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士到将军-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好,我觉得快攒上他们了,那就走走。”
战士们一听不用再跑了,都高兴的重新集结起来,还在一个排长的起歌下,唱起了队列歌曲。
“进军号,震天响,八一军旗迎风展,我们是光荣的二连兵~~~~。”
没有了“强行军”,走起路来也有了气势。当路过一条小河时。二连长下了命令,“原地休息,各排打水做饭,我都饿了。”
“连长,这河里还有鱼呢。”
“给老子捞两条开开荤。”
“天黑了,不好抓呀。”
“那就看你们的本事了,通讯兵,过来,我要和营长说话。”
“营长嘛,我们快能攒上他们了。我想先吃饱了再出发。”
‘可以,你们太累了,回来给你们连记功,上报嘉奖。’
大路的夜里行军,没有丝毫的障碍,可是二连长越来越发觉有哪个地方不对劲,就找指导员进行商量。
“我说伙计,按理来说,我们早就应该攒上他们了。算路程和时间,应该够了呀。”
“可能他们就在前头吧,这路太黑,看也看不清楚。”
正当两位连首长聊天之时。走在最前头的一排长大叫道,“快看,前头有人。”
顺着喊声,二连长也发现了就在前头一两百米处。有五六个人手拿着手电,正在走路。
“一排长,你带你们排过去看看。是不是红军掉队的人。”
“是。”
就在一排长带着一排跑步去追赶前方的黑影时,那五六个人突然间也跑了起来,好象是发现了一排。
“这帮小子跑的还挺快,大伙卖卖力气,抓俘虏了。”
由于一排的人都背着背包,拿着枪,不管怎么赶,也赶不上那五六个人,终于一排长火了,“吗的,把背包都给我扔到地上,我就不信抓不到他们。”
当一排长把这五六个人带到二连长面前时,二连长傻了眼,呆呆的坐在了地上。
“这郭开山也太狡猾了,派你们几个给我们指错路,他怎么交待你们的。”
“队长叫我们隔一段时间扔一个塑料袋,一路上全让我扔光了。”
“往回走吧。”二连长混身无力的说了句。
“营长,我是一连指导员,我们上当了,让郭开山指派的人给带错路了,现在我们正在往回赶。”
“我就觉得没有这么好的事嘛,这么容易就能追上他们。”刘镖早就认为这事太过于简单。
“通讯员,给我接三连长。”
“报告营长,接不通。”
“你干什么吃的,老杨,你帮着看看。”
“可能是傍晚下了雨,三连的电台潮了,要不就是离得太远,没有信号了。”电台兵老杨检查了步话机,没有任何问题。
“一连跑步前进,机枪连和炮连在后头跟着。”
当三连长带着三连也赶到“杨家烧锅”时,已是下午六点钟了,当他行至岔路口时,也很难决定往哪边走。
“才下过雨,大路上全是脚印,二连走的是大路,我们怎么办?”
“通讯员,步话机要营长。”
三连的步话机原来就有问题,就是那个耳线坏了的那台,分配装备时,都是按建制连去营部武器库领,三连只好拿了这个被一连二连挑剩下来的家伙了,如今步话机又让大雨给浇了一下,变得更加不灵光了。
“联系不上,是不是坏了?”
“没有,可能一会线干了就好了。”
“那好吧,走小路,我们要是走大路的话,也没有成绩,错就错了吧。”
郭开山的这招,唤为“元帅脱袍”。这是他在一本军事小说中学的,如今也派上了用场,他把这个任务交待给了王凯,王凯就找了几个警卫排的战士,骗走了二连,让他们在二连行军的路上扔“塑料袋”。
之后又在三连追击的必经之路上,派了五六个战士,命令他们在此等着,专等三连前来,这一次改扔“米袋子”。
“班长,你看,他们来了。”一个警卫排的战士,提醒了一下他的班长,他们在此处已经等了好几个小时了。
“集合,你们三个先走,在前面等我俩。”
“到哪啊,班长?”
“那边,就那边,你看着没?”班长指了指很远的一个小山包。
三个战士听了命令后,提着班长两人的背包出发了。
“班长,扔一个扔两儿?”
“先扔一个。”
“好。”一个战士在和“红军”行军相反的小路上,扔下了一个“米袋子。”
“我在这扔一个。”班长也在不远处挂了一个,为了演的象。他还把米袋子用树杈刮开,一头挂在树杈上,一头落在地上,装作“刮坏了,不要了。”
此招果然有效,很快就让三连的战士给发现了,把米袋子拿到了三连长的面前。
“你在哪里发现的?”
“地上捡的,在这边。”
“那就没错了,看来我们走对了,二连这帮傻小子。跑老远了吧。”身旁的一个排长很是庆幸。
“等等,无缘无故扔个这东西干啥,会不会是他们在迷惑我们,走,咱们走这边。”三连长不是个轻信的人,他决定走“红军”前进的方向。
“连长,这边树杈上还有一个,地上有个坏的。”
事实证明了,三连人非得走这条路不可。由于林中小路很是不好走。没法进行奔跑,所以全连成扇形进行“搜索前进”。
当三连人行至一个小山包时,还发现了有人烧火留下的灰烬,就更加确信。他们追击的是“红军”了。
又是一夜追击,天亮了,当三连人筋疲力尽走到一个更小的山包时候,看到几个战士正在睡觉。
“醒醒。你们被俘虏了。”
“哦,我们让俘虏了呀,你们咋才来呢。我们等了你们好几个小时了。”
“当俘虏还这么多费话,就你们这几个人啊。”
“是啊,就我们几个。”
“带上东西走吧,我们连长就在那边呢。”
“报告连长,抓到了几个俘虏。”
“你们是红军的吗?”
“报告连长,我们是。”
“那你们队伍在哪里。”
“报告连长,我们也不知道。”
“那你知道什么。”看着几个睡眼朦胧的战士,三连长气不打一处来。
“我们就知道,听我们排长的,他让我们在这里等你。”
“你们排长是谁呀。”
“王凯,王排长,他让我们扔米袋子,早就扔没了,我怕我们走丢了,所以不敢走太远,就在这里等你们了。”
“吗的。”三连长用力的踢开了一个“松塔”。
“找水做饭,吃饭。”
三连全体见没有了希望,也就在原地进行了休整,待休息完毕后,从原路返回。
“蓝军”机枪连有两个排组成,一曰“高射机枪排”,二曰‘重机枪排’,平时行军时以班为单位,把机枪分解解合,每人一件,最重的是那主机部分,大伙轮番扛着。
“蓝军”炮兵连也有两个排组成,一曰‘迫击炮排’,二曰‘无后座力炮排’,和机枪连一样,那最重的当属炮管,很是有份量。
关建国和刘镖随一连和机炮分队同行,由于先期派出了二连三连,他们自然不是很着急,加之机炮分队奔跑不能太快,也就晚一步到达了‘杨家烧锅’。
“营长,二连回来了。”走在全连最前头的是二连指导员,二连长此时在部队的最没尾,没有脸见关建国。
“胜败是兵家常事,没事,都好好休息吧。”
“营长,你看,三连也回来了。”
关建国见三连也一无所获,他反倒是笑了,“哈哈,这样看来,咱们是输了,一时半会也攒不上他们了,老杨,给我发报给指挥部,说蓝军败了。”
“不行啊老关,不能这么发报。”刘镖认为这太唐突了,这么往上打报告,全营人的脸面就没有了。
“有啥不可以的,演习就是认赌服输,你能保证现在能追上红军吗,听我的,发报。”
“营长,这是我们队长给您的一封信。”‘红军俘虏’从身上取出了一封被雨水打湿了的信件,“上书关营长亲启”。
“我看看,我来看看。”关建国坐到了一个大石头上,看了郭开山的信后,表情变成了‘和颜悦色’。
“信中说什么?”刘镖很是好奇。
“没什么,私事,私事。”为了不让刘镖再看,关建国把信揉成了一团,扔下了一个水沟里。(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三回驴一样的战前准备(四十八)红蓝之争(十二)谷口相会()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向来是部队作战的第一要素,当郭开山带领人员走到一座大山脚下时,王军医对他作了提醒。
“队长,我们的粮食不多了。”
“什么?不是叫大家多带口粮吗?这还没到三整天呢,咋吃的这么快呢。”
“还说呢,人家‘杨家烧锅’的老乡这么热情,不光杀了猪,还把自已的大米用来招待咱们,你知道吗,他们平时吃的都是什么?”
“不知道呀,我又没见人家吃饭,我哪知道。”
“包米面大茬子,和高梁米。”
郭开山没有想到,现在都改革开放好几年了,这里还是这么困难,“你们把粮食给他们了?”
“有的人给了,有的人没给,咱不能白吃人家的米呀,他们的米都是用钱买来的,这里全是旱田。”
“这样吧,你一会看看,大伙还有多少粮食,给我报个总数,我和雪华商量一下。”
通过送走了二拨“俘虏”,“红军前线医疗队”顺利的摆脱了‘蓝军’的追击,为了以防有变,郭开山命令张护士长和王凯,带上几个人,在来这里的必经之路上等着,要是‘蓝军’真的追来,再使用老办法,把他们引到另外一条路上去。五个小时过去了,王凯他们还没有用‘步话机’汇报,就证明了,‘蓝军’已经甩掉了。
好在经过王军医统计,大家米袋子里的粮食还够吃上一屯饱饭,眼见要到出山口了,郭开山命令,今晚在此地‘扎营’,不再前进了。
“队长,我们撤吗?我想今夜蓝军是来不了了。”
“撤吧,不用着急,回来吃现成的。”
休整营地,是一块很大的空场。好在大风让两侧的高山所阻挡,这地界还算是块“宝地”。生火烧饭,如今女兵们早已驾轻就熟,警卫排的男战士们,则负责找水打柴,分工很是明确。
当一碗肉汤端到郭开山和刘雪华的身边时,两人都愣了一下。
“这肉是哪来的?”
“我也不知道,我看药箱里的止痛片也用不上,就给了老杨头了,药箱也就空了。可能是他把肉放在里面的。”王军医做了解释。
“你背时就没有注意?”
“这药箱不是我背的。是一个战士帮我背的。我脚打泡了。”
“要紧吗。”
“不打紧,挑开了,我还用酒精杀了菌,上了紫药水。消了毒。”
“这肉汤大家都有吗?”
“都有,放心喝吧。”
见大家都有肉汤喝,刘雪华和郭开山也就放心饮用了。
次日清晨,郭开山起得很早,当他和王凯从山脚下爬到山峰上时,眼前一阵大亮,“王凯你看,这地势好险啊。”
“不就是个两山夹一沟吗,有什么特点的。一路走来,路过好多这样的地方。”
“你不懂,你看看这两座山和以前路过的有什么区别吗?”
“不就是靠谷口的侧面光滑了些,这很重要吗?”
“当然重要了,你看没看过《三国演义》?”
“看过小人书。你说火烧连营呀?”
“差不多吧,要是在此地设伏的话,把谷口一堵,从山上往下扔柴草,多少军队也出不去。”
“是,我也看出来了,反击很是困难,在山脚下往上射击,几乎不可能,不过人家不会往回跑啊。”
“现在刮的是什么风?”
“东南风啊。”
“就这谷口有一块空地,往里全是林子,你说是你跑得快,还是火跑得快。”
“我想一定是我跑得快。”
“一人也许能够逃脱,要是千把人的话,最少得死上三分之一,咱们来时两山最窄的距离只能并排通过两个人,要是拿上装备,二个人都通不过,不走了,就在这里等着蓝军前来。”
“队长,王排长,吃饭了。”
“今天吃啥呀?”
“只能喝稀的了,昨天吃了一半的米,今天我留了一半,我刚才出谷看过,出去就快到大道了,有了村子和集镇,咱们手里有钱,就不愁了。”
“好,喝粥。”
“蓝军”虽然没有用电台向指挥部“叫投降”,但行军也没有那么快速。不是关建国放松了脚步,原因是这条林中小路很是难行,基本上小道很少,但也能看出是有人走过的,也就顺着这条小道,他们也在次日中午时分,来到了山谷。
“营长,看来他们是来过这里,又走了,烧过的柴灰都是冷的,应该走很久了。”一连长观察完周围的地形,做了汇报。
“前面的空地休息,他们走了,咱们在这吃午饭。”
“一连的,全连都去打柴禾,二连派些人去找水,准备做饭了。”
由于人员众多,作为值班员的‘一连长’,对部队下了命令。
“不用了,柴禾都帮你们打好了。”只听得两座山的山顶上,一个大嗓门说了一句。
没等‘蓝军’反应过来,只见一捆捆的柴草从山顶上抛下,不仅堵住了谷口,落下来的同时,还带起好大的灰尘,这时正好一阵大风吹过,扬起更大的沙子,吹得‘蓝军’人人都睁不开眼睛。
又见得从外谷口跳上柴禾堆上一人,手上拿着手枪,乐呵呵的看着距离柴禾堆一百米处的‘蓝军’,“我们这边还有加了料的,好几捆用酒精浇了的纯干柴,你们认输吧,只要我命令人点燃柴禾,你们所有人都会成为烧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