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之路-第6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单点讲,就和后世的武术学校差不多,和现在的比,模式更商业化…
问题在于,武馆或者是门派那么多,谁知道哪个门派的格斗技巧更好啊?至少单看样子的话,老百姓是绝对看不出来的,所以吗,只有一个最为简单的方式才能让那些想要学习武术的热血青年们能够以更直观的方式了解一下,这个方式也是中国已经传承了数百年的一种方式——————踢馆…
踢馆,可说是中国已经传承了许多年的一种古老方式,踢馆来源于广东话,就是普通话说的“砸场子”。广东话中的“踢馆”一词,原本是讲武斗的,就是去武馆挑衅。行为要讲江湖道义和市面规矩。公开、公平情况下,对抗与较量后发生的胜败结果,才会被大家认可。
通过这种砸场子的方式,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究竟哪个武馆的功夫更强。同样。踢馆厉害的武馆也更容易收到徒弟…
但是…
既然都说是传统方式了,那么这种方式肯定会和新时代有所不太和谐。尤其是踢馆这种东西对治安的影响实在是太深了。如果是在过去那种混乱的时代当然没什么,可是在国社政府成立之后,治安越发的好转,刚开始两年或许没什么。但是随着国社政府的地位越稳固,这类挑战治安的事情也就越不能让政府接受。
当然,反正不是什么特别违法的事情,而且也不是挑战政府的权威,所以这种行为到也没有受到太严厉的惩罚,但是被拘留半个月到一个月的还是要的…
结果就是,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每个城市的警察局都是满员的…
后来那些武馆的人也老实了,更确切的讲是学聪明了,于是砸场子的方式渐渐也就和许多古老传承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过毕竟还是要混生活,所以很快他们便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
擂台赛…
几乎每个城市的武馆都联合了起来。举办一种格斗比赛,参加者可以是当地的武馆,也可以自由报名,反正就是那么回事。
同时也分为徒手和器械等等,至于重量等级什么的,这个划分的到是比较粗糙。毕竟跑江湖的,对方可不会先和你比一比重量。
而通过这种公开形式的擂台赛,也能很直观的让全市的人看到,究竟哪家才是货真价实的。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是刚刚举办,所以还是比较粗糙的。但是前面已经说了,因为经济上的发展,如今国内的商业气氛非常浓厚。国人的商业意识也变得非常的发达,很快就有一些商家看出了这种比赛的商机,于是很快就开始有商家赞助这类的擂台赛,而有了赞助之后,承办方也可以将擂台赛弄的规模大一些,有些时候甚至是在体育馆开办…
诸如此类,到了后来,这类格斗比赛已经是越来越规范,形势上也与后世的自由搏击相差不多…
时间长了,所谓的花拳绣腿自然也就有些站不住跟脚,那些没什么本事的武馆也几乎被市场淘汰的差不多——————现在可是市场经济,不能打的武馆可没人去…
若是在这么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将来说不准那一天会发展的和k1差不多。
而在与日本人较量的时候,国防军显然也发现有些时候拳头要比枪弹好用,毕竟双方还没有爆发战争,动用武器的话,可是会容易引起麻烦的。尽管下面的军官都很想打,可如果引来了麻烦,该收拾还是一样收拾。
国防军可是和日本人不同,在国防军这边,不像日本人那样对上级的命令并不是特别遵从,有着自己的想法。
同样,所谓的下克上在国防军也很难发现。
所以,为了能够在拳脚上打赢对面的东洋小矮子,驻守在中朝边境上的国防军除了增加了格斗训练之外,甚至还从内地弄来了一些武馆师傅——————和那些花拳绣腿不一样,这些可都是被市场淘汰之后留下来的,即便过去他们也有些花拳绣腿,几年的时间下来,也已经习惯了市场经济之下的局势…
因此他们传授的,几乎都是一些实战意义较强的武术…
时间长了,或许对面的确是有空手道啊什么之类的,却也不是国防军官兵的对手…
而与此同时,看着松下的样子,咬了咬牙之后,石川却是大声的道。“阁下,难道我们就真的要这么看着中国人在对岸耀武扬威吗?!”
“………”听着石川的话,松下沉默了一下。
作为一名军人,松下又何尝愿意这样,可是眼下的形势他又能如何呢…
过了半响之后,松下在自己的部下面前也只能长长的叹了口气,而后有有些软弱的道。“不然,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看着自己的长官这么软弱,石川自然是非常的愤怒。
不过他也很清楚,单纯的愤怒是没有用的,所以很快他便大声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听着石川的讲述,松下显得有些吃惊,但是在石川激昂的声音当中,松下的态度却又显得有那么一些动摇。
渐渐的,松下的态度真的动摇了。
大概半个多小时之后,石川一脸激动的从松下的房间里离开,与此同时,在进行了一番思绪之后,松下却是将桌子上的电话抓了起来,而后拨通了电话…
“喂,是大田君吗,对,是我,松下,我有些事情想要和你商量…”
尽管在松下看来,石川的那个建议有些冒险,不,确切的说是非常冒险,但是作为一名军人,这此松下却愿意冒险一次…。
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军下层官兵会这么做,并非是没有原因的,同样也并非是无法想象的。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然而在丹东,驻守在那里的国防军一时之间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也不奇怪,军官特事局在朝鲜境内有着不少的间谍,其中的一些甚至混入了日本朝鲜方面军的上层,然而特事局在朝鲜方面军的间谍大多都是些参谋一类的职务,至少在国防部和特事局看来这样可以比较方便的了解日本在朝鲜的部署和动态。
若是能让这部分人混到高位上,日军在朝鲜的部署甚至可以说是对于国防军来说再无秘密可言。
至于下面的军官,则相对的关注要少一些,当然,也并不是没有,只是那些日本人似乎也很清楚保密的重要性,所以发动的非常突然,结果就是尽管在串联的过程中有些间谍获悉了消息,也没能及时的把消息发出去,更无法及时的将消息传给丹东方面——————这些间谍都是要先于上线联系,而后由上线转交给特事局总部,再由总部转给国防部,而后再由国防部转给丹东方面的,相对比较繁琐。
当然,倒也不能繁琐,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手机啊,或者是电脑一类的东西,想要把情报交出去,只能通过一些较为原始的方式。
如果是在平时,这当然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一般的军事部署时间总是很长的,有些时候甚至一两个月的时间也未必够用。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够让间谍从容的将情报传给总部,而后再由总部传给国防部及下面的部队了。
谁想到日本却是突然的来了这么一下子,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一时之间中朝边境几乎乱了套。由于日军的行动过于突然,丹东更是差点让日军给打下来。而与此同时,位于中朝边境线上的其他日军部队,也因为这一原因,而变得蠢蠢欲动了起来。那些原本注意着巴黎和会的目光。也因为这突然燃起的战火而转移了过来。
————————————————————
事实上自从山东战役之后。中日两国之间便矛盾重重。
不过两国之间毕竟还没有宣战,而且外交上的矛盾。除非刻意而为,不然未必会对经济交流产生什么影响,这点上后世的苏联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
哪怕当时的华约和北约之间的关系再怎么差,西欧依然是苏联在冷战时期的主要石油输出国。为此苏联还赚到了不少钱,尤其是在几次石油危机的时候,同样,苏联也从西方国家进口了海量的粮食等。
由此可见,有些时候国与国之间恶劣的关系,未必会影响到经济上的联系。
如今的中国,尤其是东北地区和日本之间就是如此。东北拥有着日本人急需的钢铁和煤炭。这些完全可以卖给日本人,并以此赚取利润然后重新投资到东北的工业上来。
事实上,尽管只是发展了不几年的时间,然而东北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几个工业区之一。并且在未来可以预计,东北将会成为国内最大的一个工业区。因为这里的条件对于工业发展而言实在是得天独厚,这个时代所需的钢铁、煤炭乃至石油资源都可以在东北找到,其甚至还有非常不错的‘黑土地’确保了粮食的产量以及质量,而像黑土地这样的存在哪怕是全世界都是很罕见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日本还不是敌国,但彼此的关系毕竟很差,所以国内也有人对向日本出售钢铁和煤炭等物资有些意见,认为这是在帮助日本人…
后来还是经过严绍的劝说,最后才通过的。
而严绍拿出来的理由也很简单。“我们不卖,难不成美国人就不卖了?难不成英国人就不卖了?既然日本人从哪里都买得到,那到不如由我们来卖。不要光看到敌人从中得到的好处,更要从我们得到的好处,如果敌人从中得到的好处是一,而我们得到的是二,是三,那这笔买卖就是值得做的!”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哪怕敌人得到了些好处,只要我们得到的好处更多,那么这笔买卖就值得做。因为这样意味着中国对日本的优势将会是拉大,而不是缩减的。
何况不向日本卖,难不成日本就不能向美国购买了…
这些资源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有,仅仅只是成本的问题罢了。
至少在哪个时候,严绍更关心的是国内的就业问题,是工业的发展问题,至于日本人从中得到了多少好处什么的,这个严绍还真不怎么关心。
而也就是这种态度,促进了东北与朝鲜之间的商业贸易。丹东,这个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也因为这种贸易而变得繁荣起来,甚至可以说是东北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不过中日两国之间毕竟有很深的矛盾,如果像后世那样,彼此之间隔着一条海洋,那似乎也没什么。和实际上彼此之间仅仅只是隔着一条并不是很宽敞的江,那就有些麻烦了,何况上面还有一座对中国和日本双方都很重要的桥梁,彼此又都有军队在上面驻守。
于是,一系列的事情也就发生了…
就像前面说的,因为这些矛盾,中日双方的官兵经常会在鸭绿江大桥上发生摩擦,甚至是大规模的斗殴。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甚至达到了两百余人的地步,结果弄得大桥交通被中断,两地的商业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不过总的来说,在这些摩擦当中,国防军方面还是比较占便宜的。毕竟体格上的优势太明显了,又不像前世的军队那样,部队官兵经常会被饿的骨瘦如柴,走路的时候风大了些,都会担心会不会被风给吹没了。
虽说为了能在类似的冲突当中占据一些上风,双方的部队长官一边处罚(褒奖)着冲突部队的军官,一边又让部队官兵加紧训练这方面的作战技能。像是日本人就从国内找来了一些如空手道、剑道一类的人。专门负责训练驻防大桥的官兵。
但中国方面也不甘示弱,像前面说的,如今的中国是市场经济,任何事物都需要在竞争当中求生存。即便是那些已经有了许多年历史的门派或是武馆也是一样。如果不表现出一些给顾客看。怎么可能会有弟子上门?难不成要靠打广告?
………到也有那么一些武馆选择了这么做,但这个时代的人毕竟还是比较实在的。不拿一些真功夫出来显然也没法服众,所以最后还是要真刀真枪的去干。
当然,踢馆肯定是不行,而且也是绝对不会被允许的。毕竟这类事情对地方治安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弄不好的话,很容易发展成数十上百人的聚众斗殴——————考虑到如今的中国还是一个宗族影响很大的社会,即便是发展到上千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纵容这一事态的发展,即便是发展到上万人的规模也绝非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上这一时期中国的民间力量很强,乡村的宗族和个人拥有大量武器。早在国社政府成立之前的1912年,就有一家报纸报道了一则新闻。
当时在南海县麻奢乡的‘土豪’陈鹭亭‘私购无烟枪百余枝、机关枪二枝’。(注:《陈凤江不得了》。 《民生日报》(广州)1912年8月17日。)
除此之外,还有1912年5月花县三华店乡与毕村大械斗,双方‘用大炮轰击’,军政府出动军队700人制止械斗。收缴了数 千支枪。(注:《花县械斗之续报》、《有枪数千无怪乎烂斗矣》,《民生日报》1912年5月18、21日。)
同样,在历史上的1923年9月,番禺县龙眼洞与长湴(今均属广州市白云区)两地民众械斗,军队前往围捕止斗,当场缴获子弹万余颗。(注:《禁止械斗》,《广州民国日报》1923年9月27日。)
还是历史上的1926年初,清远 县琶江发生宗族械斗,“各操步枪万余”。(注:《清远琶江发生械斗惨剧》,《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2月11日。)
同年在台山县官窦乡伍族内部又发生械斗,军警到该乡止斗,“双方均被缴去步枪百余杆,另大炮十余尊”。同年新会县荷塘容、李两姓械斗,李姓一方使用了大炮,容姓方面有“小轮四艘”、机关枪数十 支。(注:《新会荷塘容李械斗惨状》,《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4月28日。)
1926年底公布的《查验人民自卫枪炮章程》提到的广东的民间枪炮分为四等:甲等包括“各种管退炮、各种架退炮、各种药包炮、各种水旱风机关枪、各种轻手 机关枪、各种机关炮”。乙等包括“各种五响步马枪(属于无烟枪范围以内者)、驳壳手枪、碌架手枪