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扩张之路 >

第171部分

扩张之路-第171部分

小说: 扩张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接只发行纸币的话,毕竟还是有些冒风险了,何况哪怕是在后世也是有硬币存在的——————虽然都是些小面额的,而且除了1元的硬币外,剩下的硬币基本上也已经买不到什么东西了。

    所以严绍打算纸币、银元一起来,等到军政阶段结束,进入训政阶段后,严绍在慢慢的减除掉银元,尽可能使纸币成为主流,并在达成这个目的,同时政府的信用也足够后推行信用货币,也就是不兑换纸币。

    说完严绍看到李良的眼睛一直集中在木架上的玉杯上面,无奈一笑。“喜欢吗?喜欢的话就拿回去吧?”

    “真的?这怎么好意思…”推脱了一下,李良有些不好意思,但是等到严绍再次这么说后,他就毫不犹豫的把玉杯拿在了手里。

    李良很清楚,自己这个老板对这种东西根本没兴趣,平时摆着也完全是因为伊莱诺和卡特琳娜的关系,不然的话就是随便找个库房然后装起来,简直就是明珠暗投。

    因为这个,李良和其他几个爱好这类东西的人没少叹气。

    如今既然严绍愿意赠送给他一件,他自然是不可能拒绝的。

    ————————————————————

    银行,其实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不过近代银行在中国的话,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所创办的银行应该是中国通商银行。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以后,由于需要赔付巨额赔款,洋务企业出现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1897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外滩6号成立,实收资本金250万两,100万两来自盛宣怀主管的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78万两来自李鸿章等官员投资,其余为商股。1898年该行发行纸币,1912年以后停止使用。

    第一家官办银行则是大清银行,大清银行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原名为清政府的户部银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的户部改名为度支部,户部银行因而改名为大清银行。辛亥**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大清银行也因此被改组为中国银行。

    想要创办一家银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你需要有充足的专业人员,其次就是铸币和印钞机。

    前者也就算了,后者则是十分关键的,毕竟要是钞票不过关的话,很可能会出现伪钞现象,这个问题可是非常严重的。

    “另外咱们在谈谈这个银圆的事情…”都督府的会议室里,为了银行的事情严绍几乎把所有人都找了过来,除了宗武和李国筠,因为这两个人现在正在南京开会呢。

    “银元的话,我打算分为几个等级,比如说一元、五角、两角、一角四个级别,另外还有镍币一种,五分的,铜币五种,二分、一分、五厘、二厘和一厘…”

    “同时在决定创办银行后,我们也询问过其他几家银行的意见,因此我决定银元中一元的重量为七钱二分,并且以后银行铸造的银元都使用这个标准…”

    铸币吗,总是要询问一下其他银行是怎么做的才行,而这个就是严绍和李良他们商议出来的结果。所谓的七钱二分是指库平银总重量的七钱二分,也就是26。86克,其中含银六钱四分八厘,以银九铜一的方式来铸造。

    “另外银元的正面图案是我们军政府的军旗,也就是赤底龙旗以及铸造的年号,背面则是纹饰还有币值…”

    严绍到没打算在银元的正面弄个自己的脑袋上去——————银元太小,就算弄了也不像,到不如不弄。

    当然,严绍也没打算放弃这么一个扩大自己影响的机会,所以严绍已经决定等将来印刷纸币的时候,纸币上的正面全换成自己的头像。

    要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可比硬币大多了…

    自然和硬币一样,纸币也是分为不同级别的,最高级别的就是一元,然后分别是五角、两角、一角、五分、两分和一分钱…

    至于再高数额的也就没必要的,毕竟在这个时代,六块钱就已经相当于大部分人一个月的工资了。真的需要几十、几百甚至是几千块的面额,到不如直接弄张支票出来。

    严绍当初在伦敦买股票的时候,用的就都是英格兰银行开出的1000英镑钞票——————其实就是支票,只不过也可以用钞票来称呼。

    事实上如果不是支票的话,哪个国家会有闲心弄个1000英镑面额的钞票出来,他又不是津巴布韦…

    ————————————————————

    在都督府的会议上,有关银行的事情很快就获得了通过。

    按照李良的说法。“这也是件好事,如果银行真的能运作成功的话,那军政府的财政问题也就能够得到解决。而且想要强国,首先就给有实业,银行也可以向一些想要创办实业,或者是加大企业规模的资本家发放低息贷款,促进实业的发展等等…”

    对于李良这些人来说前者显然是最重要的,毕竟军政府的财政好了,许多事情才能办的更顺利一些。自然现在的军政府是不需要担心钱的问题的,毕竟缺的钱再多,严绍都掏得起。

    若是需要的话,严绍的身家甚至能支撑全国的财政支出,而且可以一直持续许多年。

    但是军政府毕竟是全安徽的,将来的话则是全国人的。虽然大部分人并不介意严绍**,但他们却害怕严绍把政府弄成家天下,最后甚至到了想要称帝的地步——————虽然后者距离现在还有点远。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无论是李良还是远在南京,已经得知有关银行的消息的李国筠和宗武,都希望军政府能减少对严绍的依赖——————从安庆光复到现在不过才1个多月的时间,军政府的开支已经高达五千多万,这已经相当于安徽五年的税款,这么一大笔钱不要说刚成立的安徽军政府,就是原来的那个恐怕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之所以能拿得出来,完全是因为有严绍在背后支持。

    毕竟五千万再多,也就是五百多万英镑罢了。而严绍的保险箱里,却存放着价值过亿英镑的财富。而且由于汽车厂和其他几个实业的关系,这些家当每年还会以上千万英镑,甚至是数千万英镑的速度增长。

    对严绍来说,五百万英镑真的是毛毛雨,虽然为了这么一点毛毛雨,国内有很多人愿意出卖国家的利益…

    而和李良或其他人相比,严绍更看重的是后果。

    就像过去说过的那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若是经济不好,就算别的再好也没用,所以对严绍来说当前最要紧的就是发展实业。毕竟实业才是经济的根基,没有实业,想发展经济可是没门的事情,至于金融什么的…

    受前段时间伦敦股灾的影响,已经很久没有人敢在投身这种游戏当中了。

    何况就算已经有了各种证卷交易所,但是这个时代的通讯手段太落后了,真的闹出什么乱子的话,能反应过来的可能性可是很小的。

    因此对严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实业,而将钱借给那些没钱的年轻实业家,这当然也是一个好事,毕竟实业的创办不但能解决财政问题,同时还可以解决失业问题实在是非常有用…

    “关于铸币机和印钞机的事情,我们已经联系好了一家德国洋行,具体的设别将会由德国进口,并且全程都有严格的质量把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李良抿了抿嘴唇后看着手上的报告道。“现在我们正在和德国人谈笔大生意,所以相信他们不会在里面搞些什么猫腻。”

    “另外有关银行员工的事情,银行的工作要求有足够高的专业性,但是我们这边显然并没有这样的成员,让他们仓促上岗的话也有可能会弄出什么乱子出来。”

    “所以在研究后,我们决定先从军政府内的各个部门抽调一批年轻、能干的会计出来…”说着李良看了一眼在座的诸人,尤其是严绍一眼后道。“现在我们和礼和洋行的关系很不错,所以军政府决定,把人都送到德国的银行里去实习一下,这样一来就算将来仓促上岗,也不必担心闹出什么乱子来。

    说到这里,力量抬头看向了严绍。“说起来,新的银行叫什么名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二十二章 建设银行() 
关于银行的名字,会议上有许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但是严绍都不是很满意,而且严绍更希望这个银行能够成为将来官方银行的根本,如果用安徽两个字做开头的话,难免会有些局限性。

    所以最后严绍给银行起的名字是‘中国建设银行’,和后世的某个银行似乎有些撞名字了。不过对严绍来说这个银行除了规范货币、增加军政府财政收入外,最重要的就是促进经济,尤其是实业方面的发展,因此建设这两个字绝对是恰如其分,至少对严绍来说是如此。

    把该说的事情都说完了后,严绍看了眼站在旁边的伍千秋。

    “千秋,新的都督府的进展怎么样了?”

    听到严绍谈起都督府的事情,李良等人也都侧过头来,一副十分关心的样子。

    对现在的这个都督府,其实不只是严绍,就连李良他们也不喜欢,毕竟是古式建筑,生活起来很不方便。而且现在已经进入1月份,正是冬季的时候,原来的公司办公大楼夏季的时候有空调,冬季的时候就有暖气,这里有什么?火盆?

    至于严绍口中的都督府,则是和他的那个庄园一起动工的,距离庄园的距离并不是很远。

    整个都督府,硬要说的话就是一座三层高的洋楼,到是和湖北的鄂军都督府有些类似,不过设计的要更漂亮一些,而且规模和占地面积也要庞大许多——————毕竟经费充足。严绍是个崇尚享受的人,以他的身家也没必要在这种地方节省。

    和都督府一起动工的,还有各部的办公楼。比如说财政部、军政部和司法部等等,基本上就是行政一条街。而且将来还会在这条街的周围兴建一些住宅建筑,多年之后这里就会变成另一座城市。

    这个时候伍千秋正坐在一旁记录着会议内容,听到严绍的话,在看了看其他人脸上关心的表情,伍千秋先是在心里暗笑了一下,接着开口道。“进度很快。我前几天刚去过那里,按照施工队的说法,大概会在2月份的中旬左右竣工。一起竣工的还有各部的办公楼。”说完伍千秋看向严绍。“至于都督的住宅,因为都督您和两位小姐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恐怕需要等到2月份的月末才行…”

    听到这里严绍点了点头,毕竟是自己住的地方。要求始终会高一些。

    现在严绍比较讨厌的只是都督府内的一些生活设施。比如说洗漱等等太麻烦了,对暖气一类的供暖设施反倒没有李良他们要求的大,毕竟他每天夜里都有人抱着,根本不必担心冷的问题。

    “那行,让他们多加把劲…”说完严绍摸了摸下巴,接着补充道。“告诉他们,越快越好,有什么需要的话尽管说…”

    “好的…”

    另一边。听到下个月月中就能住进新的办公楼,李良他们也是面露喜色。

    ————————————————————

    从会议室离开后。严绍和伍千秋并肩来到了都督府内的花园。

    说是花园,但现在毕竟已经是冬天了,冬天里花园是不可能会有花的,所以严绍和伍千秋也只是坐在花园里的凉亭内。

    “对了,都督…”见严绍已经坐下后,伍千秋从自己的公文包里取出了些东西,然后依次递给了严绍。

    “这些是什么?”看了眼手里的东西,严绍有些莫名其妙的问。

    “这个是关于各地工厂的进展,前不久刚刚才统计出来的…”说完伍千秋指了指他交给严绍的那些东西,也就是一些纸张。“为了避免继续依赖从国外进口零部件这件事,您不是联系了许多的地方士绅,让他们合资创办了一些专门提供零部件的工厂吗?昨天的时候,在芜湖已经有一家工厂竣工,并且正式投入运营,另外还有几家工厂也已经建的差不多了…”

    严绍一直都奉行着两条腿走路的政策,而且现在也不是后世。后世的资本家为了能赚取更多的利益,愿意把工作外包给国外一些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家,比如说中国。

    而中国呢,经济情况比过去好一些后,也将一些工作外包给了另一些工资水平更低的国家,比如说越南等等——————其实那些发达国家也在这么做。

    不过现在和严绍来的那个时代毕竟有很大区别,别的不说,这个世界上工资水平比中国还低的国家,真的很少见。不像严绍那个时代,虽然和欧美国家没法比,但比中国差的国家却是一抓一大把。

    而且和后世不同,在这个时代就业率可是个大问题,把能自己做的工作推到国外去,这种事真的是想都不敢想。

    所以在几个月前,就和地方上的一些士绅取得了联系,并且凭着自己的名望,让这些士绅联合起来,集资创办专门提供零部件的声场,反正现在汽车公司那边对零部件的需求很大,到也不必担心这些零部件成产出来后会没销路。

    事实上,如果采用本土生产的零部件,在成本上绝对要比从美国进口便宜的多。这不单只是运费的问题,还有两国之间相差巨大的人工成本。

    就像曾经说过的一样,中国的人均工资为1角到1。5角,雨石的情况好些,最低是2角,但是不招收童工。

    而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两美元多一些,也就是说美国那边的人工成本是严绍这边的二十多倍。而且2角钱仅仅只是严绍要求自己集团内的做法,那些士绅们给自己的工人发多少工资就不是严绍能管的了,因此成本上恐怕还要更低一些…

    “终于正式运营了吗?”听到这个消息。严绍的脸上一喜。“这还真是个好消息,来,让我看眼…”说着严绍翻开了资料。

    在资料上。大概有数十家工厂的近况,其中一家已经投产,这个就是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