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之路-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避祸的地方。
按理说这个时候贵州已经算是落入革命党人的手中了,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革命党人都有天真的毛病,张百麟等人在光复了贵州后,居然认为应该对任可澄等立宪派和旧官僚‘宽以容众’,‘不计前嫌’,任可澄的枢密院副院长就是这么得来的。
当然,这些并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是还将奉贵州巡抚沈瑜庆令率部入省城镇压革命的刘显世委为枢密院军事股长,黔军第四标标统兼西路巡防统领这样的要职(刘显世只有一个营)…
如果说对任可澄这些老旧派系 ‘宽以容众’,‘不计前嫌’,还可以说的过去的话。那么将枪杆子也交给别人,怎么说呢,一般的人是干不出这么二的事情的,尤其是这个刘显世还是一个没什么好名声的人…
而事实也证明,将刘显世纳入贵州军政府体系内,确实是张百麟最大的错误。
因为刘显世在带着原本是用来镇压革命党的一个营进入贵阳后,发现占领贵阳的革命党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因此在心底深深的瞧不起这些人。尤其是那些袍哥的人,个个一头扎包巾,头发分挂两耳,身披鹤衫,腰佩刀剑,称兄道弟…
虽然有些不明白怎么贵州就被这群家伙给拿下来了,但是这并不耽误刘显世拜访满清旧吏、士绅还有那些立宪派的人…
与此同时刘显世也在或明或暗的不断争取着各种权利。只不过一直都没有成功,而这个时候原来的立宪派派也不甘于老对头掌握贵州权势,两者凑到一起恰好是一拍即合…
另一方面,随着贵州的光复,对张百麟等人来说杨荩诚也就没了利用价值。
杨荩诚是四川人。他做都督军政府内自然会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比如说和杨荩诚一起发动革命的张百麟,还有立宪派的任可澄等人。
因为受到排挤,再加上武汉的战况十分激烈,于是杨荩诚就带着黔军赶往湖北。只是他才刚到了常德,南北就已经开始议和。在之后清室退位,北伐已然无望…
根据李国筠从南京那边刚得到的消息,因为清室退位。北伐无望,杨荩诚已经只身前往南京面见孙中山,想要辞去都督的位置退隐归田…
对李国筠来说,这显然是一个不错的成功案例…
只是里面也有一点点的问题。首先杨荩诚的情况和严绍不同,他不但是个外省人而且在贵州的根基不稳。而严绍呢?别的不说,单是在芜湖和当涂就有几十万和他利益捆绑在一起的人。
而且严绍也不是杨荩诚可比的,在起家之前,严绍就已经创办了雨石集团,号称中国第一实业集团,年入千万。手底下也有近千杆枪,现在当上都督后更是有着近四万人,并且用一系列的新政收买人心,同时还用合作的手段把许多士绅的利益和他捆绑在一块。
单纯的排挤就像把严绍赶出去,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看来这件事,还是给通过外力…”
想到这里,李国筠抬头看向了北方,和身后的几个人打了声招呼后,便朝着家中走去。
顺便说下后来发生的事情,在赶到南京后,杨荩诚向孙中山请辞,但是没得到许可,反而被正式委任为贵州都督。只是这个时候张百麟等革命派、赵德全等新军和任可澄等立宪派、刘显世等旧军之间发生激烈的权力斗争。
1911年2月2日,刘显世、任可澄、郭重光等宪政党、耆老会(在平刚、黄泽霖等人认为应该取缔的情况下,张百麟认为应该放任发展…)势力兵分三路,刺杀贵州的主要政要…
第一个被刺杀的是黄泽霖,而在刺杀黄泽霖成功后,刘显世便派兵围攻张百麟的住宅,只不过张百麟的运气好,当时他正在厕所里没有被搜到,这时南路巡防分统陈守廉带兵前来营救,最终张百麟逃离了贵州前往广西,最后转道上海去南京找孙中山去了…
至于第三个被刺杀的则是张泽钧,张泽钧的运气和张百麟一样好,虽然寓所里的人都死光了,但还是让他跑掉了…
虽然这个时候贵州的自治学社和袍哥的重要人物已经被刺杀,但是杨荩诚还有他率领的黔军还在外面,所以刘显世和任可澄在琢磨了一下手头上的实力后,觉得他们还没把握夺取贵州,于是便派戴戡到云南去,当着蔡锷的面黑了一遍自治学社等革命团体,同时请蔡锷让北伐的滇军顺路去一趟贵州,‘代定黔乱’镇压‘匪类’…
这个匪类,当然指的就是自治学社和袍哥等组织了…
蔡锷和戴戡的关系很好,而且也不了解贵州的情况,最重要的是作为正统军人蔡锷一向看不起袍哥这样的江湖门派,所以在犹豫了一下后便决定让率领滇军北伐的唐继尧顺路去一趟贵州…
不过就在蔡锷的命令刚发出去没多久就从贵州同盟会领袖之一的钟昌祚口中得知了真相,明白自己弄错了,蔡锷连忙发布命令让唐继尧停下脚步。问题是唐继尧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而且这个时候他也已经得到了刘显世和任可澄等人的许诺,比如说贵州都督什么的,事情都进行到了这个地步了怎么可能会停步?
于是唐继尧就告诉蔡锷滇军已经踏入了贵州,没有办法在改道了。至于尾行过去准备劝阻唐继尧的钟昌祚?在安顺的时候就已经被人暗杀掉了…
没过多久,张百麟逃亡,赵德全被俘,5月被杀于修文县毛栗铺。
自然,这些李国筠是不清楚的,不过他准备做的却和这个差不多。
另一方面,其实严绍也很清楚自己这么做肯定会得罪立宪派和地方上的士绅。这点昨天夜里的时候,特事局已经把搜集到的情报提供给了严绍。
虽然大部分的人都在为严绍的举动叫好,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士绅对严绍的举动十分恼火,因为从那三十多个县镇里抓捕的人,或多或少都和他们有些关系…
然而在这么做了后,严绍并不后悔。
老天既然让他穿越回来,那他就必须要做一些改变。如果因为顾虑就放任地方上的败类去欺压老百姓,甚至和那帮家伙同流合污,那他还回国做什么?还不如留在国外开工厂、办实业,做个压榨工人的吸血鬼多爽,那可比回国干革命舒服多了…
————————————————————
啊啊啊啊啊,感冒好几天了,头疼,吃药看来是不管用了,看来是给到医院来挂一瓶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 念头()
其实贵州发生的事严绍也知道,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安徽和贵州的距离实在是有点太远了,他都有心思凑一凑热闹。万一热闹凑好了,那他可就成了中国除了袁世凯外,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省地盘的军阀,那时他的国社党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除北洋和同盟会外,中国的第三大势力…
只可惜,贵州和安徽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中间隔着两三个省,怎么想也是没用…
虽说这时在芜湖的研究所已经试制了多架飞机,而且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绝不逊色于同时代的任何一款飞机。但这时期的飞机虽然不是玩具,毕竟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严绍就是用这些飞机组成了一支空军也没用,所以最后思来想去严绍也只能放弃这么一个想法。
————————————————————
安徽军政府突然派兵抓捕了三十多个县镇的政府官员和士绅名流,消息传出去后,这么大的动作顿时成为继清室退位、袁世凯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的又一大新闻。
自然,这么大的动作也引起了许多争议,在看过安徽军政府发出的许多资料后,绝大部分人都对严绍的举动表示了赞赏和支持,但也有不少人对其进行了质疑。
一些人觉得安徽军政府虽然是安徽的合法政权,但那些地方县镇的政府也都是地方百姓、士绅推选出来的。在没有通知安徽议会的情况下就擅自动兵抓捕这么多人否合法?
这已经算是比较温和的声音了。与之相比,许多立宪派的人干脆就大骂军阀、独裁军政府什么的。在南京那边的参议员,甚至有两三个立宪派和同盟会的参议员提出了谴责安徽军政府及严绍。并要求安徽军政府立即释放被抓官员和士绅的提议。
只是虽然参议院里有不少立宪派的人,那些同盟会的人有许多也和士绅这一阶级贴些边。但在安徽的那些地方政府毕竟实在是太不得民心了些,何况严绍也公布了那些人的罪行,他们也不好意思站出来声援那些人,所以最后这项决议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严绍也清楚这么做了后,立宪派的人还有地方上的士绅肯定会对自己产生抵触情绪。但就像曾经说过的那样,真要是因为顾虑这些。严绍就选择了视若无睹,甚至是干脆和那些家伙同流合污的话,那他干脆留在法国或者是美国算了。
虽然这时国外的种族歧视很严重。但凭严绍闯出来的名声依旧可以混的很好。和在国内冒险干革命相比,在国外做小说家写写小说,或者是做个资本家压榨下工人岂不是更爽?
让严绍欣慰的是,虽然有不少人反对他。但与之相比支持的人却只会更多。尤其是在那些官员和与之勾结的士绅被押送到安庆后。一些地方上的报纸更是站出来对军政府的行为进行褒扬,本来已经对军政府失望的老百姓也都恢复了信心,就连地方上推行的预备役和身份、户籍制度也都因此顺利了许多。
————————————————————
城中李国筠的住处,回到家中的李国筠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自己在离开都督府时产生的想法,没多久就觉得这的确有些可行。
从很久以前开始,李国筠就和许多立宪派的人一样,认为只有袁世凯才是真正能够改变中国的‘伟人’——————事实上在民初的这段时间,的确有很多人把袁世凯视为唯一能改变中国的伟人。这里面甚至包括了云南的蔡锷。
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在二次革命的时候。蔡锷的滇军才会遵从袁世凯的命令,入川讨伐参与二次革命的川军。后来袁世凯把蔡锷召入北京,据说也是因为爱惜他的才华,想让他帮忙改变北洋暮气沉沉的迹象(不过是真是假不知道),只是后来因为袁世凯称帝,所以蔡锷才会站在袁世凯的对立面。
说实在的,安徽的改变李国筠并不是没有看在眼里。虽然现在军政府才刚刚成立没多久,但受惠于过去几年严绍在安徽的努力,芜湖和当涂已经成为安徽,不,确切的说是全国都少有的富庶之地。
而且在他手下的雨石集团和全省的士绅合作,开办了数十家工厂后,相信用不了几年,全安徽也会发生这种奇特的变化。
从建立军政府、扩军、颁布新政、建立政党等事情来看,可以很容易看出严绍的野心。而如果单从上面那些事例来看的话,支持严绍似乎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是对李国筠和许多立宪派的人来说,严绍实在是太年轻了,到了如今也不过才28岁…
虽然他的成就绝对要比同龄中的任何人要高,可与之相比,还是袁世凯这种久历宦海的人物更值得信赖。
而这次发生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也验证了李国筠的观点。
士绅是中国统治阶级的基石,这是包括李国筠在内许多人的认知。在许多地方如果没有士绅的支持,一些官吏甚至无法正常展开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民国后,一些地方上官吏和当地士绅联合起来压榨老百姓,尤其是在军阀混战时期,这些士绅手里也有了较强武装后,官吏甚至反而处于较弱势的地位…
然而这次严绍大刀阔斧的抓捕了三十多个县镇的官吏和士绅,现在他只是安徽的都督就已经如此,真要是让他当上了大总统——————官吏、士绅压榨百姓的事情可不只是在安徽有,一些边远地区的情况更严重。如果对这些人都动手的话…
“那么在少了士绅阶级的支持后,恐怕中国很快就会因此而乱成一团…”喃喃的道,李国筠抓起放在桌上的帽子。往屋子外面走去。“所以我说,这个人还太年轻,年轻气盛,以他的能力做财政部长或者是实业部长绝对称职,但做总统的话恐怕反而会惹出大乱子来…”
从住处离开后,李国筠乘上汽车前往电报局。
他可不觉得那些个议员弄个弹劾啊什么的,就能对严绍有什么影响。这年月最重要的还是枪杆子…
而现在在中国枪杆子最硬的,无疑就是位于北中国的那位袁世凯…
“现在安徽已经有近四万人的兵力,而且恐怕将来还会更多。如果不趁着他羽翼未满的时候动手,将来想收拾可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
铁狮子胡同,如今北京权力的中心。
铁狮子胡同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之所以会叫铁狮子胡同。是因为有一对铁狮子而得名。这对铁狮子是元代成宗年间铸造的,据说是元朝某贵族家门前的旧物。
在明代,这里曾经是崇祯皇帝宠妃田贵妃父亲的住处,到了清代后,这里则是建起了三座王府。只是清代开国有规定,宗室王公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的序列世代递降。到了光绪年间,王府相继降为公府。恭亲王府变成了承公府,和亲王府变成了廉公府。公主府变成了那公府。和整个清帝国一样,府第与胡同渐渐露出了败落相。
直到近代。这个胡同才重新兴旺起来。清末新政,廉公府改为清政府的海军部与陆军部,后来清室退位后,袁世凯则是在这里宣誓就任的大总统。
在胡同的宅邸里,刚刚起来的袁世凯正在几个妾室的服侍下享用着早餐。
也许是因为袁家几代都没有人活过60岁的谣言,袁世凯十分注意养生,所以虽然已经50多岁了,但是身体却依然结实,人也十分的精神。
“最近都有什么消息啊…”将早餐吃完,袁世凯侧过头去看向早早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