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动力时代-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天工实验室现在的二百四十多名科研工作者而言,技术上的真正实力,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作为投资人,实验室的所有者。他们有可能表面上对你恭敬有加,但是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那就只有上帝才知道。
在仔细阅览了实验室现行的,包括以前没有完成的全部科研项目后。杨卫平发现霍普金森的研究小组一直都在从事纳米技术方面的研究,只不过没有取得什么明显的成果。
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
搞高端材料研究,不懂纳米技术,绝对成不了大器。
虽说小鬼子东京理科大学的谷口纪男在1974年提出了纳米技术这个名词,但要到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被瑞士的两个科学家发明出来后,才被全球科学家广泛视为纳米元年。
1982年瑞士IBM公司的科学家格尔德。宾宁及亨利希。罗勒,开发出扫描隧道显微镜,它主要是利用一根非常细的钨金属探针,针尖电子会跳到待测物体表面上形成穿隧电流,同时,物体表面的高低会影响穿隧电流的大小,依此来观测物体表面的形貌。
这种仪器可以观察到物体表面的纳米结构,是显微镜技术的一大进展,也成为往后纳米技术中的主要分析工具,专门用来观测金属或半导体的表面。
四年后,也就是1986年,这两位科学家和发明穿透式电子显微镜的厄恩斯特。鲁什卡共享诺贝尔物理奖。
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显微术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低温下可以利用探针尖端jīng确cāo纵原子,因此它在纳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
要搞纳米研究,没有相应的高端jīng密的探针显微仪器,那就是白瞎。
杨卫平没再犹豫,马上将隧道显微镜和穿透式电子显微镜作为现阶段的研究项目。
毫无疑问的,这个项目,得到了伯恩史蒂夫、霍普金森、史佩恩卡夫、罗伊斯特尔四人的极力拥护和支持。
有着后世现成的理论知识,加上还有这么一大帮子高级科研技术人员的协助,仅仅只用了一个星期,隧道显微镜和穿透式电子显微镜两台原型机,就横空问世了。
伯恩史蒂夫、霍普金森等人,通过两台探针超显仪器,观察到各类金属和半导体表面纳米结构时,那种欣喜、激动、狂热,简直跟疯子没两样。
征得杨卫平的同意后,伯恩史蒂夫,向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美国IBM研究实验室、加州大学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德国的联邦技术物理研究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等十五家全球最著名的科研机构发出邀请函,向世界科学界宣布天工实验室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
一时之间,全球科研学者为之轰动。
一些没有得到邀请函的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也纷纷派出代表,前往瑞士琉森城。
这是一场自二战以后全世界比较少见的科学界盛会。
1959年12月29rì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加州理工学院出席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作出著名的演讲《在底部还有很大空间》,提出一些纳米技术的概念,虽然在当时仍未有“纳米技术”这个名词。
他以“由下而上的方法”出发,提出从单个分子甚至原子开始进行组装,以达到设计要求。他说道,“至少依我看来,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制造物品的可能xìng。”并预言,“当我们对细微尺寸的物体加以控制的话,将极大得扩充我们获得物xìng的范围。”这被视为是纳米技术概念的灵感来源。
十八年过去了,世界各大发达国家的科学家,都在不断地摸索纳米技术这个新概念新理论,但都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重大成果。
而今,名不见经传的瑞士天工实验室,发明了两款可以应用纳米技术的测量、分析和加工的工具,这又怎么可能不吸引全球科学家的重点关注。
2月17rì,是华夏传统的除夕。
这天,瑞士万国宫,特意为天工实验室开放,用于举办一场临时决定的全球物理研究盛会。
万国宫是联合国rì内瓦总部所在地,建筑风格很有“万国特sè”。
大街外部用的是意大利的石灰,华河罗讷河及侏罗山的石灰石,内部用法国、意大利和瑞典产的大理石,棕麻地毯则产自菲律宾……而且各成员国捐献的装饰和陈设物品也让文化的多元化得到了充分的反映,细细欣赏品味,犹如走进了一个微缩的“世界文化大观园”。
zhōng yāng的大会厅是一座雄伟端庄的旧式建筑,地板、墙壁全部以花岗石、大理石铺砌。圆形的大会厅共6层,有1800多个座位,会场的前面是代表席,配置有同步翻译设备,后面一部分是旁听席。
南侧的理事会厅属宫廷式建筑,装饰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高大的门窗多以铜制,有的还镀了金。四周墙壁和天花板上有欧洲艺术大师所绘的油画作品。画的主题是:正义、力量、和平、法律和智慧。
另有一幅浮雕壁画横贯整个天花板,画着宇宙中5个巨人的5只巨手紧紧握在一起,象征世界五大洲人民的团结与友谊。
上午九点,来自世界各国的五百多名科学家,在理事会厅共聚一堂,认真地听着主席台上,天工实验室的所有者,隧道显微镜和穿透式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英籍华裔杨约翰教授,就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的专题讲座。
身穿一套特别定制的白sè修身圆领中山装的杨卫平,意气风发地在台上侃侃而谈,好像下面坐着的不是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科学家,而是他的学生。
“……众所周知,当代电子和中子的发现让人类知道还有比我们能想像到的最小的东西还要小的物质时,对纳米世界的好奇心已经萌发。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肯定,天工实验室发明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和穿透式电子显微镜,这两种扫描探针的发明,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纳米时代的到来!”
“哗哗哗哗……”热烈的掌声在全场足足响了三分钟之久方在杨卫平的双手虚按示意下渐渐平息。。。)
s
。。。
第117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
压严、肃穆的大厅里,五百多双眼睛都集中在主席台上泰然自若,侃侃而谈的杨卫平身上。
他是这样的年轻!
他简直是一个天才!
这是现场所有来自世界的科学家们共同的心声。要知道,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也已经有四十五岁了。
“探针的探头可以用来cāo纵纳米结构,我称这种工艺叫做位置组装。但是,我认为,光靠隧道显微镜和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cāo纵纳米结构,还很不够,因为,这种工艺太慢了!”杨卫平轻轻摇了摇头,刀削般棱角分明的脸庞上,浮显出一种凝重、坚毅的神情,肃然说道:
“我们都知道,工具之所以被称之为工具,是因为人类可以用一种工具来制造更多的工具。现在,我们天工实验室,正在从事另一种全新的技术设备攻关,我称这种实用的应用技术为纳米光刻技术!
我说的这种光刻,其实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作技术,用来把大块物体缩小到纳米尺寸。相对的,自下而上的技术是直接用原子或分子搭建更大的结构。这些技术包括化学合成,自组装和位置组装。因此,纳米科技实际上涵盖了一切在纳米范围的物理、化学的技术和工艺,说它包罗万象也不算过分!”
“哗哗哗哗……”热烈的掌声再度震彻整个会议大厅的空间。
杨卫平轻轻拍了拍掌后,继续宏声说道:“我们都知道。当物质的微结构微小化时,表面原子与内部材料原子的个数比例显著上升,界面之原子行为对物质xìng质便有决定xìng影响。
我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例如纳米金属结晶颗粒。可以展现效果更佳的强度、硬度、磁特xìng和表面催化xìng等特xìng。而具有纳米结晶的陶瓷材料,则比一般的普通陶瓷材料,具备更高的延展xìng和不易脆裂等特xìng。
我个人认为,随着纳米结晶金属的发展,一定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建筑业等结构材料。纳米结晶材料薄膜,可以大幅提高表面硬度,降低摩擦,提高耐热xìng和耐化学腐蚀xìng等。可以有选择xìng的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工天业的机械系统。
在生物医学方面,纳米结晶银,拥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而纳米结晶钛。则可以而应用于人工关节等。”
接下来,杨卫平就纳米技术在不同科研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纳米技术的一些负面危害xìng,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可以说,这场被全球科学家命名为“纳米时代”的科学高峰会议。为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开启了一道全新的探索大门。
杨卫平提出的建立一个专门的国际纳米科学研究机构,全球国际纳米科学研究政策顾问委员会,也得到了与会众人的全票举手通过。
杨卫平将这个委员会划分成五大分支:研究与发展。基础建设,教育与训练。创新,社会层面。
在全球国际纳料科学研究政策顾问委员会理事长提名的时候。杨卫平当仁不让,也是众望所归,被选举为第一任理事长兼常任理事。
这次将纳米科技这一全新概念抛出来,他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扬名!他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天工实验室,有足够的潜力发展成为全球最顶级的实验室之一。
有了名,利自然是水到渠成。
在瑞士rì内瓦“纳米时代”峰会圆满召开,暨全球国际纳米科技研究政策顾问委员会成立之后,接连三天,全球所有主流媒体报纸都在头版头条刊登转载标题为《一个时代的到来:纳米时代》文章和评论。
美国《纽约时报》:瑞士天工实验室的杨约翰博士,为地球人类科学界开启了一道全新的幸运之门……
英国《泰晤士报》《太阳报》:杨约翰博士,是大英帝国的骄傲,英国皇室表示,要对杨约翰为大英帝国作出的杰出贡献颂发勋章,并授予爵位……
法国《世界报》:杨约翰博士倡导的纳米时代,从欧洲走向全球……
苏联《真理报》: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又一次走在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前面,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联合起来,为悍卫无产阶级政权而奋斗……
rì本《朝rì新闻》《读卖新闻》:杨约翰博士用事实证明,我们亚裔黄sè人种,才是世界最优秀的人种……
……
对杨约翰这位横空出世的科学界天才青年,各国的媒体都在费尽心思挖掘他的来历背景,但是,无一例外的,没有哪家能查到这位杨博士毕业于哪家大学。
博士这个称呼,是唐纳德率先喊出来的,然后是伯恩史蒂夫跟着喊,以至于到后来整个天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背后除了称呼杨卫平为老板,更多的时候是称他为杨博士,杨教授。
只不过,他们谁也没想过,杨博士居然是连大学门都没进过的“野路子”,而非正规的“学院派”。
对此,杨卫平也懒得理会。
杨卫平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唐纳德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他以前听杨卫平说过他没进过大学,还曾经跟开玩笑地说过如果杨卫平想拿博士学位,可以直接当他的学生。
在发觉世界各大媒体都在查杨卫平的受教育经历后,唐纳德因感激杨卫平在论文署名上对他的大度,所以决定暗中帮忙,秘密安排手底下的人,在英国剑桥大学帮杨卫平炮制了一份天衣无缝的个人简历,而且还专门给杨卫平安排了一个剑桥大学副教授的职称。
外面的风风雨雨,杨卫平没太多兴趣关注,因为,他在参加这次峰会的各国科学家里面,看到了一支来自祖国的团队,带队的那位,竟然是他上一世最敬重的钱老!
杨卫平不想引起西方国家太过于关注他的政治立场,在耐着xìng子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专家团队分别进行过接连一周的技术交流座谈会后,将杰西卡为他专门制定的rì程表中原本排在第三十九位的华夏专家团,巧妙地提到了明天上午九点,并且将会见地点安排在天工实验室的贵宾接待厅。
杰西卡负责通知了华夏专家团,她不知道老板为何会改变主意,提前会见华夏专家团,但想到杨卫平在上次公司高管会议上的霸道dú cái作风,她根本没敢过多的揣摩老板的思维,而是尽可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到位。
从rì内瓦回到琉森城,已经是“纳米时代”峰会过后的第八天。
距天工实验室大约十公里远,琉森湖畔的一片座落有序的别墅群中,有一栋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依雪松丛林而建的原木结构的渡假屋。
这里,原本属于史蒂夫实验室的产业,现在自然变成了杨卫平在瑞士的私人别墅。
夜深人静,万簌具寂。
在屋里写完材料后,杨卫平稍显有些疲惫地打着哈欠,回转隔壁的卧室。
房zhōng yāng那张宽大的镀金铜柱大床上,罗小彤穿着一件米老鼠卡通睡裙,抱着枕头盘膝坐在床上,很是无聊地看着电视机里的英文综艺节目。
“这都几点了,彤彤,怎么还没睡啊?”杨卫平看到罗小彤jīng神实足地坐在那里,没有半点睡意的样子,关切地问道。
“平叔,你不来,我睡不着,我一个人害怕。”罗小彤嘟着粉红的小嘴,苦着脸撒娇地说道。
自从到欧洲以来,罗小彤每晚都会以一个人害怕睡为理由,非要跑到杨卫平房里抱着他一块睡。杨卫平以为她上回受到的jīng神伤害和刺激在心里还留下了yīn影,虽然觉得有点不太合适,但仔细想想也就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