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大明风云录之傻蛋传奇 >

第66部分

大明风云录之傻蛋传奇-第66部分

小说: 大明风云录之傻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官闻言齐齐跪地下摆,一口同声般扬声道:“吴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大奎俯下身子却不敢抬头,直等到吴王朱元璋朗声道:“众卿家平身。”这才跟着百官一起站起身来。

    吴王端坐金椅之上呵呵笑道:“一元复始,万物更新。本王今日朝会就是想和众位爱卿聚一聚说说家常,如无其他事大家尽可畅所欲言。”吴王朱元璋说完微微笑着看向群臣。

    岂料王福出班奏道:“臣王福有本启奏吴王。”

    朱元璋大为疑惑的问道:“王爱卿请讲,为何要参张大人啊?”

    王福转头狠狠盯了大奎一眼道:“臣参江南通政使张大奎徇私枉法贪墨脏银!”

第八十八章 比武真相() 
吴王朱元璋不禁好奇的问道:“哦?竟有此事?王爱卿细细奏来!”说罢肖有兴致的看着王福。

    王福躬身拱手道:“启奏吴王,年前顺元灾荒之奏报臣也看过,那顺元府尹梁有才因贪赃枉法被通政使张大人斩首示众。然那梁有才的供词中已全部招供,历任三城的府库管事,贪赃约计三十余万两白银。而张大人押送应天的金银只有十余万两。所以臣要参王大人一本,并请吴王明查其余脏银下落。”

    吴王朱元璋呵呵笑道:“我当是什么事啊,区区二十万两白银岂能让本王轻易猜测自己的臣子?呵呵呵呵,张爱卿?”

    大奎闻言一惊,连忙出班拱手道:“臣在。”

    吴王朱元璋笑道:“王大人既然如此问,张爱卿便给他个说法嘛!”大奎早就已经心惊肉跳,闻言更是冷汗直冒。自己从没做过亏心事,只不过贪墨了一件小衣而已,难道要俱实回答吴王的问话?这无异于自寻死路。

    大奎站在那里不禁有些为难,这下该怎么办?另一班朝臣里闪出一人抱拳奏道:“臣汤和愿以项上人头为通政使张大人作保,张大人绝非贪财之人。这其中必有误会。”大奎闻言不禁目瞪口呆,心中剧震。

    大奎心中感动,汤大哥竟能如此信任自己,并拿身家性命作保。此等恩情大奎如何报答?是自己辜负了汤大哥的一片情意,都是自己的错。

    大奎刚要说话,不想吴王朱元璋哈哈笑道:“张大人的为人,本王还是信得过的!况且又有汤将军做保人。今天是年初就不谈这些不高兴的事了!众位爱卿也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捕风捉影。”

    殿下几人齐齐拱手称是各回班位,大奎站会自己的位置心中已是七上八下。他知道吴王朱元璋的话里有话,他更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道理,却不知道等待他的到底是什么。如今汤大哥能出面为自己力保,想必其中原有不是那么简单。究竟是什么原因?

    大奎心思电转,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这一定是吴王朱元璋的授意,就如同封自己为通政使及封黄莺为诰命夫人是一回事。既然这样该是有惊无险才是。’大奎想到这里不禁放下心来。

    吴王坐在大殿平台上金椅上,呵呵笑道:“众位爱卿,想必比武大会的事情你们其中很多人都已经知晓并有所准备了吧?既然这样,今日本王便正式昭告列位爱卿啦。”说着望了一眼躬身站在下手的宦官。

    宦官在袍袖中取出一卷金黄布帛来徐徐展开朗声读道:“吴王谕,华夏一统功业未竟,幸江南半壁人才济济。为选拔良才,充实军备。现布告天下:凡大明官吏不论官职大小皆可举荐人才,从试者不论家世贫贱,不论地位尊卑,凡武艺精湛者均可应试。

    文试定于本年三月初旬,武试定于本年五月初旬。文武比试胜出者,选状元一名,探花一名,榜眼一名。另由左右督抚于应试举子中各选成绩优异者五十名,一旦入选即刻领受封赏。初试定于本年二月中旬,由各地州府筹办。钦此!”

    宦官读完绢帛上的王命,即刻收拢绢帛归于袍袖中。

    朱元璋在金座上端坐着呵呵笑道:“众位卿家,即已通晓本王的意思便即刻回去各自准备吧。”话音一落,宦官长声喝道:“退朝!”

    文武百官齐齐跪拜道:“臣等告退!”说是告退竟都没人动,过了好一会才听宦官道:“吴王已退朝,众位大人起来吧!”

    文武百官这才纷纷起身,两班文武依照前例齐齐后转,后队变前队向朝堂外走去。

    大奎心里这个气啊,黄莺受封诰命夫人之时,这阉货明明说的正月中旬开设比武大会。这下倒好,正月中旬却只是初试而已,看来这娘娘腔的阉货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造谣而已。以后说什么也不能相信阉货了。

    大奎还没走出朝堂,那个阉货宦官在身后扬声道:“吴王有旨,江南通政使张大奎随我面见吴王。”

    大奎闻言一惊,回身又走了回来。来到宦官身前不禁问道:“到哪里去面见吴王?”宦官笑道:“张大人不常来朝堂,对朝中事物尚不熟悉。我姓刘,张大人以后便称呼我刘公公即可。”

    大奎连忙陪着笑道:“刘公公,呵呵。”说着从袖中掏出十两银子交到宦官刘公公手上道:“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多亏刘公公早早提醒比武之事,让本官早有了准备,呵呵。”大奎虽是想把这阉货掐死,但面上仍是一副笑脸。

    宦官刘公公嘻嘻笑道:“哎呦,张大人太见外了。您是朝官,我是奴才。怎么好白拿您的银子啊。”说是这么说,大奎手上的银子还是落到了这阉活手上,宦官刘公公转瞬将银子收在袍袖中。

    大奎这才小心地问道:“刘公公可知吴王找我何事?”吴王在大殿之上与这宦官刘公公可是一句话都没说,这次相招显然是事先授意。

    果然,刘公公轻声道:“具体事宜我也不清楚,张大人随我来吧。”说完转身当先向后殿走去。大奎心里这个气啊,十两银子就弄出个这?

    刘公公带着大奎走过一条长廊,转个弯到了一处偏殿门前,刘公公站在门前恭恭敬敬的禀道:“吴王殿下,张大人带到了。”

    殿内传出吴王的声音道:“进来。”这句话说完便没了声音。

    刘公公闻言这才轻轻推开殿门并示意大奎进去,等到大奎进了门便伸手关了殿门守在门外。大奎放眼看去,吴王正在迎面的文案后看书。

    大奎小心翼翼的走上前,躬身抱拳道:“臣张大奎见过吴王。”说着屈膝下拜恭恭敬敬的伏在地上。耳边却听到吴王朱元璋轻声问道:“张爱卿,你可知罪?”

第八十九章 虚惊一场() 
大奎闻言心中笑了:‘既是爱卿,必不加罪。’想到这故作糊涂问道:“臣不知何罪之有?”

    朱元璋缓缓言道:“王参政所奏不知爱卿有何异议?”

    大奎想了想言道:“臣若有心贪墨银钱,自不会如实上报,当初臣查抄脏银确实只有十余万两,望吴王明察。”

    朱元璋笑道:“起来吧,你的人品本王信得过。”

    大奎道声:“谢吴王。”随即起身躬身站立一侧。

    朱元璋笑着问道:“那依张爱卿,那二十余万两银子哪里去了?”说着话间却是依然双目盯着手中的书本,看似漫不经心的一问却是紧抓症结不放。

    大奎丝毫不作他想的道:“这个臣不知,罪魁已斩首,如今臣有口难辩。”

    朱元璋笑了笑道:“眼下我大明养精蓄锐,江南屯兵近百万。不日即将举兵北伐,这江南之地却是何人能为本王据守?”说罢深深一叹。

    大奎不禁问道:“朝中文武众多,吴王何愁没有人选?”

    朱元璋放下书本,定睛看着大奎道:“顺元城的孟大人来京后,见了本王呈上了一件物事,正因为这件物事本王今日才开一面。你斩了顺元上任的府尹梁有才,虽缴获了大批脏银,但却有二十万的脏银不知所踪。就凭这一点,本王斩了你也不为过。”

    说着朱元璋在桌上拿起一块叠好的旗幡扔在大奎面前道:“这便是如今顺元府尹呈上的物事,你看看吧。”

    大奎拿过那旗幡,徐徐展开来看,不多时双目已是泪光盈盈。这哪里是什么旗幡,却是一块诺大的白布上洋洋洒洒写就万言,后面是许许多多数都数不过来的手指印。这块白布虽是不值一文,但在大奎心中却是堪比千金,这白布竟是一封万民书。

    朱元璋缓缓道:“你知道梁有才是王福的亲戚党羽,你也知道王福乃是王亲,为何却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行事?”

    大奎闻言双手捧着万民书流泪道:“臣受吴王器重委以重任巡视江南,心中当无愧吴王信任,纵有万难张大奎也要以百姓为念。今日哪怕吴王斩了臣下,张大奎也不会后悔,我便是要天下百姓都感念吴王的恩德,要让天下百姓知道吴王的钦差是为民做主为民请命的。更要让天下人知道,吴王收复天下是为百姓谋福。若能如此,臣万死不辞!”

    好家伙,这一个大帽子差点没把吴王朱元璋闷死。俗话说得好:逢人且说三分话,莫要全抛一片心。大奎这些话,真真假假委实让人难以揣度。

    朱元璋闻言点头道:“恩,本王没有看错人,但王福之所为你却不可多加干涉。哎~~本王是有苦难言啊。”说罢以手扶额状似十分为难的样子。

    大奎抱拳躬身道:“臣明白吴王的苦心,今得吴王所命。张大奎谨遵王命!”说罢再次深深一揖到地。

    朱元璋点点头道:“张爱卿身为江南通政使,须知身上的责任重大。京里张爱卿就不要待了,等到天色转暖张爱卿便该四处巡查的便出外走走吧,但凡有类似于顺元梁有才的贪官污吏,三品以下张爱卿尽可先斩后奏。若要百姓安居乐业,首先便要保证为官者的清廉!行了,若无其他事张爱卿便退下吧。”

    大奎屈膝再拜,伏在地上哽咽道:“臣告退。”说罢起身恋恋不舍,一步一回头的走出了殿门。心中却是明白,看到我终日在家游手好闲,这是要赶我出门干活了。没办法,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好日子到头了。

    等到大奎回到自己的宅邸,冯师爷见了面便急急禀告道:“大人,进京述职的各地州府皆派人送来投贴,并有专人送来礼物,现下都放在前厅了。不知大人作何打算?”

    (ps:古时拜年都送投贴,官家互相间也凭此来往。)

    大奎边走边道:“在我的老家就有拜年的习俗,给长辈拜年尚需礼物。既是同朝为官,这点脸面还是要给的。统统收下!哎,都送了什么?”

    冯师爷不敢隐瞒,左右看看才低声道:“投贴上皆附有礼单,林林总总品类繁多。属下一句半句也说不清楚。”

    大奎闻言便道:“你即着人一一验看,然后细细报于本官知晓!”说罢,大奎举步走向前院。身后冯师爷闻言随即招了许元,董虎,田风,周凯四人前往前厅。

    大奎还没到后院即听到杨小虎与盘步的呼喝声,大奎很满意。两个义子若是一直这般用功,不用多久武艺便会精进。若说正月中旬既是大比武,大奎还真不敢说杨小虎能夺魁,但若是五月比武那可有一段时间可以准备。

    大奎一进了院子,既看到杨小虎与盘步一丝不苟的在练功,孟歌在一边不时出言指点盘步。三人见到大奎进了院子,尽皆挺身拱手见礼。大奎笑笑道:“你二人继续操练,孟兄跟我来一下。”

    孟歌领命随后跟着大奎去了中庭,大奎一边走一遍道:“孟兄久在市井,想必对于锻造有些认识。我虽是穷苦出身,但对于兵器打造却不在行。今日劳烦孟兄走一趟铁匠铺,给你与杨小虎及盘步打造兵器。”

    说着带领孟歌进了大厅,(张府分五进,既是有五个大厅。)来到厅中,大奎吩咐丫鬟看茶,这才对孟歌详细说道:“小虎的兵器要依照我的镔铁乌龙枪样式,但要好铁精炼。我的铁枪是八十五斤,你便去打造一杆二十斤的铁枪吧。你与盘步的兵器你看着办,不要怕花钱。用多少银子只管去账房拿!”

    孟歌闻言大喜,拱手领命转身去了。

第九十章 区大锤() 
大奎坐在中厅慢慢品了几口香茗,便起身回了后宅。黄莺闻听大奎回来了,早早迎出门外,夫妻携手回了内宅。

    孟歌领命出了张府,直奔城西。应天城西有一间铁匠铺,打铁的是个中年汉子,早年也在常遇春军中效力,故此与孟歌相识。此人力大无穷善使双锤,却因更善打铁锻造兵器,所以在这城西开了间铁匠铺。

    此人姓区,因为从军时使锤,打铁时也使锤,所以人家叫他区大锤。至于他究竟叫什么名字,却很少有人知道。此人虽是粗俗,却是武艺高强,也是常遇春帐下五虎之一。

    当年孟歌找他打造两口好刀,他却与孟歌比武定输赢。曾言他若败了便给孟歌白打一对好刀,若是胜了便收取双倍的价钱。当时因在军中区大锤是数一数二的铁匠,故此若不是常规兵器便需付钱,而区大锤开价也高,一般一把长刀便收十两银子。这个价钱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却也没有办法。

    哪知他与蒙哥一战却是平手,无奈之下区大锤便免费给孟歌打造了一对杀猪刀,便是孟歌在顺元城用的那两把。虽是杀猪刀,但却是吹毫断发削铁如泥。当初杨小虎手持竹竿却被他削豆腐一般斩断,更是以一手庖丁解牛之高超刀法将杨小虎的衣服尽皆划破绞碎,一来是仗着武艺精纯,二来便是仗着刀快。

    孟歌来到城西,找到了区大锤的铁匠铺,笑呵呵的走进门来。区大锤正在忙,忙着指挥两个徒弟干活,却是正在打造铁锄。

    这种小活计都是徒弟干,但区大锤站在一边却是一丝不苟的指挥着。孟歌见到区大锤还是以前的老样子不由哈哈笑道:“区大锤,还认得我吗?”

    区大锤抬头一看,不由惊喜道:“原来是你小子啊,来来来,里屋说话。”说着将孟歌请进了里屋,屋里很简单。一张床一张桌三五个板凳。

    孟歌与区大锤落座后,区大锤当先问道:“不知道你如今在哪里发财啊?行头不错啊。”

    孟歌如今是张府的门客,自然是一身锦缎绫罗了。见到区大锤问,孟歌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