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天下我为峰 >

第304部分

天下我为峰-第304部分

小说: 天下我为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五位走没走,谁也不知道,不敢按穆丰所制,楚家正式撤离帝都,翩翩凤舞楚轩乔应该是走了。

    长相厮守阴无语行踪不定,甚至连他因为背嵬军而找上三衙都让向百陌大感惊奇。

    应该也离开帝都了。

    再说了,偌大个朝廷,天知道那家那府会有凝魂尊者出现。硬要说没有,谁都不敢。

    而这个时候,任何一位凝魂尊者出手都能改变局面,如有邪念都能对荀洛产生威胁。

    穆丰叹息一声,荀洛到底在做什么他都不清楚。所以,即便他想到头疼,也想不出荀洛到底有何危险。

    抬头望着天空,穆丰有些犯愁。

    总不能让我去闯国子监或宗人府吧!

    穆丰知道,荀洛对他一定没什么想法,但国子监或宗人府一定会诱骗他的想法,他要去闯就是自投罗网。

    太玄大能不重要,无敌帅才才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

    蛮族、帝都大战将起,避无可避。

    这个时候,武力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兵家兵道。

    但凡拥有这样能力的人,都如夜幕下的烛火,不用自觉的吸引各大势力的瞩目,想躲都躲不了。

    穆丰显然就是所有人中最吸引人的一个。

    无他,穆丰的能力已然经过各种战役的考验,想遮掩都遮掩不了。

    向百陌的出现不是偶然,也不会是唯一。

    这点穆丰知道,向百陌也知道,所以向百陌才会离开时向穆丰透露荀洛的消息。

    “这里,待不了了。”

    穆丰走到桌前,看着錾金虎头枪、大夏龙雀斩,忍不住叹息一声。

    又要杀人了!

    穆丰不是杀人狂,非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杀人。

    可是,现在,如果荀洛真有危险他必然会大打出手,但是一定会杀人。

第六百一十八章 监控() 
    背上大夏龙雀,提起錾金虎头枪,怀中揣上乾坤悟像十全谱,穆丰又在屋里转了一圈,目光落在正堂门口旁一张小几上放着的两支小酒葫芦上。

    “沈襄。。。”

    骤然,穆丰心头想起那个看上去总是醉醺醺,实际比谁都精明的青年,嘴角一翘,含着笑意把两支酒葫芦提了起来。

    酒葫芦一共有三支,沈襄的,装满美酒特意留给穆丰吃的,剑试帝都后一只被沈襄拿走,剩下的两支他留给了穆丰,没好意思要。

    想到这里,穆丰忍不住拿着酒葫芦,微微一晃,里面竟然还有酒。

    美酒,翠影碧香,青黛院特供。

    葫芦不大,一只手握着正好,酒能装二两,一口半两,两口一葫芦,正适合武修外出时携带。

    穆丰顺手别在腰上,施施然走出了大诚斋。

    望着外面,黑洞洞的,原本繁华热闹的启圣书院仅是两三日就变得袅无人烟,一派凄凉景象。

    权力的力量如可恐怖,由此可知。

    神识放开,楼房墙角间,穆丰的身形时隐时现,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来走到启圣书院外。

    穆丰虽然在帝都有一段时间了,但他除了一开始跟着耿南辅、彤城儿去过一趟五岳观外,也就去过澄怀撷秀楼和青黛院,其他地方再说就是六扇门了。

    所以出了启圣书院,任何一个地方对穆丰来说都是陌生的。

    白天还好点,这到了夜晚,一眼望去都是黑漆漆的高楼大厦,穆丰是两眼一抹黑,哪儿不知道是哪儿。

    低头略一沉思,穆丰就想到去那里了。

    身形一闪,穿过前州桥,顺着墙角一溜穆丰就来到国子监外。

    国子监其实穆丰也不认识,但他知道是在启圣书院北面东侧。

    自古以来,文东武西,所以按照这个方位去找准没错。

    果然,他北走数里就看到一个建筑群,高大庄严,比启圣书院规格大上好多,简直就是无法比拟。

    穆丰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左右看了下,身形一展就跳过一道高墙。

    他不知道这是那家,反正是选最高大的楼房,灵巧的钻了进去。

    穆丰没准备让谁知道他的踪影,匿着,让人找不到就好了。而且,高大楼房内匿着,还适合他随时观察、监视国子监。

    他相信,如果荀洛真的在国子监没出去,就一定会被他寻到踪迹。

    即便找不到,当荀洛出事时,国子监也一定会有反应。

    毕竟,御林军马踏国子监时无论是祭酒胡伯庸,还是司业陈放翁,以及各位太玄大儒都不见踪迹,这事不正常。

    否则,太师贾涉也不会马踏国子监,想将这些人逼迫出来。

    只是谁都没想到,御林军都冲进国子监去擒拿举子了,国子监还是一位管事的人都没出来,让御林军骑马难下,最终出现马踏国子监的大事件。

    而后,太师贾涉又令国子监祭酒对此事做出解释,国子监却只是出面一位主簿,仍不见高官出面。

    这些都是穆丰所不知道的,可他在帝都高层流传,惹得整个帝都高层人心惶惶。

    因为这种局面下,世家与皇室必然会有一番刀光血影。

    要说现在东陵帝都多数高官都在世家掌握之中,罕有人会偏向皇族,可这并不是说没有对东陵大帝忠心耿耿的人。

    文人,或是说国子监绝对是其中一个。

    国子监,为何世家发难要从国子监开始。国子监这个位置,其实在权势范围中,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可他与宗人府并列为皇权根源之一。

    因为他是培养忠于皇帝,或者说忠于皇权的最高学府。

    凡是从国子监出来进入官场的人几乎都会对东陵大帝忠心耿耿。

    不能说所有人都对皇家忠心耿耿,最起码在一段时间内是忠心耿耿的。

    所以,世家要想倒皇,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宗人府,其次就是国子监。

    宗人府其实只是管理皇家宗室的一个官署,平日里记载、撰写帝王族谱,记录宗室子女嫡庶的名字、封号、世袭爵位、婚丧嫁娶、谥号安葬等事。

    看似与百官并无关联,可他有直面皇帝的权利,因为但凡宗室陈情都是由他们转告皇帝的,在此期间还能向皇帝推荐贤能,并记录罪责过时。

    这些事情看似不重要,可是他们与皇帝会面之事不由任何人控制,甚至连太监都无权记录,这点就很要命了。

    天知道宗人府在于皇帝陈情时会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宗人府掌管皇家高手,别的不用说,大内五位凝魂尊者就有三位是宗人府出来的,也正是他们在后面支撑着东陵大帝,让世家对皇室不敢稍有懈怠。

    宗人府不好对付,因为世俗一切手段,包括权、财、势对宗人府都不起任何作用。

    所以,世家想来想去发现,除了真刀真枪外,拿宗人府没什么好办法。

    国子监就不同了,只消找到一个错处,权力就能压得他们动弹不得,仿佛一条肥美的鱼落在砧板上一般,任由他们宰割。

    而这点,穆丰虽然不知道,但隐隐约约能够感觉的出来。

    因为宗人府在任何朝代都是皇家最强也是最后的力量,不把他们整倒,就不要想倒皇。

    毕竟,皇帝代表不了整个皇族。

    只要宗人府还在,一位皇帝没了,立刻会出现下一位。

    “荀叔进入帝都走的是宗人府的路子,因为他所学弹龙剑法就是宗人府补全的。当然,这点没有人知道,因为出面的是国子监胡伯庸。”

    穆丰想到荀洛的两个因为,一个是荀洛保皇的理由,一个是隐藏荀洛是皇家后手的理由。

    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穆丰选择死守国子监,而不是宗人府。

    穆丰可不敢去找宗人府,不仅是因为那里高手众多,他也是怕一旦被宗人府看到他,就此把他陷进入。

    有荀洛在,穆丰可没信心脱离宗人府的死缠烂打。

    现在的他可是香饽饽,不仅神侯府的人惦记他,世家同样对他有所觊觎,宗人府都不用猜,想法是一样一样的。

第六百一十九章 悔意() 
    在穆丰的心中,依靠监控国子监来找荀洛应该是一件耗时很久的行为,甚至最终能不能找到都不一定。

    他之所以隐遁在陌生大户人家,只是不喜欢被一波又一波人来烦他,躲避起来而已。

    可他没想到,荀洛让他等待的时间并不久。

    就在他隐遁这家的第二天,在帝都城外静候了三天的蛮族开始了第一次进攻。

    孙子兵法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意思是:若我方兵力为敌方十倍左右,就包围他,把敌人围歼。若我方兵力五倍于敌,可正面对敌,就攻击他。若为敌方两倍,就可以有一拼之力,要努力战胜敌军。

    若兵力与对方一样,势均力敌的话,就设法分散敌军,以求各个击破。若比敌军兵力少,就尽可能守“争地以求有利之势,万勿在‘死地、围地、圮地’停留。”

    所以弱小的一方若要坚持应战,死拼固守,一定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这话说得很明白,平原作战尚且如此,更何况攻城。

    尤其孙子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三蛮远在帝都五十里外驻留,人数只有不到三十万人,根本不足以攻城。帝都为东陵王朝国都,不仅城池坚固,更有各种守城利器,百万蛮兵都未见得能将帝都围困,三十万人,穆丰都怀疑他们能不能蹬上城墙。

    所以,三位皇子停留的三日,是在等待后方蛮兵的支援。

    当然穆丰更是知道,他们不仅等援兵,也是在等攻城利器。

    三日的时间不远不近,蛮军的援军终于赶到了,他们带着大批攻城利器缓缓向帝都而来。

    气势汹汹,异常嚣张,只看得城门校尉脸皮发抖。

    蛮族三军合围,毗邻帝都不足十里的时候,就有大批军中高级将领蹬上城墙,扶着垛口望着城墙下黑压压的蛮军都忍不住惊叹一声。

    “蛮军雄威锐不可挡!我军出城迎击的时间已然错过。”

    城墙上有枢密使彦青,还有十军指挥使,可他们看到眼前黑压压最少有五十万的蛮军,都感觉嗓子发干。

    他现在心底隐隐有些后悔,后悔在得到蛮军兵临城下时没有迅速赶往城门,以至于耽搁了出兵的最佳时机。

    此时蛮族三军刚刚赶到城下,尚未收拢阵形,显得有些混乱。

    如果在蛮兵刚一赶到时,东陵军就迎出城外与蛮兵展开一场野战。那时,无论输赢,形势都比现在要好上许多。

    而现在,想要出城与蛮军展开一场野战,已经很难了。

    因为想要野战,就必然要摆阵型。

    可蛮兵不会给你机会,让你布下阵形的。

    蛮军几乎都是骑兵,而帝都内的东陵军在几次出击时全部溃败在蛮军之手,剩下在城里的只有不到十万,其余的全部都是步兵。

    人人都知道,帝都内兵种齐全,步兵、枪兵、盾兵、弓箭兵、强弩兵,应有尽有。

    如果给东陵军时间让他布下完整的阵形,绝对能克制蛮族铁骑。

    所以,在东陵大军还未走出城门、布下阵形时,蛮军必然会率先冲过来,再其决战。

    都是阵形未整,谁先得手,谁就胜利。

    这点不用想都知道,骑兵一定比步兵速度要快。

    所以东陵军的胜机只有在蛮军冲过来之前,冲出城门,布下大阵,层层抵挡、层层攻击。

    可是城门再宽能有多宽,一次性出兵又能走出几人,大军完全冲出所花费的时间,蛮军会能给你。

    当然,蛮军要想战胜东陵军,也唯有破开东陵军大阵凿穿过去。

    所以彦青想来想去,还是不敢让东陵军随意出兵。

    他怕没等大军冲出去,把阵形布下蛮军铁骑就杀了过来。

    到那时,冲散阵形还是小事,若是被蛮军借机杀进城门,那就坏了。

    想到这里,他把十军指挥使叫到一起,商谈起如何应对蛮军。

    彦青所能想到的,十位指挥使不可能想不到,可想到又能如何。

    东陵军因为时间的耽搁已然让蛮军把城门堵上。

    出兵,人少了就是送死。

    人多了若是大败,其要如何抵抗。

    那是冒险,没有人敢。

    可现在,若是不出兵,等蛮军阵营布下,开始从容攻城时,帝都又能如何。

    完全的防守,其实也是个很好的办法,毕竟骑兵攻城,尤其还是帝都这样雄伟高大的城墙,就是个笑话。

    但是,无论蛮军能不能将帝都攻破,只要他们开始攻城,而且还是东陵放手任由他们随意攻城,想攻就攻,已然是个不可原谅的大笑话了。

    其实在这一刻,无数人都在后悔,后悔放任背嵬军而不管。

    那次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能把蛮军堵在兵书山。

    可惜,因为种种心思,除了杨偃外,没有任何人帮助过背嵬军说一句好话。

    现在后悔,已然晚了。

    是的,现在他们后悔已经晚了。

    他们一部分人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世家,另一部分是因为嫉妒。

    嫉妒背嵬军名震九州的声望和战绩,嫉妒穆丰率领背嵬军不过短短几年竟然霸道的站在他们头上。

    结果,当背嵬军带着残兵败将撤离兵书山后,蛮军仿佛饿虎出柙一般,势不可挡。

    帝都六军,骁骑、云骑、拱圣、龙猛、龙奇、虎翼两两成军,率领二十万大军面对十万蛮族铁骑速败,几乎全军覆没,结果连对蛮军一次重创都未曾有过。

    随后的上四军天武军、奉日军各帅二十万精兵出击,几乎落到相同下场。唯一好看点的是,他们战亡的人数少点,还不是因为战力,而是逃的比较快。

    奇耻大辱啊,八位指挥使直到现在看到蛮军时仍然感觉脸颊上火辣辣的疼。

    剩下两位还没与蛮军会面过的龙威军、虎卫军也不得不夹着尾巴,闷声不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