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四部曲-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叭沼铮2年后(1904年赴仙台)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
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產生了严重怀疑。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在周作人所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和许寿裳所著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两部书中。两人都曾引用过鲁迅的医专同班同学医学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鲁迅学年成绩。
可见鲁迅考得最好的是属於社会科学的伦理学。自然科学和医学专业科目成绩较普通,只有藤野担任的解剖学一科没有考及格。
总成绩正如鲁迅在《藤野先生》文中的自述:同学100餘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对此班上部份同学认為是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
1994年,渡边襄发现成绩算错:生理学上学期60分,下学期75分,单科学年平均65分,不是63。3分,学年总平均65。8分。学年平均83分的伦理学等第登录成丙等。
鲁迅后来作有《藤野先生》,对这篇作品也非常重视,1935年〖日〗本岩波书店要出《鲁迅选集》〖日〗本语译,他要求执行选集编译工作的自己的学生增田涉:我看要放进去的。一篇也没有了。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鲁迅身后,藤野也发表《谨忆周树人君》一文回忆鲁迅留学生活。
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便从学校退学。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电影片裡,〖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日〗本军逮捕要枪毙。喜欢在场围观的也是〖中〗国人这类事实的刺激,认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於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据永田圭介的专著《秋瑾─竞雄女侠传》在1905年秋瑾回国前曾在陈天华追悼会上对反对回国的鲁迅许寿裳等人痛骂,还拔出了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厉声喝道: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1906年,尊母命回国与朱安结婚。本年秋天鲁迅携二弟周作人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7年曾拟创办杂誌《新生》,因经费问题未能如愿。
1908年师从章太炎,加入光復会(周作人认為并未加入),并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了一些东欧和俄国的短篇小说,就是著名的《域外小说集》,不过销量平平。
太宰治(〖日〗本作家)生前接受委约,创作了一部描写鲁迅留学生活的小说《惜别》,1945年出版。
1909年,28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学化学教员、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师范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校长等职务。
1911年写出第一篇小说《怀旧》(文言文写作)。
1912年,31岁的鲁迅受蔡元培之邀,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袁世凯做大总统后,随政府搬到北京,歷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1科科长、教育部僉事。
这时,他经歷一段思想苦闷时期,对社会改革颇感失望,沉迷於收集研究拓本之中,校编谢承《后汉书》、《嵇康集》。
后受钱玄同影响,重新投身新文化〖运〗动,併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北京大学兼职讲师。
(裕В郝逞傅笔痹诒贝蠹嬷敖彩Γ⒉皇潜贝笾肮ぁR驗榈笔辈淘嘈3ざü妫奖贝笕沃埃匦氪侨ピ粗拔瘢逞傅笔痹诮逃坷锏H蝺L事一职。这裡往往被写北大歷史的人搞错,生拉硬拽把鲁迅也当成北大职工。)
1918年,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為笔名,在〖中〗国杂誌《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他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形象,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4年,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创办同人周刊《语丝》。
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访紫禁城,北京方面安排鲁迅与泰戈尔会见且合照。当时〖中〗国文坛对於泰戈尔访华的评价趋於两极化,鲁迅将其访华评价為做了一瓶香水。
鲁迅共做了14年的中华民国政府公务员,级别是荐任,机关是教育部,单位是社会教育司(司长是夏曾佑),歷任第1科科长和僉事(辅助司长的高级幕僚)。
主要的业绩有:担任国语统一会教育部代表,协调制定注音字母(与马裕藻、朱希祖、许寿裳、钱稻孙共同提议并执笔文案统一读音,不过改良反切,故以合於双声迭韵的简笔汉字最為适用)。
最快更新,请。
第九十九章 老调子已经唱完;朝花夕拾()
与钱稻孙、许寿裳2位科长合作中华民国国徽设计案,执笔《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说明书全文详见2005年版《鲁迅全集》);并设计了当时北京大学的校徽,系「北大」二字的美术字体;分管图书情报(图书资讯)业务:督导京师图书馆(后来的北京图书馆,现在的中国国家图书馆)等。直到被教育部时任署总长章士釗免职為止。
為此鲁迅向中华民国平政院提起行政诉讼并胜诉,依法可以復职,但他选择离开政府体系。
好友易培基接任教育总长后签署了让僉事周树人復职的命令,并以兼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身份发出新的教授聘书,1926年318惨案爆发后,易培基等都被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段祺瑞通缉了(裕В郝逞覆⒚挥斜煌
蔡元培将教育部改革為大学院期间,鲁迅被蔡元培聘為大学院「特约撰述员」,每月工资300圆。
大学院改回教育部后,这笔工资名义改為「教育部编译费」,仍按月支付。(1932年起,鲁迅不再兼任教育部「特约编译」。)
1926年,。。南下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数月后,1927年,46岁的鲁迅离开厦门,18日抵达广州,19日晨在孙伏园、许广平的陪伴下「移入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并与自己29岁的学生许广平同居。
当时是中山大学校长朱家驊请鲁迅到校。鲁迅日记:1月26日「晚往騮先寓夜餐」;2月1日(除夕)「夜往騮先寓夜饭」,騮公邀鲁迅共吃年夜饭。不久又聘顾頡刚来校,顾北大毕业才6年就当研究教授,鲁迅很不服气,声称只要顾来他便走人。2月18、19日,赴香港在上环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两场题為「无声的中国」及「老调子已经唱完」的演讲。
1927年,鲁迅辞去中山大学职务到达上海,10年之久,一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所谓「半租界」,是指今天虹口区北部鲁迅公园一带),那裡有特殊的政治环境保护他写作免遭迫害,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
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但鲁迅与左联领导有很多思想上的冲突,因而有人认為他是自由作家。
1927年─193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杂文,翻译、介绍外国的进步文学作品。
鲁迅在上海期间,和宋庆龄、陈賡有交往。鲁迅所主持的文学团体和郭沫若、郁达夫主持的文学团体有矛盾。
鲁迅扶植奖掖文学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萧军、萧红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张春桥进行过论战。
1931年起,鲁迅大力倡导木刻版画,由此开始了中国创作版画的歷史。
1933年,鲁迅写了《為了忘却的纪念》凭弔柔石、胡也频等被国民党捕杀的五位「左联」成员。
中共宣传部长李立三写信给鲁迅希望他用真名骂蒋介石,鲁迅拒绝说:「文章很容易写。。但在上海就无法住下去。」
1936年,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终年55岁。他的死讯引起全中国的注意,在上海上万民眾自发為他一个文艺界人士举行前所未有的隆重的葬礼,民眾代表在其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轰动一时。
第一次从万国殯仪馆啟灵时的抬棺人共12人,分為左右两排,最前面的两个是巴金、鹿地亙,后面依次為胡风、曹白;黄源、张天翼;靳以、姚克;吴朗西、周文;萧军(田军)、黎烈文。葬於上海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墓迁移重建於上海虹口公园。
鲁迅的遗嘱共有7条,其中前几条交代丧事从简,第5条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第6条是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著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復,主张宽容的人。」
关於鲁迅之死,亦有一些争议。鲁迅之子周海婴曾撰文,怀疑是其信任有加的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故意误诊,致其得不到正常治疗而早死,后经证实,鲁迅的真实死因应该為由肺结核和肺气肿诱发的严重气胸。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在他55年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
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餘万字传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著深远的影响。
鲁迅以小说创作起家。
1918年在《新青年》杂誌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影响深远。
其后,鲁迅连续发表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吶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於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随著社会形势的变化,鲁迅逐渐放弃了计划中的长篇小说创作,转向杂文写作。鲁迅后期小说结集為《故事新编》。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意义重大,名篇迭出。他前期的小说往往没有离奇曲折的剧情,而是以清末民初的底层百姓生活為主,注重细节描写,能在点滴间以白描手法鲜明刻画人物,并挖掘微妙的心理变化。
主要表现底层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艰辛。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后期作品则以借歷史典故映射现实生活,风格从容充裕、幽默洒脱,大异前期。
代表作有《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故乡》等。主人公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中国妇孺皆知。
鲁迅首创了以论理為主,形式灵活的新文体─「杂文」,并将之发扬光大。他的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誉之為「匕首」和「投枪」(匕首投枪一说本於鲁迅《南腔北调集》中的《小品文的危机》),深入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代表作有《二心集》、《华盖集》等。
鲁迅散文也有著重要的地位,主要作品结集為《朝花夕拾》和《野草》。前者以追忆儿时往事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代表作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野草》则以尼采式的散文诗形式,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批判反思,反映了作者当时虚无主义的悲观心境。
语言色彩艷丽而冷峻峭拔,意象独特而富有暗示性,意境晦暗幽深。对日后中国白话散文诗的发展有著一定影响。RS
最快更新,请。
第一百章 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并不看重自己的诗歌创作,只是偶尔为之。文學吧wxba其诗作传世无多,主要以旧体诗为主,多有佳句。
早期诗歌深受古诗影响,多吟咏离情感伤。留学〖日〗本时作《自题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真切动人,境界大开。
《412事变》一诗(惯於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写出乱世友人遭逢政治迫害情景,令人为之动容;赵聪《三十年代文坛点将录》说,时人称三百年来无此作!。
1922年创作《旁徨、题辞》: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旁徨,描述文学创作路上呕心沥血孤行,也是着名代表作之一。
相较同时代的其他诗人,鲁迅的诗歌在当代被引用的频率很高。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是常被引用来表示国共和解,和海峡两岸和解的名句,如**在2008年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是否会对台湾释出更多的经贸优惠政策,**回答中引用这句话。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常被引用以自况。
鲁迅也以译作着名。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作品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
他在前期主要翻译欧美文学及〖日〗本文学作品,如尼采、凡尔纳等,后期则主要翻译东欧文学及苏联文学的〖革〗命文学作品。
他的翻译强调忠实原文,有时甚至连原句的结构也不加改动,以硬译风格闻名。他曾希望借引入欧式的长句。来增加汉语对复杂关系的表现力。据统计,鲁迅总共翻译过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200多种作品。
鲁迅的古文、〖日〗本语水平很高,德语也相当不错,在陆师学堂附属矿路学堂就已开始学德语,到了〖日〗本以后,旧〖日〗本帝国的现代医学流行用德语,德文是医学专业必修的外国语文(所以留日学医卒业的郭沫若也能读点德文)。
鲁迅在仙台1年半,德文从来没有放掉,时时有在看书。
鲁迅生前曾多次公开宣称我不懂英文:《〈阿q正传〉的成因》里。鲁迅说完英文的似乎译得很恳切,但我不懂英文,不能说什麽。
又接着说只是偶然看见还有可以商榷的两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