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医女-第4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靖王妃被儿子这么一劝,再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的确是不错。不管靖王在外面有多少女人,有多少孩子,都是过不了明路的,根本碍不着他们母子什么。至于那些情情爱爱的,这么多年都过去了,她也早不是当初那个满怀憧憬的少女,还祈求那些有什么用。
如今她最重要的不是抓住靖王的心,而是把王府牢牢地掌握在手里,到时候才能让儿子稳稳当当的接过去。至于其他的事情,都没什么能跟儿子的。
“对,还是安儿想的周全,娘还是太在意了。咱们母子什么都不用管,那些外人,不值得咱们伤心难过的。”靖王妃想清楚了,这时便平静了下来。
“母亲,不管什么时候,儿子都是跟您站在一起的。母亲这些年的辛苦,儿子都知道,以后,儿子肯定会好好孝顺您的。”秦劭安温和的看着母亲,含笑道。
靖王妃这时便笑了,没有什么话语,儿子这一番话更让她感动了。儿子是她的命根子,这些年他们母子相依为命互相扶持,要是没有儿子,她在这个冰冷的王府里早住不下去了。那种寂寞孤独,真的是能够把人逼疯。
“那听你的,咱们啥也不管,你父王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去吧。”靖王妃笑笑,有个好儿子,她还去争那些没用的做什么。
“也不是什么都不做,母亲该做的还得做啊。不管咱们喜不喜欢那个野孩子,母亲都得给他预备住处,安置伺候的人。这些事情,非但是要做,还要做的好,各种物件儿摆设都要用心。”
“不光是让父王看,也是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母亲的大度。您这时候做的越好,以后对母亲的地位越是有利,算是父王有别的想法,皇爷爷和那些大臣,也不会允许的。”秦劭安一边说着,目光朝着远处看去,那一双漆黑的眸子里,隐藏着与他年龄不符的隐忍和野心。
“嗯,都听安儿的,你怎么说,娘怎么做。”靖王妃这时已经没那么沮丧了,她站起来,要出去张罗。“安儿,你好好读书吧,娘过来打扰你的时间也不短了。眼看着过年,府里还有不少事情要忙,娘先去忙着了。”
秦劭安送了母亲出书房,看着母亲领着一群丫头仆妇走远,这才转身返回了书房。他来到书案前,提起一支笔来,想要写字。可不知道怎么了,今天这个字写的是不顺,怎么看都难看。
秦劭安气的手用力,直接把笔杆给撅断了,然后用力摔在了地。“父王,你负了我的母亲,还用这样的方式让他蒙羞,我绝对不会原谅你的,绝对不会。母亲这些年伤心欲绝,她一个人独守王府,结果你却在外面逍遥快活。”
“你这样的,根本不配做人家的丈夫,也不配做我的爹。我会等着,等你领着你那个野种回来。我倒是要看看,那个野种是个什么德行?父王,你别怪我心狠,这个王府是我的,没有任何人可以来抢夺。不,不光是这王府,还有这天下,都该是我的才对。”
“父王,你在边关,一定要多打胜仗啊,你的战功越多,儿子受益越大。早晚有一天,等你不能再为我创造什么利益的时候,我会把你欠我们娘俩的,全都讨回来。”秦劭安看着面前的字,伸手便撕了个稀碎,一边撕,一边说道。
靖王府里,靖王妃忽然下令命人收拾院子。王府里的人都不太明白,王妃这是要做什么。本来临近过年,府里是各种忙碌,王妃又非得让人快点而收拾出一处位置最好的院子,里面又要各种精致华贵的摆设,可是把府里的下人给忙坏了。
这些人都很是怪,王妃这是要做什么?不光是王府里的人怪,那些府外的人,得知了消息后,也觉得不寻常。
不过,这些人的疑惑没用多少时候,有了答案。腊月二十二这天,靖王的奏折送到了京城,送到了皇帝的手里。腊月十六以后,皇帝不早朝了,只留下几个内阁的官员,还有太子,帮忙处理公事。
靖王的奏折,有专人直接送到了皇帝的书案之前,皇帝一听说是靖王送来的,连忙打开看了。一看之下,皇帝大喜过望。北狄被灭了,北辽三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此时大齐的兵将已经一路高歌猛进,朝着北辽都城而去。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喜事,皇帝哪里能不高兴?
“好,好,老四这一回,可算是立了大功啊,北狄二十万大军一个不剩,北狄王庭覆灭,可汗可敦以及王公大臣尽数被俘获。还有北辽,三十万大军几乎没剩下,这一次,咱们大齐北疆,可以安稳二十年了。”皇帝拿着那奏折,哈哈大笑。
一同在御书房处理政务的太子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子。他是万万没想到,靖王在北疆,竟然取得了这样大的胜利。这样一来,用北疆牵制靖王,让他无法脱身回京参与帝位的争夺,看来是计划失败了。而且,还让靖王立下了不世功勋,这可如何是好?
太子这边还在心里核计呢,那头的皇帝又打开了另外一封信,看见里面的内容,皇帝竟然激动的站了起来,“秦家小子没死?还有顾家娇娘,她也找到下落了,在边关,两个人都在边关呢。还有,秦家小子,竟然是老四的儿子?”皇帝简直惊讶的不行。
“朕说么,为什么见了绍远那孩子觉得亲切,原来,那是朕的孙儿啊。哈哈哈,好,好,朕的孙儿有本事,孙媳妇更是有能耐。好啊,太好了,这两个孩子,是大齐的福星啊,朕的福星啊。”
第732章 掀起波澜()
绍远和娇颜的消息,太子之前知道了,他当然是不惊讶的。 敬请记住我们的址:匕匕小說://Ыqi。me。但是,皇帝此时这个态度,依旧是让太子的心里,有一些异样。
皇帝之前对秦家小子印象非常好,当时传来死讯时,还下旨追封了他。如今,秦绍远没死,又成了靖王的儿子,皇帝的孙子,只怕,皇帝会更加宠爱这个半路捡来的孙子了。
原本,皇帝最宠爱的是荣郡王,可是出了这些事情之后,荣郡王不但被夺了封号,还送去西京大营一直不许回来。难道,以后荣郡王的位置,这么眼睁睁的被秦绍远那个小子给抢走么?不,不行,没那么便宜他。
“父皇,儿臣有些弄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老四不是一直在北疆的么?什么时候,有了那么大的一个儿子?秦绍远,好像是跟老四家那个劭安岁数差不多啊,难道,老四当年在外面有人?”太子实在是忍不住了,出声道。
皇帝正在读靖王的信呢,听见太子的话,不由得叹了口气,“唉,都是冤孽,原来,当年苗家的小闺女出门不归,是和老四在一起。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丫头走了,老四再也没找到她。不曾想,那丫头竟然给老四生了个儿子。”
御书房里参与政事的,正是各部的尚书大人,也都是皇帝的心腹。这些年多少事情都是经由他们的手,皇帝早把这些人当成是自己人,所以也根本不避讳。再者,这些事情早晚都会让人知道,捂着是没用的,倒是不如开诚布公的谈,起遮遮掩掩的,更好。
众人对当年的事情,都是知之甚详。苗相的小女儿,由惠帝皇后做媒,许配给了当时的辽王四公子,也是如今的靖王。可惜,后来苗相当朝辱骂皇帝,被皇帝下旨,诛灭满门。
那时苗相家的小女儿出门在外,所以才幸免于难,后来也再也没听说过这个人。再者皇帝也是念在苗婉如和靖王曾经有一段婚约在,倒是也没有派兵去四处搜捕。却是没成想,原来那个时候,苗婉如竟然是跟靖王在一起。
太子听了这些,心也是有些吃惊,他朝着王相使了个眼色,然后王相便起身道,“陛下,此事实在是有些荒唐。一来苗家闺女乃是朝廷钦犯之女,其父苗良骥当堂折辱陛下,乃是大不敬。二来靖王与苗婉如,无媒无证,竟然苟合,还生下了孽种,实在是让皇家蒙羞。陛下,还请三思,此事需要慎重考虑啊。”
王相跟太子是一党,他们当然都不愿意看见绍远认祖归宗的。原本对绍远看重,刚刚得知绍远乃是秦氏子孙时,陛下直言绍远是大齐的福星,这话,可是什么赞赏都强啊。连荣郡王也没能得到这样的夸奖,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野孩子,凭什么能让陛下如此赞美?
“况且,当初传来消息,秦绍远战死,可是他却根本没死,反而隐藏军,这究竟又是什么缘故?秦绍远诈死埋名,肯定是不怀好意,指不定是北辽的奸细。陛下,这件事可得好好查证才行呢。”王相不依不饶道。
皇帝一听这话,可来气了,伸手啪的一下子拍在了桌案,“胡说什么?绍远隐姓埋名,那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靖王已经说了,当时是有人要害绍远,绍远身受重伤,好不容易才逃脱。要不是娇娘丫头及时赶到,绍远死了。”
“绍远要查明是什么人暗害他,故而才隐姓埋名重回军营。正好北辽大军进攻,绍远接连立功,放火烧了北辽营盘、带兵援救老四、率军半路埋伏截杀北狄大军、千里追赶北狄败军直捣北狄王庭、不费一兵一卒擒住北狄可汗、前后夹攻大破北辽三十万大军。”
“这一桩桩一件件,老四的军功簿记录的清清楚楚,这样的青年才俊,乃是我大齐的栋梁,朕称他是大齐的福星根本不为过。你这么贬低绍远,不会是在为秦劭康抱不平吧?哼,鼠目寸光不知所谓,朕看你也是老眼昏花不用了。你若是不能胜任,那腾出地方来,给年轻人让位置算了。”
皇帝这话,可是十分严重了,那意思是王相已经不能胜任如今的职位,不如回去养老,给别人让位子。王相一听这话,当时脸色变了,他的年纪跟皇帝差不多,皇帝依旧能处理国事呢,难道他要回家去养老么?
“陛下,微臣也只是为了皇家的脸面尊严着想,没有别的意思。”王相有些讪讪的说道。
皇帝瞪了王相一眼,“皇家的脸面尊严?朕还不懂了,这跟脸面有什么关系?皇家有这样的后嗣子孙,高兴还来不及呢。你们也不看看,如今这小一辈儿的里面,还有几个这样出色的孩子?”
“大齐是太祖马得来的天下,朕当年也是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可是你们看看,如今这些年轻的,有几个还能马拉弓?有几个能够阵杀敌?别以为天下太平了,可以光是享福不用打仗,做人不能忘本。”
皇帝这个脾气,喜欢什么人,那是从心底喜欢,连别人说句不好都不行的。原本他对绍远的印象很好,如今再得知,那么杰出优秀的男娃,竟然是皇室的子孙,是他的亲孙子。那种感觉,简直是高兴到无法形容。
尤其是皇帝本身是好武的,可惜孙子辈儿里,没有几个功夫好的,这个让皇帝挺失望。如今一听说孙子辈儿里出来一个不下于自己当年,甚至是自己当年还勇猛的孩子,那种欣慰欢喜,绝对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别人一旦说他孙子不好,那跟说他不好差不多了,那还了得?皇帝这时瞪起眼睛来看着这些臣子们,那个架势,颇有些你们再敢乱说,当心朕让你们过不好年的样子。
众人都是多少年跟在皇帝身边的了,对于皇帝的脾气还能不了解?眼下绍远是皇帝的逆鳞,谁敢说绍远的不是,皇帝都不能同意的。算了,皇家的事情,不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可以随意评说。秦绍远如何,都是皇帝还有靖王的家事,他们还是不要惹皇帝不高兴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这一次平定北疆,接下来最少二十年,北疆不会再有战乱了。陛下,明日是小年,正好有这样的好消息传来,今年这个春节,倒是可以好好热闹热闹了。”说话的,是另外一个宰相,姓齐,陈相被贬官之后,齐相才被提拔来的。
“陛下,是不是接下来要商议商议,犒赏三军的事情啊。靖王率领边关众将士立下如此大功,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朝廷总得有些表示,才能显出陛下的一片爱护之心呢。”齐相是个处事圆滑的人,这时便提议道。
皇帝听了这个才高兴起来,他点点头,“是啊,是该犒赏一下边关的将士们。不过,此时绍远已经率领大军攻打北狄都城,大部分的将士都不在边关,不如还是等绍远一行凯旋归来,一同封赏吧。”
皇帝的意思,当然是希望绍远和顾家的儿郎们,这次攻打北辽能够再次立功,到时候,可以给他们丰厚的奖赏了。现在商议了封赏,等着人家得胜而归时,又得重新商议,反倒是费事。
“这样吧,派人往边关送一些酒肉吃食等物,那些留守边关的将士们也都辛苦了。送去些东西,也别管到那儿是啥时候了,让将士们都犒劳犒劳,也算是朝廷的一点儿心意。”皇帝想了想,便这样说道。
皇帝的提议,自然是没有人再反对了,于是,这件事此定下来。虽说是如今大多数衙门已经不办差了,可是皇帝差遣,那些还在京的官员,一个个也都是要赶紧干活的。
这样,皇帝的旨意传下去,接着有人执行,京负责这些事情的官员,立即行动起来,预备各种吃食。鸡鸭鱼肉美酒陈酿,各种各类都要预备,只等全都备妥了,然后派人送往边关即可。
当然,随着官员们的忙碌准备,大齐北疆接连大胜仗的消息,也是传遍了京城。同时还有绍远和娇颜的事情,也是迅速的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对于这一对儿小夫妻赞颂有加,简直是把他们当成了传一般。
两个人的事迹,尤其是那一段离家寻夫,生死不离的唯美爱情,更是感动了京城所有的人。还有娇颜的医术和发明,绍远的战功和威名,这些,都成了京城年轻人心的一则神话。众人都翘首以盼,等着绍远什么时候进京受封,他们好一睹这二人的风采。
当然了,绍远那传的身世,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在众人口,靖王和苗婉如的凄美爱情,简直不绍远和娇颜差了。所有人对于绍远,只有敬佩同情,却没有人对他的身世有任何的鄙视瞧不起。这才是真正的好男儿呢,英雄不问出身,更何况,原本靖王跟苗婉如是一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