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 >

第193部分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193部分

小说: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我们也没法久留,熬蚕时期,多的是事情忙着。青娅这孩子小时候吃了不少苦,身体不那么好,这胎怕是辛苦,你就多看着些。”

    “爹,这是一定的,我会,保证大人和孩子都平平安安的。”姜荣安严肃地说道,要是再让古青娅出事,他这个当丈夫的也太没用了。

    严父欣慰地笑了,拍拍姜荣安的肩膀,这个女婿不错啊!

    严父和古氏头尾待了三天,期间将所有能交代的事都交代了,又匆匆地赶了回去。

    姜荣安不放心,叫了个人跟着,回来时要是有什么果子,尽管买了带回来,这天气渐热,古青娅的胃口没那么好了,果子会更开胃些。

第441章 座谈() 
陛下看着暗卫送来的信息,知道姜荣安的亲生父亲过世,妻子又怀有身孕,差点没留住。他看了两眼,就把信给毁了。

    本来想着姜三爷身体恢复,姜荣安也差不多能复职了,结果又来了这么一出,不过他更需要的是姜荣安那特别的才能。

    只要隔一段时间下发个任务,他能完成少许也是可行的,为官是百姓之福,但不为官也不代表什么就不能做了。

    端午前,姜荣安收到了很低调的几个箱子,说是有人送的礼物,他也没怎么在意,回到院子打开一看,才发现里头另有乾坤。

    箱子里头被分隔成好几个空间,里头另外装有盒子,与普通的箱子相比,盒子就显得很特别了,木材、花纹等等。

    而盒子里头的东西,姜荣安也不由侧目,有据说西域来的极品软玉,也有海外来的顶级红珊瑚或是金器,此外古董字画等,再加上一些精美的丝绸或是丝绸织成的装饰品,无一都是民间难见的东西。

    古青娅在一旁看了,也很是惊讶,“这不是普通人能送得出手的,该不会是?”那位皇帝吧。

    姜荣安没说话,他检查了一下,找到一封信,里头是这些礼品的清单,没有多余的一句话,但是上头盖着的印章,也说明了这是何人所送。这

    “你看看。”姜荣安将清单递给古青娅。

    古青娅略疑惑,低头仔细看了下那些名字很长的物品,她还真是记不住,看到那个印章的时候,她的手不由也僵了一下。

    “你说,陛下他突然送这些来,是什么意思?”古青娅心里疑惑,以前多少会收到些赏赐,但一般在年底的时候,而且这回明显数量以及贵重程度都超出了。

    姜荣安闻言不由苦笑了下,“我想我有点清楚了。”

    “嗯?”古青娅疑惑地侧头,表示自己没听明白。

    “一来陛下是想要表示对我的看重,二来应当是鼓励我再接再厉,多想些像冶炼一类技术改良的事吧。”

    有时候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说明自己被十分看重,只要不犯大错,起码这一生都能平安度过的。

    古青娅马上就明白了,其实这里头还是有别样的意思,像姜荣安表现出来的,但凡是个惜才且有野心的人,定不会放过。这样做同时能安他的心,免得被别有用心的人或是其他国家所利用,那将是一大损失了。

    “夫君,你也不必觉得有压力,就按着现在的节奏来。再说我们又无外心,其实真无性命之忧。”当然说的只是目前十几年而已,之后就要小心会卷入储位之争了。

    “娘子,那些我基本上都看完了,我想我发现了什么。”男人女人擅长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自然能发现不同的东西。

    “是什么?”古青娅也好奇,她一直想要总结,但总觉得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个是女德的问题,一个就是根本文化以及阶级方面的问题。”姜荣安将箱子盖上,推到一边去,这些东西是赏赐的,也无处变卖,大多只能留作传家宝,要不就是殉葬用,无需去过分计较。

    扶着古青娅,姜荣安将人牵到窗下的小榻上,显然让她舒服的靠好,又倒了热水,这才仔细地说起来。

    “这三者其实是互相关联的,女德应该也是包含在文化里头的,单独提也是很重要,我想着方面娘子应该比我更了解,说起来更得心应手。”

    姜荣安挠挠头,在古青娅的注视的目光之下,切入了正题,“那些史书之中,有最后整个国家灭亡的,有失去了精神文化的根随波逐流的,也有始终如一地坚持的,各种各样的情况,相信娘子大部分都看过了吧。”

    “没错,青纱整理的这些史书,对每个朝代或国家的描述,篇幅都不长,但言语犀利,往往切中重点。”古青娅点点头,表示自己其实看得很认真。

    “没错,但是我是跳脱开朝代来看的,我是按照时间以及文化巨变来的,这样就看得很清楚了。”

    这样看的话,无疑是缩短了许多内容,而且更容易发现共同点,“我所说的灭亡,并不是国家的灭亡,而是整个文化都跟随国家灭亡的那种灭亡。”

    “我们现在有前朝,但看下来,其实也只是掌权者不同,但是我们的文化以及精神,这些确实一脉相承,根还在,国家灭亡新的掌权者起来又是新的国家,然而内在根本其实没变。”

    古青娅仔细思索了下,觉得姜荣安说的很有道理,他们现在所学的文化,相比古时候,肯定是不如那个时候深奥,也要一些,但依然没有脱离根本。

    “然后呢,你还发发现了什么?”古青娅发觉,听姜荣安说这些也是个享受,他的思路清晰,看待事情更理智,不会带入过多的个人情感。

    “娘子,那些彻底灭亡的文化,实际上是文化所在的国家,到了灭亡的程度,也是彻底抛开了根,具体表现有几点,女子不再有女德,整个社会追求享受,作恶不以为耻,全民不培植福报根基,反而纵情挥霍,到了临界点,自然会触怒天地,灭亡往往都来自于自然,少数灭亡于**。”

    “我们所在的世界有许多国家,其他世界也一样有许多国家,世界不变,国家犹如草木,灭亡了再生,观察下去,真理其实都是一样的。”

    “你说的我明白,有看到描述,说是一整个国家突然沉入海底,无人逃生,根据邻国留下的历史记载,好似跟你说的没太大差别。”古青娅看了其实心里也是有些难过的。

    “我还看到有跟我们一样文化背景的世界,他们到了后期,就是抛弃了文化,拔去了几千的根,有的世界最后力挽狂然,有的就这么消失在时间长河之中,只剩一个名字而已。”

    就是看到那么多以后的历史,姜荣安才参加他们这些读书人有多么重要,而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多么的有价值,几千年啊都是遵循那个理。

第442章 目的() 
“听你这么说,我突然想起了我看到些拥有者的记录,多少有点明白青纱的感受了。”古青娅安静地说道,伸手摸着肚子。

    正说着,两人就看到青纱具现的那只七星瓢虫出现在眼前,在空中飞了两圈,留下一道道金色点点。

    “青纱,怎么了?”古青娅觉得奇怪,以她对青纱的了解,不像这么活跃啊,难道是因为自己刚才提到了它。

    “我想它应该是高兴吧。”姜荣安笑了笑,看着青纱最后停留在古青娅的发髻上,“到现在,我或在的另一层意义。”

    “以史为鉴?”古青娅侧了侧头,话尾带了些疑问。

    “对的,过去的历史,还有未来的历史,那是我们要避免去走上的路。”姜荣安点点头,“更重了一个变数我们也成了一个变数,能改变我们这个民族未来的历史走向。”

    这是姜荣安深入思考后总结出录那世上曾经出现后又消失的书籍,但是有关于史书,他觉得跟其他书籍不同,本来没问往深处想。

    而现在换这种思路想一想,反而更能说得通了。

    姜荣安无意间抬头,就看到姜荣安头上的青纱翅膀张开又合上,张开又合上,好似在赞同他的话一般。

    “好像还真是这个理,我们不就一直在改变历史吗?”古青娅想了想,又觉得有些不对,“但是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其实很大可能最后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失传,又有什么完美的方法呢?”

    “身外之物容易消失,但是智慧在,又何愁创造不出来?有种下善根,种下我们文化的种子,即使沧海桑田,也不会灭绝。”

    “所以你想好要怎么做了吗?我们个人的微薄之力,实行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古青娅想了想,有些事情说说容易,其实实行起来非常的难。

    “我想,我可以尝试着把我们这些谈话整理一下,丁忧三年,我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吧?”姜荣安本人还是很乐观的。

    而且他想,可以把这些思想集结成册,他有儿子,有孙子,一代代实行下去,桃李满天下,即使不能达到最初的目的,能传承下去也是幸事不是吗?

    当然,这些消极的想法,姜荣安并没有说给古青娅知道,也不想让她忧心。

    “你看看吧,仔细整理一下,而且有些事情其实县令的职责便可执行,我们所说的,应当属于教化民众的一种吧。”

    古青娅不由想起了三化县现在的情况,而且齐秋生又是熟人,由那开始吧,那是自己的家乡,她希望那变成人人称颂的有德县城,而不是提起就说净出无德无行人的恶劣之地。

    “娘子说的好主意,我整理之后,会给齐叔另外发一份的。”姜荣安笑着说道,起身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说了这么久,娘子也累了,先休息吧。”

    “我倒是不累,这天热了些,我就在这看看书。”古青娅摆摆手,用小勺子给往自己的嘴里塞了一颗腌渍的杨梅,酸得眼睛都眯了起来,但吃起来又感觉神清气爽。

    肚子里这个,古青娅就感觉到自己的口味变得很奇怪,酸甜苦辣每隔个两天就要换中口味。

    也亏得是在物产丰饶的南方,要是在北方,非要愁死不可。

    日子一****地过去,天气由炎热到凉爽,古青娅的肚子就跟吹了气一样涨了起来。

    这段时间内,姜荣安不是在书房内埋头苦作,要不就是去寺庙里待个大半天,与里头的高僧谈经论道,有时候甚至在寺庙里过夜。

    还会跪在寺庙前念上几篇地藏王本愿经,回想给已经过世的父母。

    人死如灯灭,以往的恩怨也就一笔勾销,寺庙中的氛围,总是让人的心很快静下来,思想更加开阔,与师傅的交谈,也一直给他惊喜。

    出家人并不代表不问世事,反而看得更加清楚透彻,尤其对于那些根本的问题。

    比如师父就很不赞成开启海运一事,淘金热就说明了人心对利益的追逐以及浮躁,也会促生更多的问题来,而这些问题带来的后续影响,可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有些事情是人力无法扭转的,都是命,人命、国命,大抵如此吧。”

    “就是如此,才更需要对民众进行教化,否则长此以往,怕都是没什么廉耻之心的行尸走肉了。”

    姜荣安适时表达了自己对于教化一方面的想法,尤其是有关于学堂和女德的,寺中的师父的一些言语的确是切中时弊,提出的意见又是非常可行。

    姜荣安一一记录下,从端午到现在,他还未给陛下寄过密信,他不知道是不是有暗卫会将自己所作所为都给呈报上去,但他也那么担心,他早就做好了打算。

    在中秋前,一定会将陛下想要的东西,还有他想要给陛下看的东西一齐寄出去。

    没有意外的话,古青娅的生产日期应该是在九月,至于上中下哪一旬就不清楚了,那会儿他也没有心思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古青娅感觉这胎有些辛苦,首先就是脚比之前怀三个孩子时还要肿,走路辛苦,其他的也就没什么不适了。

    古氏准备的东西早在七月底就送到了,信上说是非常的担心,奈何她脱不开身,让古青娅一定要再三小心。

    对于母亲的忧心,古青娅心里暖暖的,却没有马上回信,准备等孩子生了之后再说,有些话说多了不过是徒增担心罢了。

    “都寄出去了?”古青娅看着姜荣安一脸轻松的样子。

    “寄出去了,总算是能松一口气了。”姜荣安笑笑,上前扶住古青娅,看着她的偏大的肚子,心里一直在想会不会是两个孩子。

    或许双胞胎是一件很喜庆的事,但对于孕妇的危险却是增加了好几倍,姜荣安是一点都不希望有这个可能性出现的。

    “事在人为,我们做到了我们该做的事,若是陛下不认同你的说法,那只能我们再努力了。”古青娅安抚道,姜荣安这几个月的辛苦她都是看在眼里的。

第443章 双生() 
而此时,京城之中,陛下却对着姜荣安呈上来的文章沉思,而手边同时也放着一本薄薄的册子,里头是有关于一些技术方面的改革的。

    能在帝王位上坐得稳稳当当的人,怎么都不会简单,起码在眼光以及一些思路上,要更加的宽阔。

    姜荣安只是文章中举了一些例子,是有关于港口那些富庶之地形成的新的风俗或是气象的,表面上来看,好似很正常,但深入地想,却也是个问题。

    士农工商,商为最末并不是没有道理,财帛动人心,鼓励经商容易出问题,而海运确实是有这么点因素在里头的,如今隐隐有些苗头了,但不明显而已。

    “骁生,你看看吧。”皇帝姜荣安写的文章还有那本册子递给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纪骁生。

    “陛下,这是?”

    “你看了就知道了。”陛下起身走到御书房的窗前,看着窗外草木茂盛,视线放空,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纪骁生迅速地翻了一个大概,就将册子放在桌上,走到皇帝的的身后,“姜状元说的确实有理,但具体如何,我觉得陛下或许可微服私访一番。”

    “就依你所说吧,一路由你安排。”皇帝微微眯了眯眼睛,齐王在外头做的已经初见成效,不出几年,那片地区也将成为大铭王朝的国土。

    既然如此,那国内自己的治理之下,怎能容许有这些隐患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