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之路-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好…”为首那人点了点头。“上面的意思是。如果国民党在一个星期的期限到了后还不能把那57个人全都叫出来,那我们就自己动手,所以在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一定要把这57个人的行踪全都摸明白,知道了吗?”
“明白…”
自从刺杀的事情结束后,黑龙会就已经把和他们合作的那57个人全都藏了起来。而其中作用最为重要的陈其美,自然是藏的最严实的一个。
严绍过去一直都把日本当成是敌国。理由自然不用说。
也因为这个原因,特事局在日本的力量可以说是海外地区最强的一个。只是特事局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知道,安庆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
何况这次的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些,一个星期的时间,就算以特事局的能力想要全都找出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过去特事局虽然在黑龙会内做了不小的努力。但就像曾经说过的,黑龙会是一个右翼组织。支持这个组织的并不是金钱上的利益,而是其他的一些成分,所以想要像对付国民党及北洋那样通过收买的方式,效率并不是很高。哪怕是现在,特事局在日本的力量也只是收买了一些底层人员而已。
不过就算只是底层人员。也是可以起到不小作用的。
毕竟许多事情,都要由这类人来处理…
所以短时间内,特事局已经发现了七八个人的确切行踪,至于其他人,还都在努力。
而在这57个人里面,陈其美的行踪无疑是最重要的,毕竟他是这次事情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就算是用罪魁祸首来形容也不为过,只不过黑龙会方面对他的保护也是最严密的。
到目前为止,特事局也只是根据一丁点的线索找到了横滨来…
————————————————————
57个人,全部都送到安徽来,限时一个星期。
这个就是严绍开给国民党的条件,这个条件传出去后,在国内引起的轰动绝对不比刺杀事件小。
因为不管怎么看,国民党都不可能把这57个人全都交出来。
这不止是因为人数过于庞大,更是因为里面有不少都是国民党的高层乃至核心人物,彼此之间牵扯厉害。就算他们明知道这件事的确是他们的错,也不可能会把人交出来。
何况说交就交,真要这么听话,那国民党也未免太没面子了一些。
“你们说国民党会把人交出来吗?”铁狮子胡同里,袁世凯看着包括杨士琦在内的几个幕僚,神色凝重的道。
现在发生的事情对他来说也是头一回碰见,结果如何谁也不清楚,所以袁世凯也不得不慎重应对。
“肯定不会…”梁士诒摇了摇头。“这次包括陈其美在内,国民但的高层差不多有七八个人之多,剩下的也大多都是些中坚分子,真要全都交出去的话,暂且不提面子问题,对国民党的损失也绝对不会小,所以就算安徽那边已经给出了时限,国民党也不可能会把人交出来的…”
“而且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想了想,一旁的杨士琦也开口道。“自从事情发生后,那57个人就已经全都消失不见了,现在就连国民党自己都不知道那些人现在到底在哪里,就算他们想交也交不出来…”说到这里杨士琦看向袁世凯。“宫保,这件事有些奇怪,57个大活人,就这么突然不见了,这恐怕不是陈其美或者是国民党的人能办得到的。恐怕还有别人在背后捣鬼…”
说到这里的时候,杨士琦的脸上有些慎重。
国民党能刺杀严绍。这个杨士琦并不奇怪,因为刺杀有很多种,你在大街上掏出来一把手枪开枪,这也算是一种刺杀——————成不成功也就算了,不过这种刺杀方式,就算你的防卫手段再严密也不可能全都防下来。
但是57个人,在这么大的事情后突然间全都消失了…
要知道这57个人可不都是在日本,也有一些是在国内。甚至是在北洋的区域内活动,一下子全都消失了。以杨士琦对陈其美的了解,这种事情绝对不会是陈其美做得到的…
“那你说,会是谁做的?”虽然多少有些猜测,但袁世凯还是问向了自己的智囊。
“日本人吧…”想了想,杨士琦开口道。“目前来看,也只有日本人有这个能力。有这个理由…”
英国人做的话,没道理会不告诉袁世凯。毕竟朱尔典和袁世凯可是密友,就算这件事上是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有袁世凯的协助也会多些把握。
而法国人的话,法国在中国没太多的势力,何况他们现在和严绍的关系正好。也没这个理由。
至于德国人?俄国人?这两个就更没理由了。
而国内目前的势力,似乎也只有北洋、国民党和国社党三个,但是国民党他们都清楚,北洋的话,他们自己就是北洋。真有这种事情袁世凯也没理由会不告诉他们…
至于国社党?杨士琦也是多少了解过一些情况的。
当时的情况的确非常危险,整个车子都被炸的扭曲起来。就算是要玩苦肉计的话也没理由这么玩。
事实上如果严绍所坐的不是特别版的防弹汽车,车身都有钢板,玻璃都是清一色的防弹玻璃,车子底盘也被钢板加固过的话,十多颗手榴弹,还真难说严绍他们能不能活得下来…
所以当前有理由的也只有一个,日本人…
日本人和严绍的恩怨杨士琦多少也了解一些,再加上国民党和日本人的关系一向亲密,有理由这么做的似乎也只有日本人一家了。
————————————————————
“这样…”袁世凯点了点头。“那你们觉得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静观其变。”杨士琦毫不犹豫的道。“先阶段的话,舆论都是倾向于安徽那边的,但接下来这个态度恐怕会发生一些转变。严绍不是说了吗?限期1个星期内,让国民党把人全都交出来,可如果国民党不交呢?如果不交,那严绍又该如何?如果就这么忍气吞声,安徽内外恐怕都会把他看弱,可如果动武的话,原本倾向于他的舆论恐怕就会换个方向了,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站出来的最好时机…”
“国民党,乌合之众,从来都不是什么麻烦的问题,对我们来说真正的麻烦在安徽。那个严绍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猛然间被人来了这么一下子,会报复的可能性非常的高,到那时我们就可以趁机跳出来,联合国民党把他收拾下去,如此一来国内也就再无什么威胁了…”
杨士琦从来都不觉得国民党是什么麻烦,反倒是安徽那边的发展一直都很让他警惕。只是过去的大半年里,北洋已经被外蒙的事情牵扯了太多精力,甚至直到现在都有一个师的兵力留在库伦和科布多那里,就算是想对付安徽那边也没有借口。
不过现在…
被人刺杀,现在舆论的确是站在严绍那边,可是只要严绍有武力报复的迹象,舆论就会反过来站到国民党这边。而北洋作为中央政府,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维持各省之间的和平。
要是严绍擅自动武的话,袁世凯就有理由挥军南下,把安徽这个问题彻底解决。
话说到这里,基本上在场的人都已经听的很明白了。
只是正因为这样,所以梁士诒等人的脸色才变了一下。“真要打的话,会不会仓促了些?现在老底子有一个师还在外蒙,剩下新招募的那些部队也都没有什么战斗力,万一要是…”
“诶…”袁世凯摆了摆手。“没错,现在的确有些仓促,可是别忘了,我们这边拖的越久,安徽那边也就越稳固,在拖下去的话就算我们这边十多个师的兵力都准备妥当了,安徽那块地方恐怕也不是那么好咬的了,到不如趁着现在这个机会联合国民党把安徽的问题解决了,只要安徽的问题没了,只剩下一个国民党也翻不了什么天…”
或许是因为法国的刺激,本来应该十分麻烦的善后大借款竟进行的十分顺利,虽然是分批到款,但现在袁世凯的手里到也比一年前富裕了许多。
手里有钱,心里自然也就有了底气…
和杨士琦一样,袁世凯也不觉得国民党是个什么难题,只是去年的时候为了解决外蒙的事情,他不得不和安徽那边进行合作。现在安徽的事情解决完了,第一笔借款也已经到手,如果在这么继续放任安徽发展下去,无论倒时严绍是选择来文的还是选择来武的,对袁世凯都是个巨大的威胁…(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lwxs520 ……》
第二百九十七章 序响()
如果是在往常的话,或许这时还是一个十分平常的时候,行人们写意的在街上行走,但是现在的话…
因为前不久刺杀的事情,市中心医院已经被近卫团的人给团团包围,超过一个营的兵力进驻医院,几乎到处都是身穿黑色11式军服的国社军官兵,而且他们也都在用警惕的目光看着那些走入医院的人。
这种风声鹤唳的作风,弄得许多来医院看病的病人都不由得紧张起来。
万幸的是,这时安庆城内的西医院还很少,而这座严绍出资的市中心医院绝对是全安徽,不,确切的说是全国医疗能力最好的一家大型医院,所以就算是这个局面,上门看病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
“怎么,里面还在吵?”
一个近卫团的连长走过病房的门口,听着里面微微传出来的争吵声,连忙对站在门口的几个士兵问道。
“嗯…”点了点头,站在门口的士兵苦笑道。“刚进去没多久就吵起来了,到现在还没吵完呢…”
往病房里面看了一眼,那个连长不屑的撇了撇嘴。“政客…”
严绍遇刺,这件事自然是在安徽引起了众怒,但是该如何报复,军政府内部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打算。本来军政府里,江辛等人是打算先商讨一下,然后在做个决定的,谁知道这边严绍已经对外公布。要求国民党交出57个人来,不然就让他们后果自负…
57个人。见严绍不但给出了数字,而且就连每个人的名字也都弄的清清楚楚后,江辛等人到也不再怀疑这究竟是不是国民党做的。但是在严绍没有征求他们同意的情况下,就擅自作出这样的决定,这就绝对不是江辛他们能容忍的了。
所以严绍作出并公布决定的第二日,江辛等人已经找上门来要求严绍把这个决定收回去——————一个星期,不交人就后果自负?这和宣战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在这件事上,军政府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分裂。激进派认为国民党派人暗杀严绍。这本身已经是在向军政府宣战,而反对派则认为,国内方面无论是百姓还是士绅都不希望发生武力冲突,现在因为严绍被刺杀,舆论上是倾向于安徽的,他们正可以利用这个有利的环境来声讨、制裁国民党,并且让更多的人认清国民党的真面目。而不应该通过武力来破坏这一有利机会…
前者的话,显然是军方的人最多,而后者无疑就是政府方面…
现在两派人吵来吵去的,弄得门口的士兵都有些烦了。
“都督,您一定要慎重些决定啊…”坐在严绍的旁边,江谦正色道。
身为教育部长的他。无疑是主和派中的中坚力量,而在一旁,交通部长的江辛也点了点头。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在严绍的眼里其实没多少分量,所以这次他特地把正在外地进行铁路修筑工作的詹天佑也给拉了过来。
过去的大半年里,詹天佑一直都在外面忙着修铁路的事情。当初严绍交给他的一千多万早就已经花的一份不剩。最后还追加了一千多万,不过詹天佑也没有辜负严绍对他的期待。大半年的时间里,詹天佑就用这两千多万替他修了八百多公里的铁路,把全安徽的主要城市差不多都用铁路给串联了起来。
如果平均一下的话,每天至少也要修3、4公里的样子。
自然,如果以正常水平的话,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法修这么快的,当初华工在美国修太平洋铁路的时候,也不过创下了一天一公里多的记录而已。
不过这次詹天佑是多路并进,如宿州到合肥,合肥到安庆,芜湖到当涂,徽州到铜陵,这些铁路在进行过勘探后都是同时进行的,再加上这件事上严绍也没吝啬过钱的问题,所以铁路进度极快,大半年的时间硬是修出了八百多公里的铁路。
本来詹天佑还打算继续修下去,争取让铁路把所有的大城市都串联起来,谁知道就听闻了这件事。在得知这件事后詹天佑立刻乘坐刚刚开通的火车从合肥跑了回来,想要看看情况怎么样了,毕竟当初严绍对他可是一点都不薄,尤其是修铁路的资金,更是从来都没有短缺过,让憋屈了半辈子的詹天佑总算是可以修个痛快了——————对这个铁路狂人来说,升官发财什么的都没意思,多修一公里铁路才是最重要的。
谁知道他才刚回来就被江辛给拉了回来。
虽说在交通部江辛才是部长,詹天佑只是个次长,也就是俗称的二把手,但交通部里谁都清楚,和江辛相比,严绍更看重詹天佑。如果不是詹天佑更喜欢修铁路,对公路兴趣不大,而且经常跑来跑去的话,恐怕交通部长的位置都要给詹天佑了。
另一方面,詹天佑本人对这些到没什么兴趣,不过江辛毕竟是他的上司,所以他也是不得不来。不过在这件事上詹天佑的立场也很矛盾,作为一名工程师,他自然希望和平,这样他才能修出更多的铁路,可是严绍过去带他不薄,现在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他如果反对的话,也未免有些太…
所以尽管被江辛拉了过来,但詹天佑却是一言不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在旁边看着江辛等人和军队的将校们在那里争吵。
“好了,吵够了吧…”见两帮人吵的越来越不象话,一直沉默着的严绍抬起头低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