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之路-第4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多的机枪和火炮,后勤压力肯定也会大的惊人,所以国防部还扩编了辎重营。将辎重营由原来的营整编为团,人数也由原来的754人扩编到了2312人,数量增幅不可谓不大。不过只要想想多出来的那些机枪,还有多出了一万人的总兵力,原来那个只有七百多人的辎重营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甲种师的需求。
而且因为装备了大量的轻重机枪,原来的步兵团人数已经由早年清末新军时的4000人扩编到了现在的7966人。
可以说在现在的步兵师当中,除了骑兵团和工兵营之外,几乎所有兵种都发生了改变。这也是为什么严绍会认为现如今的步兵师,就装备而言是全世界最好的原因。
因为他的确是如此,不然的话,山东战役严绍也不可能会赢的这么轻松。这不但是因为士兵英勇,装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和甲种师相比。乙种师的改变也相当之大。
首先,乙种师取消了甲种师所拥有的骑兵团,这在知道扩编计划的高层将领当中引起了一些争议。因为在许多人看来,骑兵部队的机动性还是很强悍的。
然而蒋百里却列举了不久前刚刚从欧洲得到的消息。说明了骑兵在现代战争当中起到的作用十分渺小。在严谨的防御工事面前,甚至只有被屠杀的份。甲种师之所以会保留骑兵团。完全是因为骑兵有着步兵所没有的机动能力,不然的话,恐怕骑兵部队早就从国防军中被取消了。
何况骑兵每年所消耗的物资非常多,以目前国社政府严峻的财政形势来看。显然是没法支撑规模太大的骑兵部队的。更何况除了消耗的物资外,他们还需要从外面买些马回来,一个骑兵团啊,所需要的战马数量绝对不会是一个小数字,这对国社政府来说绝对是一件头疼的事。
也正因为这样,在其他将领还有争议的情况下,梁士诒他们到是十分的支持。
所以原来1000多人的骑兵部队。将不会再乙种师当中出现。
除了骑兵之外,就像曾经说过的那样,炮兵也将会进行缩编。原来的轻榴弹炮将会取消,现有的炮兵团将会变成原来的三营制。全团只有54门75山炮和野炮,恢复到清末新军时的规模,不过从某种角度上讲,这大概也是一个时代的平均水平…
至于机枪,由于步兵团及旅和甲种师并没有多大差别,所以基本上毫无变化。只是辎重部队的规模重新由团变成了营,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原来两万两千多人的甲种师,变成了现如今19223人的乙种部队…
不过由于火力上的进步,尤其是装备了大量的迫击炮,所以乙种师的火力要比原来一万八千多人时强上许多。毕竟和那时相比,乙种师不但机枪数量相当,还多出了大量的迫击炮,而当时和现在相比,也就是多出了十八门轻榴弹炮而已。
————————————————————
如果说甲种师是核心,乙种师是中坚,那么丙种师就只能算是炮灰了。
没错,炮灰…
不管在场的人口中说的多好听,所谓的丙种师也只能被称作是炮灰罢了。和乙种师相比,丙种师的装备和兵力是被砍的最厉害的,本来每个步兵班都应该有的轻机枪也被取消,整个步兵师只剩下团属的重机枪连,每个连的人数达200人。
另外骑兵团也和乙种师一样被砍掉,至于炮兵的问题…
在经过一番讨论和思索之后,严绍觉得步兵炮的造价过于高昂,不符合当初蒋百里与自己所谓‘炮灰’部队的想法——————这个时代火炮无论是制造时间还是造价都是很高的。不然的话前清时的新军,怎么可能有些部队连炮兵团的编制都弄不满,有些甚至只有一个炮兵连,有些干脆就连炮兵连都没有,由此可见炮兵的成本有多高。
所以既然将丙种师定位于‘炮灰’,也就是专门用来堆数量的部队,自然也就不需要装备炮兵。但是同样,虽然严绍将丙种师定位成了‘炮灰’部队,但依旧希望这支部队能够多活一些人下来,所以丙种师还是配备了一定的重火力。
这个重火力既包括了每个团都有的重机枪连,也包括了一个可以由步兵师集中使用的迫击炮团。
所谓的迫击炮团,其实大致的编制和甲种师及乙种师步兵部队差不多。也一样是每个班8人,装备两门60迫击炮。
区别在于整个迫击炮团并不是全部都装备的60迫击炮,尽管整个迫击炮团一共有三个营,但实际上却装备了三个不同口径的迫击炮营。分别是60迫击炮一营迫击炮一营迫击炮一营。
由于60迫击炮都是8人2门制,所以两个营都分别装备有54门60和80迫击炮,人数也一样都是414人。至于迫击炮,由于是10人一班。一班一门,所以整个迫击炮营一共只有27门迫击炮,人数则是468人,全团算上团部的人。共有1324人。135门迫击炮。
这样的火力虽然没办法和甲种师还有乙种师相比,另外迫击炮也没办法和步兵炮相提并论。但即便是如此。一百多门迫击炮的威力依旧不算小,何况整个步兵师还有72挺马克沁重机枪,这个数字可比欧战爆发之前,各国步兵师的重机枪装备数量还要多上一些。
即便只是一个普通的丙种师。只能是用来做炮灰使用,其战斗力也是很强的。
不过和甲种师还有乙种师相比,差距明显很大,这样的步兵师的成本,也要比甲种师还有乙种师少上许多。
至于迫击炮团的编制,一般来讲通常只有炮兵团或者是炮兵师的编制,迫击炮团什么的的确是很少听见。不过这样的编制也的确是出现过。比方说…
最重视重火力的,苏俄…
不过那种等级的迫击炮团通常是编制在军一级的,像这样的还很少见,何况还是编制给一个丙种师?
不过严绍也是没办法。虽然严绍很想像过去那样,把迫击炮编入步兵当中。问题在于如果那么做的话,人数上就会扩充太多了,那完全不符合严绍组建‘炮灰’不会的初衷。这也是严绍会将迫击炮集中起来弄个迫击炮团的原因,毕竟即便是组成迫击炮团,也只是一千多人而已,可如果弄到部队里去的话,那么人数恐怕就要上两三千,三四千了…
至于现如今的丙种步兵师,至少在纸面上,一个步兵师的编制为11891人,数量甚至比原来的北洋新军还要少一些。不过也不奇怪,毕竟这次丙种师可是减少了骑兵还有炮兵呢,而且在步兵团里面也多了一个重机枪连还有团警卫排…
————————————————————
甲乙丙,虽然没有丁,但是三个等级也算是能帮助未来的国防军进行一定的划分。
显而易见的是,中国领土十分广阔,再加上庞大的人口,还有繁杂的民族。单凭三十三个步兵师七十多万人,还有地方上的一些民兵部队是不够的。可如果按照现有军制来组建新的部队,成本未免也太高了些,这个时候乙种师和丙种师的出现就能给严绍及国社政府带来一个解决办法。
不要说那些军方的高级将领,即便是政府官员对这个编制也十分赞赏。
毕竟如果这么做的话,对财政也是很有好处的。
而且很明显,如果中国真的卷入欧洲战争,并且决定派遣远征军到欧洲去,那么将国内那些主力部队派出去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由几个甲种师带着乙种师和丙种师一起过去,甲种师发挥核心作用,乙种师起到中间作用,而‘炮灰’师则起到辅助作用,帮忙守守阵地,填填堑壕什么的…
自然,严绍也有自己的小心眼,虽然他不会像后世的某校长一样其实杂牌部队。但是事实就是目前国内那三十三个步兵师,里面的一些劣习实在是太多了些,即便是经过整编之后,和北洋还有国社军等部队的差距也很大。
至少在目前看来,他们还配不上甲种师的名头。所以严绍一直期待着有机会能够想办法把他们从甲种师缩编到乙种师,而后将一些乙种师提升到甲种。但是没有理由的话,这么做很容易在国内引起风波。
而战场,明显是一个很好的试金石…
如果他们在战场上发挥出色,严绍当然不会吝啬奖励。
即便他们是杂牌军的将领,反正等到将来国家军队多了,也不可能一直都停留在师一级,总要有军或者是集团军出现的。那些发挥优秀的部队完全可以如此。
可如果他们在战场上丢人显眼,那严绍也绝对不会手软…
————————————————————
对于蒋百里的计划严绍很满意,不过却并没有立即就叫他着手去弄这个计划。毕竟现如今中国还没有参与欧战,英国和法国似乎也没打算求严绍的意思,既然如此,严绍自然不必要这么着急,何况眼下的财政也很困难。
弄的早了,没有英法的财政支持,对政府的财政压力可是很大的。
毕竟严绍可不愿意学英国人,刚开始的时候还是美国的债主,可就因为一场大战,结果居然被美国人来了个翻身做地主。
另一方面,从欧洲那边到是传来了些乐子。
比方说,意大利战役的爆发。
意大利原本是同盟国的一员,但是因为和奥匈帝国有些矛盾,结果就跳槽到了协约国。并且对奥匈帝国发起了较为猛烈的攻势,而意大利组织起来的军队数量,怕是也有不少人…
第五百一十五章 雪风发威()
意大利,世界战争史上最着名的萌物国家。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近代战争历史上,如果没有了意大利,那么充满的只会是血腥和杀戮——————而意大利的存在,则给近代战争抹上了一些喜剧色彩。
很多历史研究者认为,二战中正是由于意大利拖后腿,才加速了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政权的灭亡。因此,完全可以说:感谢上帝,二战时让意大利加入了轴心国,否则纳粹铁十字说不定真的会遍布全球。
最初的时候,意大利其实是德国那边的,也就是所谓的同盟国国家。由此也可以看的出来,德国人挑选盟友的眼光实在是太差了些。一战是挑了一个奥匈帝国,一个意大利,然后又挑了一个土耳其,几个国家里面基本上就连一个给力一些的国家也没有。
二战呢,日本不太好说,但是德国人居然又挑选了意大利这个萌物。
从某种角度上讲,如果不是因为意呆莉的关系,说不定德国人已经攻破了莫斯科。尽管这只是说不定,但从各种角度上看都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
所以,意呆莉实在是萌物中的萌物…
————————————————————
就和二战时一样,一战中的意呆莉也是一个坑队友的获。
意大利本来是三国同盟的成员,但由于意大利与奥匈帝国之间存在着“尚未收复的意大利”问题,最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战争开始之初,意大利曾通过速攻方式占领了几个奥匈的城市。但随后意大利战线就陷入了同西线战事相同的胶着状态。战争初期奥德联军尽管数量处于劣势但依然掌握战场主动。战事开始时,意军对奥军占有3对1的数量上优势,却未能突破奥军在朱利安阿尔卑斯山的防线。
要知道奥匈帝国的部队可是同样腐朽,在东线战场上,德国人甚至能够消灭上百万的俄军。可即便是这样,俄国人依旧能把奥地利人吊打。由此可见奥地利人的战斗力有多差,而意大利人,却比奥地利人的战斗力更差。不负二战萌物之名。
虽说目前国社政府还只是计划着加入协约国,派遣远征军帮助英法什么的,但对欧洲的战况却很关注。特事局在欧洲也有一些办事处,所以对意大利的情况到是十分了解。
尽管奥匈帝国在兵力等方面都不如意大利,可是在奥地利人面前依旧是不断碰壁。
而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时,严绍总是显得很开心的样子,弄得旁人有些奇怪。这其中也包括了伊莱诺她们。
但是对自己妻子的疑问,严绍却始终是笑而不语。
————————————————————
在北京城内的一座茶楼里,宋教仁正在和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相对而坐。从面相上来看,宋教仁看上去似乎显得十分苦恼。
“兆铭,关于总统想要参战的事,你觉得怎么看…”
有些苦恼的捧起茶杯。宋教仁看向汪精卫。
没错,汪精卫…
历史上由于那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汪精卫拥有了极大的威望。不过在辛亥革命之后,汪精卫却离开了中国。期间到是有几次返回中国,但都没有停留太久的时间。似乎是对权位丝毫不感兴趣的样子。
等到二次革命的时候,汪精卫才被孙中山紧急从国外召回来。
不过这个历史上,尽管辛亥革命之后,汪精卫也曾经离开过中国,但是等到安徽军政府与国民党正面对决后,汪精卫便紧急从法国回国,并且协助孙中山处理一些事物。
只是在最终抉择的时候…
这次的历史,汪精卫并没有跟着孙中山,那个‘中华革命党’里面也没有汪精卫这个人,反而汪精卫却是跟着宋教仁还有黄兴回到了国内。或许是因为宋教仁的做法更符合汪精卫的观点吧。
事实上在得知汪精卫也跑回来的消息后,严绍还真是大吃一惊。毕竟谁他都能忘记,但是汪精卫这号人物却真的很难忘掉。
毕竟历史上这个人的争议很大,先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热血青年,紧接着就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汉奸。在汉奸里面比他更厉害的,估计也就只有秦桧这样人了。
甚至秦桧也未必比他厉害,至多也就是同一等级。
暂且不谈当初他投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在得知他也跟着宋教仁回国之后,严绍到是曾经头疼过一段时间。
一方面,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