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扩张之路 >

第410部分

扩张之路-第410部分

小说: 扩张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哪一天所有者想要把这些文物拿走,亦或者是拍卖的话,博物馆方面也没有资格去进行干涉,哪怕他们的心里再怎么不情愿…

    而伊莱诺她们也是这么做的,虽说那些藏品的所有者通常都是一些家境殷实的人。但这个世界上愿意和钱有仇的毕竟不是很多。而且前面也说了,只是通常而已,因为各种意外,又或者说是败家子等原因家道中落的也不是没有。

    这时雨石集团在英国已经有了分部,而且规模不小。凭着过去一年多来打下的人脉关系。分部的管理很容易就能摸清一些藏品所有者的现状,并给他们开出一个他们绝对不会拒绝的价码——————对于伊莱诺和卡特琳娜的这点喜好,严绍到是不怎么反对,尽管这类文物的价格要比严绍在国内收集的那些高很多。

    没办法,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现在的中国政局虽然已经稳定,但距离盛世显然还有不小的距离,价码上自然也就有些要不起来。

    不过作为男人,对于自己妻子的爱好总要给予一些支持的,何况在这方面上她们也不是乱花钱,毕竟文物的价值是很难估量的,现在看起来似乎是一文不值的东西,过些年很可能就会变成无价之宝,尤其是在盛世更是如此。谁也不清楚未来究竟会发生些什么事,或许在过个几十一百年,等到严绍他们都西去之后,眼前这个堪称全球最大企业的雨石集团也有可能会被他们的儿女给败坏光,到那时,如果手里能有些文物的话,至少还能有些东山再起的资本…

    而且在过去,中国一直都是文物‘输出国’,简单点讲,就是只出不进的意思,如果能借着这个机会把一些珍贵文物弄到手的话,似乎也是件令人很爽的事情——————尽管严绍更希望通过武力的方式,就像英国人过去那么做的一样,但可惜以中国目前的国力,想要达到这种程度的话没个2、30年是不可能的,所以眼下也只能采取这种方式了。

    目前这类文物,两人也已经收藏了近百件,都被放在了总统府内的一个小型小型图书馆里,和一些书籍放在一起,而在其中最为珍贵的一件文物就是极为著名的波特兰花瓶了。

    这件文物是是现存最精美的古罗马宝石玻璃制品,制作于公元一世纪初。

    历史上所有的罗马宝石玻璃制品基本上都是公元前后两代人时间的作品,具体而言是从公元前27年至公元68年,主要作品包括花瓶、墙壁大型浮雕以及小型珠宝,随着克劳狄乌斯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尼禄的自杀,宝石玻璃制品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除了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晚期曾经在很短的期间重新流行过,直到18世纪前,欧洲再无罗马宝石玻璃制品的存在。没有人知道这些无论是外形、质地还是颜色都非常夺目的艺术品为何得不到世人青眯的原因。18世纪希腊罗马复古风气在 欧洲大为行时,欧洲重新出现很多此类作品的仿制品。

    这尊24厘米、中围约56厘米的花瓶在公元1601年以前的故事已经不为世人所知,对该花瓶最早的记录是在1601年,当时它是意大利蒙特大主教的收藏品。主教去世后花瓶落入巴贝里尼家族手中。1778年,当时英国驻那不勒斯王国大使汉密尔顿购下花瓶。他在回到英格兰后于1778年将花瓶出售给当时的第二代波特兰公爵夫人,波特兰花瓶因此而得名。1810年,第四代公爵将花瓶寄放在大英博物馆,而伊莱诺和卡特琳娜便是找到了第六代波特兰公爵,通过雨石集团在英国的负责人从他的手中买下的这个花瓶。

    需要说明的是,在买下花瓶后大英博物馆并不愿意把花瓶拿出来,只可惜这个花瓶毕竟只是寄放在博物馆里,而且博物馆也拿不出比严绍更多的钱来,所以最后也只好无奈的看着这个无价之宝被人从博物馆里搬了出去…

    (1810年,第四代公爵将花瓶寄放在大英博物馆后。1929年至1932年该花瓶一度离开大英博物馆以供拍卖。但并没有成交。1945年。大英博物馆从第七代公爵手中购得此花瓶。顺带一提,这个花瓶过去曾经被打碎过,在1845年,一名喝醉酒的青年闯入博物馆。他拿起花瓶旁边的另一件文物,将花瓶的玻璃外罩和花瓶一并打碎,他为什么专挑这个花瓶下手的原因已经不得而知, 他因此而被判监禁,但有意思的是,他并非是由于打碎花瓶而是因为打碎了玻璃外罩而获罪,因为当时的英国法律并不对破坏价值不菲的艺术品的行为定罪。)

    ————————————————————

    尽管这个时候青岛已经不再是德国的殖民地,但是日本丝毫没有停止动手的意思,非但如此。反而加快了几分动作。

    事实上对于日本来说,夺取德国在山东的利益已经不再是其主要目的,而是打算中国的发展进程。

    至于英国人和法国人,因为被玩了一把,心里也恼怒的很。于是除了要求日本不要在山东以外采取军事行动之外,对其他的事情居然持默认态度。

    而有了这点后,日本人更是开始肆无忌惮起来。

    没过多久的功夫,便要求中国退出青岛要塞,改由协约国接管,等战争结束之后再对要塞及胶州湾的归属问题进行定夺。

    这种事情严绍当然不可能答应,所以日本人的声明开刚刚公布,国社政府便已经断然回绝。

    而在国社政府回绝之后,日本也以此为理由,宣布将对青岛及胶州湾展开军事行动。

    对此国内各界都极为愤慨,许多地区相继爆发了游行抗议,然而在这件事情上,这次日本人却是铁了心似的。

    很快,日本人就已经选好了出兵阵容,陆军方面主要以第十八师团为主,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师团旅团和炮兵等部队,人数大约为10万人,由第十八师团师团长,中将神尾光臣负责指挥。

    至于海军方面,则是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全部出动。

    其中第一舰队为第1战队的摄津、河内、安芸、萨摩四舰。第3战队的鞍马、筑波、金刚、比睿四舰。第5战队的三笠、肥前、敷岛三舰。另外还有第1水雷战队的音羽、第1驱逐队、第2驱逐队、第16驱逐队、第17驱逐队。

    第二舰队则为第2战队的周防、石见、丹后、冲岛、见岛。第4战队的磐手、八云、常磐。第6战队的千岁、秋津、千代田。第2水雷战队的利根、第9驱逐队、第12驱逐队、第13驱逐队。附属的高千穗、松江、若宫丸、关东丸、八幡丸、2个扫海队、测量班。

    就阵容而言,这次日本海军的阵容可以说是空前庞大。其中单是战列舰便有包括摄津、河内、安芸、萨摩、三笠、肥前、敷岛、周防、石见、丹后共十艘战列舰,另外还有鞍马、筑波等舰在内的装甲巡洋舰以及金刚、比睿两艘最新式的战巡舰。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普通巡洋舰以及驱逐舰和其他舰只,虽然这时的中国海军拥有三艘无畏舰还有大量其他舰只,但如果真的和日本人冲突起来的话也绝对是鸡蛋碰石头。何况在日本舰队当中还有金刚、比睿这两艘绝不逊于‘清扬’舰的战巡舰,还有两艘‘河内’级准无畏舰。

    不过话说回来,那十艘战列舰看上去虽然很强,但实际上年岁大都已经很老了,其中不少还是日俄战争时期从俄国人手里缴获回来的,到现在虽然还有些战斗力但也已经落后于时代,这大概也是日本人着急建造‘扶桑’级的一个原因。

第四百四十九章 登陆() 
随着日军的举动,战争也已经变得不可避免。

    “老乡,还没好吗?”

    站在某个房子的门前,一个看上去不过才20岁出头的年轻士兵朝着里面轻声询问道。或许是因为训练的关系,士兵的身子十分结实,虽然人长的并不是很帅,但是黑色的11式军服穿在身上却让人显得十分精神。

    这个时候士兵和几个同伴几乎都把武器背在背上,怀里则是抱着一些家具什么的。

    “已经好了…”一个老汉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手里拎着一些重要的东西。在走出房间的时候,老汉有些恋恋不舍的回头看了眼自己的家,然后看向那几个士兵道。“………长官,咱们什么时候能搬回来啊…”

    “这…”听到老汉这么问,当间的士兵苦笑道。“别叫我什么长官,我也不过是个当兵的罢了,还有你的问题我可没法回答,这个给看日本人的…”

    老汉长叹一声,对这个回答虽然不满意,但也没法多说些什么,因为他也清楚士兵说的是实话。

    “算了,咱们走吧,希望政府已经把住的地方安排好了…”

    “放心吧…”走在老汉的身边,那个士兵开口笑道。“你们住的地方还是我们弄的呢,虽然简陋了些,但住的话绝对没问题…”

    刚刚一番接触,老汉对着几个士兵的感官到也不错,所以听到他这么说心里也放心了许多。

    从院落里走出去后,几个人抱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朝村口的方向走去,沿途可以看见许多士兵正在帮着村民搬东西,一副要搬家的样子。

    “是个好地方呢…”朝着远处望去,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在岸边上还停着许多渔船。

    “当然了…”谈到自己的村子,老汉脸上顿时露出了自豪的表情。

    不管从哪个方向看,这都是一个渔村,在岸边停靠着许多渔船,而在村民的家中也悬挂着捕鱼时所用的渔网和其他工具——————当然。这个时候这些工具已经全部被摘了下来。

    虽说他们这个时候是要去避难,一些笨重的东西能不带还是别带的好,但是对这些普通的渔民来说,吃饭的家伙恐怕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对此军队的人也有些无可奈何。

    在村口,有许多国防军的卡车和马车正停靠在那里,一些军人站在卡车上面,帮着村民把东西搬上去,同时为了避免事后弄乱了,那些士兵还用笔在上面记录了东西主人的名字,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井然有序。如果…

    没有旁边那些杂音的话…

    “我不走。我不走。我死也不走!”

    “你们凭什么让我们搬家,说什么我们也不离开!”

    同样是在村子里,就在大部分的村民都已经决定搬离村子的时候,一些村民却站在自己的家里对那些想要帮他们离开的士兵大吼大叫。

    故土难离。这大概是绝大部分人的一种想法,只不过和其他国家的人相比,在这方面国人明显要更固执一些,尤其是一些家伙,甚至已经固执到了不知死活的地步。

    这个渔村里的人也是如此,在绝大部分人都配合离开的情况下,却依然有少数人不管军队怎么劝说都不愿离开。受到这影响,一些本来配合工作的村民也变得迟疑起来——————说到底,又有几个人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呢。

    在那几个大喊大叫的人背后。几个妇女和孩子正一脸害怕的看着自己的丈夫或父亲,不知该如何是好,而在他们的面前,那些本来应该是帮着他们撤离的士兵也是一脸为难。

    “老乡,听我们一句吧。继续留在这里真的会有危险…”

    “是啊,用不了多久这里很可能就会变成战场,你再继续留在这里岂不是等死吗?!”

    士兵们好言相劝,那几个人却依旧是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

    这个时候,如果换成是稍微有些见识的人,或许就会反喷士兵‘你们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现在非但拿敌人没办法,反而让我们这些纳税人(这个词诞生的早了点?)搬家,你们还知不知耻…’

    ‘当兵的连老百姓都保护不了,要你们有什么用…’

    不过这些毕竟只是一些普通的渔民而已,也不晓得那么多的大道理。所以只是站在那里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时间久了,那几个本来还在劝说他们的士兵也恼了…

    说到底,他们毕竟不是泥人捏的的,就算泥人都还有三分火气,又何况是他们。这时军队的军纪通常都不是很好,国防军虽然强些,但也不可能和后世的军队相比,何况这时的许多军队还都是从一些地方军转出来的。

    本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们已经有些不愿意管这些不识好歹的人了。反正也是他们自己找死,何他们又有什么干系?反正他们也已经尽到责任了。

    但军令如山,上面已经下令要把所有人都撤离,他们火气再大,也不敢跟军令作对。而又军令在,再加上心里的那点火气,最后咬了咬牙,本来是帮忙的士兵干脆把那几个说什么也不走的家伙绑了起来,然后在弄了几块破布塞住他们的嘴,这样世界总算是安静了…

    另一方面,看见军队的粗暴手段后,渔村的村民们到是变得配合了许多——————或者说是老实了很多。

    显然刚才的一幕也让他们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些眼前这些士兵虽然看起来很客气,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动用一些粗暴的手段。如果自己再这么坚持的话,惹恼了他们,恐怕就要有些苦头吃了。

    该如何说呢…

    或许人就是如此吧,在得知对方不会拿自己怎么样后,哪怕明知道对方动动手指就能弄死自己,但人还是会变得肆无忌惮。反过来,情况就会变得大大不同,人也会变得老实许多。

    ————————————————————

    见那几个刺头被收拾了一顿之后,所有村民都变得配合了许多,负责这个村子转移的军官松了口气。同时心里也后悔起来为什么没早些这么做。

    不过他也清楚,事出有因,这么做肯定没关系,毕竟有原因在那里,可如果什么都不说上来就这么做的话,那他可就要小心些军法了。

    国防军的军纪虽然较为宽松,甚至还允许士兵在休息日的时候到青楼里去放松放松,但在某些地方的军纪却特别严格,尤其是严禁扰民,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枪毙。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他可不敢对这些老百姓怎么样。

    大概半个多小时后。随着最后一辆卡车装满,军队渐渐的驶离了这座村庄。而与此同时,在其他的村庄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