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春漏短 >

第9部分

春漏短-第9部分

小说: 春漏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了,陆远甚至觉得,就算他们想要用弃子,自己都不够格。何苦杞人忧天?

第19章 江湖一二三四五(一)() 
陆远在鹊谷待的时间也不长,两天后,他就出了山谷,赶着苏筱及她的丫鬟坐的马车向福建的方向走去。马车制式并不算太奢华,两人坐倒还算宽敞,但一般江湖门派却是不敢随意动。

    无他,马车上可是刻着苏家家徽的,谁敢随便招惹苏家?身为江湖三大世家之一,苏家底蕴之深厚非同小可。

    这个江湖虽说不是皇朝,但阶级却也是十分森严,站在江湖最顶尖的有人,也有势力。比如四绝,一个人就能撑起一个势力,哪怕是最顶尖的势力都不敢轻易惹四绝身边的人,因为人家实力强横,一个人就能灭一门。故而,四绝绝对是眼下江湖正道最顶尖的人物,毋庸置疑。而在四绝之下,则是有门派、家族、联盟等作为背景的一方势力。

    如今的江湖势力也存在着等级的划分,比如影响力遍布九州的,如佛门的二宗,禅宗以五台山聚首的几个寺院为首,律宗以嵩山少林寺为首。又如道门,原道门几乎都出自正一教,后来还有全真教及茅山宗等,但大多四散。如今倒是有青城山为祖庭汇聚了一批修道者,自建玄清宫,联合天下道家修士武者,信众遍布九州。另一个以道为基发展起来的门派乃是宋人张三丰于武当山创立的武当派,声名远播,亦是江湖夙宿,一等高门。

    第二等势力,有三家二盟一密宗的说法。所谓三家,便是虢略杨氏,太原李氏和眉县苏家。虢略乃是古时弘农郡,故而虢略杨氏早在秦汉就是门阀大族,世称弘农杨氏,后虽衰微,但终究底蕴深厚,如今虽不涉朝政,但于江湖颇有影响力。太原李氏亦是如此,退居江湖,仍然能够称霸一方。眉县苏家与这两家能够并称,可见其底蕴。

    二盟指的,却是两大联盟,一个是河朔地带汇聚河朔群雄而立的天剑盟,取义代天执剑,专好行侠仗义,虽是个闲散联盟,但在河朔地区却是各方势力都不愿得罪的,哪怕少林寺的名头在河朔,都没有天剑盟好用。另一个却是在南方,名曰荆楚盟,在两湖两广颇有威名,性质与天剑盟相似,乃是南方散修豪杰联盟,在两湖两广也是风头正盛。由于天剑盟与荆楚盟地位相当,性质相似,却分居南北,江湖上倒是将此二盟合称南北二盟。

    至于一密宗,则是全由密传佛教信众组成,在吐蕃一代颇具影响力,入了中原却是鲜有知之者,倒是颇具神秘感。

    第三等势力,却是八个独立门派,有自己传承,独具一格。这八门各有所长,听风阁曾有言说曰:“华山的剑,洞仙的歌。庐山的真气,邢门的柯。听风的消息,摘星的指。金华的拳脚,唐门的梭。此天下八道,他人难越者。”说的正是这八个门派,分别是华山剑宗、洞仙派、庐山气门、邢门、听风阁、摘星楼、金华帮以及唐门。

    其中金华却是地名,指的是一群以浙江金华义乌县拳师金台为祖的拳师帮派,自称金华帮。金华帮奉金台为师,拳脚功夫乃是其根基,深得金台一脉传承者,拳法在江湖上俱是顶尖,譬如如今拥有“东华拳王”之称的金道远,便是金台直系后人。

    而洞仙派乃是宋末一喜好音律之江湖人所创,名曰殷传声。以苏轼之洞仙歌为源,从中悟出一门以内力御音律,以达伤人于无形之法门。洞仙派与眉县苏家武功同出一源,故而近年来多有来往,更是奉苏家为主家,使得苏家隐隐有居三家之首的态势。另有说法是,苏家的功法似乎正好克制洞仙派的功法,以乐伤人终有距离,苏家以轻功闻名,一招“烟雨步”足以跨出洞仙派的攻击范围,故而洞仙只得屈居下首。

    邢门最为奇异,上下门人皆使斧头,双斧者有,战斧者有,长斧者也有,且入门者皆须弃旧姓,改姓邢,故称邢门。邢门因门人杂从,自云传自上古魔神刑天,不知真假,历经多朝,已不知其祖为谁。

    摘星楼乃一专修指法之门派,其祖为前朝人李凡,曾以一手摘星指名动江湖,人称“一指擎天”,传闻当年,年方二十的梅暗香曾与其有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指法交锋,最终李凡因年老体衰,指力衰竭而略输一筹,梅暗香从此获得“天香神指”之称号。要知道,交手之时,梅暗香年方二十,但李凡却已百又九岁,相差八十九岁之巨。以年过百岁之高龄与二十岁天才能够有如此精彩之交锋,足见其功力之深厚,当年摘星楼也算是天下一等之高门。奈何那一战过后,李凡喟然自叹,不久仙逝,门人弟子不肖,摘星楼渐渐沦为三等势力。

    华山剑宗自是江湖名门,开山祖师姓师,名悼远,亦是前朝人,相传其为如今江湖四绝之剑绝,西剑师秋之父,未知真假。但如今华山剑宗有一太上长老,名曰师春,乃是前宗主,也曾剑法冠绝群雄,虽然不及剑绝之惊艳,亦是一等一的用剑高手。江湖中人猜测,师春与师秋,或同为师悼远之子,不过为何师秋会不认华山剑宗,却是无人知晓。

    庐山气门,据庐山之灵蕴,独创一门《庐山真气诀》,精妙无比,其祖师远在宋朝,名曰卢蕴,此内功相传为卢蕴隐居庐山时,见庐山瀑布之壮丽而心生感慨,一时所创,此后更是以此开宗立派,延续至今。

    唐门自不必多说,江湖夙宿门派,擅长用毒和暗器。如今最为江湖人所忌惮的便是其门主唐不田的一手暗器手法《天河飞梭》。

    至于听风阁,相传其乃承自前朝那神秘组织,如今同样神秘,祖庭不知,驻地不知,有何人物,不知,但听风阁的驻点却是遍布江湖。其所自居“消息天下一绝,势力堪居三等”,江湖人却是认为其谦逊了。以其如今所表现的能量,莫说三等,排到一等都有人信服。

    此一等四宗,二等六家,三等八派十八个门派,支撑起了整个江湖正道之脊梁。此外尚有些地方势力划分,如星月宗、聚义庄这等,在一地尚可自居一流势力,出了地界却是连屁都不是的,还有不少,如平安镖局这种地方二流势力的更是一抓一大把,尚还有些地方三流势力与不入流势力,林林总总,少说有上千个大小势力,跟之前所言之一二三等一比,却是拍马不及……

第20章 江湖一二三四五(二)() 
如此庞大的江湖,苏家隐隐有排在第五的趋势,寻常江湖人,谁会不长眼?江湖人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莫欺和尚道士,不劫有徽马车。随便一个和尚道士,说不定就是少林武当的大派出身,江湖马车敢铭家徽的,仅有三家,别无分号。拦路劫财也看对象,苏家大族,一般江湖人断不敢如此轻狂。至于毫无见识的剪径小贼,陆远一只手都能解决。如此,这趟差事倒也不算辛苦。

    “嘻嘻,小姐,听了你说了一下这武林正道门派划分,咱苏家还只是第二等呢,那群什么劳什子和尚道士,真有那么厉害?”苏萍萍的声音从马车中传来,不甚大,但赶车的陆远却是听得一清二楚。

    “你啊,还改不了口,现在开始,你是小姐,我是丫鬟。”苏筱的声音传来,却是一声抱怨。原来在鹊谷的时候,苏筱却是让苦老头给她柔化了整张脸的线条,让她看上去虽然还是清秀,但却不出众了许多,而跟着苏筱的丫头苏萍萍本身也算是天生丽质,在经过苦老头的一番手段,更是出挑地漂亮。加上平时几乎都是她在伺候苏筱,对于苏筱的举动倒是模仿得惟妙惟肖地,因此跟苏筱互换身份倒也不失为一种伪装。

    “知道了,咳咳,萍儿,你且告诉我,这佛门的和尚和道门的道士究竟有何过人之处?竟是能排在我苏家之前?”苏萍萍清了清嗓子,模仿着苏筱平日说话的语气,倒是有几分相似,惹得众人一阵欢笑。

    “是,小姐。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精研武学,迄今九百余年,江湖上素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称,故而少林武学十分博大精深,是为律宗之首。五台山则是佛门圣地,聚集了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寺院,号称百寺争鸣,机辩无双,佛理通达,武功也是一绝。所谓理不辩不清,道不辩不明,诸多寺院一起辩证禅理和武功,自然是越来越鼎盛。”

    “道门的两家中,玄清宫情况与五台山相似,因流派众多,在良好的交流氛围中于本朝忽然之间异军突起,倒是有后来者居上之意味。而这武当派,其掌教真人张三丰却是一等一的高人,曾学艺少林,又精通佛道两家之思想,创出的太极拳更是精深奥妙,如今天下能与之匹敌的,不过一手指数。”苏筱倒是细心解说了起来,毕竟苏萍萍对于江湖至少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哦?连老……连父亲都比不过他吗?”苏萍萍改口倒是快,苏筱看了她一眼,也就没有过多计较了。

    “莫说老爷了,就是四绝都未必敢说能够胜过这位张真人。只不过张真人常年闭关,久不入江湖,故而无人将其列为四绝罢了。”苏筱嘴上说着,心里却是暗暗将这位张真人跟自己那个行踪不定的师傅比较了一番,却是顽固地认为,还是自己那个师傅厉害些。

    “哦?如此说来,只要不是这四个门派的人,其他人倒也不太敢明着跟咱们作对咯?”苏萍萍暗暗盘算着,这回上路会遇到的阻碍有哪一些,看样子也是个心思通透的丫头。

    “却是不可如此说,如今江湖有正道,也有魔门,岂可掉以轻心?别的不说,单是那贼寇之众后金门便是一大毒瘤,专坏我中原武林之正道根基。此番若是有后金门之人扰乱,怕是不得安生呢。”苏筱不由得提点了一下苏萍萍,江湖之事,有正必有邪,哪能一概而论?

    陆远在外听着,倒是对于这个后金门有点印象,似乎是被前朝驱逐到极北之地的女真人余孽,趁着前朝末年与本朝初年的动乱悄悄摸进中原武林,在齐鲁之东一海外孤岛建立了门庭,时时派遣武人入我中原扰乱正道武林之根基,着实可恨。

    “再说了,除了魔门,还有些亦正亦邪的中立势力,譬如神秘莫测的极乐天界,时时会有高人进入我中原腹地采办日需,那些人却也不怕我中原武林世家,人家远居海外仙岛,任你强横也找不着人家。他们要是得罪了我们也就得罪了,我们若是行事不慎被欺辱了,也是白白遭罪的。”苏筱笑着说了句,似乎对于这极乐天界颇有好感。这倒让陆远有些意外,但感觉又在情理之中。

    一般正道门派对于非正派的势力多少有些敌视,至少有些戒备,尤其是小门小派,若不时时摆正立场,难保什么时候被灭门了都无人问津——正道门派倒是不会拉下脸面做这等事,哪怕是生死大仇,顶多也就是换换掌门,动动长老罢了。但魔门邪教却是最好屠戮,若是没摆正立场,到时候求救都没人理会。

    反倒是大门大派底蕴足,实力雄厚,跟各派都有利益和情面上的交往,对待非正道门派也不会喊打喊杀,该持的礼数不会少,该硬的脊梁不会弯。大派弟子对于魔门或许没有好感,但对于中立门派还是很乐意交往的。

    故而,对于苏筱对极乐天界抱有好感,如此一想也在情理之中了。尤其是这个极乐天界神秘莫测,听闻乃是海外四座孤岛铸成,却一直无人能够找到其行踪,对于十六七岁的少年少女来说更是神秘,更具吸引力了。

    陆远摇摇头,却又开始盘算起自己所知道的魔门和中立势力起来……

第21章 魔门五道四加一() 
魔门一词,其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与墨子同代争锋的有一个名曰杨朱的,其学说被认为是跟墨子相悖,墨子提倡兼爱,杨朱提倡贵己。其学说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名作,在战国时期,曾有“天下学说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然后世评论,对于杨朱的学说看法其实褒贬不一,有人斥之为异端邪说,有人奉之为治世宝典,自汉朝显学发展起来之后,才渐渐有人将其定义为魔门学说。诸多作品中曾言及杨朱本人曾求学于儒、道等学派先人,故而在教义上,魔门许多思想其实跟道家是很接近的,有人甚至认为魔道本是一家。

    如今的魔门遵循正统思想者极少,捡得只言片语作为教义便竖起旗帜。譬如如今魔焰涛涛的天诛地灭门,取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却是杨朱学说的片面化和极端化。但或有机缘在身,天诛地灭门的两大门主,天诛门主和地灭门主各自得到了一部古籍传承,各练就了一套魔功,一曰《天诛引血大法》,一曰《地灭引气要诀》。凭借两大魔功,天诛地灭二人硬生生在正道武林的围攻之下开山立派,战绩颇为可观,也隐隐以魔门第一大派自居。

    稍及其义者,有一曰乐生门,取杨朱贵我论为基,曰:“己身之最贵重者莫过生命,生难遇而死易及,这短促的一生,应当万分贵重,要乐生,一切以存我为贵,不要使他受到损害,去则不复再来。”此乐生门以一部《保真大典》为其根基武学,其典籍之内包罗万象,有刀枪棍棒等十八般武艺之修习方法,有根基内功,有炼体功法,凡门中弟子皆可任意取观学习,但有武艺高超者,则辈分自然靠前。此门倒也未见有多大恶行,只不过栖身江湖却以贵我为义,不顾江湖大义,又整日纵情声色,多为正道门派所不齿。故而将其定义为魔道,却是因其教义,而非其行事风格。如此在陆远看来,自己倒是蛮愿意跟乐生门之人来往的。

    另一取杨朱学派教义之门曰慎善门,盖取《列子》所录杨朱之言:“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以期利而利归之,利不以期争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慎善门取自最后“君子必慎为善”,却是秉持“无利可图者,有善不为。有利且争者,有利不为。大义而扬名者,虽有名利不为。”按说这也没什么,而且似乎挺符合杨朱的教义的,但……这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