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扩张之路 >

第123部分

扩张之路-第123部分

小说: 扩张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站在一旁的颜永年抬起头看了严绍一眼,然后又重新把头低下。

    虽然为人刻板。但他也很清楚,有些事情如果当事人不愿意告诉他,那就最好不要追问这个道理。

    大概几分钟后。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在得到严绍‘请进’的允许后,一个20多岁的漂亮女性从外面走了进来。“老板,您的电报…”

    说着走到了颜永年的面前,将电报交给了他。

    接过电报后,颜永年看了她一眼,等到她从房间里离开后才将电报转交给严绍。

    “老板…”

    “嗯。”轻点一下头。严绍拆开电报仔细阅读起来,过了一会才摇头皱眉道。“看来麻烦事情又多了一件?”

    这边颜永年还在格守着不要多言的行为准则,那边严绍已经开始解释起来电报上的内容。

    “电报是黄浩那边发过来的。说是他发现了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颜永年很识趣的道。

    有些事情,如果当事人不想说,那你最好就不要问。可如果当事人有种想要倾述的**,那么这个时候你所要做的。就是做一个最好的听众。并且做好随声附和的工作。

    并没有在意这些,将电报放在桌子上后,严绍已经继续道。“是关于汽车厂的,那家伙说是在查阅了一番汽车厂资料后,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等到专门为汽车厂提供零部件的工厂投入使用后,绝对会需要投入大量的钢材,而目前铁厂每年的产能不过才8万多吨而已。就算是达到顶峰也只有十万吨左右。”

    “十万吨左右,听上去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每年汽车厂都只生产十多万辆汽车,那么这个数字自然是够用的,毕竟这时的汽车并没有太多的重量,可如果汽车厂的年产量达到二十多万,甚至更多的地步,那么以铁厂的产能,恐怕就有些危险了…”

    这时的汽车和后世不同,虽然造型简陋,但是重量恐怕未必会轻多少。毕竟车子本身的主要结构是各种合金,不像后世的汽车已经只剩下一张铁皮了。

    就算汽车本身并不完全是由钢铁构成的,二十多万辆一出,单凭一个年产十万吨的铁厂恐怕也不够。

    而且随着汽车厂的扩大,年产量很可能会达到一百万辆。

    到那时,如果你没个年产一百万吨粗钢的铁厂在手里,恐怕就只能和过去一样走外购路线。

    听了严绍的话,颜永年轻轻点了点头。

    这到的确是个问题,毕竟现在建那些生产零部件的工厂就是为了能够在这件事上自给自足,不过另一方面,他也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黄经理那边的意思,是不是说希望老板您能把铁厂的规模扩大一下?”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点点头,严绍轻声道。

    “那,接下来…”

    “你去替我约一下礼和洋行的经理,就说我有笔大生意要和他谈一下…”

    “好的,我马上就去…”

    点了点头,颜永年从严绍的办公室里退了出去。

    ————————————————————

    从严绍的办公室里开后,颜永年很快就去了一趟电报局,给远在上海的礼和洋行发了一封电报。

    得知严绍打算扩大铁厂规模的消息,礼和洋行那边也是吃了一惊。不过他们还是很快就把厄加特派了过来。

    不过这一次,他们却是不打算继续赔本赚吆喝了。毕竟上一次他们就没捞到什么好处,为此还遭到了其他洋行的一番嘲笑——————当然,表面上是没捞到,但实际上因为这些虚名的关系自那以后礼和洋行多了许多客户,也因此彻底成为了上海第二大洋行,仅次于英国的怡和洋行。

    “不知道严老板您这次打算扩大多少规模?”

    坐在沙发上,喝了一口佣人端上来的红茶后厄加特看向严绍。

    “五十万吧…”仔细的想了想,严绍直接了当道。“这次我打算让铁厂的产能达到六十万吨,以提供足够的钢铁给我新建的车厂。”

    车厂的事情厄加特也知道,甚至他们洋行里的一些人还曾经买来了两辆车子,因此对这种汽车在中国、日本和欧美销售的有多火爆,厄加特还是有个直观的了解的…

    “不过新增50万吨设备的话,即便看在老客户的份上多打些折扣,恐怕也要两千多万才行…”

    “钱不是问题,关键是效率…”新的装配线和优化后的汽车最早年末,最迟明年年初就会出来,所以铁厂产能的扩大必须要快。

    至于钱还真不是问题,暂且不提每年从油田那边得到的收入,单是上次去伦敦赚回来的一亿一千多万英镑就已经足够严绍花一辈子了。

    见严绍说话这么爽快,厄加特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这个到好办,现在向山那边已经打下基础了,扩建的话绝对要比铁厂刚建时要快一些,只要资金方面不出现什么问题,一年的时间应该已经足够了…”

    2000多万银元的生意,绝对称得上是近年来上海最大的一笔生意。这么一笔生意落在礼和洋行的手里暂且不提会给洋行带来多大的利益,单是其中的虚名就已经足够让礼和洋行受益不尽,因此在这件事上恐怕厄加特本人甚至比严绍更为热心。(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七章 集 资() 
时间进入8月份,由于每月汽车厂的产能都能达到一万三千多辆,连带着汽车厂的收益也稳定在了五百万美元左右。一年下来至少能达到六千万美元,也就是相当于一亿多银元,让严绍不得不感慨高科技产品就是暴利。

    历史上的福特其实也曾经达到过这种程度,比如说在使用装配线后的第一年,也就是1914年福特就从1909年的300万美元增长到了2500万美元,等到1917年时更是达到了7000万美元的地步,不过那时福特的产能也已经需要用百万来计数。

    严绍能用每年十万多辆就赚到比福特更多的钱,主要还是因为打了一个时间差。

    基于比美国要低上数十倍的人工成本,还有装配线的投入使用,哪怕严绍用750美元的价格去销售汽车,依然能比美国最便宜的t型车还要便宜100美元,而盈利却能达到450美元甚至更多…

    何况历史上福特t型车的产量固然很大,但价格却一直在降低,先是850美元,然后就是780美元,之后降到690美元和360美元,最终则降低到了260美元…

    盈利也从最初的220美元降低到了99美元,甚至更低的地步…

    也就是说,其实福特采取的是类似于‘利薄多销’的策略,单辆来算赚得固然很少,可以卖的越多,赚的也就越多。

    与之相比现在的严绍则是‘利厚多销’。反正就算每辆赚到的钱比福特多上两倍,他的‘雨滴’也是目前售价最低的汽车,完全没有必要降低车子的售价。

    不过等到其他的汽车厂也采用装配线后。恐怕他也要走上t型车的老路子。

    ————————————————————

    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放在嘴里,细嚼慢咽了一番后严绍将筷子放在碗上。

    “我吃饱了…”

    “这么快就饱了?”正在吃饭的伊莱诺和卡特琳娜有些奇怪的看了过来,就连陆瑛和大月薰她们也是如此,毕竟在她们的记忆里严绍的食量可是很大的,通常他一个人就可以吃掉她们三个人的分量。

    “嗯,饱了…”说着严绍从桌位上站起来,先是在两侧的伊莱诺和卡特琳娜的脸颊上亲了一下。接着又拍了拍富美子的头顶,在和陆瑛和大月薰打了个招呼后,严绍走出了房间。

    从佣人那里接过毛巾擦了擦手和嘴。严绍对着已经等候多时的颜永年道。“怎么样,人都已经到齐了吧?”

    “已经到齐了…”微微低头,颜永年轻声道。

    在会议室里,坐满了来自安徽各地的士绅名流和商人。其中有不少还是革新会内的成员。见到严绍从外面走了进来。这些人连忙起身。

    “严老板…”

    “会长…”

    “严先生…”

    称呼虽然不同,但每个人都不敢怠慢。

    毕竟严绍这次叫他们来,可是关乎着很重要的事情。

    整个会议室里大概坐了几十号人,不过来的都是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所以虽然坐的人多但也不会乱哄哄的。

    坐在主位上后,严绍横视了一下在座的诸人。“我这次请大家来的目的,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了…”

    既然会被严绍叫来,自然是很清楚了。所以听到严绍的话后在座的人都点了一下头。

    这次把他们叫来,其实是有关汽车厂的事情。

    随着汽车厂的产能越来越大。所需的零部件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严绍必须有一条稳固的零部件渠道。

    从美国进口的话固然简单,但把工作和钱都给外国人,这让严绍多少有些不爽。所以严绍才会把这些安徽地界上的士绅名流叫来,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和他们进行一番合作。

    简单点讲,就是让他们集资成立一些零部件制造厂,专门给汽车厂提供零部件。

    毕竟严绍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办了,总有些东西是要交给其他人来做的。以他的资产,固然可以垄断所有产业,但如果无法形成竞争的话,对经济的发展很不利。

    而如果让民间集资来做的话,不但能将工作机会留在国内,也可以发展工业和商业,绝对是一举两得——————而且等他登顶成功后,也可以让这些家伙缴税。

    至于为什么把这些人叫来后,严绍依然在自己建零部件制造厂——————把所有东西都交给他人去做,严绍毕竟有些不放心,所以他才会自己也弄了几家制造厂,这样就算是眼前这些人搞砸了,单靠严绍自己也一样可以满足一部分零部件的需求。

    说实在的,考虑到民国时的诸多失败案例,严绍还真有些不放心这些人。

    “不过应该不可能会搞砸吧?毕竟有汽车厂的需求量摆在那里,只要他们别弄得一塌糊涂,基本上是不会有赔钱的可能。”摸了摸下巴,严绍如此想到。

    ————————————————————

    不止是他,就连在座的士绅也同样想到了这点。

    对于汽车厂如今的现状,他们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事实上这些人过去也曾经想过要和严绍合作,只不过大多都是想入股雨石集团,做个股东什么的,所以才会拒绝。

    而合作其他生意的话,他们又怕赔钱…

    不过现在的这笔生意,他们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毕竟汽车厂的汽车现在已经远销欧美,每个月的销售额甚至能够达到两千多万银元——————实际盈利是秘密,并不对外公布。

    不管怎么看。在这件事和严绍合作都不会有赔钱的可能,所以他们才会这么积极的赶了过来。

    事实上因为汽车厂的事情,清廷那边几乎已经快要哭死了。

    因为在创办汽车厂的时候严绍曾经跑到朱家宝那里。求了一个和铁厂一样的‘5年免税权’,也就是说汽车厂5年内都可以免税。

    在多少了解了一下国外的汽车行业后,朱家宝觉得严绍所办的汽车厂刚开始的时候的确不会盈利多少。再加上也打算鼓励一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也就和上一次一样,往清廷那边给了一份奏折,希望可以像上次一样,给严绍一个免税的专权。

    当时清廷也没想那么多。因为最初索要免税权的向山铁厂这些年的确都处于亏损状态。虽然亏的已经不像最初时那么多,但一年下来几十万还是有的,再加上严绍在北京那边也有很多关系。稍微走通一下后,这个免税权也就被批了下来。

    再然后…

    清廷哭了…

    每年的盈利固然是个不公开的秘密,但是单看现在汽车厂每月的销售额就能达到两千多万,甚至接近三千万的程度(四舍五入)。就可以想象汽车厂的盈利究竟有多大。

    如果能有这么一笔税收。朝廷不需要向外国借款了也说不定。

    只不过才刚颁布了免税权给严绍,马上就把这个收回来对好面子的满清官僚们来说也是办不到的,所以他们决定——————等明年再说。

    没错,面子固然重要,可银子也一样重要,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帮家伙也不会宣布铁路国有这种蠢到极点的办法。

    只不过猛然间就翻脸,他们多少也有些抹不开面子,再加上严绍在北京那边也不是没有人。所以最后这帮家伙也就商量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这一年就算白让给严绍了,剩下的等明年再说。

    这么一来。银子有了,面子吗,多少也能保留点,算是掩耳盗铃吧。

    如果,他们还有明年的话…

    严绍也是因为知道这点,所以才没有让朝里的人继续替他争取,这也让朝里那些人松了口气。毕竟在朝堂上他们只是少数,无论怎么争也是争不过其他人的,如果争的太厉害,很容易和其他人结下仇怨,可要是不争,他们又对不起严绍每年给他们的银子,如今严绍主动退让,只求一年的免税,这自然是让他们松了口气。

    而他们也投桃报李,替严绍在朝堂上争取了一年的免税。

    这个一年并非是指1914年至1915年,而是指从汽车厂正式投入生产的月份开始。

    对于这件事,严绍虽然觉得没什么必要,但也对那些人表达了一番感谢。

    至于朱家宝…

    相对于严绍,北京那帮人对他可就恼怒的很了。

    毕竟如果不是他的话,朝廷也不会因此而少了这么一大笔税收。要不是现在四川和湖广那边闹的正厉害,恐怕他已经被人从安徽巡抚的位置上给弄走了。

    不过就算这样北京那边也已经决定,等到明年就把他从巡抚的位置上调走,虽然寻个清闲的职位给他,以示惩戒。

    ————————————————————

    从座位上站起来,一个看上去至少60多的老者看向严绍道。

    “既然是集资成立制造厂,不知道严先生可有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