他自己还是对家族都是一件好事。
不够跟前三名不同,进士还要留在在京城等待另一轮考试,而这轮考试,决定的是进入翰林院还是直接外派做地方官。
前三名则是直接可以进入翰林院,职位比考上的进士高,就是外派,起点也要高,升迁更快。
每个朝代设置的官职系统都不同,不过往往也大同小异就是。就古青娅知道的,外派的沈山庆和卢易生已经由县令升至所在州府的同知了。
若是顺利的话,再待个三五年,就能任职知府,甚至直接入京任职,这速度是普通进士出身怎么都比不上的。
严青禾和严正堂各自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报了这一个喜讯。
其实严青禾心里早有打算,他并不想任官职,倒是对教书育人挺有兴致,不过这话他也不敢说,还是老老实实地参加这次的考试。
不管是进了翰林院还是被下放做知县,抑或是等着任职,总归都是个经历,几年后再娶个媳妇回家侍奉老人去。
严正堂对于未来倒没想那么多,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守护自己那摇摇欲坠的家。
但是等结果出来却是有些令人失望的,严青禾和严正堂的运气似乎都用光了,竟然处于候补的位置,起码得还要等上一两年才会有任职的机会。
当然这种情况每年都不少,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出路,或者进入某些大人的收下当参谋,或是入知府或是巡抚做文书等。
对此,严青禾是没太大的感觉,这样的结果正合他的意,不用去想着找什么借口了,只是严正堂还是略有些失望的,空有名头手中没有权利,能起到的作用很少。
但是严青禾和严正堂却怎么都不会想到,他们堂兄弟同年获得了进士却是在三化县及其周边地区出了名,甚至是向阳府都有所耳闻。
再加上姜荣安以及卢易生这些姻亲关系,一时之间,媒人几乎要踩破严家的大门。
严父和古氏是很尊重孩子的意见的,在没有问过严青禾的情况下,他们是不会擅自做决定的。
严二叔有样学样,但是他有个不安分的妻子,钱氏现在老得意了,虽说两个女儿嫁得并不那么如意,但现在儿子熬出头了,可不是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对于****说媒的人,钱氏也是狮子大开口,要什么样的家庭条件,要多少陪嫁等等,听得媒人都觉得心慌。
严二叔察觉的时候,钱氏那些话早就传遍十里八乡了,有些条件的人纷纷退避三舍,有这样的婆母,女儿嫁过去还能有好日子过?
因此严二叔那边****提亲的人家少了,但不代表严父和古氏这边就少了,要知道严父家没定亲的孩子还有三个,随便哪个都成啊
现在大家都传着一句话,严父家的祖坟冒青烟了,尤其是严父家那是有福神保佑的,只要勤接触那有读书的学子沾了福气一定能考中。
这话传来传去的,竟然有人远道而来专门看严父一家,在家门附近徘徊个几日才走。
即使严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