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了想,古青娅选定了一本,那就是那本内容很齐全的女德,另外两本,再仔细想想要选什么?
如果把自己看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来,被怀疑的可能性会不会比较小?
纠结了一下,古青娅开始了抄录的也有练字,不过时间不多,而且梦境跟现实不同,写字还是很难看的,每日的进度并不多
不过抄录的过程也是个重新学习和理解的过程,而且严青禾参与进来,检查错别字,并且对内容与古青娅进行讨论,倒是长了不少的知识。
与去年端午发生的事情相比,今年也一样热闹,不过少了赛龙舟,毕竟水位降低,并不适合。但没了赛龙舟,还是有别的可以竞技的,比如投壶射箭一类的,也是非常热闹。
严家在最开始的热闹之后,就没什么人来了,毕竟严二叔的家不在这边,那些有心的人也就随之换地方了。
严父古氏松了很大一口气,他们都是不善于交际的人,并不喜欢这样门庭若市的情况。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端午,古家那边送了粽子以及一些寻常礼过来,而这本来应该是古氏去走动而得到回礼的。
古氏知道这是古老头和古成名送来的,他们心里愧疚,也想要挽回这一段亲情,只是其他人就未必这样想了,她也不想再去接触,东西是收下了,也回了礼,随大流的没有什么特别。
对于古氏的做法,古青娅他们姐弟几个是没有说道的资格的。
五月初十,古青娅惊可以看到那些书了,惊喜地寻找过去,依然是各种类型都有,但她抄录可以选择的范围就大了许多。
还没等她选好要抄录哪本,就从严青禾口中得到了个让人惊讶的事情。
“姐,你有在听吗?姜大哥说让我以陪读的身份跟他和吴大哥去府城参加考试,问问你要不要也跟去,他会想办法的。”严青禾见古青娅好像在发呆,不由伸手在她勉强晃了晃。
“哦,我有在听,你确定你真的没听错?我跟着去做什么,这可是不符合规矩,难免让人说三道四的。”古青娅回过神来,她刚才在发呆,就是在想姜荣安是不是真的怀疑她什么了。
“其实我也不赞同,不过姜大哥说,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抄录书本,指不定对他们考试有帮助呢。”严青禾严肃地说道,女孩子身体本来就比较弱不适合长途跋涉,更别说跟一堆少年在一块了。
古青娅摇摇头,直觉告诉她,不应该答应这件事,跟去并不是什么好事。
“这事,娘肯定是不会答应的,你可别在他们面前提,要不被娘揍一顿我可不帮你了哈。”古青娅知道,以古氏的性子,对于这样的情况一定是极力拒绝的,完全没必要担心。
“嗯,我跟姜大哥说家里不会答应的,你也不会想去,他应该不会再提了,不过我答应将你抄录的一部分内容拿给他了。”严青禾说到后面的时候有些担心,怕古青娅不同意。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你就拿去吧,就是字太丑,见不得人,哎!”古青娅叹道,听说那些大家闺秀,都会练得一手的簪花小楷,自己都不知道要练多久呢。
第112章 客人()
只是有时候,事情并不会朝着预想中的道路行进,太多的变数在其中。(шщш。щuruo。網首发)
十一这一天,一辆看着有些风尘仆仆的普通马车在严家门口停下,从上头下来两个人,应该是一对夫妇,看着年纪比方氏略小一点。
“请问,大爷大娘,您们找谁?”古青娅正好在门口的菜地里摘菜,看到来了陌生人,很是奇怪,这是找谁的,该不会是找错地方了吧?
“小姑娘,请问这是严承家吗?”那男人抬手抱拳,声音有些沙哑地问道。
古青娅侧了侧头,这名字很陌生,没听过呢,不过姓严,应该是同村的,便回了一礼,“两位稍等,容我问问家中长辈,可是认识此人。”
这种问人的事情,找方氏就是了,“奶奶,外头来了两个人呢,说是要找个叫严承的人,您可是认识?”
方氏摇着蒲扇的手猛地一顿,“你说什么?”
听出方氏声音里的不对,古青娅忙又说了一遍,“奶奶,要不我请他们进来再说?”
方氏握着蒲扇的手捏了捏,“那两个人长什么样?”
“应该是两口子,四十来岁罢,唔,女的额头右边有个月牙形的伤疤。”古青娅想了想,因为好奇,她还是有仔细地看过两个人的长相的。
方氏手中的蒲扇应声落地,声音带了些急切与激动,“快,快带他们进来。”
“哦,好。”古青娅还是第一次见方氏这么激动的样子,忙跑出去,“您好们,我奶奶请您们进来坐坐。”
两人对视了一眼,还是那女的问话了,“小姑娘,可是问出来了?”
“我奶奶可能要与您们详谈,要不先进屋再说?”古青娅不确定他们跟方氏关系,也不好说太多。
“那好吧,打扰了。”
结局是让人惊讶的,这两个人见了方氏之后,竟然跪到了方氏面前,痛哭流涕。见此场景,古青娅就赶紧退到厨房里去,她刚才听那两人称呼方氏为小姐。
方氏从来不说自己的娘家,之前严二叔提了几次要搭上白家的线做生意,她的脸色都非常的不好。
古青娅不管这里头是有什么样的曲折故事,只知道自己不是方氏的亲孙女,这些事还是不要听到的好,她害怕后续的麻烦。
“娘,来了客人,是奶奶的旧识,是不是该煮点点心什么的?”想了想,古青娅又问道,“要不我去村里屠夫那问问,看还有没有肉卖?”
短短的两句话,古氏就得出了不少的消息,“不忙,你帮忙烧火,我让你爹去杀一只鸡,我先泡壶茶去,再煮点心,今晚就晚点吃饭。”
古青娅送了茶水过去,被方氏叫去交代了下,跟古氏说的不差,无非是晚饭弄好点,再去打两斤好酒,还罕见地给了银子
因为新增的两个人,严家平时的生活步调完全被打乱,一家人都忙得很,严青禾被安排去打酒兼买一些其他东西,古青娅跟着忙前忙后,并不轻松。
等晚饭都摆上去,已经到了要掌灯的时候,平时舍不得用的蜡烛都点了起来,大家围坐在一起,方氏很慎重地介绍了两位客人,“你们就喊他们良伯良婶,是我以前的熟人,于我有恩,你们都来认个脸。”
古青娅几个乖乖叫了人,得了好几个赞赏,严青茶忍不住就咧开了嘴,不得不说,这两个人别看衣着寒酸,但身上的气度就跟其他人不同,说的话让人听着都非常的舒服。
难得的,方氏在饭桌上说话,还破天荒地喝了酒,和良婶说了许多话,感慨良多,而良伯也没闲着,时不时跟严父搭话,非常的有技巧,就将严家现在的情况给摸了个差不多。
家中来了人,房间就要重新安排,方氏和良婶一间,严父和良伯一间,古氏就过来古青娅他们这间挤一挤。
若是冬天倒是暖和,夏天这时候,就显得闷热了,躺在床上,听着外头的虫鸣声,以及方氏屋里那听不清内容的说话声,一家人就这么凑合过了一晚。
良伯良婶的到来并没有改变太多,不过方氏的精神状态倒是越来越好,依然是看不见,但脸上的笑容是越来越好了。
“小姐,现在可有什打算不?”良婶拿着蒲扇给床上的方氏扇着风,就如几十年前那样,那时候她还是方氏身边的丫鬟,而方氏也还没落到如今的模样。
“还能有什打算,走一步看一步罢了。”方氏懒洋洋地说道,整个人的状态看着好似换了个人,教人陌生,一点都不像个农家妇,虽说本来就不像,但如今更明显。
“小姐的两个孙子看着挺出息的,也许可以指望。”这几天,严家的情况都摸得很清楚了,良婶还是有些愤愤的,以方氏的身份,要不是有那些恶人在后头作乱,又怎会嫁给严承一个小商人,最后落到失明守寡的地步?
“我都活到如今的年岁了,报仇还有什意思,又无法重来。”方氏淡淡地说道。
“总要看到她们跪在面前求饶才是,否则怎解这些年的苦?”良婶几乎是咬着牙说道,“方家已经不如以往风光了,能扳倒它的太多太多。”
“那又如何,我心里也不会更畅快些。”方氏心里有些意兴阑珊。
“小姐,您……”良婶接不下去话,如果没有当年的事,方氏如今又该是另一番模样了吧。
“小良,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是人哪,有时候就得认命,我现在不是孤身一人,有了后代,也要考虑别的了。”
分别几十年,良婶也有些摸不清方氏心里的想法了,虽说她已经不是方氏的贴身丫鬟,但并不妨碍做其它的,“小姐,您还记得姜家不,就是府城里那个有名的姜家,可是有个少爷流落在这里呢。”
方氏似乎来了精神,“你是说姜荣安?这次府试可是头名,还不知院试会如何?”
“不被亲父所喜,被放逐到此,听说姜家未曾对其培育过,如今看来,好似文采斐然。”见状,良婶忍不住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第113章 知晓()
方氏闻言,侧头想了想,“这个孩子挺出息的,姜家日后会后悔的。”
“小姐,您是否考虑过与其定亲?”良婶直接将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看得出来这个姜少爷即使不靠着姜家也是能有一番作为的,若是成为亲家,日后拉岳家一把也不是不可能的。”
方氏瞅了良婶一眼,当然明白她的意思,她的亲孙女以及外孙女中,年纪与姜荣安相仿的不是没有,这里头肯定也有人有想法。
她眼睛虽说看不见,但不代表不会想,姜荣安这个人,自主意识太强,上头没有父母压着,就是要定亲,定是找合他心意的,乡下的姑娘,即使在怎么培养,也是比不上那些大户人家的姑娘。
“一个人的出身决定了他的眼光,小良,这事提了没意思。”方氏当然看好姜荣安,但她讨厌压低身段去求人,自然不会再去考虑这件事。
良婶听了,也能理解,只是可惜错过这个乘龙快婿了。她对严家现在的家庭成员及其情况挺了解的,说话也会避开一些方氏不喜的,曾经的主仆两人谈话还是很融洽的。
而此时,严父顺路去了严一升家中,两人说说话,聊聊今年的年景,没想到却得知了个让他惊讶不已的消息。
“一升,你说什么,这是真的?”严父毫不掩饰自己的惊讶。
“嗯,是真的,吴家真的请我带两位少爷去府城赶考,就我知道的,他们还想让青禾以陪读的身份去,我家常有则是书童,怎的,青禾还没跟你们说吗?”
严一升时常在外头走,不过他的人脉却是不如陈向南的,偏向放心也主要是房产和田地方面的,所以吴家请自己是让他非常惊讶的,即使心里有疑惑,他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没,他们没说,这么大的事,难道臭小子想瞒着我们偷偷去不成?”严父皱着眉头,显然也想不通吴家的做法,作为他们附近几个村最大的地主,应该也不会拿他们这些人开玩笑。
儿子真的入了这些少爷们的青眼吗?
“应当是怕你们不答应,不敢说,我说大木啊,让孩子多出去开开眼界,可比在家中好几十倍,不是有那么一句话这样说的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说明见识比死读书重要。”
严一升其实很羡慕严父的,儿子是个读书的料,想想自己的儿子,看到书就瞌睡,去学堂没两天就直说没意思,气得他想胖揍一顿。
但事实证明,读点书还是有用的,起码还能被挑中做书童,这一路的花费不用自己的银子,还长了见识,更有钱拿,上哪找这么好的事啊!
“这个道理我也明白,只是这事,孩子也没跟我说,你要是没说,我还真是不晓得呢,我得问问才成
。我肯定不会挡着孩子上进的路的。”想了想,严父又加了这么一句话。
“行,快去吧,这可是个好机会,而且有我带着,难道你还不放心吗?”严一升催促严父回家去商讨这事,毕竟严父家中还有方氏在,这也是个有主意的老人。
严父在回去的路上,他也在心里琢磨着这个事,这是个好事儿,以儿子的性子应该不会拒绝,一直不说,是心里有别的想法还是说吴家那边还提了别的要求?
还是说,跟二弟那边有关系?想到侄子过了府试后,严山脸上那藏不住的得意,堂兄弟两个,一个去赶考,一个做人家陪读,这其中有心理落差?
左思右想,严父都拿不定主意,决定回家亲自问人,总能知道原因吧。青禾年纪还小,没必要跟严正堂比较这个面子问题,自身得到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严父一到家,也没瞒着方氏这事,直接就说了,“娘,我觉得这是个好事,且以陪读的身份,还是很不错的。”
方氏心里也很是惊讶,“是吴家那边派人过来说的?”
“不是,是一升说的,吴家请他带人,常有作为书童一起去。青禾应当早知道了,一直不说,我把人叫来问问,看他咋想的。”
“的确是能长见识,看看别人考试是怎样的。”方氏的背脊慢慢地放松,去府城啊,那个地方,还真是不想再踏足,那也没必要考虑去不去拜访白家人了。
或许她要操心的,是严二叔那边会自作主张,想起这个会阴奉阳违的儿子,方氏就觉得心塞,对于严正堂带来的欣喜也少了几分。
“娘,您也觉得这事儿适合对不,您经验多,可要多交代青禾几句,在外头该做些什么才是。”严父高兴地说道,方氏虽说对儿子间有些偏心,但对于两个孙子,尤其是她看着长大的严青禾,还是不会偏心的。
“你先问问他,是否愿意去?”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万一这个小子压根就没想去呢。
“爹,奶奶,您们找我?”严青禾其实还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两位长辈找自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